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厚礼

第520章 厚礼

信使将南昌捷书与装着孙贲首级的木匣,一同上呈刘景。

刘景听着堂下信使的汇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毫不夸张的说,他都做好了在柴桑顶住周瑜一个冬天的准备,使诸葛亮能够专心对付孙贲。哪曾想,周瑜这边才到,诸葛亮那边就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孙贲。

刘景没有急着查看孙贲首级,而是先看起诸葛亮亲笔写的捷书,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

他心里还奇怪,孙贲就是再不济,也不至于连一天都守不住,原来孙贲败归南昌当天便伤重而亡,潘璋又擅杀大吏徐平,导致徐平族亲属吏群起而反,与诸葛亮里应外合,攻陷南昌。

刘景失笑摇头,没想到潘璋这位历史上的“江东十二虎臣”,也会做出如此不智的行为。

庞统、王粲,蒋琬、李严、裴潜、习祯、盛匡、徐宗等安南将军府属吏,闻讯后陆续赶来。

王粲从刘景手中接过捷报,大略扫了一眼,喜道:“孙贲一死,豫章诸县传檄可定也。”

庞统点点头,对刘景道:“豫章、庐陵二郡,历来豫章强而庐陵弱,孙辅勇略亦不及孙贲,今豫章既克,将军可命军师南下,与王(彊)将军会师于庐陵。孙辅知孙贲覆灭,外无援手,内困孤城,必生亡走之心,纵然负隅顽抗,亦难逃败亡,如此则旬月之内二郡皆可定矣。”

盛匡则有不同意见,开口说道:“庐陵,偏僻小郡,兵微将寡;孙辅,以宗亲见用,非智勇之将,王(彊)将军素善用兵,交卒又劲,破之不难,何劳军师?”盛匡顿了顿,又道:“依匡之见,不如调军师北上,与将军会合,围歼吴军于彭泽城下,继而顺江东下,席卷丹阳,进逼吴、会,届时义旗所指,江东士民必望风响应,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刘景听完二人的建议,不由陷入沉思,庞统走的是原定计划路线,即先吞并豫章、庐陵二郡,再徐图丹阳、吴郡、会稽。

而盛匡见诸葛亮这么快攻灭孙贲,已不满足于原定计划的豫章、庐陵二郡,想要一鼓作气围歼周瑜之军,杀入江东腹地。

与庞统相比,盛匡话中所描绘的前景更加诱人,刘景听得大为心动,不过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最终没有采纳盛匡的建议。

需知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如今豫章西北有太史慈盘踞艾、西山谷,潘璋亦逃出南昌,不知去向,诸县也未尽服,这时冒然将诸葛亮大军调来柴桑,岂不是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更何况,孙辅虽非名将,却也不是怯懦之人,其勒兵数千,据守庐陵,王彊麾下兵马不过万人,独自攻打庐陵,力有不逮。一旦相持不下,等孙权反应过来,遣丹阳、会稽之兵由陆路驰援豫章、庐陵,那就彻底被动了。

见刘景拒绝了盛匡的建议,庞统长松一口气,或许是急于向孙权报杀父之仇,盛匡提出的建议十分激进,他还真怕刘景被盛匡说得头脑发热,兵行险着。

以当前的形势,继续执行原定计划才是最佳方案。

要知道,吞并豫章、庐陵二郡,就等于吞掉江东五分之二的地盘,四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兵力,对孙权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此消彼长下,刘景将在日后的攻守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完全没必要行险。好在刘景头脑清醒,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刘景和庞统等幕臣稍作商量后,即命主簿蒋琬起草文书,恭贺诸葛亮取得南昌大捷,并让他尽快平定豫章中、东部地区,领兵南下,与王彊并力攻取庐陵。

同日,海昏捷报亦至,刘景最看重的并非海昏这座城池,而是城中的太史慈及其部曲家眷,有了这些人质在手,不管是太史慈,还是其部曲,皆无能为也。

刘景急书文聘,命他马上将太史慈一家老小,送来柴桑。

刘景这里捷报频传,周瑜对此却浑然不知,江东军在沙洲休整一日夜,于次日向彭泽进发。

周瑜对豫章当前形势可谓知之甚少,出于谨慎,他并未直趋彭泽城下,而是选择临江筑营,并第一时间派遣探骑南下南昌。

事实证明,周瑜的谨慎十分有必要,第二天便有探骑回报,称赣水东西两岸,历陵、鄱阳、郧阳,乃至海昏,皆为楚贼占据,更有传言,南昌也已经失陷。

周瑜不禁大惊失色,在军帐内来回踱步,柴桑、彭泽失守,就够令他头疼了,但和探骑带回的情报相比,却是不值一提。

南昌沦陷这等未经证实的传言暂且放到一边,仅就已经掌握的情报,便足以令他心惊肉跳。

历陵、鄱阳、郧阳等县城小兵少,守不住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海昏可是太史慈的大本营,海昏也失守了,意味着太史慈败了,还是大败,以致力量衰弱到连老巢海昏都守不住了。

