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四平城西是突击部队进攻地主要方向,登城部队发起突击后,3辆豹式坦克转到城西门口,轮流用坦克炮攻击城门,不到十分钟,城西门口就在炮弹的硝烟和尘雾中消失了。进城通道被打开。

钟彪带着张大牛沿着突破口到达声最密集的地方,张大牛手上已经捡起了一把三八大盖。突破口两侧,战斗异常激烈,声、爆炸声混作一团,城内建筑物上的鬼子、皇协军,也一齐向突破口射击,敌人是企图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把攻上城的大汉人压下城去。钟彪向城里扫了一眼,但见满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几乎所有的房屋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中。

这时候,钟彪要找的人是叶大龙少校,好领取新的任务。

见到了叶大龙的警卫员,钟彪问他叶达龙少校在哪里?警卫员呜咽着朝旁边一指。叶大龙少校就在突破口跟前,仰躺在那里,浑身血迹,身边还有放着他的武器,人却是已经牺牲了。

钟彪有点不敢相信,他跑过去,用手往叶大龙鼻子一摸,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警卫员说,叶少校上城后,迅速命令通讯员发上城信号。红色信号弹是发出了,但也了自己的位置,他和通讯员全部被鬼子打过来的炮弹炸死了。

钟彪忍住悲痛,找到了刚登城不久的副连长李水生和1排长梁军,合计下一步战斗行动。此时上了城的士兵,充其量也就是60人左右,而对面的敌人却有成百上千。敌人的反突击造成的威胁非常大,可敌人终究是面临崩溃,士气低落。因此大家决心以气势压制敌人,敢于冒险,敢于以少胜多。很快,三个人立刻分工:李水生带着一部人继续向城南门攻击。梁军带着1排的人沿着城墙顶往城西攻击,会合友军向城内发展,夺取几个制高点,从侧后威胁城南门的守敌。钟彪则继续组织后续部队上城,并协助李水生对城南门的攻击。

钟彪回到突破口处,环视了一下四周的敌情,感到为了保障突破口的安全,急需组织火力压制城内制高点上的敌人火力。可是,人员往西边一分,跟前就没有人了。关键时刻,1连炮排的战士背着便携式迫击炮慢慢登上城来。炮排排长刘国清上士喘着气说:“真他妈的难上,梯子到了上面晃悠悠的。”钟彪是大喜过望,说:“你们来的真及时,现在刚好是最需要你们的时候。能不能把前面敌人火力给压制住?”

刘国清一边协助士兵卸下器材,一边朝城里看了一眼,明白了连长的意思,说:“没有问题。”很快,三门迫击炮就在突破口的隐蔽处架了起来,向城内制高点的开炮。炮声一响,敌人对突破口的压力就减轻了许多。原先登城地种小组地种兵还有三人,依托着突破口的掩护,用手中的突击步对反扑过来的鬼子、皇协军实施射击。这三人法不是盖的,他们全部采用单发射击,基本上是响人倒,给反扑过来的鬼子很大的震慑。

为了投入的力量攻击南门,上来一个,钟彪就招呼一个:“快去!南城门!”尽管已经是这样了,可是李水生还老不断催着要人。城南门突然是声响成一片,钟彪督促快上。上来五六个人后,他亲自带着人向城南门方向跑去。正赶上鬼子反扑,和李水生他们正在混战。

钟彪马上带人冲了上去。

声、手榴弹、手雷爆炸声、喊声混成一团,弹丸、弹片四下乱飞,浓烈的火yao味直呛嗓子。不时有伤员下来,在一截短短的壕沟里面堆满了尸体。到了前面,就见李水生正指挥士兵和鬼子逐个掩体、逐段壕沟地争夺。城墙上地域狭窄,打的全是近战,是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士兵们一个比一个晓勇,有的战士被打穿了肩膀,浑身是血,仍在坚持战斗。李水生一见到钟彪带人来,如获至宝地叫道:“太好了!我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凶猛地火力再次打垮了鬼子的反击,接着就是追在鬼子后面进攻。就在钟彪打得兴起的时候,一个士兵跑到他面前说:“连长,突破口出事了!”钟彪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转身就朝突破口跑去。跑到突破口,朝一看,原来是登城递子全被炸断了,许多战士倒在了血泊中。

钟彪马上派人找回副连长李水生,和他商讨对铂同时把情况用步话机报告了营部。两人先是把目前登城的人数估算了一下,全连能够战斗的人员也就是30来人了。当前处境十分险恶,敌众我寡,跟前还有约200人的俘虏,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也有很多有利条件,许多友军部队已经攻进城内,南门敌人出于我军夹击之中。根据形势,钟彪决定:做好工作,鼓舞斗志,稳定军心;要继续进攻,不让鬼子获得喘息机会。号召全体人员,坚持就是胜利!号召复兴党员,勇敢坚定,做战斗的主心骨!号召伤员,有口气就同鬼子拼了!还做了明确的分工,由李水生看好俘虏,不要出事。

