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进退不得

北京城齐化门战斗正酣之时,多尔衮又得到一个让他心惊不已的消息。前去天津右卫剪除崇祯这个后患的吴三桂已然身死,被明军当场击杀,而且还当场收降了大部分关宁军。

多尔衮心急如麻,连忙呼唤来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议事。范文程一听完这事,一下跪伏到多尔衮面前,抽起自己的嘴巴来:“奴才该死,没有预料到如此结果,此乃奴才之罪。”

多尔衮一皱眉,说道:“别整些没用的,你就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此次我大清入关,入主中国之图,都是建立在明帝已死,明朝无嗣可继,关宁军为我所用的基础上。而如今崇祯未死,明国未亡,吴三桂已死,关宁军降而复叛,甚至北京城都顿兵不克。这些都说明我大清未到天命之时啊。所以额真只有暂且退兵…”

范文程话还未说完,就被多尔衮一脚踢翻在地。

多尔衮吼道:“你娘个X的尼堪奴才,当初怎么说的。现在又要老子撤兵。你个奴才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知道此次动员整个八旗出征花费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知道这次死了多少我八旗精锐。”

洪承畴,宁完我相觑一眼,对多尔衮劝道:“主子息怒,大学士说的也有道理。这没有关宁军,朱由检还活着,我们还真无法凭这十来万八旗甲兵席卷天下,甚至那些新附的绿营军我们都得防着了…”

多尔衮手一扬,打住他们的话语。赤红着眼说道:“不就是朱由检和关宁军两件事吗?本王就将这两件事一并解决了。传我军令,调集京城周边的八旗各部,向天津进发!将西进的阿济格和多铎那几旗也召回来,令他们停止追击李自成。”

……

数骑八旗的骁骑马甲出现在天津卫与天津右卫之间的旷野上,他们的行踪早就被持有千里镜的近卫军斥候发现,并通知给夏华。

两个时辰后万余打先锋的八旗马队滚滚而来,从天津右卫西边的旷野上漫卷而过。很快就在星城附近的原野中云集起来。多尔衮生怕朱由检从其中跑了,先行派马队前行,将城池封锁起来。

多尔衮不知道此举多余,若是夏华真想带着朱由检跑路,仅凭陆地上马队的封锁是困不住他们的。但夏华压根就没这个想法。

朱由检知道清军鞑虏前来围城后,也紧张起来。上了城头与夏华一起观测敌情。当他看到黑压压一片的鞑虏敌骑时,不禁脸色大变。担心的对夏华问道:“归义伯,如今你城中相当部分精兵都抽调出去,这城池能否守护的住?”

夏华自信满满的回道:“请陛下放心,城池万无一失。不仅星城,天津卫的算盘城和天津左右卫的卫城他们也攻不下来。如果这些鞑虏能都聚集在城下并飞蛾扑火般强攻更好,臣也不用做其余麻烦事了,定当将他们全歼之。”

朱由检点点头,但是还有点不放心的说:“你的精锐兵士凭坚城固守,鞑虏不能克,这个朕心里有数。但若是鞑虏挖沟斩壑,修筑壁垒工事,并调集船舰封锁,做长久围困如何是好?”

“陛下请放心,鞑虏围困不住我们,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可能在这呆很久。这几日就会见分晓。”

眼见夏华如此信誓旦旦,朱由检也放下心来。回到夏华给他安排的地下室掩体中,和皇后,两个女儿一起耐心等待战果。

当多尔衮亲率的两万八旗步甲也抵达星城后,攻城的战斗打响了。

八旗军一共有四十门用于攻城的千斤以上的大炮,其中一半毁于北京城城下,另一半拨给了阿济格的西征军。所以他现在无炮可用,只能强攻。

一声令下后,八旗甲兵如同潮水般向星城涌去。星城之中留守的约一千名近卫兵步枪手依托棱堡对清军展开持续射击。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枪林弹雨中,仅仅两分钟,上万冲锋的八旗兵就损失四千余人。

这个伤亡比足以消耗掉任何军队的士气。更何况八旗这种以奴隶制为架构,以奴隶主共同利益为粘合剂构成的一种原始部族武装集团。

这种组织夏华再熟悉不过,就是几千年前,商周前期的那种原始形态,臣和奴,公和私都分不清楚的部族家长奴隶制政权。

欧亚游牧区某些鞑靼部族,乃至西南诸蛮中一些地区也有着类似的社会组织架构。只不过没有前者那么好的战略位置以及必要的马匹,难以做大而已。

八旗这种原始落后,简单但却在一定条件下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利用了高阶文明所输入的装备技术,又碰上儒家统治架构本身缺陷造成国家机器失效的机会,趁虚而入方得成事。

