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记忆

杜家交割了年前最后一批粮食,共三万斛,全数送到了金门坞。

剩下的要等到明年开春后了。

洛水其实是能通航的。

史上刘裕攻至此处时,曾派人伐木造船,逆水而行,看看最远能航行到什么地方。

因此开春化冻之后,水位上涨,用木船运输资粮更为方便,运量也更大。

邵勋刚刚领了一批流民来到金门坞,一共两百户,来自豫州。

鲜卑大掠,百姓凄惨无比,而司马越坐镇许昌,无能为力。

每一次入中原征战,都是鲜卑人壮大己身的良机。

前年的洛阳之战,鲜卑人多抄掠财货、妇女、工匠,司马颖不能制。

这次请其来豫州,免不了又一番生灵涂炭。

从首批逃到洛阳的流民口中,邵勋已经粗粗了解了情况:司马越一口气赏出去了五万匹绢帛,但鲜卑人并不满足,仍然在四处大掠。

另有风声传出,鲜卑人年后会移师西进,准备进军关中,战争是停不下来了。

“日子虽然艰难,节还是要过的。”今天是腊八节,邵勋亲自来到金门坞,带着大家过节,一起乐呵乐呵。

他这并不是无的放矢。

底下人为什么认你,你的权威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就邵勋看来,与他们一起欢乐、一起痛苦、一起劳作、一起训练、一起经营生活,带着大家一起富贵,形成牢固的共同记忆,是提高权威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共同记忆中,你最好不要缺席。

金门坞内已经修起了一座漂亮的小院,又是前后两进带花园,完全模仿的云中坞。

邵勋在云中坞巡视之时,发现小院的卧房地面新铺了一层砖。

他悄悄抠出一块,在反面刻下“裴”字之后,又放了回去,然后吩咐军士守卫,不准任何人入内。

今日来到金门坞,他再次抠出砖。刻字的匕首在空气中游移不定,一会像是要写“庾”字,一会像是写“乐”,还有点像“卢”,最后终于刻下了“乐”。

之所以想刻庾,是因为今天庾亮也来了。

这会他正捏着鼻子,行走在一个個大缸中间。

做完“坏事”的邵勋走了过来,道:“元规醒酒时常食此物,这会却又嫌弃了,何也?”

庾亮不好意思地放下了手。

仲冬之月,百姓们喜欢采撷打过霜的菘菜(白菜前身)、菁(莼菜)、葵(冬苋菜)等杂菜,晒干之后,放入有盐水的大缸之中,用条石压实,再盖上盖子,做出来的便是“咸菹”。

咸菹呈金黄色,其根茎被称为“金钗股”,既甜脆,又酸美。上到王公大臣,下至升斗小民,无不食之。甚至就连大军出征,都经常携带此物,可谓国民食品。

邵勋也很喜欢吃。

他甚至有一个恶趣味,让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裴妃、羊皇后亲手给他做咸菹。

做得好的,赏一件皮裘,然后坐下来剥蒜!

“郎君,颍川那边有消息传回了。”走到一处无人角落时,庾亮说道。

山风飒飒,松涛阵阵,几乎把两人的声音全盖过去了。

新来的豫州流民怯生生地看着寨内忙忙碌碌的众人,吃完粟粥后,摘菜的摘菜,劈柴的劈柴,融入到了集体劳动之中。

邵勋收回目光,问道:“如何?”

“之前那批铠甲,应是颍阴荀氏的人做的,但未必是主家。”庾亮说道。

其实,他们家在鄢陵庾氏之中,就算不得主家。

河东裴氏三代才异居,但很多大家族两代人就分家了,庾亮他们家现在就是支脉。

颍阴荀氏的家业更大,人更多,很多支脉也颇具实力,这次却不知是哪一支做的。

“我猜也是。”邵勋点了点头:“距禹山坞最近的,就颍阴荀氏、长社钟氏两家了。”

“另有一事。”庾亮正色说道:“族中有人询问,郎君你是不是要来颍川建坞?毕竟禹山坞离颍川很近了。”

“你替我带个话。”邵勋说道:“我对颍川没兴趣,若能与禹山坞守望互助,则大善。”

“可。”庾亮点了点头。

“庾家之人……”邵勋迟疑片刻,问道:“为何要问这个?”

庾亮看了他一眼,低声道:“郎君是否忘了许昌武库案?族中有人猜测,你至少拿走了五千副铁铠,还想找伱采买呢。”

“为何都急着买铁铠了?皮甲不也挺好?”

