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王储行事

如今外有强敌,内有悍弟,父王且健在。说句私心话,杨难敌还不知道自己氐王继承人的位置,能不能做的稳,甚至能不能有的坐。他今年也有二十六岁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正式登上氐王的宝座,心中煎熬焦急,此时见杨轲不日就要离开麾下,便终于忍不住出言探询。

杨轲微笑道:“大王子的运势,不用卜卦,我一望面相便知,将来必是一国之主,无需多虑。”

“……可当真!”

“杨某虽不是那出家人,也从不打诳语,大王子但且宽心便是。”

杨难敌大喜,脱口便又追问道:“那我何时能做这一国之主?”

杨轲闻言,面色一变,退开拱手道:“此非人子所宜问话,恕在下不能回答。”

杨茂搜如今仍然在位,杨难敌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做氐王,便是等于在问杨茂搜什么时候会死。这样的问题,对于自小接受忠孝仁义教育的杨轲来说,已经有些悖逆了。而且身为王子,却有意探询占卜君父的死期,传出去怕是轻者便会便废黜,重者当即赐死。

杨难敌话一离嘴,便陡然醒悟祸从口出。心中立时惶急惊惧,奈何覆水难收。他眼中寒芒四射,四下扫视,杨轲长身垂首而立,之前沏茶的侍女正用惊慌的眼神偷看他,目光相视忙又低下头去。

杨难敌杀机大起,心念电转,仓啷一声便拔出刀来,两步便拦在侍女身前。那侍女也是个聪慧之人,晓得天降横祸,大王子无意说了极为悖逆的话,此刻竟要来杀她灭口。侍女骇得面无人色,两腿不停打颤,再也站立不住,瘫软在地,结结巴巴道:“大,大王子,我什么也没,没听见,饶了我吧。”

她既这样说,更表明了她不仅什么都听见了,而且什么都听懂了。杨难敌哪里再与她啰嗦,手中刀噗得便扎进了侍女的胸口。

侍女惨叫一声,双手死死抓住露在体外的刀刃,鲜血淋漓。侍女清秀迷离的双眼中,流出了凄婉的泪水,她抖索了片刻,终于不支软倒在地,无声的死去。

杨轲心中如棒打锤敲,震颤不已。他沉重的叹息了一声,不忍再看,转过身去面向堂外。他虽然心中也很是吃惊害怕,但知道杨难敌即算再想杀人灭口,也断断不会在此时要他性命,即将去西和城,杨难敌还要指望杨轲从中多多斡旋,达成和解之功。

“来啊!此女竟敢在我面前放肆无礼,我已杀之。念她从前服侍有劳,拖下去葬了吧。”

杨难敌面色如常,对闻声冲进来的卫兵大声言道。

一个侍女,给她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王子面前放肆。卫兵们心中疑惑,但怎可能多嘴询问,大王子既如此说,便如此做,几人三下五除二,简单清理了一番,抬着侍女的尸体,躬身退出去了。

“吁……”

杨难敌一动不动,看着卫兵们消失在门外,才长长了出了一口气。他口干舌燥,抓起水杯

一饮而尽,才惊觉身上已是冷汗涔涔,湿透中衣。

大堂里静悄悄的,透着一阵难堪的沉默。

片刻,杨难敌恢复了常色,他慢慢来到杨轲身前,恳切道:“此乃不得已而为之。我身份特殊,处境艰难,时时都要小心谨慎,不能给人落下把柄,先生多多体谅。”

杨轲转过身来,目中满是怆然,却淡淡道:“非常人行非常事。此中道理,我亦了然。大王子心思缜密,行事有枭雄气势,日后还怕坐不稳一国之主的位子吗?”

杀杨轲灭口!这样的念头,在杨难敌脑中反复跳荡,权衡半晌,才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强笑道:“先生说笑了。此事不提也罢。咱们现一同去看看,要是都准备差不多了,干脆就出发,争取早日将和谈大事办妥。”

杨轲无言,随着杨难敌便走出堂外。抬眼望去,阴晦的天空上,光怪陆离的流云奔涌,飘荡不定,瞬息变幻,便如人生境遇般,不可捉摸。

“嗖”的一声,一支羽箭破空疾射而出,牢牢地钉在了一百五十步外的箭垛上,校场监箭官儿远远的唱道:“正中靶心!”

