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

三月,南京城。

天虹御厨斋,这是一家新开的酒楼。整个酒楼,在南京秦淮河附近,买下了一栋占据一亩多的院落。

光是这个坐落在秦淮河岸边的院落,至少价值10万两银子。着实是财大气粗,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大手笔的投资。

紧接着,这家酒楼打出“顶级御厨掌勺”的牌子,令市井中需要人质疑。

“骗人的吧?”

“御厨是随便请的?”

“锦衣卫呢?我要向锦衣卫告密,有人打着御厨幌子,在行骗呢!”

御厨是什么人?是御膳房中,给皇上做菜的顶级厨师。是全国最杰出的一批厨神,放到民间,都属厨师界的祖宗。选拔的严格,并不下于科举考试。

中国是世界是最讲究人治传统的国家,人治并不仅是儒家思想造成。而是中国古自以来,便在琢磨任用人才,选拔人才的机制。所以,现代社会的许多选人的机制,都源于中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靠着人才选拔体制的先进性,傲立东方,雄踞世界的。

中国早期夏、商、周三朝,采用世官制,也就是靠着贵族血统做官。而春秋战国之后,世袭当官的制度,并不能提供最杰出的人才。一些诸侯国,也为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于是出现了举荐制度,有一些贵族、官员向上位置推荐一些贤良的人才。这种创新,打破了血缘决定地位、前途的制度。

打破依靠血统任用人才。可谓是用人机制的创举。要知道,17世纪的欧洲,大多数国家,开始靠着血统任用人才的,而不是靠着能力。

汉朝在举荐制的基础上,推出了察举制,也就是授权地方官,制度性的向中央举荐一些人才。不过,察举制变质成为,官员们只举荐自己的心腹亲近。或者是举荐一些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才”。靠着举荐制度推荐的人才。质量越来越差。

之后,隋唐时期涌现的划时代的制度“科技制”,这种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宋朝和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并不逊色现代社会的考试制度。除非。不考儒家经典,否则,也没有多少改进余地。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乡试由布政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凡考中进士的,统统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职。

科举制最终阶段,是要经过“殿试”,这也就是后世常见的“面试”。简单说,古代的文官选拔制度,和后世的人才选拔体制,已经非常接近。只不过,古代选拔的更精英一点,科举出来就是社会上层。后世的考试制度,仅拥有一份学历证书,面试之后,也不能像古代精英一般,一下子就平步青云了。

御厨、御医等等职业,并没有科举制,而是察举制,地方上考察推荐一些人才,最后宫廷“面试”其能力。能被选上去的,在厨师行业也属顶层。

简单说,察举制虽然不如科举制先进,但是至少相当于后世娱乐圈、体育圈的“选秀”!能被选拔到宫中当御厨的,岂是等闲之辈?而天虹御厨斋打出御厨掌勺的牌子,不怕吹牛招惹上锦衣卫?

在无数人怀疑“天虹御厨斋”实力的时候。

却见到,几十辆,轿子、马车,浩浩荡荡的驶往“天虹御厨斋”……

很快,一辆轿子中,走出一名老者。

“那是谁?这么大派头?”有人诧异。

行人纷纷望向老者,忽有人吃惊说道:“快看,是钱牧斋!东林领袖人物……”、“才气惊天,惨遭奸臣迫害,被罢官在野的钱牧斋。”……

无数人倒吸一口凉气!

接着,更多名流出现!

“天啊,冒辟疆!”

“快看,那是侯方域!”

“顾炎武、陈子龙、吴伟业……才子联袂登场了……”

众人显得震惊!

除了才子之外,更有佳人了!

秦淮河上一些出了名的才女名妓,李香君、顾横波、马湘兰、郑妥娘纷纷亮相,令周边看热闹的众人,纷纷震惊。

有一名顽童震惊的表示:“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如此多是名流做托,这也是钱谦益的能量所在。一般的豪门贵族,也没有能力,请来如此多的才子佳人们造势捧场……

而在众多才子佳人人,进入了酒楼中后,围观者却更是炸开锅了。

这也是钱谦益的人脉体现。当然了,这些才子佳人们被请来当托,但是入场后,各种御厨手艺,也令众人感觉大饱口福,不虚此行。

而首批造势,充当托的才子佳人们离去不久。

天虹御厨斋的订单疯狂的引爆!

由于御厨就有御厨的价格,这里面最普通的一道菜,门槛也是1两银子。而酒水,很多是宫廷中酿造的,自然理直气壮以最低20两银子一壶的天价销售。

如此不要脸的疯狂天价,哪怕是在南京城,也是罕见的!

但是御厨是稀缺资源,御厨掌勺,能被证实是真的,自然当得起天价!

在无数的名流给其捧场,等于是给其品牌的信誉背书。顿时,给天虹御厨斋,带来了恐怖的酒席订单……

第一天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000两,后面几天,酒席排满,每天的营业收入超过7000两银子。

在不断有人慕名而来的情况下,天虹御厨斋的盈利,开始以日计算!每天盈利5000两,几乎是卖疯了!

甚至,天价的酒席,也是供不应求,反而吸引了更多口碑!

面对如此暴利,崇祯皇帝和远在天津的肖图白,同时都惊呆了!

在天虹御厨斋的火爆经营下,一方面培训新的厨师,来为开分店做准备。与此同时,崇祯也是督促田国丈,将天虹百货早日铺开摊子。相对于高档的酒楼而言,连锁百货的意义更大。

因为,连锁百货能促进商品的销售渠道,也通过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对于促进就业,和促进零售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就业增加,自然是减少了社会上的无业流民。这样,才是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明末的动乱问题。动乱的源头,就是失业者数量实在太多了。有吸纳就业的实业出现,皆能缓解一部分的社会压力。

而且,销售渠道的发展,对于制造业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而制造业繁荣了,将会吸纳更多的就业。与此同时。制造业也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人类的科技发展,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都是制造业的发展所推动。

制造业的发展,既能反哺农业、商业等等相关的产业,而且还能促进科学、学术方面的发展。(。)

ps:ps:第二更,求订阅!求订阅爆涨,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

强烈推荐:

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204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55章 党报(二)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98章 情报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60章 棱堡(二)第85章 独石口(三)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48章 银荒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157章 部门改组(一)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120章 震动(四)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144章 虏退(一)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191章 镇压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75章 粮商(一)第59章 棱堡(一)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84章 独石口(二)第48章 银荒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46章 长崎(二)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41章 问策(三)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72章 朝鲜布局(三)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174章 赤字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44章 虏退(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
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204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55章 党报(二)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98章 情报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60章 棱堡(二)第85章 独石口(三)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48章 银荒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157章 部门改组(一)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120章 震动(四)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144章 虏退(一)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191章 镇压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75章 粮商(一)第59章 棱堡(一)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84章 独石口(二)第48章 银荒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46章 长崎(二)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41章 问策(三)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72章 朝鲜布局(三)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174章 赤字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44章 虏退(一)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