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

离开广成泽之前,邵勋拿马鞭指了指东方,道:“由此往东,就是豫州襄城郡。此郡没有什么大士族。”

说完,他又指了指南面,道:“广成泽往南,则是南阳。士族众多,如刘氏、范氏、乐氏、宗氏等,不可小视。将来若在此屯垦,定要小心南阳方向,一旦有条件了,几条要隘须得筑城戍守。”

南阳是个盆地,出南阳向北,一共有三条驿道,自汉以来就是如此。

唔,其中一条道旁的山里,似乎还有阴丽华的浴室。

大大小小的战争,多数发生在这三条路上,刘秀、刘备都在此留下过事迹。

守住这三条并不太好走的路,基本就无事了。

至于小路,管不着。后方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部队,随时扑灭即可。

“防备的重点还是东面。”邵勋说道:“颍川这个‘贼窝’,敢抢我的甲胄,早晚找他们算账。”

“谨遵将军之命。”众人齐声应道。

邵勋点了点头。

现在,他的这些核心部下,算是统一思想了,这一点很重要。

之前在许昌,司马祐、何伦要进城,黄彪确实拦不住,无论文的武的都不行。

文的方面,司马祐是司空特使,何伦是出征大军主帅,你到底听不听命令?不听命令是不是想造反?

只要不想当场造反,那就得听令。

武的方面,就黄彪那一千人,连许昌一面城墙都站不满。

更何况,士兵们在面对都督时,心思不一。除非你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明确告诉大家,从今天开始,我扯旗造反了,把不愿意跟着你一起造反的人剔除出去,统一思想,这才有可能上下坚定一致。

当时邵勋自己都没公开表明态度,就别怪士兵们挡不住何伦了。

现在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十分明显,我抢了这么多甲胄,要扩军,要待时而动。

不愿意入伙的可自去——李重终究没有走,在长谈一番后,他似乎可以接受邵勋当权臣,至于是否更进一步,他沉默了。

这个人,现在可以用。

将来无论是平乱,还是与匈奴大战,李重都会尽心尽力,这一点无需怀疑。

甚至于,权臣竞争者之间的厮杀,他也会站在邵勋这边。

人才难得,希望他将来会改变想法,那样大家还有可能互相善终。

见识完广成泽风貌后,一行人风驰电掣般北上。突将军儿郎自回洛阳,邵勋则半途拐去了宜阳。

靠近云中坞时,远远就听到一阵钟声。

正在地头劳作的流民们纷纷停手,拿着镐、锹冲向停在路边的马车,当场取出长枪、环首刀之类的武器,几個庄头之类的小头目甚至套上了皮甲,开始给步弓上弦。

坞内也响起了聚兵的鼓声。

不一会儿,披挂整齐的百余名军士列队而出,枪、弓、刀、甲齐备,前排的二十余人甚至还拿着长柯斧、木棓等长柄钝器,准备将骑士砸落下马。

很好,训练有素。

邵勋远远下马。

唐剑等五十骑士亦下马,围在邵勋身侧。

“是邵师,收器械。”带队军官大吼一声。

堡民们脸色一松,手里的枪刀慢慢垂了下来。

“别动!”邵勋喊了一声,慢慢走近列队而出的百余名银枪军士卒,仔细看着。

训练了一两年,士兵们从内到外已经完全不同了。

队主们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背上的认旗在山风中呼啦啦作响。

认旗上是一头张牙舞爪的猛虎,似乎昭示着他们的风格,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撕碎敌人。

士兵们以队主为中线,即便地面多有崎岖,依然排着整齐的队列。

长枪握在手里时,不松不紧,刚刚好——邵勋犹记得他们新入伍时的模样,死死攥着枪杆,指关节都发白了。

“留一半人,其余解散!”仔细看完一圈后,邵勋下令道。

“诺。”带队督伯大声道:“抽队队形,前进。

解散撤退,亦有章法,更是一种训练。

比如,战场之上,敌人骑兵绕到大阵后方发起攻击,怎么做?

可能很多步兵大阵直接就顶不住了,但在唐代,有严格的规定,曰:抽队。

一队五十人有两名军官,主官叫“队正”,俗称“队头”,副手叫“队副”。

队头跑到后方,队副顶到正面,隔一队抽一队,一队面向前方,一队面向后方,然后前进或后退百步,立定。

整顿刀枪,执弓架弩,做好战斗准备。

邵勋让一半人留下,一半人离开,就是故意考察他们的训练情况。

如今看起来,还算满意,练得很好。就是不知道上了战场,面对铺天盖地的胡人骑兵,情绪极为紧张时,还能不能这么流畅,估计不太行。

哪天弄支骑兵过来陪练,吓唬吓唬这帮人,让他们提前熟悉骑兵的作战方式。

“都解散吧,你留下。”邵勋挥了挥手,说道。

“诺。”督伯点了一人,让他带着部伍上山回寨,自己留了下来。

“你叫侯飞虎对吧?”邵勋问道。

银枪军第一幢两个督伯,一曰陆黑狗,一曰侯飞虎。

相较而言,黑狗还是比飞虎厉害一些。

而且黑狗离邵勋东海老家近,只有十几里地,飞虎则是邻县的。

“是。”侯飞虎毕恭毕敬地答道。

“我不在的时候,训练有没有落下?”

“每日锤炼技艺,三日一小操,十日一会操,从无懈怠。”

“将士们成家之后,操训尽心否?”

