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中国式教堂

但是,来自后世的刘琦对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不满意的,一则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蒋介石就是通过办学发家的,思虑再三,特请庞德公到益州担益州公学院祭酒,总督州学院、郡学院教育,如此益州所有学子都与我刘琦系出同门。

另一个不满的原因是入不敷出,办教育需要花钱,但是若是完全由政府花,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前世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县就因为财政不足,而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考虑到这个问题,刘琦让张松发布《助学令》,宣谕益州各郡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是一件利己利民的善事,由于连年战乱,益州官府收入有限,再加上兴办教育需要庞大的资金,特发表《助学令》,鼓励益州士民、商人、地主捐款资助益州教育。

为了给资助教育的人合适奖励,在《助学令》中规定,每个官学正门前方,须立一功德石墙,在石墙上分别雕刻捐款人员姓名,地址,捐款时间,捐款金额。

为避免功德石墙人满为患,《助学令》规定在县学捐款十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姓名;在郡国学院捐款在五十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姓名;在州国学院捐款在一百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刘琦、与三个妻子都分别捐献五百两银子,因此名字刻在最前面。

在刘琦带动下,益州士人、商人、官员纷纷募捐学院,特别是那些有钱的商人、地主,历来受到歧视,想不到自己捐钱之后,能够与州牧大人并列在官学院前面石墙上,纷纷慷慨解囊,捐助银两。

这或者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吧,看着负责张松眉飞色舞的诉说着,仅仅州学院,就募款足够州国学院三年之用,刘琦大受启发。与张松等人一番谋划,确定将教育当作一定产业来办,一则减少政府的开支,二则中国闲人太多,不像西方每周有什么礼拜,可以进教堂进行精神教育,何不将教育讲学与士民精神教育连贯在一起。

如此,在益州州国学院启动仪式上,张松宣称,益州州学院、郡学院、县学院每旬首日所有学子、士民、商人,在穿戴整齐之后,都可到会堂参加集会,凡出钱在20两白银的,不论出身如何,只要讲学内容不违反大汉律令,都可以登记到学堂进行演讲讲学。

有一个学生问道:“大人,难庶民也可进入?”

阎张松看作刘琦,在得到鼓励的暗示后,笑道:“大家都知道孔圣人为庶子,若是按照一些人观点,孔子及其后代就不应该接受教育哦?只要穿着整齐,不邋遢者,都可进入各级官学院,听课,只要穿着整齐,完成登记后,都可以上台讲课。”

一个商人大喜道:“大人,小人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什么士人,可以上台讲课吗?”

张松笑道:“当然可以,你完成登记,捐助学生读书,奈何不能上台呢?”

该商人当即足了百两黄金,上台讲授到西域见闻,告知众人他在成都收购蜀锦,每占蜀锦仅仅三两白银,但是若买到中原地区能够买到十两白银,但若买到遥远的西域,足足可以买百两白银。

有个士子大为不屑,笑道:“若是我益州百姓都想你这样巧取豪夺,那么我益州岂不大乱?”

该商人回敬道:“你们士人都认为我们商人奸巧,岂知吾等对益州的贡献,我等每次从西域返回,往往买上数十匹良驹,买上好的鹿茸、羊皮,岂能说我等为奸猾之人?”

张松见两人发生争论,当即说道:“这位先生,商人重利,自古存在,不知你为那派弟子,可以上台驳斥这位先生的观点嘛,不必在下面埋怨嘛。大家都知道古代讲究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州牧大人在各级官府设立官学院,一则教化众人,二则让大家相互辩论,如此越辩越明。”

该士子一听,大喜,当即也掏出20两白银,上台大谈特谈孔子的仁义理智信,完了,负责登记的老师问道:“先生讲学半个时辰,感受如何?”

该士子早已眉飞色舞道:“如今才明白独乐乐,众乐乐,疏乐的道理.在下修学多年,今方有感悟,讲学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修为。”

刘琦见士林还是非常抵触这种讲课方式,当即让人递了个条子给张松,张松当即宣称:每旬首日除了有两位捐款达到20两银子以上的善人可以公开讲课一柱香之外,各级官学院需邀请一名名士给大家讲述经典。

于是众人大喜,大家不再对刘琦允许这种商业讲课方式的存在。

刘琦大喜,中国人自古到今就缺乏群体活动,因此没有形成西方那种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通过每旬定期讲学,加上一些有钱商人的布道,若再加以引导,如此中国式宗教不是产生了。

正如巴金所说人不能仅仅靠吃饭长大,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一个重要失误就是精神生活只属于文人雅士,老百姓只知道脸朝黄泥背朝天,若是将每旬讲学办成儒家道家墨家的另类法会,应该可以避免传统的愚民教育吧。

