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

纵然黄得功决心突围。

但也知道,突围之事,急不得。

黄得功看外面的情况就知道,曹营也在等着他突围。

所以走得太急,恐怕陷入曹营的陷进,故而只能等。等待机会,等待曹营上下麻痹的那一刻。

而且黄得功也知道,凤阳城墙何等坚固,只有数万兵马按部就班的把守,守上一两个月,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黄得功觉得他还有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张轩知道黄得功心思,绝对赞同黄得功的观点。

此刻张轩就在凤阳城下。一时间心中惊叹无比。

这是他见过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就规格来说,还在开封府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首都的位置其实有些犹豫,对南京的位置并不是太满意的,故而想在北方寻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大明都城,开封城就入选了,一度被称为北京,而凤阳作为朱元璋的老家,被称为中立府,为中都,开封城与中都是一个时期的建筑。

不过开封城因为黄河的原因,被朱元璋放弃了。开封城北京的地位也越来越下降。

朱元璋一度将无数百姓迁来填充凤阳府,想迁都于中都。

刘伯温竭力反对,但也挡不住朱元璋。

不过,后来朱元璋也醒悟过来,凤阳一地底子太薄了,各种自然灾害,实在不是一个立都的好选择,也就息了心思,但是对西安起了心思,于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标,也就是建文帝的老爹。去视察陕西,考察一下陕西可否为都。

谁知道朱标这一趟回来之后,却因病去世了,为后面的靖难埋下了伏笔。

而朱元璋也因为自己最喜爱的继承人就这样不在了,自己也垂垂老矣,这才息了迁都的心思,将南京改为京师了。这才确定了南京国家中心的地位,不过,这个地位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

也因为朱元璋迁都的心思,故而中都规模宏大之极。不下于南京,即便是北京也有所不如。

不过,因为时代久远,数百年来,凤阳府灾荒不断,虽然大明朝廷非常重视,但是凤阳城外城还是比不上开封城,张轩看得分明,这些城墙有太多填补的痕迹了。

外城城墙是土墙,不同年份的修补痕迹都非常明显。张轩一眼就看得出来。

崇祯十年,义军攻入中都,一来是中都城墙不守,可以说数百年来没有怎么维护,早就破旧不堪了,再有就是就是官逼-民反。才能如此轻易的攻进凤阳府。不过,当时义军也不敢在凤阳多待,不过留了三日,就撤出了凤阳府。

自从那一次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对凤阳府的城墙加以修葺。

不过,这工程太大了。

整个凤阳外城城墙有六十里之长。

而现在大明早就没有国初的国力,即便上面分发下来的足够的银两,下面层层克扣,真正能用在城墙之上的也没有多少。看样子还是近几年的修建的城墙。痕迹都还很新。想来其中不少是马士英的手笔。

张轩忍不住笑了。

贺虎头问道:“大人,您在笑什么?”

张轩说道:“我笑马士英不懂兵法,我如果是他,决计不会修这外城城墙,甚至会将城墙全部给扒了。”

“须知守城,并不是城墙越高大越好的,有人多少人,就守多大的城池,六十里的城墙,他想用多少人来守,难不成他想将凤阳府之中所有的百姓都登城吗?”

凤阳府规模之大,在开封府之上。但是凤阳的人丁却远远不及开封府了。开封城之中有数十万百姓,这才是高士衡守开封城的底气所在,但是凤阳府百姓有多少?

张轩手头没有数据,但是根据探子的汇报,恐怕凤阳城之中,大抵有十几万百姓,已经是张轩多算了。

六十里,一里用一千人来守,大抵要六万士卒,如果再加上换班什么的,城中的百姓即便都登城了也估计不怎么够。

处处把守,就等于处处不把守。

不过,张轩虽然再笑马士英,但是也知道,马士英对外城城墙弄得相当马虎,看上去,并没有坚守的意思,真正的硬仗,要在里面打。

随着张轩的一声令下,归德军与徐州军为先锋,进攻凤阳府外围城墙,一战之下,张轩发现果然城头之上的抵抗很微弱,即便归德军与徐州军的战力不强,也仅仅有一个时辰,就拿下城墙。

