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美国、英国在外交上态度的转变之快,颇让国际社会感到有点喜剧色彩。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苏联对大汉帝国的悍然入侵之后,并宣布将中止一切对苏联的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英国外交部也发出了同样的谴责声明。

方云有点感慨地说:“真是弱国无外交,锦上添花的事情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自强自立自尊,才是根本之道啊。”

王文宾和王力军深以为然。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即使是再强大,也不可能单独面对整个世界的挑战,当然,除开一些妄想狂人外。”方云有点自嘲地说。

“主席,是不是有什么想法?”王文宾略感意外。

“嗯,对苏联这一仗打下来,我们起码可以稳定北部边疆50年。呵呵,50年后的事情,就不是我所能想像的了。”

“哦?我们这次不打算趁机把苏联给……”王力军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行。一是苏联国土太广袤了,我们要占领这些天寒地冻的地方,力不从心,西伯利亚不是气候温暖潮湿的南亚和东南亚,那里长年冰封,极其苦寒,经济一直都上不去,生存条件差。不过,暗地里鼓励这些地区对苏维埃不满的人进行独立、叛乱倒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哦?!话头扯远了。苏联的整个精华部分全部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没有什么好东西,这也是我当时和希特勒私下约定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二是我们的经济能力,支持不了我们的军队打一场持久的扩展疆土之战,再说了,我们这一代也不能把仗都打完吧?现在是走一步看一步了;三是美国。这次外交危机给我震动很大,文宾、力军,你们想想看,美国政府一放出了要对我们实行经济制裁的手段,我国的商品价格马上开始出现大幅浮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经济的绳头还是捏在美国人手里的,所以重点还是要搞好我们自己的市场,以摆脱美国经济对我们的影响。”

王文宾和王力军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和我意。”看来大汉帝国的总理和总议长对经济的兴趣要大过对战争的兴趣,能够早点结束对苏战争,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消息。

方云微微一愣,旋即笑了起来,“你们啊,和平分子。”

王文宾也笑了起来,说:“主席,我们是不是要发表一个声明,说明我们对苏联的战争是反侵略战争,只针对苏联,美国和英国那边还是要安抚一下的。”

“不但是美国和英国,德国、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边也要注意一下。”王力军补充说。

方云赞同他们的意见:“水无常形,该方就方,该圆就圆。”

欧洲媒体对美国和英国在外交上的表现,颇有讽刺。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用一种嘲讽的语调说:“正义的天使又回到了人们的身边,可是,就在不久之前,正义的天使还是一个恶魔。”但同时,他也表示出了一种忧虑,希望大汉帝国能够克制使用超级武器原子弹。可在最后,他也婉转地指出,“最后的决定权”在方云手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西班牙的佛朗哥都争先恐后地将原子弹称为“我们的炸弹”,一时之间,轴心国同盟在外交上气焰大涨。

斯大林在红场阅兵后,在克里姆林宫指出,“我们必须承认,原子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同时也是给人类造成巨大破坏和环境恶化的罪恶之手。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还是人,还是千千万万英勇奋战的士兵。美国人退却了,英国人也退却了,可是我们英勇的苏联人不会退却。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我们已经被逼到了世界的边缘。等待德国和大汉帝国法西斯军队的将是我们苏联人民不屈的灵魂。我们将血战到最后一个人,这也包括我本人在内。”

面对斯大林色厉内荏的讲话,方云在北京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个以侵略别国为乐事的人,居然对外宣称自己的受害者?斯大林同志,请您看看,现在您的近百万军队还在我国烧杀掳掠,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所不用极!只要是稍微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我们并不需要这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战争!但是,不可预知的事情一旦发生,我们也决不害怕!对于我们的敌人,我们大汉民族历来都是以牙还牙的!”

