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

“欲种桑树,需择美桑。”和煦的阳光下,一群衣红穿绿的女眷围在庾文君身旁,仔细听她讲着。

庾文君微微有些紧张。

这几天她背了好久,确保不会出差错,但事到临头,难免紧张。

殷氏悄悄递上一根桑枝,缓了一下。

庾文君收拾心情,继续说道:“此枝剪去两头,唯取中间一截,以其子较大,种之则其干强实,其叶肥厚。取出种子种下后,即待其出苗。”

说罢,便带着女眷们来到一处刚刚清理出来的废弃园落内,道:“种子已备好,这样种下即可。”

两名上了点年纪的妇人接过庾文君手里的桑子,示范种下后,让众人围观。

其实吧,邵勋这个幕府没那么不接地气。

不少草根出身的军官们的家人,多多少少种过桑树,对此比较了解。

但主母在示范呢,你再懂也得憋着,不能当面拆台啊。

当然,不懂的还是占大多数。

尤其是士族将佐们的妻女,站在那里说说笑笑,不当回事。

笑话!种桑养蚕这种事,朝廷年年讲,甚至皇后躬蚕礼,但谁真的当回事了?这种庶务,自然有庄客家的婆娘去干,怎么可能让她们沾手?

不过,庾夫人似乎是来真的?

“肃静。”荀氏站了出来,小小的脸上已有几分厉色,只听她说道:“夫人方才讲了如何选取良种,后又讲了下种之法。尔等好好看着、听着,勿得喧哗。回去之后,你等每人都要种一园,时时打理。”

此话一出,众人总算安静了下来。至于她们内心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庾文君感激地看了一眼小姐妹,继续说道:“出苗之后,尽起所种之苗,将干削掉,只留根。每三根合作一株,若品字样,紧缚一竹筒底下栽种。日久之后,竹筒朽腐,三根会为一根,易长大矣。此谓育苗。”

“先种桑子,再育苗,来年正月中移栽至田中……”

断断续续的“讲课”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女眷们领了桑子,纷纷离去。

待过几日,她们还要过来一趟,到蚕室中观摩一番。

“累了吧?”邵勋刚刚整理完蚕室,问道。

“种桑好麻烦。”庾文君叹道。

“要怪就怪老天爷。”邵勋一边擦拭着神像,一边说道:“先是大旱,把桑林折腾得差不多了。第二年再来个蝗灾,把残存的桑树也给弄没了。至此,原本桑林蔚然成风的河南充斥着外地来的绢帛。本地桑树十不存一,殊为可惜。为夫给军士发赏,就感绢帛颇为不足,经常要用粮食冲抵。”

之前周馥在寿春时曾上奏天子,扬、江、湘、荆四州各调绢十四万匹,总计五十六万,充作天子迁都寿春时的首批花费。

先不管周馥有没有这个能力让这四個州出血,单就他这份奏折而言,足见江南的蚕桑产业没在连续两年的创世纪灾害中遭受重创,规模维持得很不错。

与他们一比,河南、河北就太苦逼了,更别说关中了。

邵勋想恢复豫州的蚕桑业,竟然要从下种、育苗开始,真的太难了。

但这些事今年不做,明年也要做,明年不做,后面还是逃不掉。

有些事,总要起头,有些成果,需要时间来累积。

这是一个在一年前还白骨蔽野、饥荒遍地,连牛马毛都被啃噬殆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的地方,恢复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我会带着她们好好弄的。”庾文君直接扑到了邵勋怀里,道:“我们都这么做了,诸县乡的士民应该也会效仿吧?”

“当然了。”邵勋亲了亲她的额头,道:“好了,坐那歇息会吧。”

小姑娘太黏人了。

走到哪里,都要挽着他的手,没人的地方,就要抱着他。

每次出门回来,远远就扑进他怀里。

成婚不过两个月,脸上的稚气慢慢褪去,竟然浇灌出了一点妇人风情。

这个黏人精,越来越喜欢了。

不过,家里另外两位姬妾似乎有意见了。

大妇就能独霸奶源吗?

“夫君在做什么?”庾文君坐下后,好奇地问道。

“这是蚕神,置于蚕室之内,时时祭拜,听闻可令蚕桑百倍。”邵勋说道。

“有百倍那么多?”庾文君笑道。

“信则有,不信则无。”邵勋说道:“待缫得蚕丝,织几匹布,给娘子做件新衣裳。若有余料,说不定还能给我们的孩儿再做一身。”

庾文君害羞得低下头去。

她之所以霸着夫君不放,不还是想早日诞下一男半女?但夫君总担心她的身体,到最后……

“好了,神像安好了。”邵勋拍了拍手,道:“劝课农桑,此谓王霸之本。此事干不好,万事休矣。”

******

相对平静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三月底。

这一日,左司马陈有根、右司马羊忱相继前来奏事。

“今日朝中议者两事。”羊忱说道:“其一乃攻新安王弥,其二则为守御孟津三渚之事。”

邵勋听完,又看向陈有根。

“明公,这两处让洛阳很难受。”陈有根说道:“新安占着汉函谷关的位置,离洛阳太近了,须臾可至,不拆掉那鸟城,确实难受得紧。”

“禁军不过两三万军卒,如何打得下新安?”邵勋说道:“攻城之战,最为惨烈,便是把精兵强将打光了,也不一定拿得下啊。”