“回邵师,若偷奸耍滑,自有军棍落下。”

邵勋笑了起来。

这帮学生军官,下手是真的狠。

苦力们刚入伍的时候,什么都不会,面对已经颇有技艺底子的学生军官,敬为天人。

这种从一开始就种下的威压种子,在长期的森严军纪浇灌下,已经让士兵们生出了深入骨髓的畏惧,服从性是相当地好。

吃点军棍,对皮糙肉厚的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好好练。”邵勋叮嘱了一句:“记住了,你们是募兵,当兵吃粮的,要随时做好出征厮杀的准备。”

“诺。”侯飞虎大声应道。

邵勋看着士兵们列队离去的身影,沉默不语。

募兵待遇都是相对不错的,更适应全天候作战。

农忙时节,他们可以打仗。

大冬天的,依然可以出征。

他记得唐末藩镇混战时期,有一年特别冷,大冬天平地雪深数尺,士兵们依然奋勇厮杀,追击溃敌。

天寒地冻之时,士兵们拉不动弓,甚至拉断弓弦,依然要战斗。

能忍耐严寒,能承受酷暑,不受农时限制,随时随地出征,这种全天候的作战能力,是募兵最大的优势。

募兵当然会成家立业,甚至于就没有不娶妻生子的,因为他们待遇好。

首次大规模开启募兵时代的唐朝,一名募兵每年的赏赐——没有军饷这个名目,只有衣赐、粮赐、钱赐,在元旦、春社、重阳、秋社、冬至等重要节日发放——折合成钱有二十余贯,这样的待遇,一家子吃好喝好完全没问题,多个小妾也不在话下。

银枪军募兵陆陆续续要娶妻生子,这没问题。

难的是将来如果要转移,无端增加成本,还不小。

但伱又不可能阻止他们娶妻,这违反人性。

在这件事上,只能边走边看了。

进入云中坞后,邵勋没有急着查阅档籍,而是先看了看正在收尾建设中的坞堡。

整体呈矩形,四个角上设有角楼,比墙顶高两层,各能站数十人,一般安排弓弩手居高临下射击。

只有南侧城墙上开了门,上设门楼。

门楼与角楼之间,有飞栈连接,可互相支援。

城墙外侧还绘有刀枪剑戟图案,不知道从哪里请来的画师弄的,老实说有点浪费,但看起来挺威武的。

反正后期都是裴家出的钱,无所谓了。对他们家而言,修一个已完工一半的坞堡,那根本就谈不上投资。

不过,裴家不把这点钱放在眼里,邵勋还是很感谢他们的。

至少,他们派来的很多人深谙坞堡设计与建造。库房设哪里、水井安排在何处、过兵的道路怎么修、内部房间如何排布等等,清清楚楚。

他们甚至要求在院墙外又加建了一道稍矮的城墙,有点类似羊马墙。

羊马墙外挖壕沟,埋尖刺,用吊桥通行。羊马墙内寄放牲畜,可令整个坞堡内部更加清洁、卫生、宜居。

总之很有经验,提出的大部分意见都被采纳了。

今年入冬之前,云中坞差不多能够完工了。

整个坞堡内部分上下三层,密密麻麻建了近两千个房间,并且留有一定的新建余量。

房间不大,挤一挤住一家五口人不成问题。

士兵的房间稍大一些,居住条件更好。

最好的当然还是邵勋的馆舍了,前后两进,甚至建造了花园。

这……

老子都没提这要求,裴家的“设计师”就给安排了?

稍稍有些浪费,但看起来确实很爽啊,体现了他的地位。

看完内部结构,邵勋又登上了门口,俯瞰远处。

云中坞本身处在一处台地上,三面临沟,只有南侧有山道通行而下。

上山的路狭窄逼仄,很难走。

在邵勋看来,这个坞堡最大的优势不是有多坚固,而是地形限制了敌军,摆不开什么兵力。

哪怕来了十万人,他也就只能派一两千兵,添油战术般一批批上,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

敌人倒是可以长期围困,但成本极为惊人。与其那样,还不如谈判呢。

史上北方遍地坞堡,有的被敌人攻破,有的安然屹立数百年,奇迹般度过了整个南北朝。

能长期生存下来的,要么战斗力强,有武勇优势,要么地势险要,让敌人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或者兼而有之。

云中坞,至少占了个地势险要。只要守军敢打敢拼,匈奴人真不一定拿得下来。

明年,金门坞要开工建设了,檀山坞也将起个头。

财政压力很大,以至于邵勋都想卖一些武器、铠甲了。

但终究舍不得,还是先借钱吧。实在不行,再动用准备扩军的钱。

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三十八章 转变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一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点点病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四章 行宫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四十三章 兴废在此一举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一十二章 争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六十九章 双向奔赴(为盟主美酒甘薯我都爱加更)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五十一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一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
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三十八章 转变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试探第一百七十四章 猪队友们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一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开始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六十九章 好处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点点病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第九十二章 司空最后的下落第一百零五章 舌战群儒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四十章 那个男人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二十二章 重臣们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四章 行宫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四十三章 兴废在此一举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四十五章 靳准在哪?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四十章 人设(月票加更6)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十八章 农官兵田,阡陌相连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一十二章 争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为盟主小蔡想睡觉加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六十九章 双向奔赴(为盟主美酒甘薯我都爱加更)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第九十四章 汝南行(下)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五十一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一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