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

第八十六章何腾蛟的选择

樟树镇以南。明军大军出动,各部人马依次南行。数千骑兵在后面压阵。

压阵的骑兵将领并不是别人,就是李过。

当日,李过逃出生天之后,倒是想投奔长沙城,只是还没有来到长沙城附近,就已经听说了张轩兵临城下。李过此刻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纵然李过还有几分勇气。但是李过的部下,却是一点勇气都没有了。

他们听见张轩的名字,就心惊肉跳。

不愿意去长沙触张轩的霉头。李过不得已,四顾之下,也唯有章旷这边还有一支明军,他再也没有其他选择了,自然来投奔章旷,来了之后,才发现何腾蛟也在这里。

心中不由的安定了不少,何腾蛟还是有些能力的,几招散手之下,让李过暂时听命于何腾蛟。

于是乎何腾蛟就有了一支最重要的骑兵军队。

如果没有这一支骑兵,何腾蛟是万万不敢这么决绝的撤退。

“大人,我们真的不去长沙吗?”章旷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犹豫,说道。

这是章旷最不能理解的,或者最不想理解的事情了,那就是何腾蛟在樟树镇撤军,并没有向长沙城撤退,而是撤向南方,撤向吉安府,如此一来,就将长沙城的侧翼突出出来了。

岂不是陷长沙于绝境?这样一来又置隆武于何地?

何腾蛟说道:“如今这局面,你也看过,长沙城岌岌可危,一旦长沙有失,这樟树镇就足以镇守吗?张贼,蓄谋已久,必有雷霆之击。国朝大军,或在四川,或亡于长沙城下了,剩下只有你我这一点兵马,岂能虚掷。如今之计,当以保全兵力为上策。”

“可是陛下----”章旷说道。他终于问出,他一直想问,却不敢问的的问题。

何腾蛟一时间沉默了。他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说道:“我已经派人去面圣了,劝陛下南巡,国势虽然堪忧,但尚有可为,还请陛下移驾广州。”

何腾蛟对隆武的感情很复杂。

首先,他在面对隆武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当初在他一言之下,保全性命的小子,居然成为皇帝。又对他毕恭毕敬,他虽然觉得以这种带有优越感的态度对待隆武是不对的。但却控制不住自己。

他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能匡扶天下之人,舍我其谁。绝非寄托于皇帝身上,在他心中,隆武如果如弘光一般,政归爱卿,祭由寡人,未尝不可。

这并非何腾蛟一个人思想,而是大明臣子一脉相承的想法。

他在权衡之中,也是做到了为大明着想,而并非为一己之私心。毕竟张轩的南征打到现在,几乎进入收官阶段了,谁都看得出,大明在湖南乃是江西一些府县的控制权,已经不可能保住了。

见事不可为,何腾蛟要做的就是止损。

他正面对着张应元,如果转向向长沙,前后夹击之下,下场可想而至,到时候长沙再陷落,五岭之北,大明再也没有多是士卒,甚至张轩可以趁势南下两广。倒是大明连最后一块版图也留不住。

他的决断,再理智不过了。甚至在他看来,是大明如今唯一的出路。

但是隆武会怎么想?

离开长沙去广州?

何腾蛟恐怕隆武不会这样做的。

人与人不同,崇祯毕竟是正牌皇帝。即便是从北京到南京,依旧有大批人拥护,但是隆武的帝位并不稳固,隆武也知道这一点,故而他登基以来,每每以恢复江山社稷,振兴大明基业为题,天下人都视隆武为有为之君。

这个时候抛弃长沙城,已经城中忠于他的士卒,孤身逃到广州,且不说大明江山是否有振作之色,单单是如此行迹,恐怕隆武的千辛万苦经营的威信扫地,将来未必有多是实权了。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没有权力,还不如一死。

