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夏军制

张轩在养病的时候,其实反复复盘过,他复盘最多的就是大洪山之战。已经之后的伏击战。

无他,在襄阳之战中,不过两鼠斗于穴,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已。要得是敢拼命,能拼命的勇气。

张轩一仗仗打下来,这股敢拼命的架势,倒是养出来了,襄阳之战中,玩不出什么花样。只是针尖对麦芒,白刃交接。这样的仗,能玩的不过是小花样,比拼的军队的整体素质与勇气。

这样的仗,很适合张轩打。

张轩打仗固然呆板,但也有一股狠劲。这是这股狠劲让张轩坚持到最后,逼退清军。

但是大洪山之战,与之后的交战,回旋的余地就多了。

张轩细细回想,不管是许都的决然进攻,还是曹宗瑜的拖刀计。与他们对阵,张轩不敢说自己一定败,但却不敢言胜。

张轩自己麾下,就这两个名将苗子,让张轩不得不长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曹宗瑜与张轩一路走来,亦师亦友,曹宗瑜有此能,张轩早就知道了,而许都不愧为江南将种,却是出乎张轩的预料之外。

那么除却两人之外,大夏百万大军之中,难道没有一二在领兵之上,胜过或者,与他张轩难分高下的将领。

张轩想来,定然是有的。

那么张轩对自己定位,再次出现了动摇。

张轩扪心自问,他最大的价值,是领一旅之师征战于外,克敌制胜吗?

在襄阳之战之前,张轩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襄阳之战之后,张轩不是这样认为了。

无他,襄阳之战中,承受着天下兴亡的压力。现在张轩每每想起来,都有一种夜不能寐的感觉。张轩想不想承认都不行,他在军法之上,未必比得上多铎,阿济格这些满清名将。

不是,张轩不敢承担责任,也不是张轩不能承受压力。

而是张轩深知兵者,国之大事,不要看现在天下局面似乎稳定下来,但是这个稳定的局面,很可能毁于一战之间。一战兴邦,一战亡国之事,历史上有太多了太多了。

从历史能数次来的大会战,那一战不是这样。

大夏承受不住一场几十万人,或者上百万人会战的失败。

但是张轩也不过是庸碌之才,不敢说天资多好,最少连清华北大都没有考上。甚至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大部分人也不敢说是天资聪颖之辈。

所以张轩所想的办法,就是在制度上来弥补。

建立一套先进的军事体系,用来对抗清军战力,将领上的优势。

而今有望于登上掌管大夏军政的位置之上,张轩自然很是兴奋,襄阳之战之后的一些事情,也就不放在心上了,而是全心放在对枢密院章程的修订之中,他还将他麾下的一些人也参与进来。

比如姚启圣,胡澹,曹宗瑜,许都等人。

有这些人的加入,张轩很多不合时宜的想法,也慢慢变得接地气起来。

此刻罗玉龙问起来,张轩自然将自己所想的那一套体系合盘托出。

“臣借鉴前明经验,将大夏士卒分为三部,一部乃是京营,或许说是禁军,常驻京师。乃是各地驻军所选之精锐。臣暂且拟一百二十营。一营三千人。共三十六万。”

“营级编制及以下编制不变。”

“这一百二十营,沿江驻扎,分驻南京。西京,九江。百营陆军,二十营水师,掌控长江一线。”

“百营陆师,将以驻扎地,或者军事所需,数营驻扎一地,这设将军总领之,而京师所驻扎各营直属枢密院。”

罗玉龙自然看得出来,张轩的布置。

如今大夏的根基之地,就是长江一线,再加上浙江一省,除却这里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边边角角而已。三十万大军沿江驻扎,在加上水师勾连,可以利用便捷水道,很容易支援各处战场,比如南赣战场,长沙战场,那是淮安战场。

这个想法到是不错。但是罗玉龙直接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说道:“这三十万禁军,归属何处。”

罗玉龙如今也很有长进了,问出了关键问题。

任何事情都需要讲制衡的。三十万禁军又在京师附近,如果没有足够的制衡,今后谁掌控了这三十万禁军,就掌控大夏政权,如何处置这三十万大军,才是张轩这个枢密院体系的重要之处。

