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浩瀚的海洋上,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在夜幕中破浪前行。这支联合舰队由五艘航空母舰组成,旗舰为排水量为36500吨的“赤诚”号航空母舰。

西元1907年由当时日本海军大臣提出的“超级”舰队。这支舰队通常由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简称“八八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八八舰队”的组成改为: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组成。但到了西元1921年签订华盛顿条约,限制了日本发展海军计划,故此日本“八八舰队”计划不得不被迫放慢速度。

30年代初期,各海军强国开始加强扩充军备,日本帝国随即继续实行“八八舰队”计划,不过计划组成改为:8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组成。

“赤诚”号于西元1920年12月开始制造。西元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

西元1927年3月“赤城”号服役之初,飞行甲板为上中下三段。下层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舰载机起飞,中层甲板供轻型舰载机起飞,上层甲板供飞机降落。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飞机飞机的使用率。

不久在“赤城”号的使用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这种设计并不实用,且交通管理较复杂。于是,赤城号于西元1932年进行了改装,三段飞行甲板联到了一起,前端由两组圆柱形支柱,并且在飞行甲板左侧增加了岛式上层建筑,以便于观察。作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号上有日本海军里面有最优秀的飞行员。

这支联合舰队可以说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开拔途中,还汇合了先前进入东海的日海军第三舰队,组成了这支拥有5艘航空母舰的大联合舰队。

联合舰队总司令为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原名高野五十六,出生与一个封建的日本武士家庭,后过继给山本带刀改姓。他可以说是日本现代海军的缔造人。西元1930年,山本以日本军事代表团助理的身份参加伦敦海军会议,返日后晋升少将,出任海军航空本部技术处长。在任期间领导改进了海军的鱼雷攻击机和远程轰炸机,把快速战斗机和生产提上了日程。此后,日军生产出性能较好的97式舰载攻击机和有名的零式战斗机。西元1933年10月,山本出任第1联合舰队总司令官。为了督促舰载机驾驶员拼命训练,他把训练中的死亡与战场上的阵亡一样看待。这也让他所带领的联合舰队的飞行员成为日本最精锐的空军飞行员。

同样的,山本司令官对大汉帝国奇迹般的崛起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按照生还的日军飞行员的叙述,大汉帝国已经是拥有了最先进的空军力量,飞机的性能应该是和最新式的零式战斗机不相上下,可是对手的机载火力非常强劲。大汉帝国的空军出动重型远程轰炸机对日本首都东京进行持续不断的轰炸,让日本帝国军人丢尽脸面。

大汉帝国轰炸东京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飞机,装甲非常厚实,火力凶猛,日军的战机拿它们没有办法。这让一直感觉到高高在上的日本国民大受打击。

但是,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东南亚到日本本土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上的物资对日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日本本土近70%的资源依靠这条航线运输。所以,山本五十六这次带领联合舰队出击,不但是要打击大汉帝国沿海的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打击大汉帝国的潜艇部队,维护运输航线的畅通。

可是,日本军部的愿望能够实现吗?站在舰桥上看着夜幕中的海洋的山本五十六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他是非常清楚大汉帝国这一刀是捅到了日本帝国的软肋上了:帝国海军的反潜能力非常软弱。

“司令官阁下,大本营急电。”他的副官吉田中佐急冲冲走到山本身边。

“吉田,你做事还是这么毛躁,要学会冷静面对。”山本皱起了眉头。这个吉田很有才干,就是性格太急躁了。

“嗨!司令官阁下教训的是。”吉田急忙应声,恭敬地递上了电报。

山本五十六接过电报一看,脸色霎时严肃起来。电报上面说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军连续对东京工业区的中岛飞机厂进行低空轰炸,已经迫使工厂不得不开始进行转移。大本营要求联合舰队迅速展开攻击,取得胜利,以振奋士气。

山本五十六一言不发地走回了舰队指挥室。指挥室里面还是比较安静的,除开值更的军官外,大部分人都休息了。

值更的军官见司令官走了进来,站起来敬礼。山本回了礼后问:“有什么新的情况吗?”

