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

二人说说谈谈,不一会便到了府衙前。

在门前验过手续名牌,一众军将径直走进后院内室。那内室本是后院书房,高岳见它虽然不大,却小而精致,窗明几净,幽静清新,连屋中都有一种让人胸中舒爽的淡淡纸墨香味。

当下便要府衙原先侍从,抬来一张卧榻,重新简单布置一番后,就将此书房,暂做了休息之处。

此刻高岳趴伏在卧榻上,他根本无法坐起,便只有采取这样有些滑稽的姿势。高岳偏着头,和床头边的冯亮在说着什么。

房间里,右首边是一张书桌,有个书吏垂首恭立。左首边,除了原太守丁绰和郡将乌吐真二人不在,其余十来名主要的郡官佐吏,已是依次站立。孙隆心细,发现曹莫已然站在了众官之首。

李虎早已面色俨然,两大步上前,抱拳施礼,大声道:“属下李虎,连同军中一众同僚,参见主公。”

孙隆也赶忙上前郑重施礼,抬眼打量高岳。

“哦,好好。这位就是孙幢主吧。我听李幢主提起过,本该昨日便就相见,奈何有突发事情,迁延到今日。”

高岳在卧榻之上,支起了前身,对孙隆连连颔首,上下打量他片刻,温和的笑道。

孙隆连忙上前虚扶。他躬下身子,恳切道:“属下待罪之身,不敢有劳主公记挂。属下听李幢主告知过昨日情由,属下及一众士卒,都对主公的严明无私,极为敬佩。主公千万勿要再动,牵动伤势,反而不美。”

“诶。哪有什么待罪之身。只要心无二志,我总会一视同仁。若是作奸犯科,便是亲如手足,也是有罪必罚。”

曹莫在旁道:“高将军公正无暇,心有大义。孙幢主为人沉稳厚道,与我亦是老相识。我等定会忠心追随,绝无二志。”

孙隆便冲曹莫感激的施了一礼,心中暗自庆幸,从前没有得罪过曹莫。

高岳把头轻轻一点,又对众人笑道:“好,大家都到齐了。我如此狼狈模样,还召集大家来会议,本是殊为无礼。但是事有急迫,不得已,还请众位多多谅解。”

榻下众人,齐齐道声不敢,便都安静下来,等候高岳指示。

高岳清了清嗓子,敛了笑容,正色道:“我昨夜想了很长时间,把思路理了一遍。依我之意,如今,当务之急,有三件事。”

众人沉声屏气,垂首恭听。

“第一件事。即时修书上奏朝廷,将郡中一应事宜,如实的详细奏闻,严明我进据襄武却身不由已的苦衷,还有决心勤王的志向,以此恭候朝廷的指示安排。”

曹莫接口道:“如今纷乱征战,郡中有高将军主持,定能安民保境,我等一众郡官,愿在奏表中联袂签名,以示拥戴之意。”

孙隆闻言,脑中迅速反应,连忙接口道:“属下不才,也愿意率同一众袍泽,签名以表达本心。”

孙隆心中却想到,往常听闻曹莫只是个埋头田间的

老农,言辞讷讷;怎么今日举止之间,进退有据,颇有章法,是突然之间开了心智,还是此人从前不喜与庸碌同僚相交,而自我掩盖呢。

他正自奇怪思想,却听高岳又开了口,忙肃容静听,生怕漏了一个字。

“好。诸君热忱之心,我很是感激。然则,无论如何,还是要再看朝廷的旨意再说。”

众人心照不宣。如今岁月,拥兵自重甚至公然反叛的大小势力,比比皆是。连从前坐镇洛阳,掌控中原的朝廷,都被打的支离破碎,遑论如今退缩长安,力量薄弱的长安天子?

高岳控制襄武后,还能不忘朝廷,上表奏闻,那么,长安必会投桃报李,不仅不会斥责他行如反迹,还会顺水推舟的承认高岳的现有势力,更有可能加官进爵,用来表彰和肯定这种忠于朝廷的举动,以示天下。

这一条没有异议。高岳又开口言道。

“第二件事,迅速修缮城池,加固防御,整顿军备,招募和训练士卒。总之一句话,要秣马厉兵,强化战备,除了做好要勤王的准备外,也要防止有来势不明的敌人,突然袭击。”

李虎听高岳说到了军事,不由上前道:“城防大事,务必要达到固若金,诶?”

