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

裴诜吃罢晚饭,只要未逢雨雪天,则必然要出门散步半个时辰。一则是为了缓行而消食,另来,也可以在不停的走动中,回顾一天来的工作、言谈有无得失,或是将未完的政务在脑中做个细化分析等等。饭后散步,这是他自年轻时候便养成的固定习惯,后来在国事艰难、漂泊流亡中,被迫放弃,如今他已然是秦国朝廷的中书令,有着副相的职衔,可谓是赫赫大员,自然早便重拾了当年的规矩。

今日白天,皇帝曾询问他,关于盛州、梁州、秦州、雍州等刺史部,可有合适人选推荐。除了梁州刺史归属李凤毫无问题之外,其余州主的推荐人选,皇帝都未置可否。不过这个他也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有没有存着私心,也没有拉拢结党的意思,只不过完全凭着自己的判断和了解而已,也不怕皇帝有什么疑虑。

但好奇还是有些好奇的。秦州他推荐了杨坚头,雍州他推荐了何成,至于当前比较重要的北方要地盛州,他推荐的则是宿将李虎。除了秦国所有文武中资历第一的背景之外,平心而论,李虎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对皇帝又无比忠心耿耿,让他出任一州刺史,也是很合适的。

不过早前看皇帝的面色,没有反对,也没有表态同意。圣心难测,虽然搞不清主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既然不获允许,也就罢了,又不是什么原则上必须坚持的大事。

眼下,他吃罢了晚饭,照例略嘱咐府中几句,便就出的大门。望望天色,早秋的傍晚,仍然还放着些光亮,不似冬日里黑的那般早。裴诜负起双手,悠闲地迈开步来。

“裴相,裴相!”

几声急促的叫唤,从身后远远传来。裴诜循声回望,却发现,原来是个宫中的宦侍,正小跑着冲自己奔来。

“唐中官如此急迫,可是陛下有何要旨?”

裴诜晓得此人也是当今皇帝从前的旧相识,很久以前便就熟悉了。一年前,这个唐累又来投奔,高岳很是高兴,在内衙查明了唐累自前晋亡后,被掳掠至洛阳侍奉刘赵,而刘赵亡后,其流落民间困顿了数年,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时,高岳念及旧情,还抬举他做了宫中宦侍的头领,使他后半生得享富贵。

因着和皇帝的渊源,唐累出来传旨,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属于等闲不劳他出马的老资格。眼下瞧见使他,裴诜立时便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等着他。

“……裴相,哎哟,晓得裴相有饭后信步的习惯,咱家紧赶慢赶,好歹是赶上了。您说得不错,陛下差咱家来,是宣相国您,即刻入宫觐见。”

裴诜吃了一惊:“现在?中官可知是什么事么?”

“咱家当真不知。陛下只说,让裴相您即刻觐见,其余的,咱家敢多问么?”

裴诜点点头,晓得也确实再问不出什么,便随着唐累,从悠闲的闲晃,转成两脚生风的大步,一路无话,不多时便来到了

宫里,高岳在御书房召见了他。

“臣裴诜,叩见吾皇万万岁!”

裴诜方进了房内,便瞧见屋里除了端坐在案桌后的皇帝,还有一个从未见过素不相识的人,看模样五六十岁,应是被赐了座,正坐在下首偏座上,似乎正在说着什么,见他进来,便住了口,站起身看了过来。裴诜未及多顾,照礼参拜后,皇帝赐了平身。

“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圣谕?”

裴诜毕恭毕敬的探询。却听高岳笑道:“裴卿来了!朕请你来,确实有些要事,要同卿家当面相商,要听听你的意见。不过在说之前,朕请你同这位未曾谋面的故旧,认识认识。”

既然未曾谋面,何谈什么故旧?这样明显自相矛盾的话,让裴诜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怎敢当面质疑,便一面向那陌生人打量,一面等着皇帝再明示。

高岳向着那人朗声道:“朕为你二人互相介绍。这位,乃是我朝中书令,裴诜裴相国。裴卿,你面前这位,便是从前的谯郡王、而今我朝的雍州刺史司马承。”他毫不避讳公开地道:“你二人虽不相识,但论起来渊源颇深,可当面结识。”

裴诜惊上加惊。大半个月前,他是听说谢艾从荆州解来了要犯司马承,后续他也没有多问。孰料今日陡然相见,却乍闻此人竟然从一介囚犯,而被皇帝当面许为雍州刺史,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原来当初谢艾苦劝司马承归顺未果,又实在不想杀他,无奈便只有解送来洛阳,具体怎么发落,还是请高岳亲自裁决。高岳听闻司马承心怀良善颇有德行,在大多数晋室宗王中如鹤立鸡群,又见谢艾信中对其很是赞许,于是也起了爱惜之心,在司马承被解送到洛阳的当天,高岳本已在午休,闻报立时披衣而起并当面召见,温言抚慰。