“报告司令官阁下,搜索舰队已经在方圆50里的范围内展开搜索,并没有发现敌潜艇的踪迹。此外,TJ106护航运输队并没有遭到潜艇攻击。舰队目前正向上海搜索前进。”值更官回答。

“辛苦了。”山本五十六点点头。

根据海军的情报,山本五十六判断在大汉帝国的上海应该有一个大型的海军舰队基地。为此,山本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摧毁这个基地,以保障运输航线的安全。他的这个计划带有明显的赌博性,成功的话,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运输航线的威胁。而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赌博的人。

但是,今天晚上的情况有点不正常,按照以往的规律,TJ106护航运输队是不可能不遭到敌军潜艇攻击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不正常吗?”山本五十六问。

“没有,舰队一切情况正常,目前正以20节的速度向大汉帝国东海岸靠近。”

山本五十六点点,没有再言语。

清晨的空气是湿润,清新的。

中山陵园位于南京东郊,环钟山,是江苏省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自然条件优越,以孙中山先生陵墓为中心,有牌坊、陵门、祭堂等建筑物,人文景观丰富,有风景名胜和古迹遗址多处,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的休闲地。

在明媚的阳光下,一队黑色的车队来到了南京中山陵,车子全是清一色的蓝岭高级轿车。车队停下后,陆陆续续从车里下来一些人,赫然有方云,何凯,王文宾,杜英豪,华泽民,周卫国,朱承德和林杰等清一色的原社会党革命军的成员。一行人互相打了招呼后,有说有笑地沿着林荫蔽日的小道往山上走去,气氛非常融洽。

“朱老总,你看这次总统招待我们,是什么意思?”林杰将军和朱承德将军走在后面,悄然问道。他和朱承德都是老革命,当初他也只是朱承德手下的一个小小排长,所以他对朱承德是很尊敬的,所以,还是以在红军的老称呼来称呼他。

“我看哪也就是游山玩水一番,安抚一下人心了。”朱承德憨厚地笑了起来。

林杰不再说话了。对于方云他可是印象深刻,想不到当年一个要被人置于死地的反派分子,如今确实大汉帝国的总统了,他不得不为其手段高明而佩服。社会党革命军也是要夺三民党李飞耘的权,但换来的结果是这样,是没有人想得到的。

“林杰同志,你也不要多想,既然大家都已经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了,同舟共济是应该的。有沟通是好事情。”朱承德脸色有点严肃。他作为革命军的高级将领,和林杰,刘柏,彭英等人一起,都参加了大汉帝国在贵阳军事学校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对贵州的繁荣感到吃惊不已。在后来安排的参观中,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西南三省的印象,终于是明白了方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的原因了,但同时,方云被民众神话也引起了他们深深的戒心。

“老总说得对,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在对日本人进行反击了,首要任务就是团结一致,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说话的是原革命军总参谋长刘柏将军。

“是刘柏同志啊,这次回四川老家,情况怎么样啊?”林杰也笑了起来,对刘柏他是佩服的。

“很好。政府发放了赈灾物资和款项,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了。老百姓的心是安定的。”刘柏习惯性推推眼镜。

“嗯,不可否认,政府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走吧,就我们落在后面了。”朱承德点头承认,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他还是敢于承认的,虽说革命军是有点被强制解散的味道,可方云他们也没有搞什么秋后算帐,当年方云、杜英豪他们和革命军某些人的恩怨他是清楚的。

“哪就快走吧,很久没有这种闲暇的心情了。”刘柏也笑了起来,显得很轻松。说着,三人加快了脚步。

“华部长,在水利部工作,还习惯吗?”方云和华泽民两人并排走在前面。这也是两人第一次在肢体上走得那么近。方云脑海里不由浮现起当年在江西苏区听华泽民在主席台上演讲的情形,有一种即亲切又陌生的感觉,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多谢总统关心,工作还是愉快的。”华泽民说道,语气显得漫不经心。但方云没有放在心上,人嘛,一下从日理万机到一个近乎清闲的部门,没有牢骚才是怪事。他点点头说:“千万不要小看水利这个东西啊,帝国战争的背后靠的就是它的支持。水利搞不好,军队就要饿肚子,老百姓就要饿肚子。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

华泽民的身体明显地是滞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和方云慢慢往前走。跟随在他们两人后面的人们都很识趣,有意无意地和他们两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们可以放心地交谈。

接着,方云在华泽民面前谈起了自己在西南三省政府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时地和华泽民交流着,很多看起来浅显但又容易忽略的问题的处理让华泽民感到惊讶。渐渐地,两人都不由地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慢慢地两个人就停了下来,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仔细攀谈起来。