经过动员,士兵们了解了情况,越发群情激番斗志昂扬。有的复兴党员甚至挥舞着拳头叫道:“方主席万岁!方主席万岁!”一些头上、臂上、腿上缠着绷带的伤员,也拐着、爬着到前面参加战斗,口中喊道:“为了大汉民族,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敬爱的方主席!胜利!”所有这一切都落到了那些皇协军俘虏们的眼里,一些还算是有血性的俘虏自愿要求参加战斗。

战斗愈加残酷起来,鬼子也发现了钟彪他们兵力不足,反扑得更加疯狂了,钟彪的连队人数越来越少,情况万分危机。

骤然间天崩地裂地一声巨响,钟彪脚下的城墙剧烈地晃动起来。城门口被炸开了!原来,狄大卫收到钟彪他们的报告后,立即组织兵力支援南城门,并向师部请求了两辆豹式坦克支援。先是利用豹式坦克掩护团部工兵营的推土机在城南门前推土填河,然后用豹式坦克猛烈轰击城门。

城南门一被炸开,后续部队蜂拥而上,南门一带的鬼子防御体系顷刻间就全崩溃了。

这是一场残酷的夺城战。第1连冒着炮火扑向南门的时候,全连有150多人,全部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可是,当1连押着400多名俘虏走下城头的时候,却只剩下十几个人。

随着大汉军队的英勇作战,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城墙上四处飘扬。各突击部队打破城垣后,立即向纵深发展,与敌展开巷战。此时已形成摧枯拉朽之势,捷报频传,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四平市日军警备司令部接近。日第五常备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切腹自杀。

连接东北铁路线的重要据点四平,胜利解放。

“报告司令官阁下,沈阳到长春的主要铁路交通要道已经被大汉人攻占。”烟俊大将的副官神色黯然地报告,“四平警备司令官坂垣中将切腹尽忠了。”

烟俊大将冷汗直冒:“这样一来,长春岂不是直接在敌人坦克的攻击下?”他被失败和耻辱气昏了,并没有意识到日军大本营对他的不满。

“司令官阁下,大本营电话。”

就在烟俊大将心绪不宁的时候,大本营的电话来了。

“烟俊司令官,大汉人宣布的我军本土第五常备师团在四平被围歼的情况,是否属实?”电话那头是大本营日本陆军总司令德川大将。

“是的,您的消息非常正确。”烟俊大将说道。

“那就请您立即返回大本营。”德川大将说道。

于是,关东军总司令烟俊六大将便被大本营逮捕了,接下来就是审判、决,速度之快,令人砸舌。他成了关东军在满洲失败垫罪羊。

回大本营述职的梅津大将重新被任命为关东军总司令。他回到哈尔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严明军队纪律,日军部队在他碟腕下,渐渐摆脱了混乱,有组织的反击开始进一步加强了。日军按照部署,对大汉军队还不是稳固的防线实施反突击,于9月10日撕破了大汉军队在通辽至四平之间的薄弱防御,沿着招苏台河、辽河的水网地区南下,打开了一条宽30公里的通道,并和昌图、开原一带的日军取得联系。驻沈阳的日军考虑到目前的形势,立即向梅津司令报告请求后撤。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关东军司令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部队的危险处境,同意撤退。可是,东条首相从东京发出严禁后退的命令,日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大汉军队又把包围圈给封闭起来。

“部队进展得过快,步兵师跟不上装甲师的速度,再加上辽河、招苏台河是水网地区,我军的重装备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优势,所以,日军在这里击中兵力取得突破是必然的。”刘柏正在给方云分析战况。

“我看啊,还是有思想上的原因,这点要的黄维他们自己总结。好在沈阳的日军没有动,要不然我们局面就被动了。这是一个教训,坚决不能有第二次。”方云眉头一直没有舒展过。

此时东京日军大本营,东条首相坐如针毡。处死烟俊六大将并没有能够挽救日军在西南前线的失败,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报告首相大人,我是梅津,我军的突击部队在辽河、招苏台河水网地区遭到大汉军队东西对进的双重打击,陷入了孤立无援的位置,我军沈阳、锦州的部队有被包围全歼的可能!”

“什么?”东条首相觉得心脏里面的血液都被抽空了,脸色铁青,额头上大颗的汗珠渗出来。

“首相大人,请指示!”

