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郑大财主

第六十七章郑大财主

罗玉龙一是揣摩不出郑芝龙的意思。却见这小太监有几分欲言又止的姿态,罗玉龙于是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小太监说道:“闽王殿下带来不少箱子,似乎是银子。”

罗玉龙一听“银子”两字,心中顿时一动,暗道:“我却是将这大财主给忘记了。”

如果现在大夏境内谁最有钱,根本不用说,就是郑氏家族了。

郑芝龙在投靠大夏之前,还有些纠结。但是投靠之后,立即尝到甜头了。罗玉龙这么容易将郑芝龙从地方调入京师,一来是,郑芝龙看到大夏的前途,纵然并不能一统天下,但是割据一方,南北对峙还是可以的。

二来就是,郑家的事业在一年之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明朝的时候,郑芝龙郑家虽然名头响亮,但也仅仅是在福建而已,甚至在福建,郑家的名头都不如很多大家族。郑芝龙为什么一心要让郑成功喜习文,考科举?

正是郑芝龙感受到了这种阻力。

而进入夏朝之后,虽然大夏现在还没有一统天下。但是长江中下游精华地带,都在大夏的掌握之中,对郑家来是就已经足够了。

之前郑家,虽然持剑经商,但更多是二道贩子,并不能直接接触到原产地,但而今郑芝龙贵为大夏闽王,是大夏金字塔最顶端的几个人之一,只需一个张名帖下去。地方官就知道该怎么办?

如此一来,郑家就直接打通了从原产地到远洋的产业链,甚至郑家船队帮助罗汝才西征,也在一路上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络,将郑氏的生意网络深入到长江流域。

虽然张轩当初在宁波设立海关,而今罗玉龙也准备在松江也建一关,收取赋税。但是即便如此,郑芝龙也赚翻了。

甚至郑氏这一段时间,根本没有经营福建的意思,连福建山里的一些土匪流寇都不去剿灭,与当初大明统治一样,只要不攻县城,就当做没有看见一样。甚至福建与广东交接一处,还一些地方被明军所占据了。

郑氏的精力在什么地方?

自然是赚钱了。

郑氏借助在大夏的权威,几乎垄断了全部对外贸易。凡是在大海之上航行的船只,都必须是郑氏的船只,甚至大夏的沿海水师,都可以换个名字叫做郑家水师。

而今的郑氏之盛,已经到了历史都没有过的地步。或许在兵力上有所欠缺,但是在财力上,早已超过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郑芝龙有什么不满意的?

有封王之爵,家中又富可敌国。郑芝龙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故而他才会乖乖来南京,也容纳枢密院之中的半架空。

罗玉龙听郑芝龙带钱过来的时候,心中已经有所预料了,让罗玉娇回避,立即请郑芝龙过来。

罗玉龙与郑芝龙寒暄几句,说道:“闽王所来何事?”

“臣闻国库紧张。”郑芝龙说道:“前线军资缺乏,而臣家别的不多,就这些阿堵物为多,感激陛下对我郑家的厚爱。臣愿意捐助一百万两,以助军资。”

罗玉龙听了心中一动,暗道:“有这一百万两,湖南一战,就能打下来了。”

或许有人觉得一百万两白银很少,其实绝对不少了,张居正的为大明攒下家底,也不过是国库有八百万两存银而已。万历三大征的军费,也不过数百万两,也没有上千万两之多。

不过,白银整体趋势是趋于贬值的。

即便如此,一百万两银子,也足够了。

罗玉龙说道:“爱卿深明大义,只是朕又怎么能要爱卿的钱。”

罗玉龙脸上几乎要写出来四个字,就是口是心非了。面子总是一个问题。不过罗玉龙所想,也是问题所在。凡是都要有规矩,罗玉龙平白要郑芝龙的钱,没有一个说法也是不行。

郑芝龙说道:“如此就是算是臣提前交付福建二年赋税吧。”

罗玉龙说道:“算三年吧。朕总不能让爱卿吃亏。”话虽然如此说,但是罗玉龙准备再别的方面弥补郑家了。其实福建本就是一个穷省,只有沿海一带还算富裕。每年的赋税未必有五十万两之多。

更重要是,福建的税收南京根本都收不上来。默许归郑氏所掌管。

郑芝龙说道:“臣谢过陛下厚恩,只是有一事,臣请陛下恩准。”

“哦。何事?”罗玉龙说道。

郑芝龙说道:“臣子成功,年轻力浅,不足以承担方面之任,臣请陛下派遣一员重臣,掌管福建政务。”

罗玉龙脸色忽然一正,说道:“闽王这是何意?父皇在时,已经许诺郑家世镇福建,与云南沐王府之例。闽王此言,不是让朕违逆先帝之意?”

