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烽烟再起—(二)

臧荼的造反是失败的,但他的造反理论却顽固的留了下来,总的来说他还是有些成绩的。自从臧荼开了这个好头后,在他光辉形象引领下,一个我们比较陌生的面孔蹦了出来,这个人名字很有意思,叫利几,他应该是受臧荼宣传工作影响最深的一个人。他为臧荼不成功的造反续写了一部更不成功的续集。

史书里对这个人介绍的很模糊,不过从有限的史料中记载,这位仁兄应该是项氏宗将,早期跟着项梁闹了几年革命。后来项梁战死,他就跟着项羽鞍前马后伺候,虽然伺候的不是太到位,但也很尽心。为了表彰他的忠诚,项羽称霸后把他安插到陈留,很是“大方”地让他当了个县令。这个职务让利几吐槽了好些天。后来陈平离间项羽君臣,利几由于和陈平有些交往,很不幸地被列为离间的对象,虽然他当时的角色不是太扎眼,但依然被陈平弄得满身腥。

一是项羽不重视,二是陈平在刨坑,利几同志既害怕又有想法,垓下大战前期,利几的这种思想状态终于开花结果了。就在楚军四面败退之时,他很合时宜地宣布倒戈,投奔了刘邦。此时的刘邦正在不遗余力地挖项羽的墙角,因此想都没想就封利几为颍川侯。颍川位于河南中部,是个好地方,这里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并且还比较富裕,利几被封到此地,是个不错的收获。

然而好景不长,利几犯了个臧荼一样的毛病。当初项羽全线溃退,前边提到的那个丁公很不幸(应该是很幸运)地被赶的四处乱跑,最终万般无奈地跑到了老朋友利几的身边,躲了起来。

刘邦称帝后,丁公准备出山了,他为当初放刘邦一马而感到欣慰。直到听说自己的好外甥季布被刘邦封官后,丁同志慌不择路地跑来了。刚跑到刘邦的面前,本以为刘邦会请他吃顿大餐,封个大官,却不曾想刘邦二话不说就把他扔进了牢房,请他吃牢饭去了。

这个结果让丁公很是惊诧,连不远处的利几也很吃惊。得到这个消息后,利几立马上书替丁公求情,他把能说的好话替丁公说了一遍,接着得到了刘邦的回复:丁公对项羽不忠,致使楚国败亡。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利几的心。在利几听来,这句话不单是在说丁公,更多的是说给他听得。莫名其妙地揣摩到这一层后,他开始颤抖了。就在他颤抖之时,臧荼派人来做宣传工作了。臧荼的造反理论在吴芮跟前没用,可在利几的心里却掀起了不小的涟漪。不过利几不同于臧荼,臧荼把功夫用在嘴上,而利几却用在了行动上。当臧荼的使者走后,利几开始暗自招兵买马,同时希望臧荼能联系好吴芮,从南至北同时起兵,从而浑水摸鱼。

然而令利几不曾预料到的是,吴芮不但不和他们一起闹事,还在第一时间把臧荼的造反理论原封不动地向刘邦进行了宣贯。更没让利几预料到的是,看似威风凛凛的臧荼竟然如此不济,还没开始闹腾就被刘邦围在了老家,并且被砍掉了脑袋。

一连串不利的消息,让利几难以承受。更让利几难受的是他不知道臧荼临死前有没有给刘邦留下什么遗言,这是利几尤为关心的事情。可不幸的是这件事情还不能去问刘邦,要是直接去问,无疑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不能去问,那就只能去揣摩了。人一旦去莫名其妙地揣摩一件事,往往会越想越糟糕,越来越担心,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当事人几近崩溃或狗急跳墙。利几就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次。

就在利几认真揣摩的时候,在洛阳的刘邦突发奇想地下了一道诏令——举通侯籍召之,就是要召见所有侯爵以上人员到洛阳见面。这个诏令下发后,利几坐不住了,他地第一反应是刘邦知道了自己曾和臧荼的密谋,自己此去必死无疑。

而事实情况是,刘邦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因为臧荼当初只忙着宣传造反理论,忘了向刘邦交代后事,连利几是谁他都把忘到了脑门后,还顾得上操心这杂七杂八的事情?而此时的利几却几近崩溃,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了个决定——扯旗造反。

领邦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恼火,刚灭了臧荼,又有不长眼的家伙跳出来叫唤,随即亲率大军开往颍川。洛阳离颍川本就不是太远,利几还没把造反口号想全,刘邦就跑到了城外。

不过利几的造反还是比较有声色的,最起码没有发生如同臧荼造反时临战倒戈的场景,由此可见埋头实干的人还是容易出成绩,但这只是似乎而已。因为他莫名其妙的造反行为只上演了几个月,在刘邦猛烈的攻势下,颍川的大门终于被慢慢推开。就在颍川城破的头天晚上,利几很侥幸地带着几个小弟冲出了重围,开始过上了四处游荡的日子。

利几这一次吃了沉不住气的亏。本可以颐养天年,造福子孙,可他这一冲动,要了全家人的命,还使得自己过上了流浪单身汉的日子。不过他也没流浪多长时间,在刘邦正式迁都的前期,刘邦还是找到了他。出于博爱之心,刘邦很贴切地为他找了个单身公寓,不交房租,吃喝全免,捎带还送他一套超大型项链,让他并不痛快地过了一段时间,最终砍掉了他的脑袋。利几这个人真的很无聊。

灭掉利几后,刘邦暗自派人把所有诸侯调查了个遍,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热情关心一次诸侯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更加重视的是,臧荼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深入人心,唯恐臧荼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不过调查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一阵还真没发现什么异样的状况。因此他准备搬家了。

公元前201年九月,刘邦正式迁都咸阳,自己也移驾关中。不过刘邦这次搬家,不光带走了身边的文武百官,还捎带了一干人陪他通行,这干人的身份都很特殊——诸侯子弟。明面上是关心诸侯日常生活,便于联系,可在心里想的可就更深刻了。

刘邦的工作态度很认真,按理说不应该再有异常情况发生了,可事与愿违,更大的事情发生了。

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
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