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

李汝桂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肉搏之中加入火器,发挥出的作用相当之大。

只是这种火铳,不过是张轩设想之一,弄出来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仅仅是作为礼物,给每一个将军配发了不少。

就像是张轩这里,也有不少。

李汝桂这样做,虽然挽回了一些溃势。但是清军的实力雄厚。

源源不断的冲了过来,李汝桂纵然是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清军。

双方厮杀一开始到达高潮,随即随着大队大队清军的涌入,夏家最后这一步一步的退到县衙正堂之中。

李汝桂的几把火铳,也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李汝桂口中鲜血直喷,看着一面正堂的一面大匾,上面写着:“朗朗乾坤。”

随即栽倒在地,再也不能起来。鲜血从他的身下渗透出来,大片大片的。

随即一柄长刀斩下来,李汝桂身首异处。

被一只手提着,不过片刻就送到了阿济格的面前。

阿济格没有多看李汝桂的人头,而是冷冷的说道:“死了多少人?”

“近百。” 一个身穿白甲的将领低头说道。

www⊕ тt kǎn⊕ C〇

“近百,以多打少,还死伤这么多。”阿济格说道:“你就是这样做的吗?”

“请主子责罚。”这个将领不敢抬头,只敢低头认罪。

在清军入关之前,清军的铠甲还是非常稀少的。只有最精锐的士卒才能身穿铠甲。

所以老奴从士卒之中挑选精锐士卒,授以铠甲,就是所谓的红甲兵了,而从红甲兵之中,挑选精锐,就是清军最精锐的力量,那就是白甲兵。

白甲兵一般情况之下,有三个远处,一是护卫皇帝,而是作为大军前锋,三是负责督战。

向来厮杀在前,穿山越岭,如屡平地。与明军各部交手,从来没有打不过的。

阿济格身边只有一部白甲兵与红甲兵混合的军队,是他的护卫队。

他从多尔衮入关,从太原打到西安,从西安打到此地,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但是今日枣阳城之中。却有这么多人伤亡。

而伤亡也也分在两处,第一处是夺城的时候,那时候虽然是偷袭。

但是夏军毕竟占据了地势。

双方厮杀起来,清军伤亡不小。

而第二处,就是打进县衙之中的时候。

如果第一处伤亡,阿济格还是有所预料。但是第二处伤亡,却大出他的预料之外。

阿济格处置了这个将领之后,脸上阴沉的神色,几乎没有丝毫缓解。

阿济格暗道:“曹营的战力似乎还在闯营之上,不容小窥。”

战斗力这东西,并不是恒定的。

有了一片石之战,闯营主力被硬生生的打崩,其他闯营兵马对清廷人马,都有了怯意。

这种心态会影响闯营的战力发挥。

而曹营现在却没有这种感觉,恰恰相反,大夏人马的士气正高昂的时候。

从曹营下江南以来,这一两年之间,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更加上罗汝才之前登记,化营为国,罗汝才大赏全军,各有封赏。

从上层看,封了两王六公,但是两王六公之下,伯侯封了不少,下层的士卒,也都有赏钱。

很多时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与钱有直接关系,只要钱给够了,战斗力就足够了。

现在曹营的财政能力虽然有所欠缺,但依旧能支撑的起这么大军。

故此战斗力还是能够保证的。

而阿济格这样有经验的将领,仅仅是一接触就感受到压力。

阿济格必须再次评估曹营的实力。他本想从枣阳攻随州,然后迂回直下武昌。

但是枣阳被突击拿下之后,阿济格觉得他的计划必须更改的必要。

“决战必须提前开始。” 阿济格心中暗道。

攻城并非清军的强项。

阿济格更愿意一场大决战来解决了曹营主力,就好像对付闯营一样。

有一场惊世骇俗的大胜,来打破曹营的心理防线,打到曹营士卒见了清军就害怕。

只是这样的大战。并非阿济格自己想怎么样就行的。

“报。八王,夏军大军已经渡过汉水,从大洪山方向而来了。”