这期间,方云知道华泽民烟瘾很大,在他面前很克制,就让人送了几包好烟过来。有时候,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两人还是有激烈的争论,声音很大,结果是互相妥协、对冲,互相找出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就在随行的人们都有点惊疑不定的时候,方云和华泽民都哈哈大笑起来。方云坦言道:“从没有这么痛快过,华部长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啊。”

“那里那里,是总统让我认识了不少问题啊。”华泽民心情也是愉快的,脸色红润。

“走,我们上去,本来是来喝茶看风景的,现在恐怕是要改成会餐了。”方云看看已经是接近正午的阳光。四周的空气已经开始闷热起来。

何凯有点阴翳地看着方云、华泽民的言谈甚欢,望着路边的一棵树木出神,心里不知道是在转什么念头。

“何委员长,在想什么呢?”

方云的声音传了过来。何凯猛地惊醒过来,看见方云脸带笑意地看着他,不由有点尴尬起来。他说:“没有什么,只是想点私人的事情出神了。”

“该不会是想嫂子了吧?我看你也是的,把人从桐梓接到南京不就好了。”方云打趣着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凯脸色有点变了,说:“我看还是算了,你嫂子在这边呆不惯。她还是觉得在桐梓好。”语气有点干涩。

何凯此时心里的念头就是不能让许丽来帝京,以免将来有什么事情牵涉到她母子俩人。对于他这个“三弟”的手段,他是深有体会的,不要看他表面和和气气,翻脸比翻书还快。

方云目光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心里叹了口气,说:“大哥,我们单独走走。”

何凯点点头。

“大哥,我现在还能把这两个字叫出口,就说明了我还是看重你我之间的情义的。如今,大汉帝国可以说是落到了我们俩兄弟的手上,不要做出伤我们兄弟感情的事情来。”方云话说得很直接。

何凯闻言,心里猛地一收,难道自己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他的警觉了?他扭头往方云看去,看见了一双平淡而坦诚的眼睛在看着他。

“三弟,你不要听信什么谣言。那些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里间我们。”何凯否认道,背后却冒出了细细的冷汗。

方云掏出香烟,递给何凯一支,然后说:“南京最近是有一些传言,说帝都有两个政府一个是以我为首的政府,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首脑的地下政府,就只是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当然,对于这些传言,我是不会当真的。大哥,你知道么,那个传言中的地下政府的首脑就是大哥你啊,呵呵。”

这一下,何凯夹在手里的烟都掉在了地上,他脸色苍白,有点结巴地道:“全、全是谣言,一派胡言,我、我怎么可能是地下政府的首脑呢?无稽之谈!这些造谣的人非常可恶。”

“是啊,我知道是谣言。但是,谣言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我派人查了一下,发现也只是一批失意的官员和军官在造谣。所以,我准备让杜局长去处理这件事情。”

“是的,应该严惩。应该严惩。”何凯现在已经是大脑空白,不知所云了。

“大哥,有句话小弟还是要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要去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我承认我有时候做事情是有点霸道、独裁,也许是在什么地方考虑不周。但是,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走日寇,创建一个新的大汉帝国。现在,我们的局面和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正是全力驱赶日寇之时,就不要再有过多的内讧消耗我们宝贵的资源了。”方云的语气很诚恳,但是听在何凯的耳里却字字像炸弹,脑里乱哄哄地一片,根本不知道方云说的是什么,心里想的都是如何避开方云的报复。

方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拍拍何凯的肩头,说:“大哥,你要好好地想清楚了。千万不要枉费了大好的时机,这正是我们大汉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

“我知道了,三弟,我有点不舒服,想先回去了。”何凯有点茫然地道。难道自己反对独裁是错了吗?何凯在心里面问自己。

方云点点头,何凯有点像行尸走肉地离开了中山陵。这一切,都落到了暗暗关注他们的某些人的眼里。

同一天晚上,方云在总统府设宴招待了原李飞耘派系的高官和将领。在宴会上,方云发表了言辞恳切的讲话,号召大家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共同完成大汉民族复兴大业。

