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

谢艾眯起了双眼,沉默思索了片刻,频频颔首:“……嗯,很好。本来我一切都能想通,关键就在此处卡住而一时无有办法。你这个计策,果然是救时良方,文通不愧是多智鬼才,好好,你接着说。”

“当不起君候这般夸奖。”赵募忙谦逊不已,但眼中的神色,还是透露了内心的喜悦。“咱们在新野城做一番戏后,便就迅速整合,南下直奔襄阳方向而去。这样,咱们出兵,便是顺理成章而不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再说新野到襄阳途中,有湖阳港,从前不过是五百兵的编制,现在已经被陶侃放了千余人在此。但不管怎么讲,湖阳港最多也只是个前哨基地的小角色,必然挡不住君候的兵锋,所以我们拿下湖阳港是毫无疑问的事。”

“湖阳港一下,荆州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襄阳便就在眼前。你可是要我全力进攻襄阳,断绝陶侃的后路么?”谢艾的思路紧紧随着赵募,在急剧转动。

“不!襄阳最好还是先不要打。”赵募连连摆手,“攻下湖阳后,我军要摆出大举南下攻击襄阳的假象,但实际上应迅速绕道向西,优先将上庸郡拿下。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上庸郡此前被王敦设置水陆精兵把守要隘,用以防备我梁州,陶侃沿袭未改。譬如一扇大门被锁死,外面人很难砸的开,但里面人则可以轻松解锁。所以我军若是从梁州出兵往东,就比较困难,但若是从新野出兵往西,便等于是从里往外打,上庸难以抵挡。上庸拿下后,东临的新城郡防务稀薄,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届时就算新野被襄阳驻军攻陷,我们舍弃区区新野一城,而得到上庸、新城两郡,这实在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且从我梁州本土通往荆襄的路就此被完全打开,譬如咽喉被牢牢扼在君候手里,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从此,主动权便操之我手,此其一也。”

“襄阳乃是天下名城,不要说防务,就是单论城墙坚固,也可以媲美洛阳、长安。所以没有四五万人的兵力,基本上很难打得下来。我军在新野的驻军,只有两万余人,若是眼下直接打襄阳,恐将顿兵襄阳城下,陶侃若听闻襄阳果然遇袭,定然迅速回师相救,我们立即便成为孤军,陷入内外夹击的危险,所谓君子不涉险地,此其二也。”

“我军佯攻襄阳,陶侃乍然听闻,必然大为焦急,我分析他就算不会立即回师以救根本,至少也是忐忑难安,将心猿意马。属下之意,他若是回师,咱们便扼守新城,与他慢慢对峙,若是不回,咱们便可以从梁州调集精兵粮秣,当真去攻他的襄阳,让他左右为难疲于奔命,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专心勤王,进而导致朝廷军号令

不一,与苏峻的争斗还将旷日持久,这便可以从侧面削弱朝廷的实力,使他将来无力与大王争衡。此其三也。”

“来人!去将众将都请来详议军事!”

吩咐完传令兵后,谢艾投袂而起,满面春风道:“善!荆州战事毕后,我当为文通亲自向大王请功!”

三日后,新野城突然遭到了“荆州军”的攻击,从那铺天盖地的旗帜来估算,至少有万余人之多。同时,朝廷要荆州牧陶侃剿灭秦军的旨令,也在短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新野城在谢艾的指挥下,竭力防御,并出城死斗,打退了“敌人”的突袭。接着,愤怒的秦军在谢艾的亲自统帅下,迅速攻占了湖阳港,并开始整军誓师,将有一鼓作气拿下襄阳的势头,以示反抗及报复,一时间,秦军扬旗击鼓,声势大炽。

而此时,荆州牧陶侃抵达武昌未久,正与江州牧温峤、中书令庾亮等会盟,商议制定平叛计划。蓦然闻听此事,当即愕然不已,为部下鲁莽的主动挑衅而大发雷霆,且不禁深深担忧其根本之地的安危来,因为会盟事宜正至关键处,又为给部下示之镇静,陶侃便先命亲信干将速回襄阳,彻查此事,并坚决弹压在此关键时候,不长眼睛主动滋事的人,同时注意加紧襄阳的军事防务及戒备。

而苏峻也算知兵,在占据建康掌握朝政话语权后,一面以高官厚禄,引诱各地还在观望的大小藩镇,分化内外军队的中下级官兵,表示若是弃械一律既往不咎;同时对于陶、温二人为主的勤王军,在劝解未成后,便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态度,矫诏斥责二人与庾亮同为叛逆,并以麾下头号大将韩晃为主帅,统兵三万,迅速前往迎击。

