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烟再起—(一)

这一阵刘邦很忙,忙着称帝,忙着分封,忙着迁都,也忙着收拾那些至今还没来拜码头的敌对分子,但无论再忙他都是惬意的。但就在他志得意满之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了过来,这让刘邦大为光火。无论是这个消息的内容,还是制造这个消息的主角,都大出刘邦预料。这个消息的内容就五个字:臧荼造反了。

我们前边是介绍过这个臧荼的,他的职务是燕王,也算是攀上了人生的巅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就是这位仁兄,却很出人意料的在很不恰当的时间,开始了这个很不合时宜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动,别说旁人,就连刘邦这个当事人之一就很费解。当然,也不是刘邦多么信任他,而是臧荼在这个时候选择走这样一条路,确实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当然我也很是费解,为了尽量探寻臧仁兄此时的心里活动,我试图在史料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让我失望了,这个人的造反似乎是个谜。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如果认真分析刘邦称帝后的几个举措后,还是能找到一些若有若无的痕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层层揭开这个谜底。

刘邦此时分封了七个异性王,韩信、黥布、韩王信、张敖、彭越、吴芮和他臧荼。臧荼把这七个人可以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是刘邦的铁杆。韩信、韩王信、彭越当初是被项羽排挤的行列之中,从一开始就和刘邦穿的一条裤,在理论上讲这三个人算是刘邦的嫡系。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从出身来讲是可以这么认为的。因此臧荼对这些人是敬而远之。

第二类是半路归降的。剩下四个人似乎都可归到此类,但这四个人之中却又被臧荼分出了亲疏远近。

张敖是继承他老爹的职务,况且他老爹在很早以前都和刘邦混的非常熟络,并且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这个人是刘邦比较信任的。黥布虽然是半路归降,但当初他被项羽打的一无所有后,几乎是赤条条投奔的刘邦,并一直陪在刘邦的身边近两年,培养了不浅的感情,臧荼自认为和这个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对于这两个人,臧荼是不敢亲近的。

剩下的只有吴芮和他臧荼。似乎只有他俩算是项羽曾经的亲信,虽然投奔了刘邦,却没为刘邦的称帝大业做出什么贡献,只因自己手握兵权,并且一直比较听话,刘邦没有拿他们开刀罢了。对吴芮,臧荼还是很有几分好感。臧荼有这种认识,只能说明他瞎了眼。

臧荼想当然地把几个人分出了个三六九等后,自己的心里突然开始发虚了。当初刘邦极尽困难之时,曾多次邀请他前去凑热闹,可他总是吞吞吐吐没给刘邦一句爽快话,也没干干脆脆用实际行动证明些什么。而现在刘邦真正成了老大,他发现自己在刘邦面前的谈资越来越少,远没那些被封侯、甚至连“侯”都不是的喽啰们那么有自信。当他有了这么个发现后,臧荼有些坐不住了。

就在臧荼心里发虚之时,一个消息传了过来——季布归降,丁公被杀。忠于项羽的人被重用,帮过刘邦的被杀头。刘邦的这一举措赢得了那些敌人们的尊敬,却让臧荼不自觉的开始对号入座,不过他对的号是丁公,并且那个位置似乎还非常恰当。当对上丁公的位置后,臧荼开始害怕了,并且不是一般的害怕。

害怕的臧荼在做了一阵思想斗争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造反。至此,臧仁兄开始了他很让人纳闷,但别有一番情调的造反事业。

好了,不再啰嗦了,让臧仁兄上台表演吧。

造反这种事,通常是来暗的,是很秘密、很小心的事情,在准备充分后突然发兵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纵然举起大旗开始付诸行动,口头上还是要选个合适的口号,免得落下什么把柄或者失去人心。我虽然没有干过这件很有意思的工作,不过个人认为这点常识还是应该遵守的。然而臧荼打乱我的观念,让我看了一场别有风韵的造反剧情。

害怕了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大张旗鼓的搞开了。

不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别人造反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兵买马、设计方案上,然而臧荼造反却另辟蹊径,他既不去攻城,也不做其他军事部署,而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宣传上。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见人就讲造反的种种好处,展望造反的光辉前景。臧仁兄一天到晚在北京喊造反,喊的自己口干舌燥,让这个在当时还不算太大的城市沸腾一片。臧荼的儿子臧衍见他如此,就劝他不要造反,纵然造反也不能以这种方式进行。而此时的臧荼正高举造反的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在宣传事业之中,听不进儿子的劝阻。

纵然如此,他还觉得效果不够,准备发展个外援,加大一些宣传力度,好让自己的宏伟目标走出北京,走向全国,向世人展现一下自己的魄力和勇气。他找的第一个外援就是吴芮。

应该说臧荼前一阵的专研真是没有白辛苦,他挑来拣去觉得还是吴芮的处境和他相似,感觉这个人可以争取一下,共同投身这个很有发展空间的大业中来。因此他连忙写信,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吴芮做了展示。