“如果我们大汉帝国军队是法西斯军队,那么正在侵略我国的苏联红军又是什么?这些年青富有朝气的小伙子们并没有站在卫国战争的最前线去保卫他们的祖国,而是为了斯大林同志的独裁霸权思想,悍然站到了一个民主的热爱和平的国家的领土上,做着像禽兽一样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禽兽之辈,我们大汉民族历来不会手软。”

“我一再强调过,我本人不喜欢战争。战争的结果都只是在屠杀双方的青年精英,给交战双方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倒退的行为。对于美国,我们历来都是关系密切的朋友,特别是在经济上;对于英国,我们虽然有过些许不愉快,但是这些细微的不愉快,已经随着我们双方深入地彼此了解后解决了;对于德国,我们历来心存感激,希特勒先生总是在我们大汉帝国最需要的时候予以我们最需要的支持;对于朝鲜王国和日本,更是尽到了作为盟国所能够尽到的一切义务,派出英勇善战的军队协助我们进行伟大的神圣的反侵略战争,在这里,我以大汉帝国总统的名义,对广岛、神户无辜死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刻的歉意;对于南亚和东南亚等盟国在物资上大力支持我国的反侵略战争,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的。”

“最后,我再一次说明,我国对苏联的战争是反侵略战争。并且我也可以保证,不会将原子弹这种威力巨大的炸弹用于朋友身上。最好的武器是用来对付敌人的。”

方云这篇讲话很快就登到了美国和欧洲的主要媒体上。这篇带有安抚性质的讲话大大地缓和了因大汉帝国引爆原子弹而给西方各国带来的政治冲击,同时,一些人已经开始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苏联的红色政权。

既然苏联已不能逃避开德国和大汉帝国的两面夹击,甚至有一些国家都开始打定主意,准备出兵协助德国人,想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分一杯羹,这其中就包括西班牙的佛朗哥。而先前已经出兵协助德国的芬兰人、罗马尼亚人等,都是感到了异常兴奋。

西元1941年11月13日凌晨4点。

日本北海道札幌机场,到处都是宪兵队四处游动巡逻的身影。在机场的跑道上,停满各式各样的军用飞机,无一例外,这些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都图有大汉帝国空军的标志——以鲜红色圆圈为底的明黄色的五角星。

在一架黑色的巨型hb-7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装弹舱正在小心翼翼底安放一枚重型炸弹。装弹舱显然改装过,否则根本容不下这个庞然大物。

5点30分,这架飞机的机组人员进入现场,开始准备。在机组人员中,就有佟大宝空军上校的身影。当年,就是佟大宝上校驾驶着b-7远程轰炸机在东京上空投下了第一颗炸弹。

天气的能见度非常好,虽然是寒风冷冷,但也是一个适合投弹轰炸的好天气。

上午8点42分,佟大宝驾驶的轰炸机悄然出现在了鄂霍次克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马加丹上空,这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的锚地。在上万米的云层上,云浪是一层层叠加在一起,像厚厚的棉絮铺在机身下面。护航的战斗机中队在佟大宝旁边警戒着。机组里的气象员千辛万苦地抓住了一个云洞:目标在下方出现了,可以看到火柴盒大小的房屋和宁静的海港,进出的船只像一根根漂浮木材。

飞机钻出云洞,下方的桥梁、铁轨、房屋和港口设施越来越清晰,能见度非常好。佟大宝驾驶的轰炸机开始按照操作程序进入目标区上空。投弹“零时”定在9点正。

第一次进入,是概略瞄准。

第二次进入,是精确瞄准。

领航员紧紧地卡住目标——马加丹港口码头,迅速把算出的投弹参数告诉投弹员。紧接着领航员报告:“速度好,偏流对,飞机平稳。航向和高度都很精确。”

投弹员报告:“投弹参数计算精确。‘天使’温度正常,设备良好。”

佟大宝回答:“收到。”

第三次进入,是准确投弹。

通讯员向基地请示,请求进入目标上空实施投弹。基地马上批准。8点59分10秒,投弹员按下了投弹按钮。轰炸机减轻了重量,轻轻地往上震动了一下。佟大宝心里也是很紧张,重新稳定了飞机后,问:“情况如何?”

投弹员的回答斩钉截铁:“十拿九稳!”

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马加丹港口的码头上腾起爆炸的硝烟,短短几秒钟过后,刺眼的亮光闪过,排山倒海的蘑菇云带着巨大的冲击波腾空而起,凶猛的向四周扩散开去……

这是人类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

大汉帝国在西伯利亚东部港口城市马加丹,把这个只有4万多人的城市夷为平地。在港口的苏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和其它民用船只全被摧毁,惨不忍睹。

西元1941年11月14日,苏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以东42公里库尔干军事基地再次受到大汉帝国原子弹的打击,苏南部方面军司令部及其3万多名官兵、装备器材全部化为飞灰。

苏南部方面军司令契尔年科陆军上将当时正在和第28、第35两个集团军的高级将领开军事会议,全部身亡。使得苏南部方面军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针对大汉帝国新疆地区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被迫延期。