他这个决断,自认为对得起大明江山社稷列祖列宗,但唯独对不起隆武帝。

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并非一点惭愧都没有的。

只是事实如此,不得不为耳。

明军大举撤退,张应元仓促追击,为李过所伏击,双方骑兵大战一场,却是李过小胜了一场。

之所以如此,一来张应元没有想到明军会土人撤退。二来,却是张应元的布置之中,固然是一个妥当的局面,所谓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中庸的局面,也就是攻不猛,守也不坚。在追击的时候,反应也有一点点慢。张应元仅仅抽调了少部分骑兵追击,并没有将手头骑兵全部投入,毕竟张应元手中的骑兵被一次次抽调,但是六七千精骑,还是有的。

如果双方决战,张应元的骑兵未必不是李过所部的对手,只是事发突然,李过又早有准备,根本就是一场伏击。张应元先锋应付不了,也是清理之中。

不过,张应元立即重振旗鼓,再次追了上去。

这一次却是集中了所有骑兵,连秦猛所部也不纳入。一行数千人沿着大军行动痕迹,追了过去。其中秦猛最为着急,追得最急,一路追过来,却不一见人影。

似乎数万大军一瞬间消失了一样。

“将军,你来看。”一个斥候似乎有所发现,立即将秦猛叫了过去。

秦猛过去一看,却是一个临时加固的码头。密密麻麻的码头就好像是木桩一样,几乎沿着赣江全都是。秦猛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些临时码头,根本不是原本就有的。

该因赣江之中,虽然通航,但是大多数都在渡口泊船。一般来说,船只数量是与码头想适应的,很少需要临时加固这么多码头的,再加上这些木头都是新的,甚至还没有晒干,看上去,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之中,根本坚持不了几个月。一看就是临时的。

秦猛暗道:“难道他们并没有向西而去,反而逆流而上。顺着赣江南下?”

这样的场景,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纵然秦猛不相信,也不行了,明军这么多人马,总不会一下子飞了吗?只有眼前这样的想法最有可能了。

“不过,何腾蛟为什么这么做?”秦猛皱起了眉头,细细推敲何腾蛟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不管怎么想,也无法理解长沙城下战事正急,何腾蛟不西进支援,反而南下。

他甩甩头,不去多想,最少他的任务已经十拿九稳。他立即将这里的消息传递到张应元哪里。

张应元才不管何腾蛟有什么心思,张应元积蓄了一年的战意,绝对不会因为何腾蛟的临阵撤退而放弃,张应元立即督促各部猛烈追击,又向南京请一部水师。将洞庭湖中的水师也调集赣江之中,死死咬着何腾蛟的尾巴向吉安府而去。

这一场大战,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只是此刻,这里已经与秦猛有关了。

秦猛看得分明,不管何腾蛟处于什么意图,临阵退却,已经将战事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别的不说,在撤退的时候,军心士气都很成问题。撤退必然有人殿后,问题谁殿后,谁愿意为别人去死。

这还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胜负之数,在何腾蛟撤退的时候已经确定了,唯一能确定的是大胜还是小胜。至于拖刀计,以明军的素质,只会将诈败弄城溃败。弄巧成拙而已。

如此一来,秦猛就可以向张轩复命了。 他就不在江西停留,而是立即向长沙而去,向张轩报信。

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六十八章 救还是不救?第三章 授田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六十二章 军令状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阳江之役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八十章 在临颍二第十章 万石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态第五十三章 覆军杀将十第六十章 叛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十六章 决战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二十二章 医疗营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来董小宛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五十章 左右摇摆罗副帅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二十章 黑夜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十五章 离京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一百章 天下震动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九十三章 困兽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十二章 破临颍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二十章 火并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章 夹河对峙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八章 拷饷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见旧部于地下第四十七章 会师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四十七章 覆军杀将四第二十三章 炮战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华
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二十六章 襄阳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六十八章 救还是不救?第三章 授田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六十二章 军令状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阳江之役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八十章 在临颍二第十章 万石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态第五十三章 覆军杀将十第六十章 叛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三章 授田二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十六章 决战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二十二章 医疗营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来董小宛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五十章 左右摇摆罗副帅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二十章 黑夜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十五章 离京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一百章 天下震动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九十三章 困兽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五十二章 破临颍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二十章 火并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章 夹河对峙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八章 拷饷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二十一章 献徐州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见旧部于地下第四十七章 会师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四十七章 覆军杀将四第二十三章 炮战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