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人们一次次陷入苦思之中,可从来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人接受的答案。自人类一产生,战争即与人类为伴,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每当翻开一本本历史书时,仿佛就是在读一部人类的战争历,而战争历几乎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历。仿佛和平的目的就是准备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实现和平。如果没有战争的存在,人类的历史又将如何去书写?也许战争就是拥有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团以“本集团的利益第一”为目的,与其它人类集团进行“非和平的方式”的竞争行动,其结果多以严重损害失败一方的利益为结局。战争是残酷的,是流血,是死亡。可是几千年来人类不知进行了多少次战争,花费了多少财富,投入了多少资源,消耗了多少智慧,战争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又使多少座城市变为废墟。

国家是什么?国家不过是由人类社会中,组织最严密,最大的人群组合---利益集团,对于利益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本集团的利益而努力。因此许多中国人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走上战场,同时他们的对手--许多美国人也是基于相同的目的走上战场,不同的是他们所要维护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如果是和平时期,他们也许会交上朋友,甚至是非常好的朋友,然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在战场上相见,此时人们所想的问题是如何致对方于死地,因为他们都是人,都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都必须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本集团的利益第一”的宗旨是不可改变。为此,可以不考虑其它集团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

如果吴涛愿意,他完全可以成为某个商场的经理,显身于商海之中。可是做为一个中国公民,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从众多的报国之路中选择了从军之路,可惜体验不合格被拒于军校大门之外,然而凭借对军事的独特感悟成为一名预备役军人,并在战场上证明了他的才能。他说:“对于军事的好爱最初只是出于一个男孩子的天性,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地。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几十年的和平已让中国显出锈色,从南海撞机、大使馆被炸等事件中可以感觉到战争的阴影。”

几天来的经历早已让吴涛以及他的同伙们感受到战争的血腥,对战争有点“厌”了,发自内心的不想再打下去,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引起他们对思考与判断能力,因为“在战场上,只有二种情况出现,一是你杀死敌人,一是你被敌人杀死!如果你不想死,那你就要杀死对方!”

为更多的战士平安的回到家中,让吴涛不得不尽心尽力,不给敌人留一丝一毫的“仁慈”,“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更是如此,指挥员的一念之差,将以已方战士的生命为代价!”

现在吴涛正手举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小溪对面的敌军阵地,转睛的天气使能见度非常好,让他可以清楚的联合国在南面的山坡上构筑的工事。

“突防眼前的防线有问题吗?”朴霖问道,“我想没有什么问题,敌工事的数量确实不少,可惜构筑的太仓促了,多是一般的简陋工事,根本承受不了炮弹的炸击。”

“是的,可是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从这里突防?”吴涛问道,

“不知道,我也想问一下。”朴霖也无奈的回答,中朝混编旅在顺安地区的激战中损失不小,所以没有参与此后的追击行动,经过几天的休整之后,他们才再次被派到前线,不过这次是担任主攻方向的预备队,主攻任务由刚刚赶到第38集团军第113师负责。

驻扎关内的第38集团军由于路程较远,此时其主力部队大多正在路上,只是看着其它部队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第38集团军座不住了,经过他们的一再要求,俞登终于同意将负责第一个突破口的任务交给刚刚赶到的第113师。

感觉闲着无事的朴霖把手中的工作交给了高洁,与吴涛一起来到第113师337团的阵地当起了观察员。对于他们的到来,337团非常欢迎,因为他们可是“名人”,他们的事迹早已传遍全军,因此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一个适合于观察的地方。

当钟表的指针指向下午4点整时,志愿军的总攻开始了,于是历史书上这样写道:“2003年7月27日下午4点,我军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开始!”志愿军方面今天投入战斗的部队有第39、40、16、23集团军以及第38军113师,还有多个独立师,此外,第38集团军的主力已经入朝,正在赶赴前线的路上,第54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也开始入朝,第1集团军正在丹东市的东港地区集结中,第15空降军已经开始空运东北,为此空军几乎出动了全部运输机,还动员了部分民用飞机。

113师确实是一支精锐部队,在炮兵火力掩护下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不过这时好戏刚刚开始了!原来美军在防线被突破之后,一般会立即投入机械化部队来填补这些缺口。对于死守阵地的防御战,美国人根本没有兴趣,“进攻至上!”的理论影响着每一个美国军官。果不其然,很快美军装甲部队的影子就出现了,不过这次美军并不走运,按作战程序,美空军与炮兵部队将在装甲部队开始攻击前,实施强大的火力,可实际上美军的炮兵在与志愿军炮兵的炮战中失利,火力支援显得“有气无力”。当美空军的几架A-10从低空进入战场时,立即受到志愿军防空导弹部队的欢迎,当第一架A-10被红旗-7击落之后,其它几架立即失去了继续攻击的信心,胡乱将炸弹投下返航了!

