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又可以过上和平生活,但是战争的影响并没有消失。虽然战后,对外贸易往来明显减少,但是战争刺激了内需,人们更愿意接受国产商品,至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中国政府大规模扩军,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没有出现下降,相反部分企业生产增加,主要是军需企业,数以千亿计的军需订单对工业刺激极大。中国农业则因进口农产品大量减少而受益,只有出口农品产业受损较重,不过情况尚可接受。中国第三产业则损失最重的,不过因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战后内需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

这此并不表明中国经济的状态良好,相反情况不点也不容乐观,今年已不能如以前那样实现7-9%的年增长率,不过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要好的不得了。中国经济能于全球性经济风暴之中安然无辜,原因可归结为,中国事前已有预知,准备充分。

中国经济只是表面上良好,实则存在巨大的隐患。中国政府采取刺激内需的政策是正确的,问题中提供政策支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从何处来?原本战争结束后,经济学家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认为财政收支将因军事行动与经济制裁的结束而恢复正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消除了,然而没等经济学家们高兴起来,就发现形势并没有一点好转,政府的支出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越来越多。虽然政府掌握着印刷纸币等多种特权,所以不必为缺钱多愁,但长此下去绝非良策,可以说现在有点“不理智”。

对于政府这一不“理智”的政策,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财政赤字的大量增加在短期内对经济有一定好处,但将给经济造成长期性的负面影响;除非出现意外的大量收入,否则将引发巨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经济问题并非普通中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人们更关心生活的软环境的变化,由于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腐败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政府的效率正在提高,人们口中对共产党的不满之词正在减少。

当时间进入9月份时,人们已差不多忘记那场战争,不过人们还继续关心着有关战争的问题,尤其是因战争引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云集北京,准备参加人大特殊会议,参与讨论是否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问题。出于按排方面的原因,会议被迫推迟到8月23日开始,这是中国人大第一次为讨论一个议案特意举行全会。

由于是停战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因此会议特别引人注目,会议的内容也不仅限于讨论是否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问题,许多问题都在这次会议进行了讨论。因此会议没有立即讨论修改基本法的问题,会议开始后,部分人大代表对政府突然间实行停战表示了不满,纷纷要求政府进行解释,甚至有人因此认为这是政府无能的表现,对此李思华早有准备,以一个政府工作报告解除了人们大部分疑虑,而且对台问题一直持强硬态度的解放军方面竟在此次会议中保持低调,不仅没有对停战表示出不满,相反表示支持政府停战决战,这是令人吃惊的是,最终有关停火一事的争讨被平息。

经过几天的会议之后,终于开始讨论有关基本法的问题。由于事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切身利益,香港特区方面的代表团由孙健亲自带队,精心的准备让他们对胜利充满着信心。

可是等孙健在看到由雷动提交的有关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报告之时,他发现对手是一个很难对传说的人,这件报告的内容太有“分量”,而且雷动以年龄大了,身份不方便为由孙国权代表他发言,也就是铁血之盟组织的宣传组负责人“小雨”,他那具有煽动性的演讲令香港特区的代表的“抗争”无效,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提案最终得到通过,并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订委员会,这被认为是中国人大制度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同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本提案通过的原因多半是孙国权那具有煽动性的演讲,以及提案在没有充分讨论的情况下提交大会进行表决,使香港特区代表没有足够的机会为自己辩护,毕竟人民代表大会不是法院,人大代表也不是法官,不可能在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的情况之后,再就问题进行表决。这促使中国人大在制度进行了改革,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内容的修改仅限制表面的说辞问题,对于实质内容没有任何变化,对于香港人或者内地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然而此事在给人们的心理上制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一个对于中国人而言非重要的节目,国庆本是年年都有,不过200X年的国庆节显得有点特别,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于国庆似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气氛显得特殊了一些。此时除了某些关心国事者之外,大多数人已经将战争忘记了,认为和平已经到来,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承认,台湾也不再大叫“独立”,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享受国庆的7天长假。

接到来自北京的命令之后,俞登赶紧回到北京,准备参加国庆活动。

下了飞机之后,俞登他决定先回家看一看,他已经离开有半年了,不知不觉中又要到十、一。由于距国庆还有几天,各类活动尚没有开始,他打算先在家休息一下,此前由于工作太忙,他一直没有好好休息,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可以把工作放一放,重温一下家的感觉。

他刚刚到家,还没有座稳,李思华的电话也到了,要求与他会面,于是在家没呆几分钟的他又匆匆赶到李思华的办公室。

“欢迎你回来!”李思华问候道,“我知道你刚刚到家,本应让你在家休息几天,你确实应该好好休息一下,我也很想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休假,可是形势发展迫使我不得不将你请来了。”

“出了什么?”俞登问道,“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吗?”

