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拖刀计二

一时间阿济格心中有一种急躁的感觉,他有种感觉,如果今日不能破襄阳南下,今后再想破襄阳。就不好办了。

“报。主子爷。”一个人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曹营异动。”

阿济格说道:“怎么回事?”

“曹营大队人马出营南下。”这个人说道。

阿济格心中冷笑说道:“老十倒也做了一件好事。”

一想起多铎所做之事,阿济格心中就有一肚子气,他这边请多铎帮他找回场子,却不想多铎却有自己的心思,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际,在五日之内,突进千里有余,让后方的消息情报追不上多铎进军的速度。

一个“快”字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仅是杨承祖反应不过,张轩反应不过来,阿济格也没有想到。

不过,好在多铎到了襄阳城下的时候,立即派人给阿济格通报了,阿济格与张轩几乎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阿济格自然能猜出张轩的心思。

曹营只能选择一个方向,要转换战略方向,自然才会匆匆的撤退。

只是阿济格也有一丝疑虑。

疑虑是,张轩安排的撤退太过狼狈了,几乎可以说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了。

“属下愿为先锋追击贼人。”刘武大声说道。

随即大大小小十几员将领,一起出列说道。

阿济格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淡了,心中暗道:“张轩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乳臭未乾的小子而已,不过是凭着一张小白脸才上位了,能有什么能耐,现在的情况,恐怕是张轩有心却无力了。”

阿济格从小打仗,打过不知道多少仗,都不是八旗打赢的,而是明军自相崩溃的,清军仅仅在后面追击便是了,就好像是打猎一样,轻而易举的得到大胜。

不过,阿济格心中还是存了一个心眼,并没有让八旗追击,而是让各路新附军追击。

一声令下,十几路人马,纷纷出营。快马追了过去。

十几里的距离,几乎眨眼而过。

他们立即闯进张轩大营之中。

张轩大营之中,空荡荡的,很多东西都留了下来,比如说粮食。成堆成堆的粮食堆积成山,仅仅是匆匆一看,就知道可供给阿济格大军一段时间。这消息一传开,所有人顿时觉得心中一宽。

虽然阿济格军中粮食并不多了。从后方转运粮食难度太大了一些。

而且张轩上个营寨丢了火炮,这个营地丢了粮食,可见已经完全失去组织了。剩下的自然是痛打落水狗了。

清军各部,这个时候也不讲什么谦让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要知道,清军开国之时,最讲军功了,有军功就有一切。而现在军功就在眼前,就等伸手去捡了。

他们下意思觉得,最大的敌人,已经并不是张轩了,而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同伴了。

要防止他们抢功。

他们继续追击,在大营南边十几里地方追上了大军。

这里已经距离大洪山不远了。

远远的向南眺望,已经能看见大洪山起起伏伏的山色了。

一条无名小河从大洪山流了下来,向北而流,也不知道流向什么地方。很多荒草疯狂的生长,一些地方几乎能遮挡住马腿。这样的荒草之中,硬生生的压出一条路来。

这一条路并不是别的,正是夏军大军北上压出来的道路。

而此刻这个时候,这一条大路之上,密密麻麻的车辆一眼看不到头。

马蹄之声猛地响起来,这些拉车的人,立即慌乱成一团,大喊一声:“鞑子来了。”

随即将车辆丟下来,就立即逃了。慌不择路的向两侧跑了过去。。

这些车辆将道路堵上了。故此这些骑兵只留下少部分看管战利品,大部分从道路两侧一掠而过,继续向男追击。没有多远,他们就看到正主了。一面张字大旗,在天空之上招摇。

张轩在大旗之下,看着北方有万马奔腾之相,心中微微有一些紧张,对曹宗瑜说道:“就看曹兄的了。”

拖刀计,说起来很简单,不就是回马枪吗?