高岳收了弓,言道:“……看见了没有?手臂、腰腹要像这样,射出去的箭就稳得很,不会飘也不会偏,这个持弓的角度问题重要,发力的时机也很重要,你们自己再来试试看。”

他身旁,远远近近的围拢着一大群士卒,都是纷纷点头。有的还在若有所思,暗自揣摩;有的满面恍然,便已拿起弓来,空拽弓弦摆开架势,找准手感。

此前在攻打西和城时,不少弓手在实战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的临战胆怯,射箭效率低下,有的急慌慌一番乱射,没射中几个敌人,倒把箭矢浪费了不少。所以高岳下令在全军中精挑细选,才复又选出了三百三十人,有的曾是山野间的猎户,有的是打惯了仗的老卒,俱是引弓熟练,在射术一道上,身手不凡。

校场上,数百名士卒,各自习练,虽有谈说之声,却无喧闹之意,深冬的寒风,并未吹散场中的热情,所有人皆是认真操演,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四角处,各有一面玄色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连日来,高岳都前往校场,亲自加以训练指导,轮班习射。力求使弓军在实战中,不仅要射的准,更要射的稳。高岳甚至组织步军来配合演练,模拟实战反复鼓噪冲击,使弓军逐渐熟悉和适应,再不会出现临敌胆怯,不敢射箭甚至转身想跑的现象。

“笃笃笃。”

那监箭官儿远远的跑过来,禀道:“这一局的箭法出众,三枝箭俱从一孔而出。”高岳点点头,转首赞道道:“彭俊,你在射术此一道上,当真是天赋出众,技艺优良。”

旁边一人手中的弓弦还兀自铮鸣,正是强弩校尉彭俊。他闻言忙上前两步,笑道:“多谢主公夸奖。不瞒主公,我从小就喜欢打弹弓,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我打

不中的。呵呵,这东西玩的久了,准头上自然要比旁人好一点。”

高岳大笑,“说你胖,还就喘上了。不过,话糙理不糙啊。应了一句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用心钻研,最终都能得心应手。”

彭俊本来在首阳县,韩雍进兵阴平时候,令李虎仍然镇守首阳,兼督狄道城军事,将彭俊调到军前。又命孙隆留守襄武,督临洮城军事。且以队主吴夏忠忱严谨,且优于城防军务,特提拔为守城副将,擢为都尉,报与高岳批准。

韩雍攻打宕昌城,彭俊展示出了出类拔萃的射术,宕昌城守将便是被其在城下一箭射中头部而毙命。韩雍本也是用弓的高手,对彭俊很是赞赏。在接到高岳精选弓兵的指令后,韩雍便简选出了一百名弓兵,令彭俊率领,前往西和,并请调步兵校尉何成来宕昌为副将,高岳照准。

何成本是越骑校尉,不久前被高岳改任为步兵校尉,越骑一职,授予了雷七指,目前陇西军五百骑军,也划归了雷七指管辖。

两人在射箭心得上说了一阵。高岳笑道:“韩雍写信来,说我当时任命你彭俊为强弩校尉,当真是慧眼如炬,未卜先知。呵呵,其实当时我哪里知晓你还有这一手本事,只不过是个巧合罢了,你倒真不负强弩的名号。好好做!日后弓军练成,让你独领一军。”

彭俊大喜,赶忙施礼道:“主公放心,属下绝不辜负主公的看重。”

高岳又道:“我记得当初你手下,那个叫大眼的,与你很是亲密。他射术如何?”

彭俊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主公,大眼是个天生的短视,他射什么箭,不被箭射中便是祖宗保佑他了。”

高岳恍然大悟,不禁失笑道:“对了。我竟然忘却,呵呵。你说的是,短视之人哪里还能弯弓搭箭。那么他现在?”

彭俊与大眼很是莫逆,难得高岳主动想起他,哪能不趁着机会,多多替他美言几句,也不负兄弟相交一场。

“好叫主公得知。大眼虽然短视,但也是个敢打敢冲的汉子。他经常说当初是主公救了他,他就要多多杀敌,回报主公。上回打宕昌,便是他第一个冲上城头,不要命般砍死了五六个敌人,自己也受了伤。我来西和临走前,大眼创伤未愈,还搁铺上躺着起不来呢。”

高岳若有所思,边听便点头,末了才道:“大眼有功,待日后我自会拔擢他。你们兄弟都是好汉子。既然忠心跟着我,我总不会亏待你们。”

“我替大眼谢过主公!”彭俊忙不迭乐道,见高岳准备卸下铠甲,便近前帮忙,又替高岳拍了拍衣衫上的灰,再换上便装。

看着场上士卒习练热火朝天,高岳吩咐了值守的队主几句,又招呼彭俊一声,让他留在场上指导监管,便自出校场,有亲兵手执兵刃便要上前跟随,高岳摆摆手示意不用,言道想独自一人去城外兵营转转。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统一回复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动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三百章 穷途末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一百零二章 和议达成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四百一十三章 邺城方面第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两百三十九章 上邽长安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二十章 贵何如之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岭盛会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五十章 皇帝遗旨上架感言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两百六十四章 实在难料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两百五十二章 消释疑虑第两百零七章 败军责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险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九十章 坚头之勇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恶魔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统一回复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一百三十七章 心有所动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总不服气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三百章 穷途末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一百零二章 和议达成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西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处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四百一十三章 邺城方面第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两百三十九章 上邽长安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二十章 贵何如之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三百六十三章 油尽灯枯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岭盛会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两百五十章 皇帝遗旨上架感言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两百六十四章 实在难料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两百五十二章 消释疑虑第两百零七章 败军责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险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九十章 坚头之勇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恶魔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