“中央军委已决定晋升你为上将,正式的命令过几天发布,我先恭喜你了。”

“这太突然了!我刚晋升中将。”

“以你在朝鲜战争上的表现,当上将并不为过。”李思华解释道,“更重要的是,我要任命你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同时免除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职务,以便你集中精力解决台湾。”

“你决定要攻台吗?”

“不是我个人,而是中国,分裂必须结束!”

“为什么要让我担任这一任务?”

“杨国雄辞职了,他个人要求为7月12日的失利负责。”

“我可以拒绝新的任命吗?”

“不行,你是军人,你是唯一的候选人,放心杨国雄将担任你的助手。”李思华没有给对方再说下去的机会,“国庆活动一结束,你马上去南京报到,解决台湾问题将是你主要的工作。”

“是!绝对服从命令!”

“记住!我要在台北过春节!”

“我可以保证让你在台北过春节,问题是什么时候动手?”

“具体的日子由你定,反正台湾岛没长腿跑不了,什么时候动手是我们说了算,不过要尽可能的快,来自国内的压力太大!”

“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打台湾今天不行,可以明天,问题是我担心美国方面。如果7月份不是及时叫停,中美可能就要打起全面战争了。”

“放心,一周内美国股市必暴跌,那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那时美国就顾不上台湾了。”

“不可能吧?”

“让事实证明一切吧!”

“即便出现经济危机也不足以让美国人放弃台湾,如果美国不顾一切的出兵怎么办?”

“还用问吗?打!否则要你们这些军人赶什么?”

“我明白了!中国已无退路!”

“你明白就好!”

“如果要开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好象目前没有合适的借口!”

“没有借口,你不能制造一个吗?”

“是!”

9月30日,李思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中国军政要员,各国驻华使节都来参加了。他发表的国庆讲语内容无外乎欢庆国庆之类的东西,与以往不同的只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内容没了,不过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报以掌声。招待会没有什么新意,不过人们还是从当天发布的有关晋升俞登为上将的命令中看出了点什么,此事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是之外的事,晋升他为上将本是预料之中的事,出兵朝鲜的功臣不升他升谁?只是在这个时候公布太意外了。

“国庆封将”使人们纷纷猜测其中之意,某西方报纸报道说:由于突然停战让军方非常不满,因此李思华想借机向军方示好,国内某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表态,暗示中国今后“韬光养晦”的政策将出现改变。

然而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外国更关心的是经济问题,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运酿之中。依据马克思所著《资本论》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是必然的与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据有周期性的特点。可是随着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美国连续数年坚持续增长,世界经济总体状态一直不错,也就一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这让人们几乎忘记了《资本论》中的这段论述,然而《资本论》是正确的。人类可以筑起大坝阻挡洪水,但不能避免洪水的发生,经济危机发生的越晚其强度越强,正所谓爬的越高摔的越重,现在人类筑起的大坝已经不能再阻挡经济危机这股洪水的发生。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是经济危机的策源地,原本美国经济已处于非常威胁,不稳定因素很多。世界经济之中美国经济虽占据重要地位,但美国经济并等于世界经济。台海与朝鲜战争引起亚洲经济的混乱,最终造成亚洲经济危机,动摇了世界经济基础。然而战争引起了美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因为战争及时停下,从而没有影响美国的声望,及时遏制了不稳定性因素的扩散,但这种遏制力不是永久性的。

进入9月份,东南亚地区性经济危机扩散,南美地区经济危机扩大,欧洲国家经济出现不稳;进入10月份,各地区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显现,此时许多美国公司业绩不佳的传言成为现实,一家又一家大企业相继宣传破产,从而引起美国股市的”地震”,如果是以前美国人会立即采取措施刺激股市,问题是美国人已经将能够采用的手段都采用完了,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进入人们已经无法阻止经济危机的发生,10月8日,美国股票市场开突然出现暴跌,暴势太突然,也太猛烈,于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开始!

