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起点——(三)

就在刘邦志得意满时,一件小事差点要了他的命。当然要他命的人也不是旁人,就是那个县令。刘邦娶了吕雉,县令很生气,自己的脸面竟没有那个混混的大,在没数次骂人吐槽后,县令发飙了,当然与老吕的关系也开始淡薄了。

事情其实很简单,沛县驿站有个叫夏侯婴的车夫,每次赶车路过泗水亭就要找刘邦聊天。有一次闲聊,聊的投入,也聊的冲动,俩个胡子拉碴的人开始嬉戏打闹,在相互打闹中,刘邦失手把夏侯婴打伤。夏侯婴受伤,也不准备打110报警什么的,然而县令还是知道了。

正想收拾你小子呢,你竟然送来了个借口。当时秦律规定,官吏打伤人要罪加一等。当然在县令心里不是定什么罪的问题,而是要你的小命。

刘邦一听县令要抓他,抬腿就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你刘邦跑了,媳妇还在,因此县令一激动就把吕雉抓了起来。当时有个狱吏见吕雉很有几分姿色,色心顿起,调戏了一下,这让身边另一个叫任敖的狱吏很生气,因为这个任敖是刘邦的朋友,一怒之下把同伙打了个狗啃屎,爬床上唱了几天疼歌。一个官吏打人还没解决,又一个官吏竟然顶风作案。关任敖几天班房后也没怎么为难他,可你刘邦就没这么便宜了。

媳妇被抓了,还是回来吧,刘邦虽然怕死,但也不愿意媳妇被人欺负。刘邦回来后,县令却没法下手了,因为夏侯婴伤好了,并且还说了一句话,“刘邦根本没打我,我根本就没受伤。”县令这下傻眼了,人家苦主都出来翻供了,你抬抬手不就算了?可县令偏不,治不了刘邦就治你夏侯婴。愤怒的县令把夏侯婴扔进小黑屋,隔三差五打板子,想搞个刑讯逼供,拖刘邦下水。可这个夏侯婴却是个硬骨头,被打的皮开肉绽就是不说自己受过伤,县令很无奈。

无奈的县令把夏侯婴一关就是一年多,而刘邦却动不了。一则证据不足,二则老吕多次拿钱来打点,因此那个村长的职务还是给刘邦保留了下来。

治不了你,就找机会给你穿小鞋。

穿小鞋的机会终于来了。

嬴政董事长搞项目开发,要求全国各地组织建筑队,因此县令就安排刘邦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充劳役。这是一件苦差事。押送了二百多号人,虽说里边有些被冤枉的小民什么的,但也不乏有些打架斗殴、杀人越货的狠人。而负责押送任务的只有一个,只有刘村长一人,路上还不能给犯人带脚镣,不然千里迢迢没法走。两只眼睛看一群人,基本靠自觉。

这群犯人的觉悟明显不怎么高,大家知道到骊山也难逃一死,虽然现在逃跑将来要是被抓住是一死,不过当时住宿、找工作也不用登记身份证、户口本什么的,跑就跑呗,想抓住也不是太容易。像那个张良请人刺杀嬴政董事长,虽然没干成,却一跑好几年,硬是没让董事长找到。在前辈们光辉形象的指引下,这群人可乱了套,今天跑一个,明天跑两个,还没开始走就跑了一半。

刘村长这下为难了,想制止也没那个能力,毕竟自己一个人。但像这样下去,等到骊山犯人们可都跑完了,自己也不用再回来,直接替这群劳役干活就行了。

刘邦连地都不愿种还能去干活,别为难这个大爷了。这天,刘邦带着那些还没来得及跑的人,来到丰西泽中(沛县西部)。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些眼熟?对,刘邦到家了,泗水离沛县也不过百八十里地,百八十里地就把这群犯人弄跑完了,到骊山?那只是个笑话。

到老家了也的吃饭呀,吃饭就要喝酒,喝完酒就有些高了,一喝高就容易冲动,一冲动就容易说话,一说话就……

刘邦说话了:“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好了,这下该犯人们愣了,有个别死脑筋的还问原因,这下轮着刘邦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了,把各方面因素分析过后,大家一直认为刘邦很地道,对人太好,甚至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他跑。因为逃跑也是种技术活,既能跑的彻底不被抓住,还得跑的有个着落,看来逃跑也是门学问。

刘邦就是刘邦,关键时候大混混的本事就显露了出来。刘邦跑的有些彻底,县令给咱穿小鞋,看来官是当不成了,那就当匪吧。说干就干,刘邦深夜领着那十几个人抄小路跑到进了芒山(河南省永城市北部),当了土匪。从此干起了四处流浪、杀人越货、打架劫路的买卖。

据说有一次,在四处逃窜的途中,一条大蛇拦住了去路,众人都不敢前进,刘邦刚喝了点酒胆气正壮,提着长剑就把蛇砍成了两段。接着继续前进,走了一段路,刘邦酒劲上来,躺在地上休息。过一会后边的人过来对刘邦说,他们看到路边有个老太婆痛哭说他的儿子被人杀了,问她原因,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变成蛇被赤帝之子砍死了。刘邦一听高兴的不得了,认为自己是赤帝之子。

白帝和赤帝都是古代深化故事里的人物。据传白帝叫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赤帝有人说是上古的炎帝,也有人说是祝融实在不易考证。但不管怎么说,刘邦认为自己是神人儿子,出身很不一般。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一节我就觉得好笑,刘邦为了自抬身价真可谓不择手段,很舍得下本钱。当初秦襄公突发奇想认为自己是白帝的子孙,等刘邦当皇帝后,把自己说成赤帝的子孙,大家一下就旗鼓相当了。并且当初自己砍了一条蛇,自己就把爹给改了,说成是另一条蛇的儿子。看来人只要一当皇帝还真不含糊,想叫谁当爹就让谁当爹,而且脸都不红一下。

不管刘邦认谁当爹是他自己的事,眼前还得干他这份很有前途的土匪工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那个叫嬴政的猛人还没死,如果他要再活个二三十年,现在的史书里可能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就算多少有点事,也就一句话“刘邦是个土匪”。

我说的都是假设,因为历史不能重改。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将彻底改变刘邦的命运。好了,根据剧情的发展刘邦还得当几年土匪,我们就不陪他打家劫舍、肯树皮骂娘了。

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章 起点——(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
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章 起点——(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