新安城其实是上次匈奴入寇时的遗留问题。

邵勋突破重重阻截,自洛阳盆地回到荥阳,当时走得匆忙,很多敌军部伍被他战略性无视了,如王弥、单征。

单征后来撤走了,王弥却一直在新安筑城,最终也没走。

根据最新消息,刘汉朝廷应该是把弘农北半片这一块交给王弥了。

弥兵三万众,一直在湖、陕、弘农、新安四县屯田。

到了今年,华阴县也交给了他。至此,王弥算是有五个县的地盘了。

三万人,既是农民,也是士兵,相当于邵勋治下的屯田军辅兵。

其他几个县就罢了,新安城真的离洛阳太近,而且占有地利,易守难攻,出山就是平坦的伊洛盆地,对洛阳的威胁极大。

朝廷想把王弥从新安赶走,可以理解。

孟津三渚这地方,其实也是个要害。

所谓三渚,即高渚、马渚、陶渚。

渚,水中沙洲也。

马渚在孟津西,马渚西面又有一个小渡口,曰“硖石津”,或曰“河清渡”,因为水势相对湍急,用得较少,不如孟津重要。

尔朱荣南讨元颢时,曾命尔朱兆、贺拔胜缚材为筏,渡河南下。

高渚在马渚附近。

陶渚就比较重要了,而且面积较大,离孟津很近。

曹魏之时,杜畿“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

陶河,就是这一段被陶渚分隔的黄河别称。

国朝初年,杜预在此造浮桥,横跨南北,现已毁于战火。

北魏年间,于黄河南北两岸及陶渚上筑城、造浮桥,置中郎将领兵戍守。

唐代时,河中沙洲面积更大,晋时的河渚可能已连成一片,于是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守御这个洛阳北大门。

“朝廷倒是不想坐以待毙。”邵勋说道:“还在积极自救啊。”

陈有根呵呵一笑。

羊忱则苦笑,这话说得!任谁被刀抵在脖子上时,也要想办法挣扎啊。

“朝议如何?”邵勋又问道:“新安、三渚之事,不可能同时来。”

“朝议于渚上屯兵筑城,阻匈奴南渡也。”羊忱说道:“河渚与南岸,由浮桥相连。”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朝廷以司徒傅祗总督筑城、造桥之事,然匈奴势大,凶悍残暴,需得大兵镇守。”羊忱道:“朝廷这是想让明公为其保驾护航。”

“逮着我就往死里用啊。”邵勋笑道:“不过,朝廷这么做,倒让我挺赞赏的,终于不再混吃等死了。”

陈有根忍不住大笑起来。

羊忱静静看着邵勋。

“其实,这事我也挺感兴趣。”邵勋说道:“将来若北伐匈奴,于此过河倒是不错。朝廷能将这桥交给我吗?”

“朝廷怕是求之不得。”羊忱说道。

“回复朝廷。”邵勋想了想后,说道:“于河渚上侨置河阳县,此县由一将军镇守,拨工匠修治船楫,调百姓种植果蔬,放牧马匹牛羊。要搞,气魄就大一点。河北岸遮马堤一带亦筑城,与河渚上的中城,大河南岸孟津渡口的南城一起,谓之‘河阳三城’。三城之间以浮桥相连,多积资粮,多屯兵卒,将孟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有根、羊忱对视一眼,这么一搞,匈奴再从河内南下就不太方便了,除非等到冬天黄河结冰。

但怎么说呢,河阳三城若成功筑起,将会是匈奴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定会遣大军来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朝廷终于掌握了一点主动权,抓住了匈奴人的软肋,正所谓攻其必救也。

“何时筑城?”邵勋又问道。

“五月第一批漕粮进京后,方有余力。”羊忱说道。

“好,我等朝命。”邵勋说道。

在关中大乱的当口,确实是筑河阳三城的良机。

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待到匈奴从关中抽身,河阳三城已尽数完工,届时局面又将为之一新。

不过——这个朝廷也是真能折腾!

别他妈再搞成与匈奴的全面战争啊,老子今年不想打。

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十四章 统战价值急剧提升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一十一章 人选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一百七十三章 袭扰与前进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一章 县令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十三章 临走前的布置第四十七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四十八章 服从性测试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零五章 入宫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三十五章 后悔来了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一章 县令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一百十二章 谁能阻我?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十六章 汲桑第七十九章 体系下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张方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零五章 入宫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点点靠近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十六章 汲桑第九十六章 目标:大阳(加更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
第三十八章 慰问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十四章 统战价值急剧提升第八十一章 最后时刻(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一十一章 人选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第八十九章 天渊池第一百七十三章 袭扰与前进第十九章 一鱼两吃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一章 县令第二十七章 庶务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十三章 临走前的布置第四十七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二十章 我意已决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七十二章 欢喜与哀愁第四十八章 服从性测试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一百零五章 入宫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三十五章 后悔来了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一章 县令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六十三章 主业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一百十二章 谁能阻我?第二十九章 赶场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六十八章 统一思想第五十章 走(为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十六章 汲桑第七十九章 体系下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坏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十四章 成长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头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第七十七章 挺进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一百零六章 洛阳保卫战第七章 新人旧人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张方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二十章 决定第六十一章 “负面新闻”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零五章 入宫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点点靠近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静观其变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二十一章 用什么脑子打仗,拼了!第六十八章 造桥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九章 一夜无梦第十六章 汲桑第九十六章 目标:大阳(加更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淯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