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巡城

?

第五十五章 巡城

张轩正色,他知道这个问题关系到张家的选择,说道:“如今官军不敢追着义军打,而义军正要逐鹿天下,岂能弃城之理,我不讳言,或许将来有官军打过来。临颍城守不住了,只有退守的时候。但是我义军绝对不会放任天下百姓不管的。”

张素听了没有什么表示,说道:“听闻将军想要巡城,我愿意为将军引路。”

“那就有劳张三哥了。”张轩说道。

张素从小在临颍城之中长大,对临颍城最为了解不过了,一出了县衙就为张轩解释道:“临颍县历史悠久,在汉唐之世,乃天子脚下,颍川郡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大郡,到近世衰弱。”

河南每一块地域之中都浸透着历史。张素一开口先讲古,说在汉时颍川郡如何是天下第一郡。言语之间就是那个意思---老子祖上也阔过。这种感觉古今如一。

不过,出了县衙之后,张轩与张素在秦猛的簇拥之下骑在马上,就开始指着外面的建筑说道:“本县在洪武,弘治,万历年间与数年前,三次大修城墙,不过,这县衙还是洪武年间所修的,至今未有变动。”

秦猛是张轩在南阳收进来的少年,在信阳一战,崎山镇一战,火烧店,项城,商水数战之中,都表现良好,有功劳也有苦劳,罗岱也放下去带兵了,张轩自然要将他提拔起来。

当然张轩不会说,他总觉得将罗家人放在亲卫这个位置上,感觉很不舒服,秦猛才是张轩的嫡系,一手一脚教出来的子弟兵。

“我知道。”张轩说道:“所谓官不修衙吗?不过这建筑两百多年了,保持的还很好。”

张素没有说话,其实也明白,不管再不修衙,县太爷住得地方,能与平民百姓一样,维护的自然是极好的。

张素一指远处一处建筑说道:“这钟鼓楼也是洪武年间所修的。不过景泰年间也重修过,是全城最高点。白日守之以时刻,夜晚守之以更漏。”

张轩抬起头来,问道:“这钟鼓楼有几丈高?”

张素说道:“台高两丈,楼高五丈,中间有两千斤铜钟,外面有十面大鼓。声音可以传遍全城。”

“两千斤铜钟?”张轩大喜,说道:“上去看看。”

这钟鼓楼就在县衙之前,张轩登楼近距离观看号称两千斤重的铜钟,也不觉得这铜钟有多大,毕竟他后世见惯大型金属构件,甚至有几十吨重的佛像,这两千斤重的铜钟,不过,一吨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

“大人,如今兵马纷乱,百姓不闻钟鼓已久,不如重设钟鼓,以安百姓。”张素说道。

张轩也理解,这个钟鼓楼的作用,就好像是很多广场上的大钟,唯一不同的,现代人人都有表,而这个时代百姓手头是没有准确的记时工具的,都要靠这里。

“秦猛。”张轩点点头说道。

“属下在。”秦猛说道。

张轩说道:“你派几个人来来值守钟鼓。顺便告诉匠作营的人过来,将这个大钟给我拆下来。报时用鼓就行了。何必用铜钟啊?”张轩心中暗道:“这两千斤铜,够我打造多少门火炮吧。”

张素对张轩的感觉立即有几分不好,这两千斤重的铜钟固然值些银子,但是与临颍一城的民心相比,根本不能相比,而张轩如此重财货,恐怕不是一个好人选。

张轩打开窗户四处往去,整个临颍城都在张轩的眼中,张轩立即知道这地方的重要性,说道:“秦猛。”

“属下在。”秦猛说道。

“派人将告诉夫人,将我的铺盖送上钟鼓楼,我就在这里休息。”张轩说道。这是一城的制高点,在这里可以随性应对突发状况,而且钟鼓楼本质上,也是一座中国式城堡,一旦有事,这里也如同日本天守阁一样,是最后的坚守据点。