韩晃乃是智勇皆备的良将,授命即出,迅疾西来。而勤王军因为陶侃的踟躇迁延,导致行动迟缓,韩晃便抢在勤王军之前,兵贵神速占据了要地芜湖,将上下游的通衢给彻底掌控,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而此时,秦军在攻下湖阳后,谢艾听从了赵募的建议,将大批的荆州军的兵甲、旗帜等,尽数都抛去江中,并且力排众议,将俘获的十数艘大小战船民船等,都打破打散后,也全部乱糟糟地扔入江中。很多将领很不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认为起码可以留下战船以便将来为己所用。赵募便当众解释道,陶侃治下的荆州,幅员广大,西接益梁,东到柴桑,兵力强盛。而我军即算百战精兵,不管怎么说,也是处在别人地盘上的孤军,如果急切间不能取胜,敌人反应过来后,援军就会四面八方的集结起来,甚至陶侃也会亲自带领主力回援,届时我军内外受敌无法进退,就算有战船,也已经派不上用场

现在将兵甲旗帜包括战船都撕碎打烂了丢进江中,让它们密密麻麻顺流漂散而下,在下游的各郡包括武昌的陶侃等看见,多半会认为襄阳守军一败涂地,本土形势已经危如累卵。这样,陶侃所部,人心惶惶不安,要么会急匆匆地冒失轻进回援,然后被我们寻机设伏打败;要么心存犹疑惊惧而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则可以赢得时间,从容不迫的在此地为所欲为了。

众皆叹服。于是满江的残骸顺流东下,彼时勤王军正会攻芜湖,力图打通前往建康的水陆之路。等陶侃看见,果然震惊犹疑,几乎就要立时撤军回襄阳。还是温峤以当前平叛局势严峻为由苦劝,并谏关心则乱,陶侃才暂时忍下心事,只多派人手,连续前往荆襄侦查,又勉强等待了十数天。芜湖率攻不下,本州回报传来,却是有说看见秦军正大举攻襄阳的,又说查到秦军将分兵往攻江陵的,有说襄阳江陵都安然无恙的,总之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陶侃焦急疑惑之下,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再也无法忍耐,不顾劝谏,便统帅近三万荆州军,回师直扑襄阳而去。一路紧赶慢赶,方至江夏时,又传来最新战报,襄阳、江陵暂时无恙,但秦军转而向西扬言要回归梁州,现在上庸、新城二郡都已相继沦陷,梁州通荆州的要塞隘口等,系数落入秦手,再不复我有矣。

上庸、新城二郡轻而易举到手,几乎无甚伤亡。赵募不免心思活泛,又建议到是否可以试探性攻击襄阳,万一能一鼓而下岂不最美。谢艾本也心动,立时便欣然同意,自率一万精锐,直扑襄阳,四面强攻。未及数日,猛听斥候踉跄来报,陶侃亲临三万大军,亲来救援,已不到十里之外了!

谢艾大吃一惊,未料及陶侃竟然如此神速。此时再想避走,已来不及,便索性鼓动兵卒斗气,撤去襄阳之围,转而去迎战陶侃。但陶侃时已离江上岸,倚险立营,以逸待劳等待秦军。两军交战,陶侃登上战车,厉声嗔目,所部荆州军挟怒大进,秦军竟至抵抗不住,霎时间旗靡辙乱。秦将等各自禁遏不住,也俱回窜。谢艾甲胄未披,忙亲自出拒,交战数合,那荆州兵山崩海啸般四面环集,连那襄阳城中都闻了声讯,杀出一支敢死军来,内外合军气势甚锐,弄得谢艾寡不敌众,亦无法拦阻,没奈何也只得策马往西返奔。

身后箭矢乱射,荆州军呼噪追赶。谢艾跑出数里,追兵越来越近,心中未免焦急,却不料屋漏偏逢连阴雨,那坐骑臀上中了两支乱矢,吃不住痛,冷不丁将谢艾掀翻在地上,半晌爬不起身来,那追赶的荆州军一拥而上,竟将谢艾捉住,七手八脚捆缚住便就押走!

(本章完)

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两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两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绝世孤宝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两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两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杂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儿有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六十九章 绝望不已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两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间第七章 消弭祸事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四十七章 反败为胜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
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两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两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六十章 李虎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绝世孤宝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二十六章 小露身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两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两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杂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四百零七章 当庭处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儿有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六十九章 绝望不已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两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间第七章 消弭祸事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四十七章 反败为胜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