“……给我顶住!”东条首相声嘶力竭地喊道。

9月13日傍晚,大汉帝国军队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几天的激战,不但攻占了昌图、康平和铁岭,还使日军突击部队被迫向沈阳撤退,两翼,情况十分危急。关东军参谋长小矶中将梅津司令批准后,亲自飞往东京面见东条首相,请求准予后撤,但东条首相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后撤。东条首相怒气冲天,命令日军不但守住沈阳,还要对铁岭的大汉人装甲部队实施反突击。小矶中将无可奈何地回到部队。紧接着,在东条首相的亲自过问下,朝鲜的日军增援师团划归大本营陆军总司令德川大将指挥,组成新的西线集团,从朝汉边境向西突击,同时要求长春日军集团南下攻打四平以转移大汉军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A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不但要受到沈阳日军的反击,还要受到来自长春日军的夹击,陷入两面作战。

德川大将上任后,发现形势十分危急。战场上态势表明,在辽宁的日军已到了生死关头,只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歼。德川大将派参谋长赴东京求见东条首相,这次东条首相根本没露面,而只让总参谋长小笠原上将转达他的指示:协助辽宁日军守住沈阳、锦州及周围地区。

日军在梅津大将和德川大将的指挥下,向A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的反突击,力争再次打通到沈阳的通道,战况异常激烈。在空军的强力掩护下,A集团军顶住了日军的反扑,还获得了不小的战果。

“总统,一旦我军步兵部队到达,战斗的结局就确定无疑了。”孙仲伦高兴地拿着捷报向方云报告。

9月15日,大汉军队展开了包围日军的最后进攻。A集团军的快速兵团猛攻抚顺,而B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则强攻本溪,两部在沈阳外围会合,从而形成对沈阳日军的彻底合围,沈阳、锦州及周围地域的日军被团团包围。

西元1935年9月16日,大汉帝国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开始了。在大汉帝国军队异常猛烈的突击下,日军沈阳、锦州两个集团被分割,首尾不能相顾。坚守锦州的日军四面被围,困在一个半径为25公里的区域内,腹背受敌,到处挨打;日军增援沈阳的突击部队被分割包围,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日陆军总司令德川大将只好下令日增援部队突围。统帅增援日军关东军司令梅津大将联想到自己屡次的撤退建议都遭训斥,此时仍心有余悸,他甚至怀疑突围命令的真实性,遂马上与东京进行联系。

9月17日凌晨3点50分,那位曾命令坚决不许后退的东条首相终于同意撤退。然撤退为时已晚,突围命令虽然下达,但大汉帝国军队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而日军官兵毫无突围准备,致使整个日军指挥失灵,陷入一片混乱。17日未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日军又把自己向死亡的悬崖推进了一步。

9月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日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火炮,向夹在沈阳、锦州日军之间的大汉帝国军队的步兵阵地发动了第一次突围。两边日军对向而进,鬼子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高喊着口号冲向大汉军队防守的阵地。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大汉帝国的部队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B集团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日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

同一天,在大汉军队的第四步兵师和第十七步兵师的阵地,双方也展幵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日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团、2个常备师团、2各独立旅团和铁甲大队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是,在这两个步兵师后面的大汉帝国国防军第2军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

战斗更加激烈,战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杀人场,到处是人和牲畜的尸体,各种武器装备横七竖八地遍布在战场上,大炮变成了一堆堆废铁,军车凌乱地躺在田野上,战死的士兵被烧成了黑色的木炭,歪斜地挂在车门上,被炮火烧光了叶子的树枝上,到处挂着残缺的肢体,山上地面鲜血横流。一批又一批鬼子士兵密集地、成群地发起冲锋,无数寒光闪闪的刺刀举在胸前,一往无前地进攻。然而,他们被严阵以待的大汉军队的炮击倒。直到最后,广阔碉野上堆满了鬼子的尸体,呈现出一片黄褐色。

9月19日,日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大汉军队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大汉军队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日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鬼子士兵劫数已定。同一天,日军驻锦州警备司令官兼关东军副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在指挥突围战斗中被击毙。

为了接应被围困的日军突围,德川大将的西线集团先后出动了几个师团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辽宁日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在丹东、宽甸遇到了B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日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19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放弃沈阳、锦州,全体日军全力向东突围,意图逃进朝鲜。但是,锦州、沈阳日军分别遭到了A、B两个集团军的联合打击。在A、B集团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河上的桥梁,退向锦州、沈阳城内。这样日军的庞大部队陷入包围之中,在既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整队整队的鬼子端起刺刀,向大汉军队倒克大炮和机发起密集冲锋,结果成千成千的鬼子被打死。扩音机把东条首相激励人心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鬼子士兵阵亡时耳边仍索绕着他尖利的声音。

