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

送走缉捕队员后,关于开章这个人的事情终于可以结束了,刘长着实松一口气。还好,有惊无险。

然而,这件事在刘长的心里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以说,他现在是个惊弓之鸟。纵然如此,他还是干了两件莫名其妙的事情。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一些搞怪的天赋。

第一件事情是这样的。

刘长经过前一阵的惊吓后,得了一场大病,颇为难得地消停了几天。

刘长患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刘恒为体现对兄弟的关怀,专程派使者送来了一封慰问信,还捎带一些零食——枣脯。

要说这是一件很长脸的事情。对一般人来说,能让领导如此关心,高兴还来不及。刘长有幸碰到这种事情,按理说应该磕头作揖,感激涕零,最不济也得站出来表示一番谢意。

然而,刘长的表现却出乎意料。

使者屁颠屁颠跑到淮南后,刘长躲了起来,连面都不让他见,更别提表达感谢了。

使者在这里晃荡了几天,腿都快跑断了也没见到刘长的人影。使者做梦也没想到,往刘长脸上贴金的差事,竟然会是这么个结果。忍无可忍的使者闯进王府,拍桌摔板凳闹腾了半天,可依然一无所获。最终,使者只好驮着行李,灰头土脸地返回了京城,在皇帝面前狠狠地垫了刘长一把,并毫不客气地送给他一个罪名:大不敬。

而此时的刘长却如释重负。他来这么一手,实际上是有自己的考虑。只不过他并没去分析这个缺心眼办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后果。不得不承认,他的智商存在很大问题。

刘长之所以会出此下策,关键原因在于两个字——害怕。

也许有人会疑惑,皇帝来送慰问信,有什么可怕的?实际上,刘长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与刘恒的行为习惯颇有关系。

前边介绍过,刘恒一般不会敲锣打鼓地杀人,他如果看谁不顺眼,通常会采用一个比较隐晦的手段——赐死。如果有人犯了法,刘恒通常会适时地送去一些关怀,不过“关怀”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人家的命。

刘恒这个行为习惯,刘长很清楚;犯没犯法,刘长自己更清楚。基于此,这次刘恒突然派人慰问,让刘长极为恐惧。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躲。无论使者此行目的是什么,反正老子不见你,也不给你传达圣旨的机会,你奈我何?

刘长虽然干的很出格,但也算是无奈之举。然而事实上,刘恒此次并没准备找他的麻烦。说白了,刘恒并不是那种嗜杀的人,他希望稳住这位兄弟,免其再干出什么过火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刘长非但没领情,还玩他下不来台。

这件事让刘恒心中很窝火,但他并没表现出不满,此时就这样不了了之。实践证明,让领导不痛快,就是自找不痛快,相信刘长迟早会吃亏的。

然而,刘长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很快他就又干了另外一件离谱的事情。

拒绝皇帝慰问后没多久,庐江郡爆发了一场小规模农民起义。对于这种事情,大家也无需大惊小怪,虽然汉文帝时期是汉朝有名的盛世,税赋之低、徭役之少是颇为有名的,但纵然如此,也难免有一些地方还会发生一些欺压良民、胡作非为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庐江郡就发生了摊上了这么一件事。

这件事情发生后,刘恒颇有创意地给刘长下了道圣旨——率军征讨。刘恒来这一手真是太高明了。

实际上,庐江郡并不是淮南的地盘,完全可以让刘长在家里歇着,不去参和这件事。然而刘恒还是点名道姓地让刘长亮相。

应该说,刘恒很清楚刘长有造反的想法,因此害怕他会趁机起事。主动把刘长拉出来,看他有什么举动。如果刘长跑去庐江剿匪,那可趁机削弱其实力;若刘长造反,也便于一并解决疑难杂症。

就这样,刘恒把难题推给了刘长。

刘长此时的确有几份起兵造反的想法,然而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地去庐江郡剿匪。应该说,刘长还是有几份自知之明的,他清楚自己现今的实力还远不能和朝廷叫板。更关键的是,刘长还抱着凭此一战扩充实力的想法。

刘长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上路了。

可刘恒并不想让他好过,随即派人送来五千匹布帛,准备分发给出征官兵中的穷苦之人。

刘恒此举看似在关心淮南官军,实际上这是很厉害的一招。说白了,他是在拉拢人心。如果有一天刘长真要造反,淮南地盘上就会有很多人率先站出来反对。

刘长虽然是个愣头青,但这一点还是能够想到的。应该说,这并不难想。因为刘长毕竟是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如果朝廷体现关怀,似乎该把赏赐之物送给刘长,由他支配。然而,刘恒却一竿子捅到底,直接在普通士兵身上做起了文章。

所以,刘长表现出了不满。他直接回复道:“军中无穷苦者”。随后,把五千匹布帛原封不动地退还朝廷。

在这件事上,刘恒和刘长都把各自的想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来二去,双方都很不满。

按理说,事情闹到这一步,刘长可选择的余地就不多了。既然你招兵买马、勾结闽粤匈奴,千方百计地捣鼓事,那就把握住机会,响响亮亮放个屁。他此时若真要扯旗造反,就算不成,也能闹的更久一些,最起码不会弄的太丢人。

然而,刘长的表现却令人纳闷。他虽然退回了布帛,也表现出了不满,但并没造反,反而认认真真地率军南下庐江,很快就把这次规模并不大的农民起义消灭于萌芽状态。

在这件事上,刘长是有功的。但等待他的并不是封赏,而是其最不原意看到的结果。

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既然刘长把握不住,那只有等着被刘恒收拾。因为他一连干的这几件事,已临近刘恒的底线。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章 起点——(二)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章 起点——(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章 起点——(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章 起点——(二)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章 起点——(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二节好一根搅屎棍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章 起点——(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