四成的伤亡,而且是两分钟之内造成的,在八旗历史上从未有过。多尔衮不是拒绝下达停止攻击的命令,而是他根本来不及下达。

现在也不用他下达了。包括巴牙喇白甲兵这样的精锐在内,没有一个八旗兵再敢向前冲。

溃下来的旗兵满脸满身都是同伴的血浆和脑浆,惊魂未定的蹲在地上喘着粗气。

望着满地的尸体,多尔衮心如刀割。对于后金满清这种政权而言,他的主要财富不是土地,甚至不是牲畜马匹,而是死去的这些从正身旗人到固山额真即是奴隶主又是奴才的人。财富来源主要靠他们去抢。日后得了天下,还得依靠他们做为核心集团去维持统治。汉人那个儒家文官群体已经被历史证明只能做为包衣工具来用。

不久,围攻算盘城,右卫城的清兵也传来消息,损失惨重,但却没有任何进展。没有大炮的清兵面对坚城依旧是毫无办法。

关宁军驻守的右卫,也没将八旗当回事。这种固守坚城本就是他们的强项,更何况夏华给关宁铁骑配发了早期的燧发手铳。

“撤吧,主子。”…“真没法打了,额真,求求你了。”各旗固山,甲喇,牛录们苦苦哀求着多尔衮。

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三章 诱捕岳飞第三十章 阵战第十六章 一个烂摊子第八十九章 陕县之东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吴三桂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军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四十六章 洛口决战第四十章 坑俘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六十四章 御驭宇内(本卷完)第六十七章 环状营垒第三十二章 广陵之围第二十二章 大升级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三十三章 回洛仓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十一章 天上人间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二十三章 项伯投敌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七十一章 汉疆阔土(本卷完)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十九章 翼际山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十四章 巧妇有米第一章 被开除国籍的少年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章 兵部尚书张定边第十一章 乱袭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十三章 初战曹操第二十八章 忧虑的曹操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九章 平英布第七章 黎明前的袭击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上的决战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六十七章 会宁府风云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三十八章 鹤与螳螂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三十一章 鏖战应天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二十章 大汉岳皇大诰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十九章 翼际山第二十一章 要枪不要炮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九章 翻脸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二十六章 为妻备战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第十五章 算盘城第三十章 王庭重骑与长弓手第十一章 州县三司与开花弹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脑的长枪阵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一章 败走第二十五章 刺头司马囧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七章 北归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二十一章 兵权谋家的无奈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三章 段达来迎
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三章 诱捕岳飞第三十章 阵战第十六章 一个烂摊子第八十九章 陕县之东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吴三桂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军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四十六章 洛口决战第四十章 坑俘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七十一章 兵临成嘟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绳枪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四章 摊牌第六十四章 御驭宇内(本卷完)第六十七章 环状营垒第三十二章 广陵之围第二十二章 大升级第三十章 大炮轰门第三十三章 回洛仓第三章 恐惧的刘邦第十一章 天上人间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十三章 豪杰末路第二十三章 项伯投敌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七十一章 汉疆阔土(本卷完)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个大兖州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二章 六合惊变第十九章 翼际山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十四章 巧妇有米第一章 被开除国籍的少年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压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十八章 教训张飞第二十七章 流寇依然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章 兵部尚书张定边第十一章 乱袭第五十九章 情况有变第十三章 初战曹操第二十八章 忧虑的曹操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琼第九章 平英布第七章 黎明前的袭击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上的决战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十八章 云梦“斩蛇”第六十七章 会宁府风云谈谈三国时期武将个人勇武对军队和战争作用第九十六章 沿黄河而进第三十八章 鹤与螳螂第三十一章 呜咽的号角第三十一章 鏖战应天第四十二章 东海王之死第三十二章 烫手山芋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战之交锋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二十章 大汉岳皇大诰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十九章 翼际山第二十一章 要枪不要炮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八十章 大败诸葛亮第九章 翻脸第五十八章 人间蒸发第二十六章 为妻备战第十五章 生擒典韦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二十九章 帝姬与传国玉玺第十九章 汉军的反击第二十三章 广济之战第十五章 算盘城第三十章 王庭重骑与长弓手第十一章 州县三司与开花弹第二十七章 近卫军的首次野战第二十七章 许昌之围第三十三章 跨海袭辽东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脑的长枪阵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十一章 败走第二十五章 刺头司马囧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十七章 北归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六十五章 大门洞开的益州第二十一章 兵权谋家的无奈第二十九章 谋划兴洛城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二十三章 段达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