“好。”阿济格大喜过望,这简直是正中下怀。

大洪山,西临襄汉,南临江汉平原。

山并不算太高,最高峰也不过海拔一两千米。很多山峰不过数百米而已。

山势之中,可以通行的道路不少。不过,大洪山是东高西低,真正的高峰都是随州南侧。能通行道路的地方,都是西侧大洪山与汉水之的道路不少。

此刻,张轩正督促大军前行。

这个局面,并不是张轩所想的,但是他没有办法。

枣阳失陷,张轩预计之中的襄汉防线少了重要一角。清军有了东出道路。

虽然随州应城一带,还有夏军固守,但都是李汝桂的部下,张轩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对李汝桂,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但是对李汝桂的部下,张轩就没有把握了。

如果清军东进的话,张轩就追之莫及了,他与随州之间山水相隔,想要去随州,要么跟着清军后面追击,要么绕道数千里,甚至从武昌出兵对应,也比他现在方便。

而武昌虽然不是多空虚的,但是长沙隆武政权的威胁尚在,武昌的兵力万万不能调动。

万一被南明钻了空子,张轩即便是打赢襄阳一战,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张轩此刻才感觉到,他的经验什么都有所欠缺。真正驾驭数十万大军,他还有所缺陷。

他本以为是天衣无缝的阵势,被阿济格轻轻一动,就捅出一个大窟窿。

张轩想要以守待变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张轩想了整整一夜,也没有想出什么万全之策。

但是时间不等人。

这个关头,留给张轩决定的时间,也不多了。因为任何消息到了张轩手中,都已经不是第一手消息。

张轩必须按照战事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张轩最后做决定,留罗汝才在宜城,留三万士卒在黑云祥的率领之下,护卫罗汝才。

而真正的大权却在罗玉娇手中。

张轩带着近十万大军,准备穿过大洪山出现在枣阳城南,与清军硬碰硬的来上一场的大战。

这是这一战,比张轩想象的要快,而且快得多。

当张轩到达新集的时候,就接到了最新消息。

新集在大洪山西段,两山之间的一个大镇。

不过,大洪山山势并不是多陡峭的,也就是这两山之间,有十几里宽度。

足够一场大战了。

“枣阳城之中已经平静下来,似乎有人看到了庆阳公的人头。”郑廉说道。

张轩听了之后,一阵沉默。

他回想起李汝桂,他与李汝桂的接触并不多。但是张轩心中却不免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并列大夏六公,这才几日功夫,就身首异处了。

张轩说道:“上奏陛下,请求追封庆阳公为郡王。”

“是。”郑廉连忙写奏折。

此刻大夏的玉玺就在罗玉娇的手中,这种奏疏一上一个准,根本不用多想。

“国公。最新消息,清军动了,大军南下,向我们而来了。”

张轩心中一动,此刻反而安心了。

就打仗而来,两军交战的时候,反而是后半程了,前半程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准备算计。

这种战略上的布局,张轩有力不从心之感,但是简简单单的交战,张轩却是轻车熟路。多少次打了下来,早已熟悉了。

这样一来,进如张轩熟悉的节奏之中。

“传令下去。”张轩说道:“各军就地扎营,派人占据两侧山峰。”

“准备接战。”

“是。”郑廉说道。

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章 岳阳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五章 再见张献忠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约第三章 夺麦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五十四章 余波第八十五章 惊变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二章 授田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归德第七章 轴承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十章 绿帽子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十八章 决战三第一百四十章 别云间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九十九章 杨绳祖离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十四章 舟山之变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六十三章 劝进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十二章 天下形势在指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一章 夜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十九章 敌袭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汝才之心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八章 钓者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
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章 岳阳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五章 再见张献忠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约第三章 夺麦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五十四章 余波第八十五章 惊变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二章 授田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归德第七章 轴承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十章 绿帽子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十八章 决战三第一百四十章 别云间第三十九章 攻守乱象第九十九章 杨绳祖离开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十四章 舟山之变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六十三章 劝进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十二章 天下形势在指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一章 夜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十九章 敌袭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汝才之心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二十八章 钓者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