张轩登上城墙之上,才知道为什么马士英不守外城墙,一来是马士英觉得外城墙太长了,如果守,需要的人太多,二来,他恐怕自己也知道,自己做出来的是什么工程。

张轩一脚踹在女墙之上,大半块女墙居然从城头之上掉下来了。

这种程度的工程,非豆腐渣不足以形容了。

张轩见状,就知道这城墙仅仅是一个样子而已,毕竟不管怎么样的建筑,都需要让人维护的,这外城成器,在明中叶的时候,景泰年间,成化年间,正德年间,嘉靖年间都有维护,但是万历九年地方有人建议城墙包砖,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修建,从此之后,就没有维护的记录,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城墙独立于风雨之中,虽然从外面看,还是屹立不倒,但是很多细节之上攻防要处,都不堪用了。

要知道,城墙并不仅仅是一道城墙,上面的女墙,城楼,火炮,等等才是攻守之要。

这些都没有的话,仅仅一堵土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占据城墙之后,张轩从老北门进入凤阳外城之中。

因为朱元璋后来放弃迁都中都的念头,将中都的规格缩编了,所以正北门没有修建,这老北门应该被叫做北左甲第门,

数丈深的城门洞,张轩有一种过隧道的感觉,进入外城之后,看见的一马平川的粮食,时已八月,大地之中,一地金黄的麦苗,丰收在即。

进入外城之后,没有多少建筑物,都是农田。

这外城城墙再怎么不顶用,那也是城墙,一些小贼还是打不破,故而外城之内,比别的地方要安全多了,这也是凤阳府的屯田区域之一,这里的粮食,凤阳府附近的屯田,有史可法留下的根基,足够支撑数万大军。

想来这就是其中一部分。

张轩极目看去,只能看见隐隐约约的轮廓,不是别的,正是凤阳府的第二道城墙,禁垣。

凤阳府虽然现在破败不堪,那是因为外城太大了,并不是说凤阳府比一般府县差很多,恰恰相反,仅仅一个禁垣就比一个寻常府县城池大多了。

不过,内城距离张轩所在地方比较远,有数里之遥,张轩的目力又不是很好,自然看不真切。

只能看到一个轮廓而已。

“传令,归德军,徐州军,沿着两侧城墙南下,清理所有城墙上的官军。”张轩说道。

“是。”袁时中与曹宗瑜齐声说道。

两人答应之后,行礼退下,去准备了。

张轩知道他们这两军有些士卒缺乏战斗经验,也只有让他们打一些必胜的小战,锻炼一下。

“其余人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张轩说道:“背靠城墙,修建的牢固一些,我们恐怕要在这里停留好一阵子。”

不管怎么说,有城墙在,就是一道现成的长围,只有控制外城墙,就将官军限制住了。这里距离凤阳内城大抵有十里,张轩扎下营盘大概有几里长,如此距内城城墙也只有数里。

是一个攻城最好的距离。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张轩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三十六章 烟花易冷第一百一十章 绝处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掷黄推官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七章 天下锋锐罗玉龙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六章 烟花易冷第二十七章 夜袭南津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四十二章 傅宗龙的遗言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三十章 倔强的罗汝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四章 张青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七十六章 讲史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七十二章 战长沙之致师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三章 夺麦第一百三十九章 宁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覆军杀将十第一百一十章 出师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四章 舟山之变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扬州路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八十一章 汝宁城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七章 轴承底一百零二章 南阳营首战第六十二章 军令状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十六章 李过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四十五章 大顺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战斗间隙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八章 立威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张轩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三十六章 烟花易冷第一百一十章 绝处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掷黄推官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七章 天下锋锐罗玉龙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六章 烟花易冷第二十七章 夜袭南津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四十二章 傅宗龙的遗言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三十章 倔强的罗汝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四章 张青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七十六章 讲史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七十二章 战长沙之致师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三章 夺麦第一百三十九章 宁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覆军杀将十第一百一十章 出师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四章 舟山之变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扬州路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八十一章 汝宁城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七章 轴承底一百零二章 南阳营首战第六十二章 军令状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十六章 李过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四十五章 大顺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战斗间隙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八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