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

邓通将要说的话是有背景资料的。

前边我提到过,刘恒和贾谊讨论过神鬼之事并把他送出去后,曾发了一句感慨:“许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而今方知,还远不能及啊!”

刘恒说这句话时,身旁的邓通心中一阵暗喜,他颇为讨好地笑着道:“臣今日方知贾生高才,难怪群臣对其推崇备至。”

邓通这句话太高明了。听起来似乎是在赞扬贾谊迎合皇帝,事实上,他却为贾谊刨了个坑。

也许有人会听不明白,可邓通心里却很清楚,他这句话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只能说,邓通太了解刘恒的心理了。

刘恒虽然是皇帝,但与普通人并没多大差别,既有喜好,也有忌讳。刘恒最大的喜好就是“升仙”,他穷其一生都在为这个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最大的忌讳也只有个字——“结党”。这两个字,是刘恒最不能听到的,谁如果和这两个字沾上了边,那就等着挨整吧。

刘恒之所以对“结党”两个字反应强烈,主要还是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前边介绍过,刘恒的这个皇位,是外戚和功臣之间博弈的结果,应该说,他是“党争”的受益者。

可自从刘恒当上皇帝后,不但没对功臣们表示谢意,反而想尽办法加以压制。对那些潜在的对手,他都会毫不客气也不择手段地进行打压,周勃受辱就是明证。自从周勃被赶出朝堂后,这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事实上,刘恒打压群臣的同时,也没放松对外戚的压制,甚至硬生生地逼死了他的亲舅舅薄昭,这在随后我们将会介绍到。

因此,刘恒最不能听到的就是“结党”两个字。无论是谁,其威信一旦临近警戒线,通常情况下,他的处境就危险了。

由此可见,刘恒虽然比较厚道,但绝不是个善茬。

刘恒的忌讳,邓通很清楚。说白了,早在贾谊抵京前,他已下定决心在皇帝的“喜好”和“忌讳”上面做些文章。从最终的结局来看,邓通这一次无疑是成功的。

邓通很聪明,他也清楚刘恒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的人,因此,这件事操作起来需要把握一些火候,不能做的太为明显。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这位仁兄瞪着俩眼找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机会很快就降临了。

邓通这句话说在皇帝感慨之时,场景符合、时机恰当,从话音上听来,似乎在迎合皇帝。难怪那么多人愿意一天到晚围着领导转,因为机会就在这琐碎之中产生的。

现在,邓通似乎很是无心地把贾谊和群臣联系到了一起,纵然所言有虚,也会在刘恒心中掀起不小的涟漪。杀人于无形,可谓是也。

刘恒并不是容易被糊弄的人,听完邓通的话后,拉长脸问道:“群臣推崇?何以见得?”

皇帝表情的变化没跑出邓通的眼睛,然而他视而不见也饶有兴致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贾生辞赋语句华美,那篇《吊屈原赋》,曾在群臣中传颂一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剂猛药。

贾谊写过那么多东西邓通不讲,偏偏在这个时候提了这一片文章,真可谓用心良苦。关于屈原的事情,妇孺皆知,如果贾谊自比屈原,那谁是那位昏聩的楚怀王?这似乎不难想到。

实际上贾谊的那篇辞赋,刘恒是听到过的,可今天被人猛然提起,却是另外一种滋味。刘恒对号入座后,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

而此时的贾谊却被蒙在鼓里,还傻着脸,幻想着找机会为皇帝进献自己的治国方略。可他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后,皇帝根本没再召见他,甚至多次驳回他进宫陈事的请求。这么个情况让贾谊有些莫名其妙。

就这样,贾谊在京城无所事事地住了一段时间后,刘恒突然召见了他,并且给他找了份新工作——梁王太傅。职务虽然没变,可给他换了个地方,长沙不用回了,去商丘吧(梁国都城),离自己老家也近,也算是荣归故里,很对得起兄弟了。

此时的梁王叫刘揖(又名刘胜),是刘恒的小儿子,深得喜爱。这位梁王很不安生,视玩如命,比较能闹,一天到晚上蹿下跳不消停。虽然行为不过火,可也从来不干一件正经事。

刘恒虽然对贾谊很有意见,可还是爱惜他的才华,派他过来给刘揖当老师,希望能让自己的好儿子跟着他多认几个字,学一点文化知识。这个愿望是好的,可最终的结果却很令人失望。

对贾谊来说,这个职务虽然谈不上升迁,但毕竟成了刘姓诸侯王的老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也算一种重视吧。

如果是个普通人,能得到这个职务,一定会乐开花,二话不说就屁颠屁颠地往商丘跑。可贾谊不同,他这次进京,本准备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抓破脑袋也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结局。至此,他还没能想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的确,他并没有错。如果有错的话,就是他太有才了,别人写不出的东西,他能写;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最为关键的是,他得罪了一个最不该得罪的人。得罪君子无妨,得罪小人遭殃。贾谊明显没有参悟透这句话。邓通,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是贾谊难以逾越的障碍。可贾谊从来没把姓邓的当成一回事,根本没把他放到眼里。而实践证明,邓通还真是一回事。

既然皇帝已替他找到了份新工作,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得去干,谁叫自己不争气,吃人家这碗饭呢。无奈的贾谊,重新收拾行囊,踏上了东归之路。对他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时隔七年,贾谊终于在这条路上走了个来回。

往京城投了最后一瞥,怅然转身,向自己短暂人生的最后那一站进发了。

七年之前我是谁,七年之后谁是我?

此时的贾谊是忧郁的。。.。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章 起点——(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章 起点——(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章 起点——(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章 起点——(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章 起点——(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章 起点——(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