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

今天早上有人问我,不就是萧何死后曹参继任相国了嘛,况且他继任后,好像除了弄出一个“萧规曹随”之外,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屁大一点事,专开章节,还捣鼓的没完没了。

史书的确是这么介绍的,但我只能说这对老曹同志是不公平的,他对汉朝的影响绝不是那四个字所能概括的。因为这个人,开创了汉朝随后几十年的治国理念。

这个理念的诞生,就在曹参任齐相的这段时间里。当然,这也是上边那群大爷们争论之后发生的事情。

那群人一连侃了几天,个个争的面红耳赤,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搞得水火不容。

这些人讨论的内容还是集中在儒家、法家以及道家的思想体系上。事实上,这是个争论上千年的话题,到底是哪一家学说更有用些,那就见仁见智了。

写到此,实际上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汉朝之前各代王朝的治国理念,因为这些无聊的东西,让我们纠结了几千年,所以还是值得一提的。

下边内容基本上是学术理论范畴,如果不愿意用这些东西消磨时间,大可直接无视。说实话,我也不愿意写。但不写的话又交待不清楚汉朝初期发生的这些事情,万般无奈,只好提笔了,敬请大家谅解。

在汉朝之前,治国理念的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持续时间比较长——从上古至西周,这是治国理念的形成阶段。在这段时间,治国理念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规范的体系。当然,期间也有一些变化,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补,并没有发生质的改观。

自尧舜起,到周朝,中华民族历经了蛮荒时代,由氏族部落逐步进化到农业文明比较发达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古人们不断总结治理国家的方法,到周朝时,形成了完整的理念。

这个时期治国理念的集大成者,就是那部非常有名的《周礼》,其作者就是那个同样很有名的周公。这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本书,无论是后来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学派,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影子。如果说那些学派都是《周礼》的分支,一点也不为过分。

儒家的孔丘老夫子就曾总结过《周礼》的核心思想,不过这个思想体系也是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当时,孔子闲的无聊,到处悠转。跑到齐国后,齐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应该说,孔子总结的还是很到位的。《周礼》中,摆事实讲道理写了很多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句话:天子就一直是天子,奴隶就一直是奴隶,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都是有明确的规定,是不能打乱的。

这种严格的身份界定,就是这段时期的核心思想。

但这个思想体系,在周朝时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周朝的立国,本身就打乱了这个理论体系。

如果严格按这种理论体系延伸下去,周王朝是不应该存在的。可姬发父子推翻了商朝的统治,打乱了这个秩序。如此一来,原有的理论依据自然就产生一些漏洞,甚至是前后矛盾。

通常情况下,活人不是不会被尿憋死的,最起码周公没被憋死。他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词,轻轻松松解决了难题,顺理成章地确定了周王室的合法性。

这个词就是“天命”。解释起来也很简单:上天让姓姬的人当天子。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自然就不敢违背了,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语言概括能力,真是太精妙了,相信周公想到这个词后,肯定会偷笑好几天。

这第一个阶段的治国思想总的来说就是如此了。实际上这个时期的理论思想还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我上边所介绍的那句话。

第二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是对原有治国理念的整理、怀疑、打破,以及形成新理念的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诸子百家的诞生。

这个时期,各路诸侯都在忙着争霸,原有的思想体系彻底被打乱了。只要你有兵有实力,想怎么搞都行,别说你“称王”,称“玉皇大帝”也没人管你。

如此一来,一些学者开始迷茫了,也开始探索了。

人有百性。一件事情出来后,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看法;既然看法不同,那就容易引发争辩;既然要争辩,那就要组织一些说辞。折腾来倒腾去,各家学派纷纷登场了。

在这些学派中,对治国方略影响比较深远的实际上也只有道、儒、墨、法四家。我为了缩小胡扯范围,就对上边这四个家做一个简单介绍吧,至于其他学派,就不让他们在我这本书里“争鸣”了。

