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

当上廷尉后,张释之一点也没改变自己“唱反调”的风格,反而愈演愈烈。

一日,汉文帝闲的无聊,乘车出去溜达。

皇帝出行,动静自然要大一些。后世那些微服私访的事情,在汉朝时期不怎么流行,发生的次数不多,刘恒更是少的可怜。怪只怪这位老兄比较诚实,一天到晚穿着他那套工作服,不用自我介绍就知道他是谁谁谁。

刘恒这次虽然是瞎溜达,但该回避的还得回避,该清道的还得清道,闹出的动静也不小。

一行人途径渭水,銮驾刚上中渭桥,突然有个人从桥下爬了出来,惊的御马抬脚乱窜,差点把刘恒从车上给撂下来。

侍卫拦住御马、护好皇帝,另外一些人早把乡巴佬按到了地上。

刘恒惊魂未定,怒道:“把刺客交廷尉严审!”

乡巴佬成功地被请去廷尉署做客。廷尉署的同志们也非常好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热情洋溢地把客人招待了一番。待客结果:客人的肚子没吃饱但皮松了不少。

这个乡巴佬要说也挺冤枉的,从乡下翻山越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跑到市区,就听有人在喊“回避”。这家伙没见过世面,听到这两个字就发蒙,不晓得跪在路旁就能蒙混过关,所以一咬牙躲到了渭桥之下。

说实话,我也没闹明白他是怎么躲的,相信他总不至于站到水面上,反正躲的比较费力,不太好受。因此,这家伙有些沉不住气。

在桥下待了一会,没听到什么大动静,也因为躲的憋屈,所以就探头探脑地爬了上来。

事也凑巧,他刚露出来半个脑袋就和那几匹马打了个照面。几张马脸吓了他一跳,而他也把几匹马吓的半死,所以就有了上边那个场景。

廷尉署的同志们为这家伙熟了几天皮后,弄清楚了事件经过。张释之做出了判决:违反警戒令,罚款。

有了判决结果,自然需要向告知受害人。因此,张释进了宫。

刘恒一看这个判决结果勃然大怒,甩手就把案卷扔了一地:惊了我的马,差点要了我的命,如此大不敬的事,怎么着也得砍掉他的脑袋,你倒好,只罚点钱了事,没道理如此糊弄人的。

既然老大生了气,并且交代处置结果,张释之完全可以借坡下驴,奉命行事就完了。可张释之偏不,他这个人爱较真,并且较起真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梗着脖子说了一大段话:若皇上当场砍掉他也就算了,但你把他交给了廷尉,既然到了廷尉署,就得搞有法必依这一套,那按法律就是罚钱。

刘恒怒视着他,刚准备发火,张释之又开口了。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者,是法不信于民也。且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这两句话虽然比较绕口,但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说的话,真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汗颜,好在是我们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经常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张释之更彻底,把皇帝也给绕了进去。这,不仅需要一份公心,更需要一份胆气。张释之做到了。

对西汉王朝来说,有张释之这样的廷尉是值得庆幸的。但对张释之来说,能遇到刘恒这样的皇帝,是他应该庆幸的。因为,刘恒听完他的话后,沉默了半天,最终点了点头:“你是对的。”

张释之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而张释之“唱反调”的经历远没结束,很快就又有人给他创造了机会。

有个财迷心窍家伙在高祖宗庙里偷了个玉杯,被卫士抓获。这件事情,让刘恒恼怒。

他的确应该恼怒,有人在老爹身上打秋风,不恼怒就很不合情理了。更重要的是,刘恒极相信鬼神,一天到晚烧香拜佛、小心翼翼,生怕伺候不周,死鬼老爹会拧他耳朵。可不成想,竟然有人跑去宗庙里偷东西,完全是作死的节奏。既然有人作死,那就满足他们的要求。

刘恒毫无新意地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廷尉。

张释之翻了几天法律条文,最终做出了判决:斩首。

刘恒很不满。不会吧?这么轻?你小子是怎么判案的?判的很不解气。跑去宗庙偷东西,怎么着也该诛九族。

张释之又一次来劲了,“按照法律规定,斩首已是盗窃的最终处罚。盗窃宗庙器物诛九族,若以后有人挖长陵(刘邦的坟墓)一抔土的话,该当如何?”张释之这句话说的是比较重的,多少有点拿刘邦开涮的意思。

然而,刘恒没往这方面想,反而跑去和老娘薄姬商量了半天,认为张释之有道理。

他再获成功。

这个人从参加工作起,好像从来没按领导意愿办过一件事,每一次都和领导敲锣打鼓地对着干,而最终结局似乎都按他的办法来。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很有一套。然而,刘恒还对他极其信任,只要他一开口,根本没有别人说话的份。最终搞的人见人怕。

时人流传这么一句话:“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当然,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用其一生都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可以试想,连皇帝的话都在法律面前打折扣,还有什么人他不敢得罪?

应该说,这个人为西汉第一个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因张释之很牛气,才入得张苍的法眼。对张苍来说,想搞掉皇帝极为信任的新垣平,凭他自己的实力肯定不行,必须请个大神出来帮忙。这个人非张释之莫属。

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章 起点——(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章 起点——(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章 起点——(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章 起点——(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4章 军挺咸阳—(三)
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章 起点——(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章 起点——(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1章 起点——(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章 起点——(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4章 军挺咸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