既要发挥出战斗力,也不能有失控的可能。

对皇帝来说,兵权失控甚至是比军队不能打仗更加恐怖的事情。

张轩说道:“请恕臣先放下此节,等一会儿,会细细给陛下解释。”

“好。”罗玉龙点点头,说道:“继续。”

张轩说道:“除却禁军之外,还有边军,即淮安镇,淮西镇,襄阳镇,福建镇,南昌镇,五镇人马。每镇将领挂将军衔,下辖数营。看情况而定。”

“除却边军之外,还有厢军。”张轩继续说道:“臣观战事一起,百姓有三苦,一苦于兵乱,大兵过境,常有乱兵为乱,国朝军法森严,如此之事,已经很少了。二苦于征敛。兵事一起,日耗千金,这千金从何而来,乃从民间而来。战事旷日持久,民间自然苦不堪言。”

说到这里,张轩微微一叹。有些事情,张轩看的清楚,但是却无法更改,就如同襄阳一战,将襄阳附近几乎毁于一旦,将白旺数年之经营,付之战火。张轩即便心疼又能怎么样?

什么也做不了。

“然百姓最苦,却不是此两者,而是重役民夫。”张轩说道:“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那是唐时,而非今日,今日局面是,一征民壮,则生死无期,却不知道何地白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张轩最大的感受。

任何战事死的最多的都不是战斗双方的战兵,而是辅兵民夫。

可以说除非是就地驻守时,征召的民夫,负责转运粮食物资的民夫,最容易一出不回,很多是死在往来交锋之中,也有很多是被俘虏了,甚至还有一部分是被军队强制征召为兵了。说不定思在什么地方了。

而且明朝制度之下,其实税不恐怖,恐怖的是役。因为基层财政几乎没有是余钱,而很多事情必须要办,就制定百姓负责此事,比如运输物资到某处。指定某个百姓担当,以这个时候的路况,很容易一去不回。在大兵过境,建立营寨工事,更是需要大量的民夫。

这些民夫大量的参与战场,否则很多工事都不会那么容易修建好。

但是民夫的死伤却从来不计入双方战损之中。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张轩甚至查过了,很多人连抚恤都没有。

张轩专门提出厢军。

在张轩看来,所谓的厢军,就是战时的工兵部队,运输部队。非战时的工程兵部队,这样的部队即便是大明其实也有,那就是漕兵。专门用来维护运河的军队,宋代更不要说了。

宋代甚至有专门的厢军经济。相当普遍,这里就不多说了。

张轩不求别的,只求战争能离老百姓远一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办。

罗玉龙对厢兵并不是太在乎,或者说,他对不能直接打仗的军队都不大在乎,他在乎的重点,始终是战兵之上,于是乎问道:“边军与禁军有何不同?”张轩说道:“以臣所想,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大夏所有军队自然是一体的,军中不管是边军还是禁军,不应有所不同。不过是驻扎地的不同。”

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章 破孟家庄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六章 朝议大政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二十九章 杨嗣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钱肃乐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九章 抢收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第四十章 夺门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二章 千斤将军炮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十章 万石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六十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四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十四章 金不换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三章 凤阳总督袁时中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七十章 重围孤城烽烟长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声桓吃瘪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忧二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头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零九章 滚滚狼烟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三十一章 请缨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一十五章圣旨频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一章 信得过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二十三章 工兵营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二十七章 政争第五十四章 童子营二第九十七章 闯营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论袁时中
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十章 破孟家庄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六章 朝议大政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二十九章 杨嗣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钱肃乐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九章 抢收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第四十章 夺门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二章 千斤将军炮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十章 万石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六十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四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十一章 张献忠与罗汝才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十四章 金不换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三章 凤阳总督袁时中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七十章 重围孤城烽烟长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声桓吃瘪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忧二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头第七十八章 举火夜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零九章 滚滚狼烟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三十一章 请缨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一十五章圣旨频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七十一章 信得过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二十三章 工兵营第三十章 阴-门阵与阳门阵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二十七章 政争第五十四章 童子营二第九十七章 闯营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论袁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