这两则消息经大汉帝国军方公报公布后,极大地打击了苏军的士气。

西元1941年11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鲁格的德军在得到莱茵哈特的第三装甲集群的加强后,冒着严寒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也就在同一天,廖耀湘的第2坦克军在寒风中向苏第71集团军63军右翼发起冲击。在猛烈的炮击和飞机的轰炸后,大汉帝国约三百多辆坦克装甲车及跟随其后的大汉帝国、朝鲜的士兵们咆哮着冲向苏第281师的阵地。

苏军的抵抗异常顽强,但是还是抵挡不住大汉人的坦克反复冲击,阵地被突破。

廖耀湘将他的坦克装甲车分成3个集群,轮番冲击。一旦取得突破,就立即用坦克冲击其纵深。在突破苏第281师阵地后,廖耀湘的第2坦克军利用坦克的机动性冲击苏第63军侧后,很快就取得决定性胜利——歼灭了苏283师的绝大部分并俘获了苏第63军司令部。

逊克外围的苏军进攻集团土崩瓦解。次日,廖耀湘的第2坦克军奔袭200多公里,收复嘉荫。

在富锦,苏第71军和林红军指挥的朝鲜第二军、日本第二军爆发激战,双方伤亡巨大。苏第71集团军司令部对廖耀湘的坦克军非常头痛,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命苏第71军收缩至同江水网地带。林红军命令朝日联军尾随攻击,在空军的配合下,与同江外围击溃了苏第71军主力,迫使苏军向抚远退却。

林红军率部进驻同江,却发现了惨绝人寰的一幕:苏第71军在撤退的时候,几乎把同江的大汉人屠戮干净,约有3100多名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被杀。愤怒的林红军发出指令,只要是苏第71军的官兵,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见敌情有变化,孙仲伦命令廖耀湘的坦克军直接开赴嫩江补给。东北战区右翼威胁解除。在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额尔古纳左旗——塔河,卫钧儒的第6集团军协助刘韶华的第3集团军,及时占据了这条防线上的各个要点。苏军的攻势虽然猛烈,也能突破大汉人的阵地,但是,有利地形和重要据点仍牢牢控制在大汉人手中。

到了20日,苏军的攻势已是强弩之末。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第3、第43、第47三个集团军被死死地拖在额尔古纳左旗周围,与大汉人的阵地犬牙交错。苏军曾一度攻进额尔古纳左旗火车站,最后还是被刘韶华的第50军赶了出来。在失去苏独立坦克第8军的坦克装甲绝对突击力量后,苏军在额尔古纳左旗日益增强的大汉人面前,不得不打起阵地消耗战。

孙仲伦决定在东北战区左翼展开反击。

孙仲伦决定先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在塔河外围的苏第41集团军,清除额尔古纳左旗的侧后隐患。收到命令廖耀湘第2坦克军汇合第1集团军的第1机械化军、第9军,对伏洛斯基的第41集团军实施突击。

面对滚滚而来的铁甲洪流,伏洛斯基将军发起了反突击。苏军的反突击的效果甚微,他们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战果,抵挡不住大汉帝国军队的逼人杀气。在强大的火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到22日下午,廖耀湘的突击集团在把苏军第41集团军围在了盘古河和牦牛河之间的狭长地带的包围圈里。

但是,第41集团军毕竟是苏军的精锐部队。在苏军阵地上,伏洛斯基将军用仅有的火炮和迫击炮巧妙地配置在各个主要地段上,当大汉帝国军队的步兵和坦克发起冲击的时候,苏军所有的炮兵组织良好的炮火落到了他们的头上,这其中还包括一个威力强大的喀秋莎火箭炮团。

火炮和机枪火力织成了一张张火网,大批的大汉帝国士兵中弹身亡,但是,有更多的士兵冲到了苏军的工事面前,用刺刀、手榴弹和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刺刀像雪花一样上下翻飞,滚烫的鲜血喷涌如注……

在额尔古纳左旗方面,孙仲伦的军队对苏军第43集团军也隐隐形成合围,这让华西列夫斯基的处境更加恶化。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华西列夫斯基感到一阵阵地无力。

在海拉尔,文华将军的第12军和33军配合得非常好,硬是顶住了朱可夫亲自指挥的第26集团军的攻击,为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孙仲伦元帅在联合指挥部里,收到前线的捷报非常高兴。

