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

张轩会意。

曹营这一年之中,急速膨胀。就好像是吹气球一样,数量之上,已经翻一番有余了,打下江南之后,罗汝才也准备给全军发饷。

发饷两个字,说起来简单。

但是即便是一名士卒一个月三两银子。养活十几万军队,一个月少说也要四十多万两。再加上其他的开支,各级将领的奖赏,一个月五十万两银子下不来。一年就是六百万两银子。

仅仅想想这个数字,张轩就觉得头大。

故而曹营下南京,狠狠捞了一笔,这一笔的数目张轩没有问,但是想来也不少。但也不会太多,毕竟看南京街面之上,如果曹营下重手捞钱,南京街面之上,根本不会是这个样子。

张轩估计这个数目在一千万两上下。

多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了多少。

再打下江南府县,按南京这样办,收刮几千两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战争开支,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目,别的不说,如果按张轩的计划,各地的戍守部队,再加上各个方向的主力战兵,十几万人看上去不少,但是远远不够。

张轩估计想要一统天下,没有个百万雄师,根本就不够用。

所以,扩军就在眼前。

眼前的几千万两看上去的,花光也不过是一两年的事情了。甚至一年不到就要花光了。

张质作为曹营长史,这个局面他承受的压力最大,他如果不想办法赶紧找钱,他就不是张质了。

不过,张轩也知道张质说得不错,江南与北地是两个局面。

北地是的的确确民力枯竭了,想收税,根本收不上来,收税就是逼人去死了。但是江南却是不一样,天下赋税半江南,虽然江南这年头也不是多好过的,但是再不好过,正常的收税还是能收到的。

只能看能不能摆平江南士绅?

一想起江南士绅,张轩就问道:“以江南的虚弱,现在想攻克江南,是没有任何问题,却不知道张长史准备怎么说收税?”

对于岁收之中的猫腻,张轩了解越多,越觉得大明之亡,其实整个体系的崩溃。一个政权的三大要素,财政,看税收体系,就知道崩溃到什么样子了,军事,只要看左良玉,毛文龙就知道,朝廷体制逼得武将不得不做军阀。人事,崇祯换首辅频率之快,也看得出了崇祯在人事上的失控。

面对如此全面失控的情况之下,甚至有些失控的情况还是崇祯自己搞出来的。如此情况之下,不亡都不可能。

“照旧。”张质说道:“江南每年供应北京数百万漕粮,再加上各地赋税,正常来说,就有数百万两了,现在这局面照旧即可。凡是安堵为上。我估计只需稍稍整顿一下,江南可以供应一千万两左右。有这一笔钱在足够拿下湖广了。再南方抵定之后,再处理江南不迟。”

“这---”张轩有一些不甘心。

他越是明白,越是知道,江南可供应的钱粮绝对不是每年一千万两,单单一个北京城,李自成就收刮出六千万两之多,已江南之大,难道还不能胜过数个北京城吗?

当然了,李自成在北京城是竭泽而渔。不过也能看出李自成的财政压力之大。

但是江南之大,清理一批士绅,拉拢一批士绅,整顿一下税收环节,多得不敢想,一年一千五百万两,大抵还是有的。这还是少估计的,更不要说那些士绅的家产,定然会超过六千万两。

有这一笔钱在,一统江南不在话下。

但是张轩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如此一来江南就要乱。

从不要小看任何人,曹营如果表现出这个态度的,江南恐怕非大乱一场不可,切不说,一场大乱会不会将曹营主力牵制在江南一带,让曹营错过争雄天下的时机。

很多时候时机窗口,也就是一年或者是几个月。

单单说,大乱之后,江南的恢复,又要多长时间。

这都要想仔细考虑。

张质的办法虽然看上去软弱了一点,政治之上,没有软弱与强硬,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张轩对张质的办法心中存疑,正想细问,只是忽然想起现在两人不必从前了,心中暗叹一声,说道:“果然好办法。只是江南士绅会安安分分吗?”

