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

道光执政的前二十年还是很有些作为的,如果历史按这个剧情演持续演下去,也许会有个道光中兴,或者道光之治什么的。可是却爆发了中国沦落殖民地的第一场战争——鸦片战争,伴随而生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南京条约不但是大清对英国进行了赔款,还约定了英人归英人自理,而且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开启了殖民地的大门。很多人觉得鸦片战争的惨收并不应都归咎于道光。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主要是英国)飞速发展,而清朝则闭关自大,中外力量对比此消被长,相差悬殊亦非-一日,统治者对此毫无察觉,大清朝的圣祖,高宗均不能辞其咎。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否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始末。我并不否认当时清朝和英国的差异,无论是在军事、科技、经济等单方面还是综合国力上,当时的清朝都已经与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有了相当大的差距。可是这场战争并不是中英两国之战,英国派出的阵容那是相当的low,50艘来华的直属皇家海军中,没有一艘一等舰,连二等舰都没有,三等舰只有4艘,四等舰2艘,五等舰4艘,六等舰9艘,其他的都是不入流的各式小船,说是远征军其实只是一支滥竽充数的杂牌军。而且这个杂牌军的50艘船舰,除去10艘运兵、测量、打杂的船,能战斗的也只有40艘,而且还不是一起来的,这50艘是整个鸦片战争中出现在中国的所有船只数量,这些船舰中还有为数不少很老的船舰,和小型船舰。而当鸦片战争结束后,这些入侵大清,让大清签定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战舰,则绝大部分都处于变成各种杂物船,像是海上监狱、医务船、弹药船等,甚至利用价值更低的靶船。很显然英国不把清朝放在眼里,仅派遣一支连三军都说不上的三流舰队。而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只损失了三艘船舰,1841年7月21日,“路易莎”作为巡逻船舰在香港遭遇台风沉没。1841年8月,东印度公司的“马达加斯加号”在台湾海峡一带失事。1842年6月28日,炮舰“雅莉亚点”失事沉没在舟山群岛,是的,没有一只是因战事被清军击落。

擦,我感觉就是原始人还在石器时代也不至于败成这样吧……也许是我说话太简单了,但是我是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国家败给一支杂牌军的情形。而更可笑的是战败后,道光才好奇的问被俘虏的英战俘“英国有多大,骑马多久能够到达,英国皇帝是谁!”而当道光帝听说英国国土面积只有清朝一个省那样大时竟认为之前战败只是大意所致,根本不必放在心上。而当得知英国掌权的维多利亚女王,年方二十三,切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时竟还自大的说道“此女如此出色,正好纳入朕的后宫!”……反正我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了,什么夜郎自大、痴人说梦我实在是觉得不够贴切,他是一国的君主……不是个流口水的傻子,已经被打到连国家主权都维护不了,还想把人家纳入后宫,我这有一堆脏话实实在在的想送给他。

据统计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到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双方共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战役12次,清军投入的总兵力超过10万人,英军最多时不过7000人,但英军以少胜多,在北至天津、南到广州的数千里海陆如入无人之境。清军共战死约3100人、伤约4000 余人,英军战死71人、伤400余人,英军因疾病、食物中毒、船只倾覆等非战斗死亡2000多人,战斗死亡人数不足人员损耗总数的4%。英军并没有占据多少领土,而对于有4亿多人口,80多万常备军的清朝来说,这实在不是重创。可是不堪重负的财政和缕缕战败的消息让道光最后彻底放弃了胜利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实在是没有打痛道光,也没有打醒道光,对他而言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只是个无关痛痒的事情,并没有威胁到他统治者的地位,香港对他不过如弹丸,英国也只不过一个省而已,实在不足让他重视。他根本不屑去了解这场战争的对手是谁,对手是什么实力,一次微不足道的失败,自己一时大意,损失一点对自己来说微不足道的利益,这对他的统治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1407年郑和就已经出海航行,主要路线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沿途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已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了。而明朝晚期深受倭寇侵扰,且已经可以看出在火器方面与倭人的差距了,可是大明一群坑货还能去了解倭贼,学习并制造先进火器进行抗倭。堂堂大清,以天朝自居,却要割地,连个犯法的英国人都没有制裁的权力,还敢说大话,还在做着天朝大国的梦不肯醒来,挨了打却不肯面对现实,……我实在想拎着他的脖领子给他几十个大耳刮子,再来几盆加冰的水,让他好好清醒清醒,白日梦都不敢这么做吧!气死我了。我想道光自己也没有想到,今日他自以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整个华夏民族,中华大地陷入近一百年的凌辱和欺凌。败一次并不可怕,落后也可以努力,可怕的是已经被人拿鞋底子乎脸上了,还洋洋自得的说,那不过是我给他的“恩赐”,然后继续作梦,幻想着自己天下第一。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可以知耻而后进,了解世界,了解自身与世界的差距,那么随后的局面是否会有所改变呢?可惜道光的眼光看到的只是满清的统治地位,自己的龙椅是否坐的安稳,道光坑货指数3星半。

朱由校第四章 商纣第十四章 赵佶编外人员赵括胡亥乾隆第十八章 朱厚照朱祁镇第八章汉灵帝朱由校乾隆咸丰丹朱袁世凯第十五章 赵构朱祁镇乾隆丹朱第二十三章 大清编外选手 嘉庆第七章 胡亥丹朱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李漼第二章 插曲一 落选的商筠丹朱赵佶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乾隆袁世凯第九章 三国-孙皓朱由校乾隆第五章 周幽王第十九章 朱厚熜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慈禧朱翊钧杨广胡亥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四章 道光第十八章 朱厚照袁世凯袁世凯第十四章 赵佶第二十五章 咸丰丹朱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二章 乾隆第九章 三国-孙皓第十二章 编外选手二 李隆基第七章 胡亥咸丰溥仪丹朱朱由校第五章周幽王杨广丹朱赵佶第四章 商纣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三国-刘禅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丹朱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朱由校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十八章 朱厚照袁世凯慈禧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慈禧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慈禧李漼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溥仪乾隆朱由校第五章 周幽王乾隆慈禧丹朱第九章 三国袁世凯慈禧道光乾隆第五章周幽王第二章 插曲一 落选的商筠第十九章 朱厚熜第十三章 李漼乾隆
朱由校第四章 商纣第十四章 赵佶编外人员赵括胡亥乾隆第十八章 朱厚照朱祁镇第八章汉灵帝朱由校乾隆咸丰丹朱袁世凯第十五章 赵构朱祁镇乾隆丹朱第二十三章 大清编外选手 嘉庆第七章 胡亥丹朱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李漼第二章 插曲一 落选的商筠丹朱赵佶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乾隆袁世凯第九章 三国-孙皓朱由校乾隆第五章 周幽王第十九章 朱厚熜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慈禧朱翊钧杨广胡亥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四章 道光第十八章 朱厚照袁世凯袁世凯第十四章 赵佶第二十五章 咸丰丹朱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选的李治第二十二章 乾隆第九章 三国-孙皓第十二章 编外选手二 李隆基第七章 胡亥咸丰溥仪丹朱朱由校第五章周幽王杨广丹朱赵佶第四章 商纣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三国-刘禅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丹朱第二十七章 清朝的编外选手——溥仪朱由校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十八章 朱厚照袁世凯慈禧第二十六章 混蛋级选手-慈禧慈禧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慈禧李漼第二十章 朱翊钧丹朱溥仪乾隆朱由校第五章 周幽王乾隆慈禧丹朱第九章 三国袁世凯慈禧道光乾隆第五章周幽王第二章 插曲一 落选的商筠第十九章 朱厚熜第十三章 李漼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