第一个学派:道家。

要说道家,不得不说老子,因为这是道家的创始人。要说在他之前已有关于这个学派的东西,比如我们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但在这里我就不再探讨这些东西了。不然的话,我就把这本书弄成学术论文了。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简单点说就是不折腾,任由事态自行发展。很经典的有这么两句话。

一句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也就是说,不存在好也不存在坏,没有聪明也没有愚蠢,不宣扬宏达也不抨击渺小,所有一切敬请自然发展。

另一句话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按老子的说法,只要用了道家的办法,那一切事情都很简单。的确会很简单,因为什么都不用管,看看报纸、喝喝茶,吃过晚饭就睡觉,这种事情自然很简单。

可老子抱着自己的学说跑遍了列国,却没几个人待见他。一则他的性格不好,爱干架。二则他这套理论在当时不实用,大家都在变法,你什么都不干,硬是瞪着两眼等死。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哪个诸侯傻着脸去尝试。

这种结果让老子很崩溃,因此,道家又另辟蹊径,在自身的理论学说中衍生出两个副产品——“占卜”和“长生不老”。这算是道家的自我娱乐和自我安慰吧。

用“占卜”来预测未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长生不老”,则能在身心上得到更大的满足。你不是不让我管事嘛?那我就活时间长一点,看着你玩完。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阿q”精神吧。

第二个学派:儒家。

儒家我们实际很熟悉,他的这套理论体系我们宣贯了近两千年。简单点说来,就是以人为本,主张“仁政”,轻徭役,薄税敛,体恤百姓,注重教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最终构建和谐社会。

虽然这个理论体系对我们影响很深刻,可孔子在世时,这简直是个异端。

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在忙着打仗,你跑来宣贯“和谐社会”的好处,简直是没事找抽嘛,因此没人搭理他。

如此一来,儒家学说也衍生了一个副产品——“圣人”。

儒家的“圣人”和道家的“长生不老”虽然差别很大,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满足的是*上升华,而儒家满足的是精神上的升华,不管怎么说,都是成功人士的标志。

第三个学派:墨家。

墨家一直是游离于政府边缘的学派,他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主张,完全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提出来的。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从下往上提意见,除了能弄出一些宣传口号外,是起不到关键性作用,也达不到实际效果的。

不过墨家学说虽然没跻身朝堂,但也有个副产品——“剑术”。在当时,只要提到墨家子弟,通常会与剑客联系在一起。不得不说,老墨子还真是有一套。

第四个学派:法家。

这个学派我们实际也很清楚,简单来说,这个学派认为人性与禽兽无异,很没有自觉性,需要规范和束缚。对待这些人,必须实行“暴政”,需要严刑峻法。

要说这个学派最功利、最实用,也恰恰符合那段时期的需要。最终,这个学派率先等上了历史舞台,在秦国生根发芽。

法家也是有衍生产品的。产品就是“霸术”,所有机谋权变,实际上都与这个学派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很多不是这个学派的人,也会不自觉得利用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因为的确太有用了。

上边就是在春秋战国这个阶段,各个学派的治国理念。各有千秋,各有长短,但“法家”无疑是当时的胜利者。

第三个阶段就是秦朝,这是法家思想登上巅峰的朝代。法家思想护送秦王朝达到巅峰后,但又很快让它彻底崩盘,这在前边的章节中是做过介绍的。其成功因为“法家”,其失败也因为“法家”。实践证明,这个学派是绝对不能单独存在的。

写到此,这篇论文该收尾了,如果再不收尾,不知道读者有什么感想,反正我先要吐了。

总的来说,上边这些东西,就是曹参组织这次辩论会上的主要观点,我虽然拉拉杂杂都说了很多,但最终的选择权却还在曹参的手上。

上边这些东西,相信大家看了会很迷惑,实际上,曹参也很迷惑。这道选择题,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章 起点——(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章 起点——(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章 起点——(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章 起点——(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
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章 起点——(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章 起点——(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章 起点——(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章 起点——(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