“……金汤。”

孙隆移步上前,轻声的提醒道。李虎并未羞怒,反而很是感激的冲孙隆笑了一笑。

高岳也笑了一笑,又问道:“襄武城如今城高几许?防备如何?军中可战之士若干?有无战马?我因新来,有所不知,孙幢主乃是老人,可否告知一二。”

“啊。是。”孙隆一直沉心静气,一字一句的听着高岳说话。此刻见问到了自己头上,忙不迭的走到榻前来,恭敬的施了一礼。

“主公有问,属下当尽我所知以告。”

孙隆直起身来,沉声道:“我襄武城,城高三丈三尺,周围三百五十丈。城楼之上,东西南北四方,各有箭楼两座,敌楼两座。常备箭矢十万支,滚石檑木七八千斤。”

“门外壕沟,宽有五丈有余,水深三丈。四方城门乃是熟铜包裹,很是厚实。昨日属下和李幢主清点,目前城中士卒一千零二十四人,其中可战之士八百七十三人,剩余的一百五十一人,都是老弱,不过可以充作日常巡防力量。”

“至于战马,也有一百来匹。不过,昨日属下曾在马厩中,被李幢主指点见过了高将军的坐骑。我襄武城中的马,皆有不如。”

高岳剑眉微锁,凝目静听,不时轻轻颔首,若有所思。

待孙隆说完了,高岳剑眉一挑,问道:“滚石檑木,究竟是七千斤,还是八千斤?壕沟五丈有余,乃是五丈五尺,还是五丈七尺?还有,战马的数量,一百来匹,这个也没有个准数吗?”

他声音倒不严厉。但孙隆已是手足无措,冷汗迭出。孙隆本以为有备而来,应答自如,心中很有些自得,甚至期待或有嘉奖。

不料高岳却如此的

追求细节,这样的严谨态度,孙隆极为震惊,又因为第一次在高岳面前答奏却出了差漏,心中惊惶犹如敲鼓,咚咚作响。

见孙隆瞋目结舌,高岳心中喟然,温言道:“孙幢主,不必惊慌。你仓促之间,已经答得很好了。不过兵者,大事也,不可不细察。一切了然于胸,就算陡遇敌袭,也会毫不慌张。你要记住了。”

“是是。属下日后定要像主公这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以做到万无一失。”孙隆躬身之间,一滴冷汗顺着鼻尖,滴落在地,悄然无声。

“好。具体数值,你稍后辛苦一番,再去仔细测量一番。我提几个大方向。”高岳趴伏的久了,有些难耐,便轻微的转动身子,想换个舒缓一点姿势,活动一下血络。

冯亮赶忙弯下身,轻轻扶着高岳,使他慢慢的侧起身子,又将厚实的被褥,抵在高岳的身后,让腰间不至空虚,没有倚靠。

活动了一下,高岳很是舒服。他深吸了口气,接着道:“几个大方向。护城河外一尺处,横亘拒马,每条拒马上,多扎铁刃,铁刃若有不足,将毛竹削尖,也可替代。”

“护城河外五丈之地,遍撒蒺藜,或埋尖石。将方位和范围在图纸上标示清楚,做到心中有数。”

“城中主城门是哪一座?”

“是东门。”孙隆不敢大意,有问便立即答道。

“那么东门处,在遍洒蒺藜的五丈地之外,再挖陷阱深坑,深约三丈即可。坑底密插毛竹,不要忘了削尖竹头。”

“箭矢一时赶制不及,可制作竹箭代替,竹箭虽轻,射程也有所限,但被射中,也会造成伤亡——总好过没有。”

“城中兵卒,虽现有八百余人,但还是要严加甄选,选出精壮士卒。甄选标准,李幢主知道,稍后你二人沟通一下。”

“我的意思,宁缺毋滥,我不求人多,只要真正能上得战场之人。当然,剩下的,也不要淘汰驱逐,就像你说的,充实日常城防力量,加强城内巡逻警戒,是再好不过。”

不特孙隆以下兵将,皆是心无旁骛立身聆听,便是一众文官,也是心悦诚服,肃然而立。

高岳一下说了这许多,有些口渴,他冲冯亮稍稍示意,冯亮便端了水,试了试冷热,小心的喂他喝了大半杯。

见他喝完了水,李虎上前道:“主公所言甚是。待会我便亲自督促,这段时间哪怕不睡觉,也要先将这些重要事情办妥当。”

怎料高岳却摇首道:“不。襄武城防军备一事,李虎因另有任用,所以暂不用考虑。”

李虎闻言愕然。抱拳施礼后,站到一旁,心念电转,面色凝重。孙隆不时偷偷斜睨他,倒把自己看得有些紧张起来。

高岳清一清嗓,觉得透亮不少,便接着说道:“这第三件事,便是人事调动问题。”他甫一出口,下面所有人,竟不约而同的伸长了耳朵,探出脖子,手心里直捏着汗。

(本章完)

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两百零六章 趁胜安排第六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赵崩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两百九十八章 各种心态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两百九十八章 各种心态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一百三十章 运回好马第九十二章 单打独斗第四十八章 首阳易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三百三十三章 计策有疑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四章 少年骄狂第四百一十三章 邺城方面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报到+抱歉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两百九十九章 秦军踪迹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四十八章 首阳易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争端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三百零一章 形势逆转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两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难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两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上架感言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九章 当前形势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献出阴平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
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两百零六章 趁胜安排第六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赵崩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两百九十八章 各种心态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两百九十八章 各种心态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一百三十章 运回好马第九十二章 单打独斗第四十八章 首阳易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三百三十三章 计策有疑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四章 少年骄狂第四百一十三章 邺城方面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报到+抱歉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两百九十九章 秦军踪迹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四十八章 首阳易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争端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营扎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三百零一章 形势逆转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两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难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两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上架感言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九章 当前形势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献出阴平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