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所谓上学的第一天就于今日拉开序幕,罗文旭早早到了教室,等候着接收第一门知识,同学们皆已逐个入座,罗文旭此时有了一种初中时学习的感觉。

“我好久没有这种紧张学习气氛的感觉了,即使还没上课,都只是拿着书包,但这是个多么求知若渴的班级呀!”罗文旭不禁自言自语道。

开学的第一天是初识的第一面,各科老师都只是做着自我介绍,然后与同学们大侃特侃一番、神侃混侃一阵。一节课下来,老师们便扬长而去,此景长达一天之久,同学们回到宿舍后大发感慨,觉得今天过得比军训还累,也都估计着明天除了课堂话,师生必是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了。

第二天,班级里拉上了窗帘,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扣上了桌布,它们都是蓝色的,罗文旭觉得像泛舟于海中。第一节课是班主任单老师的课,罗文旭通过她的言行觉得单老师是个读书破万卷的人,因为她讲课常常跑题,不知不觉的说的很远,回想起前后风马牛不相及,却话中有话,张口文言名句似乎是单老师最擅长的了。对比着来听,其他老师的课似乎很乏味,因此罗文旭一直在不停的交友搭讪。

午饭时间就这么到了,罗文旭与几位搭讪成功的亲友走向了食堂,他在打饭前还记得自己没用过饭卡,于是紧随着人后仿效。饭未多食,罗文旭便随邹寒出了食堂,可是出乎意料的,外面下起了雨,不大但足以湿身。罗文旭和邹寒正商量着是等雨停还是跑回去。

“我数到三,一起冲出去。”邹寒建议道。

“这里离教学楼不近呀,跑回去中途就得成落汤鸡。”罗文旭断定的说。

正当此时,单老师从罗文旭身后窜出撑开伞示意罗邹二人。于是罗文旭和邹寒便挤进了单老师的伞下。邹寒可能是觉得挤着不方便,便不告而辞,顺山跑去。罗文旭未等问故,已无踪影。于是伞下,罗文旭与单老师交谈了起来。

“老师,今天第一次听你讲课,感到你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啊,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是书就读。”

“我也是爱写文言文的,但是初中老师从不看重我这一点。”

“你会写文言文?那很难得啊,如今会写文言文的人太少了,我很支持你写。”

“真的?那有机会给老师看一下,帮我点评一下吧。”

“那就这么说定了。”

说话间已经到了楼中,二人分开后,罗文旭回忆着曾经对单老师的偏见今日已是烟消云散了,换来的是理解与知心。

第二天,罗文旭将诗集欣然的给单老师批阅,不出几日,单老师又将她还给罗文旭,并在文后作注。罗文旭欣喜若狂的翻阅着老师的注解,发现老师也是用文言文,更是钦佩万分。批注较长,罗文旭相信这是老师对他的器重,上面写道: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完全文深感你读书之多,悟性之深,旦尔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雅号好,为师亦深感自愧弗如。看来,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迄今已后继有人矣。另,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你见识不凡,抱负不凡,绝非一般庸人可比,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有厚积薄发一说,古人云操千曲然后晓声,是以尚应多读书,尤其古文观止,唐诗宋词,更要反复吟咏,浸淫其中,方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文出现。卢延让曾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今汝虽无须可捏,但贾岛推敲一事,还应谨慎学之。况汝有志于美术事业,屈原曾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为师亦诚祝学无止境,还应学古人惜时之时,修身知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三年为限,厚积薄发,卧薪尝胆,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境界。

罗文旭读后是感激涕零,握书长叹,“这真是我的知己呀!我第一次碰到能欣赏我的诗词的人,单老师对我的理解与支持,给了我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我要写一篇文章来回赠老师,以表我心之感谢。罗文旭于是提笔激扬的狂草了一番,终于写成了《乞师录》一文:

人未成年,已怀志甚久,本自认有时智谋胜于今师,故作文以泄心中忧志。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吾乃评今者鄙也,鄙于独知习咏其古书而不识其继古立书。长此以往,恐古人之书将尽而却无以得续,亦因其故,吾志遂立于心中,只望古人之言可有吾乃续,而不至其今断之。初,我本心而信师,故成书之时复将之赠师,期得师之赞批也。何料吾似祖冲之著《授时历》而不得播,并不被师所重,复曰今之师职者皆无已达古人之书,汝何以越师乎?于此后,吾数日不得开怀论志,甚有怀才不遇之感。亦故此,吾恒作画题诗以达视听。尝画一龙,并题诗曰:神龙卧我室,我朝似龙腾;将艺现世墙,通闻伯虎香。今复逢一师,与其初识无以言,故不识其心也。一雨天幸与之同行,方知其文渊。且师言吾文甚妙,予甚惊,乞师三年之久,今日得师之理解,乃为不胜感激。噫!人生得一良知,亦无悔矣。千里马无悔于今生遇伯乐,吾信伯乐于三年内会信千里马无愧其心也。

说罢,罗文旭又将单老师的批注反复诵读了好几遍,不能自拔的罗文旭完全沉寂在欢乐之中。他庆幸遇到了单老师,感激自己当初入学前没有妄加乱点师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