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

刘邦的丧事终于办完了,刘盈也顺利登基了,不过汉朝的军国大权却全部掌握到了吕雉的手里。

出现这种局面要说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刘盈还年轻,由老娘替他当两天家似乎也未尝不可。

话说回来,出现这种局面也由不得刘盈,这位17岁的老实孩子,一直以来是老爹老娘较劲的筹码。

怕惹老爹不快,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唯恐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多年来没干一件正经事,“实在”两个字完全能代表他的生存状态。

同时,刘盈又完全依赖老娘。他每一个举动,全部仰仗老娘的指点。实话说,他能赖在“太子”的位置上不挪窝,全靠老娘的张罗。最终,让他养成了一个生活习惯,任何事情都靠老娘替他拿主意。

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人能不能独立,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地位,而主要在于自己的思想。如果思想不独立,无论混到什么样角色,最终也只是别人手中的玩偶而已。刘盈的行为,完全符合“玩偶”这个称呼。

既然皇帝都听吕雉的,那天下自然就是吕雉的。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整就怎么整,对外人来说,只有干着急的份。

更重要的是,现在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吕家的手里,虽然萧何仍是相国,但这位老兄自从被刘邦收拾过以后,基本上处于半歇业状态;况且他已是个63岁的老头,精神头也不是太好。因此,他现在基本上能处理好日常政务已经很不错了,让他参和吕雉母子间的事情,那是痴人说梦。

张良就更夸张了,刘邦在世时他已经闭上了嘴,更别指望这位老兄出来凑热闹。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还站在朝堂上,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和吕雉叫板。再说纵然你想叫板,人家刘盈也不答应,谁要不想混个自然死亡,大可上去试试。

就这样,大汉天下顺理成章的落入了吕雉的手里。所有这一切,应该说是刘邦、刘盈父子俩共同努力的结果。

吕雉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话说回来,吕雉还是被传统观念毒害的太深,眼界还是太狭隘,掌政天下就让她得意忘形,归根结底也是个没理想的家伙。与后世那个被称为“武则天”的女人比起来,吕雉就差的太远了。

但不管怎么说,吕雉还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可喜可贺的。

到目前为止,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过吕雉是个好人。既然她不算是一个好人,那肯定就要去干点坏事,要不然就对不起她的身份。

在过去的日子里,有刘邦压制着,吕雉虽然满肚子坏水,但没多少机会往外边倒。现在可就不同了,刘邦一死,再也没人敢在她的面前说三道四,因此,她准备大刀阔斧地收拾一些人,干几件坏事,向世人展现一下自己的本色。

剧情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吕雉首先想要收拾的人实际上很容易想到,就是刘邦的嫔妃们。

按理说,收拾这些人的办法很简单,“陪葬”完全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对历代帝王来说,妃子陪葬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用此方式解决掉这些人,合情合理,并且还能展现自己的虚怀若谷,一举两得的事情,按理说吕雉是没道理拒绝的。

然而,结果很出人预料,嫔妃们还真没一个人去陪葬,在历代帝王中,刘邦算是一个异类吧。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吕雉的身上,原因很简单——吕雉不愿意。

要说陪葬,还真不是什么好事,相信那些妃嫔中也没几个真心希望这么搞,如果真有这种人,要么是真爱情,要么是神经病。可我查遍史料,在帝王家里有真爱情的根本就没几个,说是凤毛麟角一点也不夸张;至于患了神经病的那就更少了。

但吕雉却并非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而完全因为嫉妒。她唯恐这些嫔妃们跟刘邦过去后,继续诱惑刘老大,因此,吕雉别出心裁地找了些丑的不行的宫女给刘邦送了过去,当然也送过去了一些卫队什么的。

虽然留下了这些嫔妃们的性命,可吕雉并不愿意让她们好过,挨打的挨打,干活的干活,刷马桶的刷马桶,住冷宫的住冷宫,反正一句话,不让她们过好日子。

当然,也是有个例出现的,那些刘邦比较冷落的妃子,现在的生活待遇将会有质的提升。比如有个称为薄姬的妃子,就比较幸运,她得以随子就国为王太后。这个女人将会有更多的故事要讲,因为她的儿子叫刘恒。待得她再次登台准备唱主角时,让我们再加以详细介绍吧。

如果吕雉只是把事情搞到这种地步,似乎也没什么出奇的,也不值得我们专开章节在此介绍,可吕雉不同于常人,她在这件事情上将有过火的行为上演。

吕雉过火行为开始了。当然配合演出的人也很容易想到——戚姬,因为这个女人,在“易储”那件事上捣鼓的动静不小,把吕雉气的要死。而现在,戚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自从刘邦病重,戚姬算是彻底死心,不光见不了刘邦的面,甚至被软禁起来,连人身自由也得不到保障。直到此时她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刘邦还没死自己就沦落到这种地步,如若刘邦真的归天,自己该何去何从?

戚姬甚至相过一死了之,先刘邦一步而去,免得活着受辱。然而,事到临头,她却下不去手,她牵挂自己的好儿子。

人就是这样,牵挂越多,痛苦越大,本希望留下一些东西,但事与愿违,将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其中,包括性命,包括尊严,包括很多值得缅怀和铭记的东西。

戚姬的这次犹豫,把自己推进了无底的深渊,她将面临的不是什么希望,而是让她自己和世人都难以承受,也无法直面的痛处。

看来,人有的时候真该对自己狠一点,也许这反而是个机会。可事实却恰恰相反,逢事我们往往会举棋不定,就在犹豫不决之间,错过了最佳的机会,等待的只能是命运的抉择,甚至是荼毒。

戚姬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如果没有戚姬的配合,也许吕雉的名声不会坏的这么透彻。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章 起点——(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
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章 起点——(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