如果南昌沦陷的传闻也是真的,那么此时豫章或已易主。面对如此形势,莫说力挽狂澜,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希望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

就在这时,帐外侍卫入内禀报道:“都督,有楚使乘船前来,言奉刘景之命,求见都督。”

周瑜闻言一怔,眉头紧锁,一边猜测着对方的来意,一边应允了楚使的求见。

不久,一名衣冠赫奕,风度潇洒的青年士子,捧着一个木匣,步履从容地走进帐中。

周瑜一见对方手中木匣,哪还不知其来意,顿时离坐而起。

“在下安南将军府吏习祯,见过周中郎。”习祯让身边的护卫将木盒转交给周瑜,而后朝周瑜揖道:“将军久闻足下之名,今知足下到来,特命在下携‘厚礼’前来拜见。”

周瑜缓缓打开木匣,也就是习祯口中所谓的“厚礼”,里面果然放着一个硝制过的头颅,周瑜一眼就认出了这张面孔,不是别人,正是豫章太守孙贲。

(本章完)

第63章 突袭第387章 夏口第445章 荐才第236章 看清第256章 说客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3章 后母第174章 灭族第388章 突破第53章 道歉第306章 遣使第60章 跋扈第123章 赴宴第248章 心绞第136章 婚宴第308章 遗愿第96章 建安第172章 出兵第363章 揽才第496章 铁壁第6章 葛生第518章 海昏第177章 施恩第152章 改名第347章 郁林第327章 西鄂第507章 占卜第307章 谈判第62章 拔刃第387章 夏口第57章 示好第238章 求援第118章 刘表第290章 可惜第276章 张津第317章 祭祖第102章 刘修第511章 开战第284章 泽国第163章 解土第66章 徙边第186章 八月第44章 单程第121章 王粲第284章 泽国第515章 不忠第299章 兵临第131章 嫁妆第21章 未婚妻第531章 放归第318章 放归第532章 用意第332章 徐庶第316章 禁酒第323章 为寿第344章 中箭第515章 不忠第10章 刘伯嗣第363章 揽才第426章 拔箭第458章 斩羽第98章 高利贷第62章 拔刃第300章 召集第89章 桃板第353章第220章 拍击第233章 圊溷第281章 面见第39章 自负第540章 国士第346章 青绶第127章 襦铠第208章 斩杀第313章 隆中第359章 八月第92章 先贤第36章 刘瑍第50章 宝珠第50章 宝珠第390章 责备第377章 再孕第393章 破城第387章 夏口第260章第282章 建言第99章 王彊第125章 新野第410章 中箭第419章 猛将第194章 羌笛第32章 求字391.第391章 大败第198章 招降第331章 倚仗第98章 高利贷第133章 邓芝第504章 进兵第537章 茂才第225章 勇悍
第63章 突袭第387章 夏口第445章 荐才第236章 看清第256章 说客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3章 后母第174章 灭族第388章 突破第53章 道歉第306章 遣使第60章 跋扈第123章 赴宴第248章 心绞第136章 婚宴第308章 遗愿第96章 建安第172章 出兵第363章 揽才第496章 铁壁第6章 葛生第518章 海昏第177章 施恩第152章 改名第347章 郁林第327章 西鄂第507章 占卜第307章 谈判第62章 拔刃第387章 夏口第57章 示好第238章 求援第118章 刘表第290章 可惜第276章 张津第317章 祭祖第102章 刘修第511章 开战第284章 泽国第163章 解土第66章 徙边第186章 八月第44章 单程第121章 王粲第284章 泽国第515章 不忠第299章 兵临第131章 嫁妆第21章 未婚妻第531章 放归第318章 放归第532章 用意第332章 徐庶第316章 禁酒第323章 为寿第344章 中箭第515章 不忠第10章 刘伯嗣第363章 揽才第426章 拔箭第458章 斩羽第98章 高利贷第62章 拔刃第300章 召集第89章 桃板第353章第220章 拍击第233章 圊溷第281章 面见第39章 自负第540章 国士第346章 青绶第127章 襦铠第208章 斩杀第313章 隆中第359章 八月第92章 先贤第36章 刘瑍第50章 宝珠第50章 宝珠第390章 责备第377章 再孕第393章 破城第387章 夏口第260章第282章 建言第99章 王彊第125章 新野第410章 中箭第419章 猛将第194章 羌笛第32章 求字391.第391章 大败第198章 招降第331章 倚仗第98章 高利贷第133章 邓芝第504章 进兵第537章 茂才第225章 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