事实证明臧荼犯了一个和共尉相同的错误——不进行人际关系调查。当他的信千里迢迢送到吴芮面前后,吴芮扫了一眼,就把收起来重新装好,派人连夜送给了刘邦。

刘邦把信展开一看,恼怒非常,但回头一想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因此派了个使者去北京探探究竟。使者马不停蹄地出发了,刚到北京,街头巷尾的造反宣传工作让他耳目一新,本准备收拾行囊打道回府,可不想臧荼适时地发现了他的到来,并且还要请他吃饭,因此使者硬着头皮赴宴了。酒过三巡,臧荼又开始他的宣传了,他为使者勾勒了一幅美好的造反蓝图,让使者陪着他畅想。可这个使者不是傻子,陪着他虚于周旋了一番,然后找个机会拍马而逃。

使者的回报,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小子你活腻味了。十几天后,刘邦亲率大军北上燕地,亲自征讨。刘邦一路高歌猛进直抵蓟城,双方摆开架势,一句废话不讲,直接开打。臧荼前期又没做什么准备,自己的能力又不怎么过关,脑子也不怎么好使,更关键的是他手下的士兵早就厌倦了战争,因此刚一开打,臧荼的手下纷纷倒戈,带着汉军返回了城内。

臧荼见此阵势,也顾不上再做什么宣传工作了,慌不择路的向城门口跑,可还没跑出多远就被迎头而来的汉军逮了个正着。

虽然这个人造反事业很扯淡,但仍不失是一位硬汉。因为成为囚徒的臧荼仍不停的宣贯自己的造反理念,时不时还会穿插一些问候刘邦全家的话。他的放肆让刘邦忍无可忍,最终砍掉了他的脑袋,并挂在城门口展览。

这个大话连篇、好高骛远的臧荼以这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他的表演,他能当上燕王有些侥幸,当然他的失败不存在侥幸,因为他的智商没达到应有的水平,燕王的那个称号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的同时,臧荼的儿子臧衍乔装改扮溜出了城门,然后投奔了北方的匈奴。这为后来匈奴的南下埋下了伏笔。

臧荼还有一个孙女叫臧儿,这个女人将来也生了个女儿,名字叫王娡;而这个王娡却生了个儿子,他的名字叫刘彻,这个人我们还有一个通用的称呼——汉武大帝。不过这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到那时他将是我们的主角。

几家欢乐几家愁。张牙舞爪的臧荼闭上了嘴巴,可他的岗位却被刘邦保留了下来,他准备把这个职务封给自己最为亲信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卢绾。

卢绾的能力一般,但他和刘邦的关系却连萧何、张良之辈都甘拜下风。原因很简单,刘家和卢家是祖居多年的邻里,几代人关系密切,更为巧合的是刘邦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一起光屁股长大,一块偷鸡拔白菜,多年共事,已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当初刘邦带队骊山游,卢绾就陪在身边;刘邦当土匪,卢绾还陪在身边;后来官拜太尉,一直陪到刘邦顺利称帝。在期间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我们在前边也多少做过介绍,在此就不再复述。

早在刘邦称帝前,他就想封卢绾为王,如果顺利的话当时应该是八个异姓王,而这个想法,遭到群臣一致反对,最终封其为长安侯。长安就是咸阳,能封他到这个关键的地方,可见其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被封为长安侯的卢绾似乎已再无晋升的机会,这让他多少有些失望。就在卢同志满心沮丧的时候,臧荼很配合地跳了出来,他准备给卢绾腾位。刘邦带兵跑来,卢绾依然跟在身旁。

灭掉臧荼后,刘邦开始着手为卢绾谋福利了。有鉴于上一次的教训,刘邦准备采取一个很前卫的解决办法——民主集中制,减少一些阻力,多一份胜算。因此,刘邦下诏:“荐有功者为燕王。”

这个诏令引来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些人为能自己成功上位,跑门路走关系;有些人为能让自己的利益扩大化,积极奔走忙活;更多的人则完全是在凑热闹。在这一片嘈杂声中,推荐名单报了上来。公布一个,刘邦摇摇头;再公布一个,刘邦还是摇摇头;当公布到卢绾的时候,刘邦微微一笑:“卢绾似乎可以。”

老大表态了,再没脑子也该开窍了。因此,群臣皆言:“太尉功多,可封燕王。”听到这句话,刘邦笑了。

卢绾就这样成功上位,在北京安家落户。他现在是兴奋的,可用不了多长时间,他竟然同样面临了臧荼曾有过的困惑。

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章 起点——(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
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章 起点——(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