虽然失去火力支援,但美军装甲纵队依然冲了上来,于是志愿军首先用炮弹招待他们,当吴涛看到数辆M3步兵战车被炮弹打回“零件状态”之后,他有点的吃惊说道“红土地!”。

“是的!”这时朴霖也说道,“一发炮弹就将目标打成零件,只有大口径炮弹能办到,至少一半的命中率只有有制导能力的炮弹才行,这样看来,中国进口俄制末制导炮弹的消息一定没错!”可他们有一点还是弄错了,刚才使用的末制导炮弹并非俄制的“红土地”,而是中国自行研究的“流星”。唯一可惜的是末制导炮弹太贵了,志愿军装备的数量太少了,没有给美军以致命的打击。

113师也是一支机械化部队,他们的装甲车虽由于地形的原因,没能冲锋在前,但还是跟随于步兵之后,随时用车上的机炮与反坦克导弹支援步兵。当美军装甲纵队靠近之,志愿军立即以他们手中的最新式武器--红箭—9招待来客,红箭—9以近90%的命中率让人吃惊,同时最新式的战斗部让任何一种装甲显得无足轻重,一发即毁的威力足以让美国人感觉到恐惧。当然红箭—9的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太重了,不适于步兵徙步携带,只适合于装备于装甲车辆之上。

“我想为什么将这个地方选为突破口的原因出来了!”当朴霖听到直升机群的巨大轰鸣声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时吴涛也注意到了,“看来俞登还想来一次直升机突破!”并举起望远镜观察正从后方飞过来的直升机群,吴涛想的的确没错,俞登再次要验证他的直升机集中使用的原则。这次出动的直升机群的规模可谓宠大,几乎是志愿军拥有的全部直升机,在吴涛等人看来这种场景只有用“壮观”来形容,然后美国人的感觉只能用“恐惧”来形容。

也许是由于常常掌握制空权的原因或者以前遇到的对手太弱了,所以美军对野战防空问题不太重视,造成美军的地面部队野战防空能力较弱,对于直升机一类目标的防御能力更弱。对于一支防空部队来说,对付一、二架直升机绝对不成问题,问题是现在面对的是上百架直升机。有限的防空作战能力根本不足以阻止志愿军直升机机群的突破。

志愿军推进顺利,除了与准备充分,指挥得当之外,突破口的选择成功的。这个地方属于地区被认为是一个不适于实施突破的地方,所以联合国军没有在这里部署重兵,俞登也深知这一点,他的计划也不是想从这里实现突破,他只是实施一个“左勾拳”,进攻部队切入敌纵深之后,向西迂回,从而对突破口西侧之敌形成迂回之势。按理说,联合国军也应该能想到,志愿军可能会采取这个迂回战术,实际上马诺已经想到这一点,也采取了防范措施,可惜他在计算上出现错误,他以为有足够的时间抽调部队来填补这个缺口。他没有想到俞登会投入直升机部队,利用直升机的高速实施迂回。

直升机的高速性使志愿军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常规,许多紧急赶来的联合国军部队正沿着公路行军之时,就与志愿军遭遇。由于这些部队来自不同的地方,到达的时间不同,结果如同分散投入一样,被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最终马诺使用预备队填补这个缺口的计划,因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而破产,被调来的联合军部队根本没有机会填补这个缺口,只能暂时稳定一个形势。

这时113师的士兵们纷纷越上装甲车,以便加快行军速度,可速度还是显得太慢,还是跟不上直升机机群。正如一位113师的连长所说的:“直升机部队在前面早将敌解决的差不多了,结果我们就清理战场的,只能收拾几个残敌”。地面部队无法跟上,使直升机机群陷入孤立的处境,结果出现了一些问题,好在这时联合国军阵角大乱,而且直升机的高速度补上了这个缺陷。

志愿军113师正好迂回到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侧后,这时在他们正面的第39集团军突然发动进攻,这才是志愿军的真正突破口。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已经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不小,士气低落,战斗力很弱,如果按惯例,这些部队应撤回后方休整,可惜此时的联合国军缺兵少将,没有接替他们的部队。第39集团军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也相同不小,可是全军士气高涨,战斗力依然不可低估。更为重要的是,志愿军113师的侧后迂回打乱了联合国军的防御部署,不仅威胁到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侧冀,还拖住了原订负责支援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部队。