作为皇帝,本没有必要对被俘的前朝一介小王,做如此态度。但高岳除了对司马承本人的嘉许之外,也考虑到,若是司马承愿意归顺,那便是晋朝统治集团体系中,在司马氏还没有彻底失去政权的时候,便公然投降的第一个宗室藩王,这对于更迅速地收拢天下特别是南方人心、无形中进一步扩大秦国的威望,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于公于私,高岳都希望司马承能够归顺,故而予以特别优渥的对待。而眼见秦国最高统治者这般当面亲和,司马承也很是感动。正是犹豫不定的时候,高岳给他看了一札书信后,司马承泪流满面,继而长叹数声,继而翻身下拜,向高岳口呼万岁,应允就此归降。

原来司马承北上之时,建康城中,终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吴王苏峻,废黜了年幼的晋帝司马衍,并强迫丞相王导率百官联名上劝进表,在虚假的三辞三让后,苏峻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吴,改元吴兴。苏峻称帝后,将废帝司马衍降为会稽王,司马氏宗王俱降为郡公,不过十日,苏峻便急不可耐地将司马衍毒杀,对外

宣称其急病猝死,彻底断绝了晋室帝裔。

司马承亲眼见苏峻写给高岳的通好国书,念及家国已然丧亡,心痛如绞,绝望不已,感觉一直支撑着自己的信念,至此坍塌,于是终于不再牵肠挂肚,向高岳称臣归附。

高岳大喜,当面嘉奖一番,便让他暂去休息,且听候安排。司马承出去后,高岳默默想了片刻,便急召杨、韩二相前来,表示可以任用司马承为雍州刺史。

韩雍有些疑虑,言道司马承毕竟乃是晋朝藩王,颇有人望,很得民心。眼下方才归附,便任他为一方州主,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又怕司马承万一将来再起反复,雍州会不会叛乱四起。

而杨轲却摇首,说虽然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但绝不怕司马承来日叛乱。他得民心不假,但其实得的基本都是南方民心,而今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区,人心皆向大秦,早已不念西晋旧德,他司马承凭着一个前朝宗室的名号,就能煽动民间?殊无可能。再说,司马承以晋宗身份,公开归降大秦,若是将来又起背叛,世人如何看他的反复无常,届时他将如何自处?

杨韬笑道,最重要的是,雍州北有夏州、西有秦州、东有帝都洛阳压制,南方又有李凤治下的梁州。就算反叛,不出三旬,多半便是被四面围攻而迅速溃败,真正是便有其心,奈何也无其势。且刺史只是主掌政务,非比军政皆归所有的州牧,权利比较单一,而军务可任命李虎为雍州都护,以分其势,这样双管齐下,还担心彼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韩雍闻言恍然,深以为是,于是高岳过得几天,便又当面召见司马承,告知他将任其为雍州刺史。而司马承自归顺后,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有何安置,多半是会被束之高阁,以虚礼供奉起来,碌碌过完余生。孰料竟然能够得获实职充任牧守,这说明起码皇帝是真诚地对待他,愿意现在就将他当做自己人,诧异之余,简直是喜出望外,当即感激涕零地跪拜叩首,表达了衷心的效忠之意。

司马承这里,至此皆大欢喜地捋顺了关系。高岳便按着心中所想,因着另一桩要事,便宣召裴诜。两人当面打量,果然绝不相识。司马承虽为宗室乃是偏支,在当年繁多的天潢贵胄中,他属于毫不起眼之人,永嘉年间,只不过是游击将军的职衔,而裴诜当年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秘书郎。后来裴诜西走,司马承南奔,两人确实从始至终都毫不相识。不过虽然相互陌生,但毕竟裴诜从前身为晋臣,而司马承乃是晋朝宗室,所以说两人确有渊源。而今两人各自抛弃了当年身份,在新朝同殿为臣,也属感慨。

“裴相国熠熠令名,鄙人在南方时,常有耳闻。如今有幸当面拜会,这厢有礼了。”

司马承彬彬有礼,仪态从容。裴诜赶紧收拾起各种混乱思绪,忙不迭回礼道:“司马公向称公允厚朴,裴某真正是久仰贤名,日后同殿为臣,还望多加指教。”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一百一十章 情凄意切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九十一章 何方来军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一百六十九章 绝望不已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七十五章 见机行事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见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二十九章 当街翻脸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两百六十六章 凉州盛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门之后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四十章 国仇家恨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发丑闻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罗网第一百三十章 运回好马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两百三十二章 直击上邽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两百四十四章 前后受敌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许期待第一百九十三章 惊天消息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难自已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三百六十章 帝业终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两百章 传檄而告特殊情况说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四百零二章 毫无贰志第三百三十五章 乱平之后第两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杂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五十二章 论功行赏第四章 少年骄狂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洁身自好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
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一百一十章 情凄意切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九十一章 何方来军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一百六十九章 绝望不已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七十五章 见机行事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见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二十九章 当街翻脸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两百六十六章 凉州盛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门之后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四十章 国仇家恨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发丑闻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罗网第一百三十章 运回好马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两百三十二章 直击上邽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两百四十四章 前后受敌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许期待第一百九十三章 惊天消息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难自已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三百六十章 帝业终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廷有旨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两百章 传檄而告特殊情况说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四百零二章 毫无贰志第三百三十五章 乱平之后第两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杂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一百五十二章 论功行赏第四章 少年骄狂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零五章 洁身自好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