“自然是都买了。”庾亮叹了口气,道:“鲜卑大掠豫州,有两千余骑窜入鄢陵,我庾氏有不少正在开河的庄客被掠走。而今对司空很失望,痛骂不绝于耳。既然朝廷不能指望,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另则——”庾亮又道:“禹山坞之事,别人不知道,我庾家还是明白的。两千余户堡民、数百精锐甲士,实力不容小觑。郎君在洛阳还有金谷园、潘园、邵园三处庄园,这实力放在豫州,也是个大豪强了,不少寒门、小姓还没这么多部曲私兵呢。”

说完这句话,庾亮下意识看了眼金门坞。

他是聪明人,邵勋特意带他来云中、金门、檀山三坞转了一圈,展示实力的意图非常明显。

三大庄园、四大坞堡,拉出五六千丁壮不成问题,更别说他还有数量不详的精锐私兵了。

如果他愿意,这几千人完全可以身披铁铠,纵横豫州——即便攻不下坞堡,也足够吓人了。

经历了鲜卑大掠一事,主家那边也务实了。有实力,就可以合作。

邵勋微微颔首。

如果说天底下有哪个士族对他的底子最了解的话,那必然是裴家和庾家了。

禹山坞最初是庾衮建立起来的,后来大部散奔他处,留下来的几百户堡民里,一定有和庾家关系密切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人就是间谍,但邵勋懒得去甄别了。

自从下决心以广成泽为核心基地之后,近在咫尺的颍川世家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

拉一派打一派这种传统故伎,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鄢陵庾氏现在未必会和他们怎样,合作或许也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他们的态度不是敌对,哪怕仅仅是中立,对邵勋都是有意义的。

颍川那个世家窝子里,他急着打开一个缺口,免得将来出现问题。

“汲郡那边如何?”邵勋又问道:“文君他们都回来了吗?”

庾亮心下一动。

郎君不问别人,只问了文君,这是何意?

文君过了年才十岁……

庾亮心下有些乱,回道:“已至洛阳。河北局势太乱了,家父靠着郎君相赠的那一千老卒,拼了命才守住郡城。而其他郡县,多有陷贼者。郡县官员,下场凄惨者不计其数。”

河北太乱了,汲郡太守庾琛也没信心能一直不出差错。因此,待到局势稍稳,便立刻把妻儿送回了洛阳。

“回来就好。”邵勋笑道:“正月里我登门拜访一下。”

“好说,好说。”庾亮心事重重地说道。

不远处响起了呼唤声,二人结束了交谈,举步走了过去。

金门坞坞主陆黑狗正提着把尖刀,揪住一只哀哀叫着的黄狗,迅疾捅下。

黄狗惨叫一声,当场毙命。

血放干净后,众人趁热处理。不一会儿,黄狗便成了盆里的一堆肉,放到了祭台前。

黑狗杀黄狗,干脆利落!

邵勋笑呵呵地拍着陆黑狗的肩膀,道:“何时祭灶神?”

“快了。”陆黑狗焦急地看着远处。

山脚下,肥猪的惨叫声惊天动地,几乎要把树上的雪给震落。

腊日祭灶神,这是传统了。

有以豚酒相祭的,也有杀黄狗祭祀的,谓之黄羊。

金门坞条件不行,本不应该举办这种节日盛典的。

一干流民们也早就尝够了颠沛流离的苦,变得极其卑微,仿佛只要能活下去,什么都无所谓。

邵勋让人杀了十头猪、七八只黄狗,举办一场祭祀。目的是告诉那些流民,你们是人,不是只剩下果腹本能的野兽,来到金门坞后,各安生业,用心耕作,日子会一点点好起来的,你们也会重新拾起为人的种种礼仪。

猪肉、狗肉很快被端了上来,放在祭台前。

邵勋当仁不让,站在最前面,当着金门坞上下一千户堡民的面,大声朗诵着祝词:“伏见近年以来,生民颇遭灾荒,纳得王租之后,即不充口食……”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堡民们文化水平不高,听不太懂祝词,但庄严肃穆的气氛下,每个人都下意识收敛了起来,肃容静立,默默倾听。

听着听着,心中渐渐起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原来,我们现在有依靠了,不用再孤零零地一家人乃至一个人挣扎求存了。

这种有集体、有组织可以依靠的感觉,难以描述,却又妙不可言。

每个人都很享受这种感觉,并下意识想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集体。

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没人想再次经历,真的。

而站在最前面大声朗诵祝词的人,则注定要成为很多堡民未来多年里最深刻的回忆。

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八十九章 吞并友军是优良传统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四章 摊子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章 官身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六十章 谈妥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十四章 虫豸第九十一章 会议(为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五十八章 置气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一百五十三章 游戏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八十四章 规划与变化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十一章 围魏救赵(下)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八十章 俸禄第九章 火并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点点病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离去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四十四章 入见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
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十章 契机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五十一章 善后第三十四章 噩耗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一百十九章 端门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零四章 后方(为盟主汉明帝加更)第十三章 离别与战术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八十九章 吞并友军是优良传统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第四章 摊子第七十章 应用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设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准备的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一百章 官身第八十二章 迟到的惊喜第九十一章 入见第八十八章 洛阳城里无好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鬼啊!(给盟主盖世之平凡加更)第八十六章 走不开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九章 各项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六十章 关中闲子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一百十章 夜袭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八十七章 过河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动!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爱玩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十八章 风雪之中的追袭第一百十章 本土势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第一百四十四章 责任第六十章 谈妥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权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坞第六十四章 虫豸第九十一章 会议(为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一百五十八章 置气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第五十四章 拜访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九十五章 政绩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一百五十三章 游戏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第一百六十章 南阳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来了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驾功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斗而不破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八十四章 规划与变化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十一章 围魏救赵(下)第三章 先下一城(为盟主盲眼狙击手加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八十章 俸禄第九章 火并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点点病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六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离去第八十一章 “无主之地”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四十四章 入见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三十二章 盘账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