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议大政

数日的时光匆匆而去。

张轩花了一两日陪罗玉娇,又花了一两日与南京城中的下属交际。

曹营文吏之中,有不少人都是从汝宁而来的,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张轩的旧部,这关系撇都撇不清楚。由张轩旧部派出去,官职最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周辅臣。

现在周辅臣是长江水师提督。

虽然曹营的长江水师现在还不过是一个样子货,根本没有多少人手。但是官位之上,仅此于张轩了。也算是平步青云了。将来曹营的水师恐怕都要从这长讲水师之中派生出来了。

想来周辅臣自己不犯什么大错误,将来定然是军界一方大佬了。

崇祯十七年或者说是永昌二年,正月初五。

这一日,吴王罗汝才正是召开大朝会。

文武官员一身官府,全部都是大明制式。站在南京皇宫之中。

张轩只听见清脆的响鞭之声,随即有太监喊道:“吴王驾到------”

“拜见大王。”

以罗玉龙为首的所有人纷纷下拜。

张轩也随即下拜。

南京皇宫虽然破旧,但是已经经过一次翻修了。大面上还过得去,只是潮湿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众人庄严肃穆之极,连张轩也受到的感染,一时间有一种不敢直视罗汝才的感觉。只是张轩并不知道,对于新上任的礼部尚书来说,这已经是相当简陋的礼仪了。 盖因罗汝才知道他的老部下是什么德性。给他们规定太繁琐的礼仪,他们也弄不好,说不定还会弄出笑话来。

“平身。” 罗汝才说道。

“谢大王。”众人纷纷起身。

此刻大殿之中,文武分立有百人之多,文官人比较少一些,大概有三十多人上下,都是六部尚书后面带着各自的属官,已经简单的将六部的架子搭起来了,而武将这边多一点。南京附近的将领能过来的都过来了,放出任何一个人,在外面最少统兵三千的骁将。

而文武之中,却有一个人的位置非常特殊,那就是罗玉龙。

罗玉龙站在第一排,或者说第一排只有罗玉龙一个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暗示了。

罗汝才向旁边的太监点点头。这个太监还是张轩的熟人,不是别人就是李国辅。

似乎太监的技能也是需要传承的,李国辅乃是南京镇守太监的韩赞周的义子,南京沦陷之后,韩赞周没有投降,但也没有抵抗到底。而且躲到了民间,也是有李国辅庇护他,否则他早就被杀了。

李国辅乃是跟着韩赞周从北京来的,管理皇宫的业务水平还是有的。而罗汝才的皇宫完全不能与大明的皇宫相比。而且似乎有一个太监总管,能满足罗汝才的虚荣心。

于是乎,李国辅就成了吴王身边的新贵。

不过,李国辅也有自知之明。

安安分分的,不敢恃宠而骄。此刻他不过当一个扬声器而已。他打开一卷明黄卷轴说道:“吴王诏曰:圣人设百官以牧百姓,今江南抵定,不可无贤臣以为牧守,故特征召天下贤才与寡人共治天下-----”

李国辅的声音洪亮而有穿透力,纵然站在角落之中,也听得明明白白的,再加上标准的官话,虽然与今日的普通话相差不少,带了一些江淮味。但是字正腔圆,与后世的广播员的声音也相差不大了。

这封王诏在口吻之上,与圣旨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封圣旨,本质上就是封六部官职的。

其实很多东西在确定之前,就已经传遍南京,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比如张轩。今天不过是一个仪式而已。

“钱谦益,内阁首辅,翰林学士。兼礼部尚书。”

本来内阁辅臣要加一个大学士的衔,一般是文渊阁等等,不过,南京皇宫破败堪,罗汝才仅仅修出几个能住人的地方,他也不明某某大学士的弯弯绕,就将这个加衔一笔勾销了。

“臣谢殿下。”钱谦益说道。

随即六部尚书,以及六部侍郎一一封赏下来。

众文官纷纷谢恩。

张轩忍不住轻轻打了一个哈欠,张轩的哈欠似乎会传染一样,站在张轩身边的袁时中也打了一个哈欠。

这封诏书真是漫长而无聊。

张轩与袁时中对视一眼,彼此眼神之中有一丝笑意。随即立即板起脸了,无他,张轩与袁时中站得位置还在前面,最上面的那一位看过来了,第一次朝会总不能不给面子吧。

好一阵子,这一封诏书终于读完了。

李国辅将这一封诏书放在一个托盘之上,立即有一个小太监拿走,随即又有一个小太监,将一个托盘呈上来去。李国辅随即又拿出一封诏书来。

张轩眼睛微微一皱,暗道:“还有。”

