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

现今的医院,通常情况下会细分很多科室,一个人生了病,要先到门诊上晃一圈,采血、ct捣鼓半天才能弄清楚有什么毛病,直到此时才有机会摸到应该去的地方。环节很多,比较复杂,但相对来说比较专业,把握自然会大一些。

在古代,只要你会抓几副中药,就能开个诊所;只要你能开个诊所,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所综合性医院。无论什么病,都会跑来让你治,也不管你行不行,反正就是你了。要说这些大夫们也很无奈,有些毛病明明自己不清楚,不管三七二十一,还得硬着头皮一锅烩。

没办法,古代医疗水平就这么个情况,至于能不能看好病,多半要看运气。如果侥幸能找到个靠谱点的大夫,算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如果一不小心碰到个蹩脚的家伙,那就惨了,等着收尸吧。因此,古代的大夫都是“全才”,无论你是心脏病还是神经病,都敢伸手治。至于疗效如何自然就不敢保证了。

正因如此,古时的大夫最容易出头,如果你有真本事,看的病多,看好的人多,名气就会大一些,来钱自然也会快一些。淳于意就是其中的一位。

淳老兄涉猎范围很广,按现代医学划分的话,消化、泌尿、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脑血管、传染病、外科、儿科、中毒甚至妇产科等等,都颇有造诣。这哪是一位大夫,明显是一家人民医院嘛。

当然,古时候的大夫涉猎范围都很广,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关键是淳于意不仅涉猎广,疗效还佳,这就难能可贵了。

一次宴会,淳于意很远望见齐王的小舅子宋健,忙挤过人群跑到宋兄弟面前:“你已病四五天,腰疼不能俯仰,小便困难,得抓紧治。”

只看两眼,问都不问就敢下这种结论,的确有些玄乎。而有意思的是,宋健连忙点头,“不错,不错,的确有四五天了。”

几副汤药下肚后,宋健病愈。如此一来,淳于意出名了。

后来,济北王请淳于意为侍女诊病。

轮到一位侍女时,淳于意说她有病,而侍女坚决说自己没病。过后淳于意悄悄告诉其领队:“勿使其劳累,明年春天,他会吐血而亡。”

他的这句话让领队莫名其妙,而开春以后,那位侍女还真的倒在厕所,吐血而死。

看人家几眼就能判定生死,简直神了。

这种案例还有很多,为了不过于拉杂,就不再一一举例了。对淳于意来说,他的名声愈来愈响了,“神医”的称号渐渐传遍大江南北。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淳于意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因为被称为“神医”的人有很多,但在医学界的贡献并不大。而淳于意在这方面是做出了贡献的。

总的来说,郭老兄有这么三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发明了物理降温。

高烧不退时,用湿毛巾敷额头或用酒精擦全身效果颇好。尤其针对婴幼儿,当了父母的人一般都会有这方面经验。

这个办法的发明人就是淳于意。

淄川王染了风寒,高烧不退,请了很多大夫束手无策。淳于意到来后,立即用冰水敷其额头,配合针灸,以散肌表之热,病情很快缓解。这个办法被流传了下来,至今沿用。

也许有人认为这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但我告诉你,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办法,救了很多人的命。别不把高烧当回事,体温真要长时间停留在四十度,不死也得成废人。

第二个贡献是丰富了脉学。

把脉,是中医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如果不会来这一手,就别指望端这饭碗。

当然,脉学不是淳于意的发明,而他把辩证统一的思想引入了脉学,丰富了其内容。

“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绝而脉贲者,病得之酒且内。”“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

相信学中医的人会懂的淳于意的话。他的经验之谈,救过很多人的命。

第三个贡献是创造了“诊籍”。

“诊籍”这两个字对我们很陌生,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医案”或者“病历”。

记病历在今天的医疗中是为平常的事,是对一个医生的起码要求,但诊籍的初创却非易事。在淳于意之前,看病从来不搞这一套,看病就是看病,好了皆大欢喜,死了自认倒霉。一锤子买卖,不留任何资料。

而淳于意却另辟蹊径,无论是治愈的还是病死的,他把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预后等等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有案备查,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后世医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上述三项就是淳于意留给后世医学有形的财富。当然,其贡献远不止这些,在精神层面上的贡献也颇为出彩。

中医历来密而不宣,父子相传,为己有,视为谋生手段,所以秘方特多,至今不衰。

而淳于意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

淳于意当初拜师学艺时,公孙光和公孙阳庆两个人只有他一个学生,都千万叮咛不可将医术外传,淳于意当时也拍胸脯答应了的。而当他成为国医后,却广为收徒,不惜所学,倾囊所授。他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更甚至把药方拿出来著书,广传天下。这份胸怀,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应该说,这个人很值得尊敬。

夸张的是,这个人的思想也很前卫,早在2000年前就提倡“养生疗法”,主张生命在于运动,认为多活动可以保持血脉、筋骨、肌肉的协调。

然而,这个看似很浅显的道理,差点把他推上绝路。

人在很多时候真的说不清,他们会毫无道理的相信你,也会毫无道理的怀疑你。你把道理说得越玄乎,越让别人听不懂,甚至云山雾地胡乱侃,反而人家会越相信你。可你一旦把道理说的很浅显,人家反而会认为你在忽悠人,反而不再相信你了。

人们的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往往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别人。淳于意对此就深有体会。。.。

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4章 军挺咸阳—(二)
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节 密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4章 军挺咸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