这场经济危机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人们才从当时的记录中发现,当时美国股票市场已站在悬崖边上。然而当世界各国倍受经济危机的摧残之时,唯有中国经济至身事外。直到事后数十年后,人们才发现是中国人已经预料到这场经济危机的开始,甚至有人认为是中国乘此机会在后面推了一把才造成这场经济危机。原来早在台海战争开始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有关的操作,中国将手中的大量金融资本投入市场,在不动声色之中将手中的美元换成了欧元或者战略物资的期货合同等可以方便对现的东西。经过几个月的等候之后,中国人已经确信美国股市的下行已经不可避免,当时数位经济学家甚至以自已的脑袋担保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于是中国决定找机会抽身。

此时股市已如同沾满了油的干树枝沾火就着,是放一把火的时候了。10月8日美国股市因受不久前,美某大型公司破产影响下开盘不久即下跌,正在这时中国人将手中掌握的股票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底价全部抛出,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甚至大有收获,然而此举之结果无异于放火,从而引发股指的下跌。如果是以前这种突然间的下跌可以很快被止住,然而这个时候不同了,美国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而这场抛售又来的太突然,事前没有任何警报,近千亿美元的股票一下全部抛出可不是小动作,于是一场抛售股票的浪潮开始了!

当美国人采取措施遏制下跌已经晚了,一场本应发生的事情提前爆发了!形势已非人力所能改变,正如《资本论》中所说:不消除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整个形势如同1929年一样,不同的是比当年还严重。美国经济完全建立在股市的基础之上,现在股市这个基础出了问题,那么上层建筑也随之瓦解,股票市场的动荡很快波及汇市,正在这时有关美国政府将令美元贬值的谣言传出,结果导致美元汇率猛烈下跌,股票市场的灾难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仅仅几天时间美国总统库比勒显得老了许多为他无力改变事实,他已经无法再以世界老大的地位发言,以前别人寻求他的支持,现在是他寻求别人支持。美国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无法与经济危机相抗衡的,必须向一切可以求助的人求助,美国要求援的对象之中自然不能把中国漏下,中国必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当得知美国政府正式请求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援之时,李思华有点怀疑自已的耳朵相似的问道:“美国人向我们求援?”。

“是的,经济危机让美国人支持不住了!美国政府希望其它国家能够提供帮助!”他的秘书不得不再次重复了报告。

“你的意见是?”

“美国不是朋友,为什么要支援它?”

“是的,美国不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还要尽力支援它。”

“为什么?没有道理的。”

“一,当别人有难时,旁观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二,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出了问题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三,经济危机对美国构成的伤害已经足够了,现在是充当好人的时候。”

李思华说的确错没错,各国对于美国的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经济危机几乎在一夜间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大家唯有协手互助才有可能战胜经济危机,实际上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出手了,这场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美国人的灾难,而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灾难。

“还有,”李思华又补充道,”我们只救汇市,股市想下跌多少与我们无关,需要稳定的是美元的汇率,美元的过度贬值对谁也没有好处,当然我们的援助也不是白给的,得让美国人有所付出。”

中国虽尽其所能的向美国提供援助,但由于中国能力的有限,提代的援助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但美国方面依然表示感谢,仅仅因为中国已尽全力。当然中国的援助不是无偿的,好在这种回报不是以资金或物资的,做为报答美国政府中止对中国民族分裂势力的援助,实际上是送个顺水人情,一则,它们失去利用的价值,二则,已经没钱支援它们。数名潜逃到美国的中国通缉犯也被遣返,原本美国人想利用他们,然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作用,正所谓:“兔死狗烹!”

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共同目标而团结在一起,经过努力情况终于稳定下来,美国股市在下跌一半之后,停止了急速下滑之势,美元汇率也在巨烈震荡与付出贬值六分之一的代价之后,趋于稳定。股市与汇市的混乱至此结束,但经济危机并没有因此结束,相反其影响正在扩大。经济危机让美国大伤元气!美国人随之失去了超级公民的底气,失业、破产正困扰着美国人,这几乎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状况。

经济危机虽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但情况并没有其它国家那样糟糕,中国政府早已预料到这种结果的出现,因此早有准备,由于及时抽身,中国国库内的美元储备已变为黄金等硬通货,从而避免了巨大的损失。

为渡过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类政策努力减少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如:以国产品代替进口品;加大刺激内需的力度,如:大量军需订购、对台湾、朝鲜等大量经援。为减少进口,除采取限制政策外,还严打走私活动,甚至为此出动军队。

为刺激国内企业的生产,中国政府甚至采取部分计划经济时的政策,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倒退,倒退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已不能适应于时代的要求,中国经济要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然而这一政策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减少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等于减少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以最小的代价度过危机。从最后的结果看,中国人采取的政策并非简单的倒退,而是为应对发生紧急经济状况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某些人称之为:“内部循环式自由市场经济。”