侧冀被迂回,正面受到强大压力,增援无望的情况让韩国第7师首先动摇,不过首先后撤的是美第3师,原来美第3师师长被错误的情报弄糊涂,其实出现错误的情报是不可避免的,几天来艰苦的经验让这位师长有点精神错乱,竟下令全军撤退。美国原想把韩国第7师丢下,当韩国人当炮灰,可韩国人一见美军撤退,也马上撤,动作竟比美国人还快。在志愿军的追击下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很快溃不成军,好在,他们跑的很快,让志愿军“自愧不如”,最后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大部分人员安全撤出,只是把大部分装备“送给”志愿军。听说战后,美第3师师长被解职,还差一点被送上军事法庭;韩国第7师师长则被送上军事法庭,被判5年监禁。

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溃退为第39集团军南下打开了大门,28日早晨,第39集团军第116师攻克沙里院,同日,元山被第16集团军攻克,全歼守军韩国第11师,以及部分美军,如果不是美国海军及时出动运输舰,101空降师的番号也将出现在第16集团军的战报上。第*集团军与第40集团军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美第3师和韩国第7师的溃退虽没有当即引起整个联合国军防线的崩溃,不过马诺意识到志愿军的全线进攻开始!比预想的要早,要猛烈,马诺一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不过他马上恢复了平静,随后下令放弃原订的进攻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已经无法实施,要求全军转入防御,拖住志愿军的进攻速度,他相信只要坚持住,待志愿军的力量消耗差不多,不得不放弃进攻之后,再发动反击。

马诺的想法没错,采取的决策也是正确的,实际上志愿军携带的弹药很少,支撑不了几天,然而这意谓着联合国军将在志愿军的强大进攻下,暂时转入全线防御,并在志愿军的压力下向南退却,这从军事战略战术的角度上考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这将给人一种联合国军正在败退的印象,而这在政治上是根本行不通的。

华盛顿的新闻记者们不想知道今天的撤退与明天的胜利之间的关系,有可制造“地震效果”的新闻报道就可以,至于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无所谓,当然报道时绝不可忘记夸大事实,再加上见风说雨的预言。联合国军的暂时后退立即被记者们描述巨大的灾难,仿佛美国只有无条件投降这一选择。

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商们以及各大公司的总裁们不懂得也不知道“战术撤退”之类的军事术语,只要知道美国士兵是在前进还是撤退就足够了。结果美国股市立即做出反应,下跌!下跌!战败的阴影如同瘟疫般传染开来,美国人的心理上“恐慌”占领了上风。

为避免国内局势的恶化,美国总统布什急忙下令:“不得后退!”这时韩国人也不想轻易放弃,于是刚刚抬脚准备撤退的联合国军又回过头来。

志愿军的战果不断上涨,可是面对部下上报的一份份“歼敌多少多少,缴获多少多少”的报告,俞登竟笑不出来,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原来俞登发现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了。表面上联合国军正败退,但联合国军的实力依然不可低估,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志愿军的后勤出了问题,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喂加作战,每天需要消耗的物资是天文数字,然而北朝鲜境内的交通线情况太糟,运输能力有限,现在物资补充速度根本跟不上消灭的速度,如果这样打下去,志愿军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

“太危险了!”俞登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情况似乎对我军有利,然而形势不容乐观,弹药很快就会消耗光。”

相比之下,联合国军的情况更糟,放弃撤退回头硬拼的做法可谓错误,面对漏洞百出的防线,继续原地坚守不仅不是上上之策,反而给志愿军留下了大好机会,迂回、包抄等战术可都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联合国军的许多阵地陷入志愿军的包围之中,其实守卫这些阵地上的守军本可以安全撤出。

美国人并非中国人想象中的那么怕死,实际上还是相当顽强的,美军指挥员的素质也很高,指挥水平并不见得比志愿军差多少,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使美军成为“难啃的骨头”,让志愿军头痛的很,可惜大势已去,美军依然无法阻止志愿军的攻势,美军虽然表现出凶悍的战斗力,可他们无法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在情况危急的时候,美军指挥官常常会不顾上级的命令将部队撤出战斗,所以在战斗中笑到最后的往往是中国人。而且与美军配合作战的韩国人是“软柿子”,韩国军队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所以志愿军总是先从韩国人守卫的地方下手,对美军实施迂回包围。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联合国军内部竟出了问题--美国人与韩国人发生争执,美国人视韩国人为“仆从”,尤其是在韩国的表现不佳之时,更是看不起韩国人,美国人掌握着联合国军的最高指挥权,。与上一次战争时相比,韩国人有了“自尊”,要求与美国人至少平等的地位,对于美国人掌握联合国军指挥权一事非常不满,不愿听从美国人的指挥。战前韩美两国都很重视联合指挥的问题,还进行有关的研究与演习,可实际上联合指挥越来越行不通,美军士兵根本不听韩国人的指挥,只服从美国军官发出的命令,至于美国人的命令韩国人也同样对待。