但是以张轩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却知道,这是最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军队什么是假崩溃,什么时候是真崩溃。很多时间真与假之间,根本就是一线之隔。

太险了。

如果让张轩选择,他决计不愿意用这么险的计策。他宁可稳扎稳打的。兴堂堂正正之师,击堂堂正正之阵。

某种程度上,也是张轩自己扬长避短。

张轩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用兵的天才。面对敌人只需将能打胜的仗打胜,不能打胜的仗拖住就行了。再多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之上。而现在的局面,已经压得张轩喘不过气了。

不得不选择超出常规的战术。

至于能不能胜利,是真溃败,还是假溃败,现在还说不准。不过计划执行到现在还没有超出框架之外。

曹宗瑜微微一笑说道:“国公,请放心,此刻已经稳操胜券了。”

在曹宗瑜看来,张轩最大军事才能,从来不是行军打仗之能,而是练兵之能。

虽然清军厉害,但张轩本部各部人马也不弱,单单说中下层军官,两者是各有所长,真正阵前拼杀,硬碰硬的厮杀,八旗要胜过张轩本部人马,毕竟八旗数十年来与明军战斗磨炼出的军官,不是假的。从老奴,黄台吉,到福临小儿,三代积累,绝不容小视。

但是张轩所部并不容小视。

张轩从建军以来,就对下层军官的文化非常重视。

在到南京之前,张轩即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给下级军官讲课,如果文化课不行,识字不多,只能留下来当张轩的亲卫,或者分配其他职位,却不能当军官的。

这种普遍的,全军式的教育,是之前绝无仅有的。张轩固然将张轩部下那么不识字的士卒弄得欲仙欲死。但是极大了提高的战斗力。或许在硬碰硬的厮杀之中。列阵厮杀的时候,还显露不出来。

而执行这些复杂的战斗任务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下级军官理解命令,执行命令,甚至会自行弥补一些缺点。

在曹宗瑜看来,张轩训练出来的军队,就该这样用。而不是呆板的与人硬碰硬。

网络竞技之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微操。曹宗瑜并不了解,但是他意思就是这样,张轩军官团队,可以多尝试一些精细化的战斗方式。但是张轩却没有这个意识,其实他之前有过这样的想法。

但是他发现,因为信息传递,还有军队素质问题,太过具体的命令,根本无法执行,只能给下面的命令呆板而少出错的命令。只是一两年之后,张轩所部的素质已经大大不同,只是张轩自己还不明白而已。

这一次曹宗瑜玩的拖刀计。看似非常险。但是曹宗瑜自己估算,大概有六成成算。

打仗五五开都足以一战,六成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曹宗瑜对张轩还是很感激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张轩一样信任他,将所有军队,任他指挥。这种知遇之恩,让曹宗瑜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战一定要胜得漂亮。

“杀。”无数马蹄之声夹杂着喊杀之声,迎面扑来。

张轩眼睛之中的担忧之色,瞬间淡去,按剑而立,眼睛之中却有一种淡漠之色。对眼前冲了的清军,视而不见。只等看邓和的表现了。打仗打多的人都这这样,强烈的感觉被一点点的消磨掉。

眼睛之中,只剩下胜负两个字。

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三十二章 岘山初战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战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四章 图赖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章 重围孤城烽烟长第六十章 张轩的大礼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二十二章 场外手段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七十五章 枢密院章程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五十二章 立营二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五章 火铳初啼第五十一章 贼营孤忠第五十一章 覆军杀将八第三章 岳阳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四十三章 玉带编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五十章 杂务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战第二十八章 钓者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华三第一章 成军第一章 我为鱼肉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五十一章 寿州之战第五章 猛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六十四章 劝进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
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三十二章 岘山初战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战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四章 图赖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章 重围孤城烽烟长第六十章 张轩的大礼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五十一章 临颍城下丁启睿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二十二章 场外手段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七十五章 枢密院章程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五十二章 立营二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五章 火铳初啼第五十一章 贼营孤忠第五十一章 覆军杀将八第三章 岳阳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四十三章 玉带编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五十章 杂务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战第二十八章 钓者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观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华三第一章 成军第一章 我为鱼肉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五十一章 寿州之战第五章 猛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六十四章 劝进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