内部循环式自由市场经济并非完全的封锁经济,而是有限制与选择性的封闭。中国联合多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经济圈,朝鲜、蒙古当然是这个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几乎是平等的成员国。已经是一片废墟的朝鲜没有什么可以出口到中国的东西,而且朝鲜战后重建所需的物资基本上从中国进口;蒙古国基本上没什么现代工业,要靠矿产从中国换取它所需要的商品。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则是这个经济圈的次要成员,这些国家有中国需要的东西--石油,石油几乎是这些国家唯一能出口的商品。俄罗斯等国则成为这个经济圈的准成员,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石油、木材等,这是中国所缺少的东西,还有军火,中国军队对俄罗斯的军火很感兴趣。

“内部循环式自由市场经济”并非绝对封闭的,只是在尽可能的输入的同时减少输入,基本政策是:除了中国自已无法解决又必需的商品之外的商品全部列入禁止进口的名单。为执行这一政策,不惜让消费者采购质次价高的商品,也不增加进口。如:酒类被列入非必需品的名单之后,法国产的葡萄酒从中国人的餐桌上逐渐的消失了。这当然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然而中国根本无视于这些意见,由此引发的贸易战或经济制裁也毫不在意,理由是现在处于非常时期。

严格限制输入的仅限于是商品,对于资本输入并不限制,甚至是鼓励。在全球性经济之下,国内的资本根本不会外流,国外的资本则大量流入。受美元贬值的影响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数以万亿计的流动资本急于寻求一个“避风港”,中国经济这边独好的情况立即吸引了其中的不少金融资本。

来自海外的投资尤以台湾为急切,此时的台湾经济是最糟糕的,不仅外资纷纷撤退,台湾本地商人也急于将手中的财产转移到台湾之外的地方,可是台湾当局对此加入严格的限制以避免资本的流失,唯一可合法转移的地方是大陆,依据停火协议,台湾与大陆间的贸易活动属于国内贸易,台湾当局无法有效的阻止资本流向大陆。而且大陆人普遍得了记忆力减退的病,战争时期将所有台湾人列入“台独分子”的名单,然而战争一结束,又一下子将这些忘记了,依然如战争之前那样对待台湾人,台湾也有相类似的“毛病”。一个台湾商人这样评述他在大陆的感觉:“除了台商这个身份不如以前那样引人注目之外,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与以往不同的地方。”正因如此,台湾人放心大胆的将手中的资本躲开台湾当局的阻挠转移到大陆。

更’多‘小’说,‘尽’在‘星’月‘书’吧‘!

第2节 第2节 第12章 第2节 第28章 第3章 第51章 第2节 第2节 第46章 第63章 第55章 第65章 第64章 第54章 第27章 第2节 第3节 第48章 第34章 第38章 第53章 第11章 第45章 第3节 第1节 第3节 第9章 第1节 第2节 第2节 第3节 第36章 第38章 第38章 第1节 第2节 第1节 第3节 第10章 第6章 第42章 第13章 第2节 第13章 第52章 第2节 第3节 第3节 第1节 作者的话第59章 第1节 第3小节 第1节 第1节 第一章 第2章 第62章 第3节 第2节 第52章 第6章 第48章 第1节 第35章 第26章 第25章 第59章 第2节 第1节 第63章 第61章 第4章 第3节 第10章 第1节 第1节 第1节 第9章 第59章 第11章 第60章 第1节 第43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8章 第64章 第1节 第16章 第2节 第1章 第3节 第1节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2节 第2节 第12章 第2节 第28章 第3章 第51章 第2节 第2节 第46章 第63章 第55章 第65章 第64章 第54章 第27章 第2节 第3节 第48章 第34章 第38章 第53章 第11章 第45章 第3节 第1节 第3节 第9章 第1节 第2节 第2节 第3节 第36章 第38章 第38章 第1节 第2节 第1节 第3节 第10章 第6章 第42章 第13章 第2节 第13章 第52章 第2节 第3节 第3节 第1节 作者的话第59章 第1节 第3小节 第1节 第1节 第一章 第2章 第62章 第3节 第2节 第52章 第6章 第48章 第1节 第35章 第26章 第25章 第59章 第2节 第1节 第63章 第61章 第4章 第3节 第10章 第1节 第1节 第1节 第9章 第59章 第11章 第60章 第1节 第43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8章 第64章 第1节 第16章 第2节 第1章 第3节 第1节 第1节 第2节 第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