东林党是安分的人吗?

反正在张轩心中,这些人从来不安分。

“所以。我正想从江南找一个大有威望之人,入吴王麾下。”张质说道:“如此也好安抚江南士绅?”

“是何人?”张轩问道。他心中默默一想说道:“是姜日广,姜学士吗?”

张轩虽然没有来南京,但是南京城之中,几个比较有威望的官员,张轩也都是有些了解的。

姜日广,江西人,也算是老资格的官员,出使过朝鲜,巡阅过毛文龙部,但是所走的路线,却清流阁臣,现在是南京翰林院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

南京翰林院可不比北京翰林院,纯粹是一个闲职。除却祭孝陵的时候写写文章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官职也是很清贵的,再加上姜日广为人不错,在百官之中,也是广有声望的。

“燕及先生已经不在了。”张质有几分黯然的说道。

张轩心中一叹,也知道以这位老先生的脾气,这才是他的做法,张轩不用问,就知道定然是自杀无疑。

“那是高尚书?”张轩问道。

高宏图也如姜日广一样,算得上是元老重臣了,他是南京户部尚书,与史可法可以说是搭档,史可法出兵在外,高宏图供应后勤在后。在南京六部之中,也是有名望的,仅仅在史可法之下。

“高尚书绝食而死。”张质说道。

“那准备请何人?”张轩问道。

张质也苦笑说道:“江南士林尊崇东林,但是东林之风,决计不可能降我等的,这正是难办之处。没有个德高望重的人处理安抚江南士绅,恐怕江南为乱。”

张轩忽然说道:“水太凉。”

张质有些莫名其妙说道:“什么?”

张轩微微一笑,他知道张质自然不知道这个典故,不过,张轩却想到这个人了,不是别人就是钱谦益,东林大佬,骨头最软。还有一个隐藏属性,有一个学生叫郑森,岂不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没什么?”张轩问道:“钱谦益在南京吗?”

张质说道:“你说的可是牧斋公,这个却不知道。”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听说,钱公新纳一妾,乃秦淮八艳之柳如是,正与之双宿双飞,似乎在常熟才是。”

张轩听张质说钱谦益不在南京,心中反而有些失望。或许这失望之色太明显了,居然被张质看出来了。

张质说道:“张将军,即便钱公在江南,你又如何能说服钱公啊?不如找其他人吧。”

在张质想来,钱牧斋享大名于天下,自然是看名节重过一切的,决计不可能降贼的。

张轩听了张质此言,微微一笑,也不反驳,说道:“洪承畴当年大抵也如是想吧。”

张质微微一笑,大抵觉得张轩所言不过是妄言而已,不过也不争辩,只是说道:“这件事,将军最好不要插手为好。”

张轩皱眉说道:“为何?”

张质说道:“做得太多了,就是错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做越多,越多越错。你明白吗?”

张质说得就好像是哑谜一样,但是张轩听了手上一颤,说道:“知道了。多谢提醒。”

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换忠义名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四十六章 周党第二十一章 阿济格的决心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九章 年轻气盛李郎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十九章 孤注一掷黄推官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十五章 城陵矶之战六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九十章 刘泽清跑了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六十七章 郑大财主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四十三章 心病难医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四章 余波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二十六章 响应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二十二章 许都之胆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三章 抢饭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对策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十五章 城陵矶之战六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五十七章 后勤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
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换忠义名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四十六章 周党第二十一章 阿济格的决心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九章 年轻气盛李郎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十九章 孤注一掷黄推官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十五章 城陵矶之战六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九十章 刘泽清跑了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六十七章 郑大财主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四十三章 心病难医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四章 余波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二十六章 响应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二十二章 许都之胆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三章 抢饭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六十四章 风雨欲来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对策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十五章 城陵矶之战六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五十七章 后勤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