他十分兴奋地指着军事沙盘说:“廖耀湘打得非常好!苏军的士气非常低落,我们要把握住机会,尽快吃掉伏洛斯基的第41集团军,然后沿着额尔古纳河南下,把朱可夫的部队全部包围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地区。”

与之相反,在奥洛维亚的朱可夫的情绪却非常糟糕。自从大汉帝国在苏联境内投掷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之后,获知消息后,苏军士气非常低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打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同时,他也深深感到人员伤亡和补给困难让进攻大汉帝国东北的苏军感到筋疲力尽,苏军的战斗力衰减的很快。

特别是大汉帝国驻军从最初的打击中反应过来,不顾人数的悬殊,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进行着战斗,每每给苏军造成重大的伤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七卡镇和额尔古纳镇之战,对方的残余部队明明是已经被包围了,仍然是困兽犹斗,坚决不投降,最后是全部战死。

现在,孙仲伦的增援部队已经全部到位,几次反突击都让苏军损失不小。从目前战场的态势来看,突进大汉帝国东北的苏军正在被三倍于他们的大汉帝国军队慢慢地合围着。大汉人的战术和德军在白俄罗斯用的战术差不多,都是两翼发起钳型攻击,然后意图在苏军的大后方某个地点会师,一举把突进东北的地区的苏军全部包围起来。

可是,就是明白孙仲伦的战术意图又能怎么样呢?他手头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可以调动了。薛毅的突击集团军群已占领了乌兰乌德,正兵分两路沿着贝加尔湖两岸北进,霍缅科夫的第52集团军脆弱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林士伦的近卫坦克军。那里是整个远东方面军的后方枢纽,如果被攻占,远东方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朱可夫同志,从15日早上到现在,大汉帝国空军以每天上万架次的密度轰炸赤塔,整个赤塔已成一片废墟。在赤塔的第52集团军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目前正在赤塔进行艰苦的防御战。薛毅的第12集团军正从西向东猛攻赤塔。这是最新的战况。”方面军机要科科长彼德诺维奇把最新的战报递给了朱可夫。

“坚决不能后退一步,把方面军预备役第30军和第5骑兵军投入到赤塔。那里是方面的后方枢纽,坚决不能丢失。”朱可夫考虑了一下,下了决心。

苏军预备役第30军和第5骑兵军的投入,在赤塔的阵线稳定起来,他们死死地守住了雅布罗诺夫山脉东面的铁路线,让苏军的增援部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进这座危城。

11月24日,天气突变,突然下起了小雪。这让大汉帝国军队的空军支援行动减少了。薛毅将军的第55军在上百辆坦克装甲车的配合下,粉碎了苏第50集团军向贝加尔湖西侧的伊尔库茨克反突击。经过激烈战斗,第55军进展迅速,俘虏了近万名苏军士兵。

寒冷的天气使得地面非常坚实。占领了乌兰乌德的大汉帝国军队,在林士伦近卫坦克军的引导下,一路北进,目标是塔扎——塔克西莫——恰拉一带,占领奥缪克马河西岸,以彻底切断朱可夫集团军群的后方联系。

面对压倒性的近两百多万的大汉部队的进攻,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不是操在了朱可夫的手中。

11月25日,得到补充和加强的满洲里驻军配合国防军第5集团军,向苏军第19集团军发起反突击,一举突破了苏军的防线,迫使苏军后退,暴露出苏第26集团军侧翼。在大汉人强大的反击下,朱可夫只好收缩防线,下令苏第26集团军后退,依托哈卡图和额尔古纳镇构筑防御。而廖耀湘的第2坦克军则是对合围圈内的苏第41集团军发起总攻,不断地用坦克冲击苏军阵地,直到将伏洛斯基的第41集团军击散。

伏洛斯基只好向朱可夫报告,要求撤退。

11月26日晚,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要他马上赶回莫斯科。而远东方面马上交给华西列夫斯基负责。这是因为德军在西线的强大攻势,已经令莫斯科感到吃不消。接到命令后,朱可夫只好把部队指挥权交给华西列夫斯基,带着遗憾和不甘,只身赶往莫斯科。

朱可夫心里明白,随着他的离开,这支集中了远东方面军的精锐部队的集团军群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第八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六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五章 序章第三章 第十五章 第四章 第九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十三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九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九章 第六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五章 序章第三章 第十五章 第四章 第九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九章 第十三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九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