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军挺咸阳—(四)

胡亥死时,刘邦已兵临武关。就在郦食其准备财宝准备去做开路先锋的同时,赵高的使者来了。

赵高逼死胡亥后,有了新的规划。不过要完成这个规划,需要刘邦的配合。使者站在刘邦的面前,抑扬顿挫地表达了赵高这个规划的内容——分王关中。

刘邦冷眼看着使者的表演,心中阵阵冷笑。你赵高算个什么东西,死到临头还想拉我下水?分王关中?就你的那点能耐和你的为人,还想留的命在?不用我刘邦动手,杀你的人大有人在。最终,刘邦赶走了使者,拒绝了赵高的提议。

当使者把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回报给赵高后,赵高失望了。本以为自己这个创意会得到很多人,至少会得到刘邦的支持,可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结果。实现理想得靠敌人帮忙,赵高的确有才。

赵高真的想称王,但没有敌人的帮忙,要实现这个理想那将很难。自己虽然很牛气,逮谁灭谁,但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姓赵的和人家姓赢的真的没法比。人心,赵太监知道自己拥有多少人心,在一片颂扬声中,却是暗流涌动。毕竟一直支持着自己的那个人已经被自己干翻了。

刘邦拒绝了,赵高开始站到前台表演了,他个人认为,下场戏的成功上演将使自己的位置稳当的保留下来。而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戏他只唱了一半,就被人轰下了舞台,没把他这个人保留下来,只把他那肮脏、恶心人的历史保留了下来。

赵高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了起来,告诉他们杀死胡亥的经过。最终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六国都建立了政权,秦国地域又缩回了原来的容貌,仍然称帝徒有其表,应该称王,这样比较合适。”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他向大家推荐了一个人来干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这个人的名字叫子婴。

这个人的身份一直是个迷,有人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也有人说他是嬴政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和胡亥是叔侄关系,但具体谁当叔叔,谁当侄子很难有个定论。就翻查史料和推断来看,他应该只是胡亥的本家,他们的关系并不会这么直系。

先不管这个子婴在史料上留下什么样的记载,单看胡亥对他的态度就能分析个一二,他的身份绝对不会和胡亥太为直系。因为当初胡亥大杀宗室之时,把所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全部干完,子婴能活着,说明他和皇位的距离非常远,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所欲清除的亲戚之列,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不要滥施诛杀。

有人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我觉得这纯粹胡扯,胡亥连姐姐妹妹都毫不客气地送她们归西,扶苏的儿子会能留他活着,并且给他机会跑到面前叽呱叽呱叫唤?

因此,这个人只是胡亥的本家。

就在胡亥大开杀戒之时,这位仁兄也时时刻刻胆颤心惊的隐忍着,装着糊涂、充着愣,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走路就不走路,硬是熬了过来。在那非人间的日子里,胡亥和赵高的一举一动让这位仁兄恶心至极,但也毫无办法。就在这隐忍过程中,一些有些良心的大臣开始慢慢向他靠拢。直到赵高逼死胡亥,大臣们心里的天平彻底倾斜到子婴的身边。只需一个机会就能把那个太监打回原形。

而此时的赵高却顾上分析这些变化,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不成为被群殴的对象,赵高看中了子婴,让子婴来背秦国这口烂锅。打这位仁兄的主意,只能说赵高是瞎了他的狗眼。

赵高匆匆忙忙以平民的礼节埋了胡亥后,就立子婴为秦王。

虽然已是千疮百孔,但该有的礼节还的有。就在子婴成为秦王前,仍需斋戒五天。就在这五天里,注定了赵高的命运。

子婴叫来他的两个儿子,“赵高杀了胡亥,害怕群臣诛伐,立我为王,如果现在继位,必将受他控制,不如我装病不去,赵高一定会亲自前来,到时杀死他,然后联络大臣灭其全族。”

方针已定,三人分头布局。

继位的日子到了,赵高派人来请子婴,子婴称病不去;再请,再不去。在几次拉锯后,赵高决定亲自去叫他过来。给你脸不要脸的东西,赵高暗骂着向斋戒宫室走去,一见子婴就没好气地训斥道:“国家大事,你怎么不去?”

没有得到子婴的回答,却冲进来一群拿着武器的军士,进门后二话不说提刀就砍,把赵高和随行的人全部砍死在子婴的面前。

静静的欣赏完赵高被砍死的经过后,子婴又说了一句话,“去其家,诛其全族。”

然后几百名军士二话不说直奔赵高家而去。聚在赵高家的赵成、阎乐本准备开个庆祝会什么的,却不想迎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不过他们这一行为,方便了军士们的诛杀行为,不用四处乱找了。在一阵刀光剑影后,这些人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个恶心人的太监终于被赶下了舞台。

子婴称王了。

称王后的子婴本准备干些实事,重振大秦雄风。可当他推开秦朝帝国这扇巨门后,眼前的全是血腥和腐臭,刀兵和败亡,腥膻味和打斗声惊的他全身冷汗,连忙重新关上这个大门,等待命运的抉择。

事实上,他并没有等多长时间,一个多月后,刘邦站到了咸阳城门外。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用丝带系着脖子,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的玉玺和符节,跪在了刘邦的面前。

刘邦兵进咸阳。至此,秦国在地图上消失。

想当年,在“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百年宣传口号的指引下,大秦雄师,其气吞万里、横扫**。当年大秦帝国开动战争机器,挥动百万铁军四方征讨,开疆拓地,一统天下。而短短十五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其兴也勃矣,其亡也乎矣”,这句话用在大秦帝国真是再恰当不过。

在这十五年里,嬴政是可气的,胡亥是可恨的,子婴是可怜的。

咸阳这座古城,在不需要等待太久的时间后,将迎来新的主人。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章 起点——(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章 起点——(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章 起点——(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9章 日落长河—(九)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章 起点——(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章 起点——(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章 起点——(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9章 日落长河—(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