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后世的学院教育?抑或是宗教教育?刘琦钻在被子里面,窃笑。

刘琦见大家不再对商人讲课方式抵触后,回到州牧府与诸葛亮等人商议后,以官府文牒形式向益州各郡县发布《劝学令》:

每年对县学学习五年以上的学习进行考试,前十名的可进入郡学,在郡学学习三年以上后,前十名深入即将成立的州学院。在州学院中,共设置儒学,道学,墨子,兵家,杂家五门专业,学子在参加三年以上学习,方可进入县府、郡府衙门或者军队中任职。

对世家子弟、豪族子弟可通过交纳一定钱粮入读,而农家子弟可通过劳役入读,且由学院统一配给伙食。

为保障寒家子能够入学院读书,要求每郡挑选三十名品学兼优的寒家子,由学院提供食宿,但前提是以劳役代替生活费(每旬劳役三天,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益州士林对《劝学令》非常反感,特别是那些寒门子弟,竟然在学校培养数年后,可以为官一方,更是不能接受。

看作数十个世族领袖的联名上书,身边四大谋士非常着急,看作刘琦,不知如何是好.

来回渡着方步,良久,刘琦对徐庶道:“元直,去请这几位先生吧,虽然琦不赞同他们,但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片刻,十余个文士来到大厅,见过礼后,刘琦双眼死死的看作众人,良久说道:“众位先生难得光临州牧府,刘坤,给这几位先生看座吧。”

在坐下之后,这些世族领袖再不像旧时那样拘谨,一个中年人向刘琦一揖道:“州牧大人,在下谯并,乃安汉郡世族,并与诸公以为州牧大人虽然办学之意甚佳,益州士林都感激州牧大人教化之功。但是小人窃以为大人有点急功近利,不该让那些商人到学堂进行演讲,不该让那些学子为官。”

刘琦摇摇头,站起来走到谯并身边,以手抚其背道:“谯先生,须知各级官府每旬有汝等大儒高才为学生讲课,缘何畏惧这些商人半个时辰呢?大家读书闲暇之时,也常听一些戏曲,看一些歌舞,谯先生,缘何不将这些商人演讲看作一些戏子表演乎?”

众人大笑,谯并伸伸脑袋,良久道:“州牧大人,学院乃神圣之所,岂能让这些商人玷污学院清誉?”

刘琦笑道:“这就是先生不对了,我们都知道寒窗苦读,都推崇头悬梁,锥刺骨的读书精神,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有几人能做到如此苦读?琦虽然跟随德公苦读数年,深感读书之苦,何不在读书闲暇之余,听下这些商人讲点趣事,一则增加眼界,二则消除学习之疲惫。”

诸葛亮见状,说道:“亮也曾经跟随恩师苦读,也知读书之疲惫,在疲惫之余,若是有人能够消除疲惫,是一件美事。漠不谯先生能够苦读数日,没有疲惫?”

谯并暗想,此行主要目的是反对庶民任官,当即放过该问题,问道:“大人,并与诸公以为,自大汉建立以来,官员通过征孝廉方式产生,此乃我大汉根本,不可偏废。今大人让这些在州学院读了三年书的学子就成为官员,违背了大汉征孝廉制的国本。何况这些学子品德如何,亦大打问号?”

刘琦笑道:“谯先生,琦认为征孝廉与学子毕业后任职没有冲突。大家都知道孝廉主要是任职各地县令,太守等职,而这些学子只是到各地辅佐县令、太守而已。须知自古到今,百姓疲惫,主要缘由胥吏为非作歹,琦主要是想让这些学子逐步代替那些胥吏,不知谯先生以为如何?”

没有办法,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来,这些学子刚刚入学,总不会让他们马上为官一方,蒋介石的黄埔学生,也是数年后才掌握大权的。

谯并一听,大喜,问道:“州牧大人,这些学子不是替代大汉征孝廉制度吧。”

刘琦笑道:“当然,正如谯先生所言,征孝廉为大汉国本,岂可动摇。”刘琦想到,自己到时在学院中择优者录用数人,这些人绝对会考虑任用自己的同窗,如此数年以后,孝廉制度将名存实亡。

这些世族领袖长输一口气,笑道“很好,很好。但是州牧大人,州学院的学生都可能为官一方,对道德不能放松,应该作为任职的一个依据。”

刘琦见这些世族领袖缠绕的就是这个,大喜道:“那是,有才无德只能为害一方,张别驾大人,发布文告,在州学院中专门设立训导处,专司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平。”

