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

吕雉这个人,心细如发,也胆大包天,虽然做了很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但绝对不能算到好人里边数。

提起这个人,大多数人通常会毫不犹豫地把她划到“流氓坏蛋”那一类人群里,因为她既不说老实话,也不办老实事,还时不时会干一些杀人放火、坑蒙拐骗的勾当,甚至有些事情还大出道德底线,让人嗤之以鼻。以至于让后世很多帝王们都把她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学习和宣贯。

不过吕雉之所以能够遗臭千年,关键原因还在于她是个女人。实际上,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更加过分的人,更加过分的事,不过很不幸的是他们都没能盖过吕雉的势头。

在男权的社会中,很多人看不起女人,更对那些能在政治舞台上横行无忌的女人尤为鄙视,所以挖空心思地埋汰这些人,放大她们的污点、夸张她们的恶行。效果的确很明显。

作为女人要在男权的社会中争得一方席位,的确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然这些事情中,有很多是拿不上台面来讲的。这就更给那些酷爱探寻**的人们创造了一些挖掘的空间。在这个方面,吕雉远没有后世的那个称为“武则天”的女人出名。

因此,我觉得吕雉还是挺可怜的,其一生没有得到作为女人应该得到的东西,反而在被无数次折磨和刺激下,逐渐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不能自拔。在男权的社会中,为生存而绞尽脑汁的与各种各样的对手周旋、较劲。她心理的阴暗有其自身因素,更与刘邦的“调教培养”有关,如果没有刘邦多年不变的“调教”,这个女人决不会沦落的这么彻底。

为保儿子刘盈的位置,她算是淘尽了精神,费尽了心机。在那次旷日持久的对抗之中,虽然令她焦头烂额,但也让她艳羡那份“绝对的权力”。

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她开始不择手段。在她的观念里,任何潜在的对手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就如吕雉滋生这个“诛群臣”的想法,就是其中一例。

吕雉这个“诛群臣”的想法的确有些大胆,还没上台就准备这么大刀阔斧地搞,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大有和胡亥那个二球pk的意思。胡亥大刀阔斧地这么搞了一番后,其结局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吕雉真要搞这么一处,相信她的名声将会更烂更、更上一层楼,其结局也不会比那个二球好多少。

好了,不再胡扯了,进入正题吧。

“诛群臣”的目标树立了,那就开始搞吧。

然而,当吕雉准备着手是,突然发现真要干起这件事来,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有几个难题就明显的摆在她的面前,让她很纠结,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第一个难题就是关系圈复杂。

吕雉这个人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虽然她对刘家不存在多少感情,可对吕家却牵肠挂肚。她没有胡亥那么扯淡,更没有后世那个叫朱元璋的人那么绝情,因此真要抄刀干这件事时,她多少有些犹豫。

自从她定下这个宏伟目标后,就开始了筛选工作——杀掉哪些人,留下哪些人,这让她有些犹豫。

她的确是应该犹豫的。

因为刘邦留下来的这些功臣中,很多人和她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家儿子娶了吕家的女儿,那家女儿成了吕家的媳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吕雉真要拿这些人开刀,吕家自己人就要先行分化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还有一些人和吕家的关系非常要好,比如萧何,比如夏侯婴,萧何可以说是吕家的世交,夏侯婴更是救了吕雉的儿女。可以说。与吕家关系密切或者做过贡献的人层出不穷,但他们却对刘家忠心不二,这些人该如何摆置?

还有很多人,在“易储”事件上,可以说与吕家共进退,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周昌,比如张良,再比如叔孙通,等等,这些人又该如何解决?

吕雉犹豫了,她毕竟是个女人。如果把朱元璋派过来,这都不算是个事。如果老朱同志碰到这种问题,只需要狞笑一下,咧咧嘴,一咬牙,说一个字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杀!

筛选工作已够吕雉头疼了,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难题等着她解决。这个难题就是如何杀。

虽然现在吕雉手握大权,是实际上的老大,但在理论上真正的老大却应该是刘盈。如果学着胡亥,敲锣打鼓、明目张胆地杀人,一则肯定杀不干净,二则刘盈也不见得同意。

更有可能的是自己刚开始动手,立刻就有人站出来造反。

虽然整个长安城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可关外的诸侯们可都是手握铁质物件的实力派,如果真要群起造反,等自己杀光功臣后也就坐等着玩完吧。因为没人愿意替自己干活了,纵然有人愿意干活,也不见得是关外那些诸侯们的对手。

既要杀的干脆利落,又要让天下安定,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说困难这么多,危险这么大,别再莫名其妙地捣鼓这种事,干脆利落地为刘邦发丧,等儿子登基后,再慢慢折腾不就行了?

然而,吕雉是一个很执着,也很顽固的人,她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也要创造些困难接着上。在这一系列难题面前,吕雉挖空心思地研究自己的套路。

当然,她时不时会让审食其过来帮忙想想。反正审食其在得到“值守宫内”的命令后,这几天就住在这里,离的也不远,非常方便快捷。研究研究难题,再锻炼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相得益彰。这两个人的所为,让我很无言。

审食其除了身体状况良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敢怎么恭维,就他的智商,干点偷鸡摸狗、趁火打劫、坑蒙拐骗之类的事情还可以,让他帮忙折腾这种地动山摇的大事,那只能抓瞎。

事实证明,审食其的确没帮忙想到什么好主意。除了越研究越害怕,捎带嘴皮越来越干之外,正儿八经的事情并没干多少。

就这样,吕雉一无所获地捣鼓了四天,当然刘邦同志也盖着被子装活了四天。亏得天气还不太热,要不然,吕雉该买些鱼肉送进刘邦的卧室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吕雉准备干的事情还是被耳朵灵便的一些人听到了,危险系数又一次增大了。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