他之前打听的好像没有这个一封诏书。

“吴王诏曰: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圣人以此治天下也,官职则别上下而尊尊卑,诸将从龙以来,身经百战,不可不赏,-----”

此言一出,张轩心中一动,才猜出来这一封诏书说什么了。

罗玉娇在罗汝才身边,张轩的消息是一等一的灵通。自然听说很多老人想要吴王封爵的事情。

张轩心中暗道:“不过,我之前不是已经听说,这事情被拒绝了吗?难道有什么变故?”

在张轩看不见的地方,钱谦益微微低头,眼睛有一分得意。

这是钱谦益的建议。

“世子玉龙,深得寡人之意,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兼尚书令。总制内阁,提督天下兵马。”

罗玉龙上前拜倒说道:“谢父王。”

“将军杨承祖,从龙有年,提兵抵御左贼有功,封镇西将军,总领和州兵马,地方官员听其节制。”

“将军李汝桂,从龙有年,镇守扬州抵御路贼有功,封江北将军。总领扬州兵马,地方官员听其节制。”

“将军袁时中,镇守凤阳有功,封镇北将军,总领凤阳归德汝宁兵马。开府建衙,地方官员听其节制。”

“将军张应元,从龙有年,护卫王驾有功,封南京九门提督,挂将军衔。”

“将军张轩,从龙有年,从征江南有功,封镇南江南,总领浙南兵马。”

“将军王龙,从龙有年,从征江南有功,封镇东将军,总领苏杭兵马。”

“-----”

如是等等,似乎在大殿之中的将领都有封赏,不过这封赏并不是他们所想的爵位。

张轩听了之后,心中有所感悟。

他之前的头衔是右军统领制将军。

其中这个右军统领,不过是一个临时的头衔,现在早就不适用了,而制将军更是李自成所封的头衔。而这一次,罗汝才看似封赏全军,其实只是在名头之上换了而已。

将李自成那一套,制将军,权将军之类的头衔,全部换成了所谓镇东,镇西这样的头衔,而下面都是校尉,都尉这样的头衔。

张轩虽然没有听详细说明,但是也听得出来,似乎统兵万人之上的都被称作将军,统兵千人到万人之间,都被封为校尉,至于千人之下,似乎还是伍什队百户之类的官衔。

再用各种称号分别上下。

四镇将军是最高的一级,其他将军要比四镇将军低一级别。而四镇将军之中,两个姻亲,两个外系,很明显在搞平衡。

这样做,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是从官职之上,彻底将大顺的痕迹洗干净了。预备与大顺彻底决裂。

张轩心中暗道:“莫非罗汝才已经等不及想要登基了?” 张轩第一个想到了就是这个原因。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罗再聚第六十九章 闯王大破牛成虎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余波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二十二章 场外手段第十章 万石第四章 岳阳二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三十一章 高杰之心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五十三章 童子营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四十七章 郑森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八十八章 送别罗玉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师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五章 取士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四十五章 大顺天下第八十四章 将变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七十六章 决心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八章 拷饷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六十八章 后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五十七章 孙vs李第七十六章 讲史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战四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风雨会中州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换忠义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第六十六章 议政第四十五章 覆军杀将二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六章 骄兵之计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一章 覆军杀将八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罗再聚第六十九章 闯王大破牛成虎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余波第十一章 陈洪范第二十二章 场外手段第十章 万石第四章 岳阳二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三十一章 高杰之心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五十三章 童子营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四十七章 郑森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八十八章 送别罗玉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师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五章 取士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四十五章 大顺天下第八十四章 将变第四十二章 下书决战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七十六章 决心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凌濛初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八章 拷饷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六十八章 后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五十七章 孙vs李第七十六章 讲史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战四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一章 郧阳之战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风雨会中州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换忠义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二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二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第六十六章 议政第四十五章 覆军杀将二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六章 骄兵之计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一章 覆军杀将八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