鬼子虽然毫无希望,但仍凶猛顽强地战斗着,甚至只要能挨近大汉帝国军队的士兵,就用拳头、靴子和牙齿来对付他们,毕竟这些鬼子全守东军和日本土师团最精锐的部队,绝对不会轻易投降。这场触目惊心的厮杀持续了五天五夜,到9月25日 ,一切归于平息,锦州、沈阳就在这场举世罕闻的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中陷落。

辽宁会战,侵略大汉帝国的日军精锐师团被彻底歼灭,长春的关东军和朝鲜的西线集团受到重创。近50多万鬼子将士除阵亡者外,有30万人成了战俘,大批武器装备被缴获。这些恶行累累的鬼子战俘将全部被押往集中营,他们将面临着极为悲惨的命运。在那里,他们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冻饿而死,被奴役而死。

辽宁防御战役严重失利,使整个东北战场惮势更加不利于日军。大汉军队占领辽宁后,已经是把日军西南前线和纵深防御全部破坏、占领,东北门户洞开,哈尔滨受到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日军在东北的军事主要力量损失殆尽,还被切断了和朝鲜的陆地联系,残留在满洲的部队彻底成了孤军,等待他们的又将是第二个更大范围的围歼战。A、B集团军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迅雷”计划第二阶段的任务。

挟着辽宁大捷的胜利,A集团军和B集团军向两把铁钳攻向长春、哈尔滨。辽宁战役的惨败,不但打击了日军大本营的信心,更让东北日军的防线出现了不可以弥补的缺口。大汉帝国战时司令部决定对哈尔滨、长春进行决定性打击,要在冬季来临前一举解放东北全境。

梅津司令官非常清楚大汉军队的意图,为了让部队尽快从辽宁战役的失利阴影中走出来,他几乎是每天斗亲自带领参谋人员下到部队区看望士兵、勘查地形,主持制定哈尔滨的城防计划。考虑到日军兵力已经残缺,不可能再有能力守卫两个坚城,只好放弃长春,尽全力固守哈尔滨。并把围剿东北独立师的三个守备师团抽调了一个回来加强哈尔滨的防御。同时,在哈尔滨征召壮丁,编成预备旅团作经常守备。他是希望能够把战事拖进冬天,等下雪了,就好办了。

随着大汉军队日益逼近哈尔滨,梅津司令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为了扫清射界,不顾百姓的死活,清除了外围防御阵地的树林、房屋,造成哈尔滨城外一公里的地方成了真空地带,并在这一带布下几万颗地雷。梅津司令是想凭着哈尔滨坚固的城池和碉堡阵地,充足的弹药器材,在这里坚守。可是,志在必得的方云会让他如愿吗?

西元1935年10月16日早晨,慢慢升起但阳出现在东方,蒙蒙的晨雾渐渐散去了。哈尔滨前线指挥部里,前线总司令陆杰飞上将正在低头看表,还有三分钟就是十点正了,也就是部队总攻的时间。

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大汉帝国的空军轰炸机遮天蔽日地飞了过来,开始对哈尔滨外围实施轰炸,的爆炸声让陆杰飞斗感觉到脚下的土地在微微。十点正,陆杰飞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大声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围在哈尔滨四周的2000多门火炮同时开火,爆炸声如天崩地裂,山呼海啸。哈尔滨城头到处是火光,到处是硝烟,鬼子的城垣、碉堡,在火光与硝烟中破裂、坍塌,铁丝网、鹿砦纷纷飞向半空,雷场的地雷也纷纷爆炸。

炮火把哈尔滨的城墙多处打开,30米-50米的突破口随处可见。经过多次攻坚战的磨练,炮兵部队已经非常熟练攻击城垣的方法。随着炮火向城内延续,突击部队冒着林弹雨冲向突破口,不到半个小时,登城部队已经是把红旗插上了哈尔滨的城墙上,的英勇士兵们涌进了哈尔滨城内,分头攻击,与鬼子进行激烈的巷战……

激烈地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古老的哈尔滨城市正承受着重生的阵痛。日军地下指挥部里,梅津司令刚刚和东条首相通电话。他报告说:“……第一,第二道防线已经被敌军突破,巷战已经发展到了市中心,看来核心阵地也没有办法固守了……”然后,他向首相请示,东条告诉他:“要顶住!顶住就有办法!”梅津和东条,谁抖没有想到战事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顶住?梅津放下电话后,看看乱七八糟的指挥部和惊惶的军官们,沮丧无力地坐到椅子上。这时候,外面的声一阵紧似一阵,应该是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了。梅津从腰间拔出手,对着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

10月18日,哈尔滨解放!全东北解放!

第七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十四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十章 第十五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二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九章 第八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四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十章 第四章 第九章 序章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五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十二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十四章 第十章 第七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十章 第十五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二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十一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九章 第八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四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二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十章 第四章 第九章 序章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四章 第十二章 第九章 第一章 第七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五章 第十一章 第五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