战前美韩两国多次演练的联合指挥作战的成果显然没有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美韩两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不睦,甚至发展为摩擦。美国人以“征服者”自居,视北朝鲜人为“被征服者”,对于士兵枪杀与虐待战俘,对平民施暴等行动,美国军官基本上不过问,很少制止,有时还亲自参与与指挥。“征服者”对于“被征服者”拥有无上的权力是战争的惯例,因此美国人毫无顾及自己的行动,好象不知道什么是“日内瓦公约”,什么是“人道主义”一样。只有少数美国士兵与军官拒绝参与这些暴行,只可惜人数太少了,无法改变整个事态的发展。同样的事情韩国士兵也赶过,但是很少发生,而且韩国人对于参与者常实行严重的制裁,因为受害者--北朝鲜人被韩国人视为自己的同胞,韩国人与北朝鲜人同属于一个民族,分裂本非其之所愿,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统一的决心。韩国人认为这是一场统一之战,自己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暴行韩国军官与士兵都非常反感与反对,常常出面制止,甚至为此差一点与美国人动起手来。

北朝鲜人民将将韩国人与美国人视为侵略者,根本不接受所谓的“统一战争”的说法,拒绝为侵略者服务,积极参加游击队或者为游击队提供情报等支援,积极投身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这为联合国军制造了许多麻烦,甚至有人将这视为联合国军作战失利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志愿军面临对的情况非常好,北朝鲜人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为亲人,积极支援志愿军作战。北朝鲜人民军很顺利的被纳入志愿军总部的指挥之下,这为联合作战提供了许多方便。于是北朝鲜人民的积极支持,志愿军许多后顾之忧被解除。数以万计的人们投入到公路的抢修中,确保了公路交通的畅通无阻。为保证作战物资及时运送到作战部队手中,北朝鲜境内一切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都被动员起来,参与作战物资的运送。许多人还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枪林弹雨,将作战物资运送到一线部队手中。

“如果没有北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持!要想取争战争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俞登是这样评价当时北朝鲜人民给与的支援的。

第2节 第63章 第1节 第13章 第61章 第3节 第11章 第1节 第3节 第3节 第26章 第31章 第8章 第26章 第2节 第2节 第5章 第25章 第3节 第54章 第3节 第21章 第26章 第61章 第10章 第20章 第4章 第8章 第3节 第24章 第1节 第1章 第3节 第20章 第58章 第3节 第3节 作者的话第5章 第16章 第27章 第2节 第32章 第35章 第55章 第3节 第31章 第37章 第2节 第49章 第1节 第20章 第21章 第40章 第3节 第2节 第21章 第2节 第3节 第2节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24章 第46章 第3节 第2节 第1节 第3节 作者的话第19章 第3节 第2节 第23章 第21章 第3节 第3节 第53章 第3节 第31章 第11章 第52章 第1节 第2节 第30章 第50章 第20章 第2节 第3节 第2节 第2节 第2节 第4章 第1节 第32章 第3节 第3节 第3节 第49章
第2节 第63章 第1节 第13章 第61章 第3节 第11章 第1节 第3节 第3节 第26章 第31章 第8章 第26章 第2节 第2节 第5章 第25章 第3节 第54章 第3节 第21章 第26章 第61章 第10章 第20章 第4章 第8章 第3节 第24章 第1节 第1章 第3节 第20章 第58章 第3节 第3节 作者的话第5章 第16章 第27章 第2节 第32章 第35章 第55章 第3节 第31章 第37章 第2节 第49章 第1节 第20章 第21章 第40章 第3节 第2节 第21章 第2节 第3节 第2节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24章 第46章 第3节 第2节 第1节 第3节 作者的话第19章 第3节 第2节 第23章 第21章 第3节 第3节 第53章 第3节 第31章 第11章 第52章 第1节 第2节 第30章 第50章 第20章 第2节 第3节 第2节 第2节 第2节 第4章 第1节 第32章 第3节 第3节 第3节 第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