临颍远远没有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张轩虽然称不上枕戈待旦,但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张素心中给张轩加了一分,最少知道的现在还不是享乐之时。贪财之人成就大事的也不少,即便不能成就大事,能在乱世之中,善始善终也不错。他来到张轩身边,推开窗户说道:“现在的临颍城墙为万历年间所加固,将城墙外面包砖,上面地基也是石基,垣高两丈五尺,跺高五尺,城上有警舍二十一处。城角各建城楼,并建却敌台,引颖水入护城河,四门架桥。数年之前,县令张公任,修建四关城,与重楼。并在重楼之上,并在四门门额上提字。南门提为:‘颍阳保障’。东门提为:‘若华初照’。西门提为:‘烟光暮紫。’北门提名为:‘雄阙雾列。’”

似乎是读书人的通病,一旦涉及文采之事,就十分的兴奋,张轩承认让自己取名字,决计想不到这些名字的,最多想一个颍阳保障而已。取名字,这个简简单单的事情,却是最考验人的文采。

张素的样子让张轩忍不住的想打击他,说道:“哦,我记得是从南门进来的。”

而南门上面提为:“颍阳保障。”张素不用张轩提醒就能想出张轩言外之意。一时间有些尴尬。

张轩也不愿意绕圈子了,说道:“张三哥也说了半天了,请问如何能让临颍百姓归心。”

张素说道:“劝农。”这个道理非常的老套,几乎是每一个地方官上任都要关系,而都不关心的事情。他继续说道:“河南大旱三年,旱蝗相继,已经耗尽了民力,县城之中,还有一点人样,而成外早已是饿殍满地了。纵然义军行劫富济贫之策,又能行多久啊?如今连富户也没有余粮了。就如我家为例,将军大发慈悲,没有收缴我家的粮食,但是我家的粮食也不过能支撑我家半年有余,半年之后,这地里如何还是颗粒无收的话。我张家也待去要饭了。”

张轩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张素说得是实话。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大明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李自成与张献忠也不会闹到这种地步,现在天灾从张轩的助力,也变成了张轩的阻力。说道:“如何劝农?”

“劝农早有一定之规,给耕牛,修水利,养民力。如此而已,但是大灾连连,时序不正。纵然有将军有滔天之力,又能做多少啊?”张素也并不知道是给张轩说,还是给自己说,道:“我豫民到底做了什么孽,这贼老天,怎么才能给活路啊。”

他说着说这就眼泪纵横而出。

崇祯十四年的河南人,实在是太苦了。

“今年秋种如何?”张轩问道。

“几近没有。”张素说道:“百姓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即便是有种子种下去,还不到发芽,就被人拔出来吃了。不过,我看过野地之中,似乎有野生的冬麦,不过甚至不到十一之数。不知道能长到明年收获的又有多少?”

收麦子的时候会有野穗留到地里面。无人种也会自己发芽,张素说得就是这个,不过,这样自种自收,自然比不了耕种。”

张轩说道:“秦猛。”

“属下在。”秦猛说道。

张轩说道:“传令给罗岱,让他带麾下马队巡视全县,何处有麦苗来禀报我---”张轩说到这里,忽然一顿,他总觉得罗岱不是能干这样细致活的人。说道:“算了,我去一趟吧。”他转过头来,对张素说道:“张三哥,可敢与我一并巡县?”

wωω ●ttκǎ n ●℃ O

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八十四章 将变第六十一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华扬州城第三章 往来无白丁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二章 大顺东王第七十六章 焦链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八章 扎营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三十四章 水师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二十三章 炮战二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八章 夹河对峙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战五第十六章 废卫所授田策第七十七章 凤阳地动七第五章 取士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铺第三章 夺麦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八十六章 余烟袅袅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战五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战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
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八十四章 将变第六十一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华扬州城第三章 往来无白丁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二章 大顺东王第七十六章 焦链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八章 扎营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三十四章 水师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二十三章 炮战二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八章 夹河对峙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战五第十六章 废卫所授田策第七十七章 凤阳地动七第五章 取士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铺第三章 夺麦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八十六章 余烟袅袅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战五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战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