诸葛亮与这些士人看到原先先拔弩张的争议场面就如此化解,这些世族领袖也要到他们渴望的承诺,片刻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168章 开科取士1第81章 真相大白第20章 孙吴军威第66章 刘备兄弟77章 兵临汉中城下第39章 兵器作坊115章 黄祖被杀第65章 此恨绵绵第54章 逃吧第61章 撤离宛城第141章 刘表称王第20章 如此良将 吾必用之第73章 刘表之怒第39章 谋取宛城111章 另类入赘第9章 闻鸡起舞第17章 后山巧对第34章 凯旋凯旋第24章 反击第162章 刘表称帝1第133章 斩杀夏侯渊第161章 攻陷建业2第24章 反击第56章 妻妾之争第125章 狭路相逢第62章 娶谁为妻?第4章 花园风波2第64章 斩杀张允第84章 混淆西凉77章 要谈判就城下之盟第129章 夜袭第82章 别离第137章 暗中黑手139章 活劈夏侯渊第21章 受伤第54章 豹骑第8章 闻鸡起舞第74章 刘备兄弟第24章 反击第34章 凯旋凯旋第114章 中国式教堂第196章 大结局扩张的帝国第14章 出游第79章 破夜袭战者勇亦第74章 贾文和谋划第119章 讨伐国贼第70章 后院起火第47章 曹操之怒第60章 才子徐庶第139章 出访西凉第133章 斩杀夏侯渊第46章 盗名高祖第14章 出游第159章 追击周瑜3第47章 太阳从西边出来138章 生死对决76章 魏文长夜袭上庸关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70章 攻打陈留1第49章 火攻第87章 龙阳君之嗜?120章 学院教堂第177章 静待时机第12章 丑汉庞统第103章 撤兵还是进军第43章 政治婚约第15章 魏延军法从事?第21章 受伤第166章 正统争论第173章 曹操投袁第194章 暗潮涌动第96章 会盟第45章 率军北上第80章 转危为安第7章 公子认母112章 刘璋投降102章 兴义师讨奸佞修改第62章 娶谁为妻?第100章 会盟第131章 绝望第121章 明出陈仓第180章 再战袁尚2第20章 孙吴军威第15章 初见孔明126章 厉兵秣马121章 个人所得税第61章 撤离宛城第6章 认母第155章 西阻东攻140章 势如破竹第88章 宣传战第33章 阵前倒戈第177章 静待时机128章 曹操的锦囊第144章 中原会战2第69章 奇袭上庸关第178章 修养生息第55章 积蓄力量第172章 曹操投奔袁尚1
第168章 开科取士1第81章 真相大白第20章 孙吴军威第66章 刘备兄弟77章 兵临汉中城下第39章 兵器作坊115章 黄祖被杀第65章 此恨绵绵第54章 逃吧第61章 撤离宛城第141章 刘表称王第20章 如此良将 吾必用之第73章 刘表之怒第39章 谋取宛城111章 另类入赘第9章 闻鸡起舞第17章 后山巧对第34章 凯旋凯旋第24章 反击第162章 刘表称帝1第133章 斩杀夏侯渊第161章 攻陷建业2第24章 反击第56章 妻妾之争第125章 狭路相逢第62章 娶谁为妻?第4章 花园风波2第64章 斩杀张允第84章 混淆西凉77章 要谈判就城下之盟第129章 夜袭第82章 别离第137章 暗中黑手139章 活劈夏侯渊第21章 受伤第54章 豹骑第8章 闻鸡起舞第74章 刘备兄弟第24章 反击第34章 凯旋凯旋第114章 中国式教堂第196章 大结局扩张的帝国第14章 出游第79章 破夜袭战者勇亦第74章 贾文和谋划第119章 讨伐国贼第70章 后院起火第47章 曹操之怒第60章 才子徐庶第139章 出访西凉第133章 斩杀夏侯渊第46章 盗名高祖第14章 出游第159章 追击周瑜3第47章 太阳从西边出来138章 生死对决76章 魏文长夜袭上庸关第137章 暗中黑手第170章 攻打陈留1第49章 火攻第87章 龙阳君之嗜?120章 学院教堂第177章 静待时机第12章 丑汉庞统第103章 撤兵还是进军第43章 政治婚约第15章 魏延军法从事?第21章 受伤第166章 正统争论第173章 曹操投袁第194章 暗潮涌动第96章 会盟第45章 率军北上第80章 转危为安第7章 公子认母112章 刘璋投降102章 兴义师讨奸佞修改第62章 娶谁为妻?第100章 会盟第131章 绝望第121章 明出陈仓第180章 再战袁尚2第20章 孙吴军威第15章 初见孔明126章 厉兵秣马121章 个人所得税第61章 撤离宛城第6章 认母第155章 西阻东攻140章 势如破竹第88章 宣传战第33章 阵前倒戈第177章 静待时机128章 曹操的锦囊第144章 中原会战2第69章 奇袭上庸关第178章 修养生息第55章 积蓄力量第172章 曹操投奔袁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