在罗玉龙心中自然是千肯万肯,看罗玉龙最近的行事就知道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集权。罗玉龙怎么不想收回一省大权,但是有些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郑芝龙说道:“臣别无他念,只是感怀先帝之恩遇。当时新投朝廷,心怀惴惴。唯恐朝廷不利于郑家,而先帝与陛下待郑氏处于赤诚。臣岂能不铭感五内。再守福建数府,又有何为。徒徒处嫌疑之地而已。还请陛下念老臣之心。免去郑氏总管福建政务之权,即便是云南沐氏亦有云南巡抚在。”

郑芝龙身居高位,在大夏的决策中心,对很多事情都看的明白,对罗玉龙的某些动作也非常清楚。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心中生出惶恐之意。身封王位,家可敌国,掌控一省。

固然是好事。

但是未免权位太盛,大夏国势蒸蒸日上,眼看张轩长沙之战,恐怕又俘虏南明一帝。横扫南方之势已成。而且罗玉龙又是一个好相与的皇帝,早早的交出一下权柄,让郑家安享富贵。岂不大好。

但是让他放弃太多,他也不愿意。故而他首先放弃的是福建的统治权。

因为这东西对郑芝龙以及郑家来说,是鸡肋一般的东西,他即便没有这个,在泉州,福州这样的港口,郑家同样享有特殊地位。这是郑氏的经济体量决定的。

甚至郑氏手中也没有多少人才掌管福建。现在的郑氏不是历史上郑成功时代的郑氏,并没有多少文人士大夫投效,做买卖的人不缺,但是文官却缺乏的很,如果用大夏的文官,以文官的德行,他们天然向中枢靠拢。现在还不明显。等大夏政权越稳固,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可以说郑芝龙已经被富贵泡软了,从开创已经转到如果保全富贵了。

罗玉龙自然能听出郑芝龙有几分真心,但是有轻重缓急,福建的事情,决计不仅仅是福建的事情。要知道大夏境内还有一个高杰。这边削了郑氏,谁知道高杰是什么态度?

罗玉龙沉吟片刻,说道:“既然闽王已经缴纳福建三年赋税,朕总不能食言,这一件事情,等三年之后再说不迟。”

“三年的时间。绝对够我摆平各方势力了。”罗玉龙心中暗道:“到时候再接纳郑氏不迟。”

郑芝龙听了,说道:“谢陛下。”

罗玉龙沉吟一会儿,说道:“朕听闻郑家子弟乃海上蛟龙,朕封郑成功为镇海将军,统领福建各部,从海上攻广东。”

郑芝龙一听就知道,这是酬功。

不管怎么说,郑成功一跃而起,挂上将军衔,也算是大夏朝廷重将之一了。要知道之前大夏朝廷对郑氏兵马的使用,从来是比较慎重的。

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华三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五章 猛镇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九十八章 犹斗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来董小宛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三十九章 夺回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九章 老对手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三十二章 围师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章 萧县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六十章 铸炮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十章 在临颍二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会盟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三十九章 夺回第五章 猛镇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余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十五章 离京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二十一章 阿济格的决心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五章 旧朋成新鬼第九十六章 三侯并封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一百一十二章 钱谦益第十五章 旧朋成新鬼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二章 郁闷的郑鸿逵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七十七章 恪尽职守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五十八章 孙vs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十章 收兵第十二章 千斤将军炮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
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华三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五章 猛镇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九十八章 犹斗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华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来董小宛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三十九章 夺回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九章 老对手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三十二章 围师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章 萧县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六十章 铸炮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十章 在临颍二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五十九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三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会盟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三十九章 夺回第五章 猛镇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余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十五章 离京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二十一章 阿济格的决心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五章 旧朋成新鬼第九十六章 三侯并封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一百一十二章 钱谦益第十五章 旧朋成新鬼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二章 郁闷的郑鸿逵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七十七章 恪尽职守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势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五十八章 孙vs李二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十章 收兵第十二章 千斤将军炮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