在宴会结束后,方云拟定了一份名单给杜英豪,要求他对这些人严加控制。这份名单里面一共有61人,华泽民,周卫国,何凯,薛毅等人赫然在内。

“主席,对名单上的人员都要进行特殊处理吗?”杜英豪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

“不,现在要稳定,要维持稳定,一下子处理那么多高级官员和将领会引起动乱的。这些人里面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华泽民,让他搞建设,恐怕不行,但是要论打仗,他还是有一套的,尤其是他的游击战理论,非常有效先进。这样吧,安排他到军校去教书,看他有什么异常。如果经过考察合格的话,可以让他在今后返回一线战场。”方云否定了杜英豪的意见。

“明白了,主席。”杜英豪点点头,然后说:“主席,这是卑职重点清理出来的以李家为代表的家族在帝国的财产清单。”

方云接过来看了一眼,有点感慨地说:“大汉帝国的经济就是这样坏在这些人手里的。你要慢慢来,不要急躁,慢慢地把这些财产收归国有。文宾那边应该有相应的方案出台的。”

西元1933年秋季,大汉帝国政府在新疆迪化成立了―――新疆石油股份公司。公司依托早已衰落的独山子油矿,首先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展开地质勘探,寻找可供开发的新油田。在西北缘地区工作的勘探队,在黑油山地区发现了沥青丘、沥青脉等露头油苗,后来经过进一步详查,认为从黑油山到乌尔禾一带广大地区含油希望很大。

负责这一带工作的青年专家张道玉很自信地预言:“这里很可能是个地下油海”。跟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地质师张楷模也持同样看法。他们提出将这里作为重点勘探地区,尽快安排探井队查明油田面积。但公司一些资深的外国专家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于是,一场围绕黑油山是否有油的争论开始了。

黑油山原本不是什么山。据说亿万年之前由于造山运动,这里地层出现裂缝,地下黑油从裂缝中溢出地面。黑油不断外溢,戈壁上的风沙不断掩埋,年复一年,外溢的黑油与风沙凝聚在一起,筑起一座约3000平方米面积,13米高的沥青丘,地质队到这里后起名黑油山。

反对将黑油山地区作为重点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外国专家认为,黑油山原油外溢现象证明这一地区原油已经从地层裂缝跑掉,油藏遭到破坏,花钱在这里进行大规模勘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胡闹”行为。

西元1934年夏季,青年专家张道玉和年轻地质师张楷模对黑油山至乌尔禾一带进行了艰苦的仔细勘探。他们在对这一带地质构造特征和含油层系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后认为,从地面出现的沥青丘、沥青脉看,在地质史上这里是跑了不少油气,但轻的物质跑了,重的物质留下来正好形成堵塞物,封闭了油气继续外溢,油藏仍然储存在构造中。

经过多次激烈争论,张道玉和张楷模提出转移重点,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的建议未被接受。但反对一方也作出了点妥协,同意在黑油山地区安排一口探井进行侦查。

争论最后摆到了帝国土地资源部部长李华光的面前,本着对科学重视的精神,李华光部长命令同时开打三口探井,以最快的速度搞清这里到底有没有大规模的油气田。要知道,如果这里油气田是真实的,大汉帝国将一举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三口相距数公里的探井于西元1935年初同时开钻。所有探井原设计井深1000米,但钻到620米,第一口探井就出油了,这对新近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来说,真是个喜讯。但一些外国专家却表现得很冷漠,说黑油山出油,那只是剩下的残余油,没有工业价值,不予重视。

紧接着第二口井又出油了。根据探井相继出油成果,负责黑油山地区的勘探队提出大面积布井,加速勘探的方案,以便尽快拿出可供开采的油田面积。但一些资深外国专家并未因探井相继出油而改变看法。他们仍然坚持“残余油”论,争论再次展开,而且更加激烈,互不妥协,难以统一。

争论再次惊动了帝国土地资源部的领导。被誉为党内石油地质专家的李华光部长带人前来新疆调查。他们亲自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明确表态同意大规模勘探黑油山地区。

西元1935年4月16日,黑油山地区另一口具有关键性的探井喷出了原油。这口井位于1号、2号探井数公里之外,它的出油,使原先长期坚持的“残余油”论彻底破产。

4月20日,一份振奋人心的关于在新疆发现大规模油气田的绝密报告放到了方云的办公桌上。这给正在和日本进行战略决战的方云注入了一份兴奋剂。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十二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十三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八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六章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八章 第十二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十三章 第八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八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