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

而今的张献忠,已经是大西皇帝了。

就在襄阳大战期间,准确的说是罗汝才称帝之后,张献忠也不甘示弱的称帝了。一时间中华大地之上,有四个皇帝,大清顺治皇帝,大夏皇帝,大明皇帝,还有大西皇帝了。

不过,很多人都没有见大西皇帝看在眼里。

张献忠本来就有些发黄的脸,在怒气之下,更显得蜡黄无比,他咬着牙说道:“真以为老张,不会杀人?”

此刻的张献忠怒气几乎要满溢出来了,一股邪火不知道该向什么地方发。

他只觉得自己被人耍了。

张献忠称帝之后,颇有改弦易辙,礼贤下士之举。想在四川建立根基。自然要安抚士绅,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四川各路士绅在张献忠的刀下,自然该怎么做。

张献忠又是开科举事,又是招募文官幕僚。很多大明官员原职留用。

但是时间一长,张献忠就回过味来。

各府县都在敷衍他。对,就是敷衍他。要征的税,拖欠的厉害。即便有一点,也跟打发叫花子一样。而且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后,几乎无日不战,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四川与湖广虽然距离不远,但几乎是两个战场了。

张献忠占据成都之后,从流寇转换为政权,这种转换让张献忠很不适用。甚至可以说,不是张献忠不适用,连张献忠所部大西军也不适应。

在张献忠领导之下,大西军分进合击,转战千里,这种打法,虽然艰苦,但是大西军上下都已经适应了。

但是一进入成都之后,张献忠立汪兆龄为丞相。将所有军队,编为一百二十个营,这一百二十个营,分别由他的四个义子负责,这还仅仅是张献忠机动兵力,而打下一城,就会驻守兵马。

而张献忠的怒气正是因为各地驻守兵马而来。

原因无他。之前的那些敷衍,张献忠还能忍受。但是更多士绅为明军当内应,很多时候,就是大西军攻下城池后,安顿好了,大西军主力撤走之后,明军一来,立即有内应将城池献给明军。

张献忠的一番辛苦,就化为乌有了。

也因为张献忠如此局面,他才对罗汝才的书信,不为所动。这年头谁都不好过。

大西军这样来回救火,很是疲惫,而现在局势越来越不好,张献忠感觉到局面再持续下去,不要一年,这局势就会被扭转过来。

“陛下。”汪兆龄说道:“川人轻剽,不易臣服,而今局面不下辣手,不足以让民心臣服。”

“这----”张献忠沉吟一会儿,他倒不是不敢杀人,张献忠嗜杀的名头在,他不能说不将性命放在心上,但也是一个不怕杀人的主,死一些人,他根本不在意,说道:“如此真能收复川人吗?”

汪兆龄说道:“要得人心,向来是恩威并施,如今陛下,恩有余,而威尚无,这才是川人叛伏不定的原因所在,而今朝廷已经派樊一蘅主持川东南军务了,朝廷恐怕要大举进攻了。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长沙朝廷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是相当滞后的。或者说,马士英感受到了此地的战机,才确定樊一蘅主持,为的就是这一战的主导权。

张献忠眼睛一闪,微微咬牙说道:“汪先生,有何教朕?”

汪兆龄说道:“还请陛下,将各地降官明正典型。”

随即汪兆龄列出一个名单,名单不长,却都是各地有威望的人。张献忠如果照着名单上杀人,说不上将川中士林一网打尽,但也杀戮非轻,而且杀的人都是读书人。

不过,张献忠看到最上面的几个人,就是带头献城的家眷,心中怒火中烧,说道:“好。”

张献忠说道:“如今的局面,汪先生有什么办法破解吗?”

汪兆龄说道:“川中不过是江山一角而已,而今曹营大胜清廷与襄阳,声势正旺,而陛下与曹营向来交好,何不与曹营结交,得到曹营的支持之后,我们在与朝廷交战的时候,就多了几分底气。”

张献忠听汪兆龄说起曹营,心中顿时有些恍惚,他忽然想起了罗汝才。

看看大夏现在的局面,再看看成都现在的困局,一时间张献忠有些恍惚。不知道在追忆着什么,罗汝才与李自成的死讯,张献忠早就知道了。当年义军之中声望最大的三个头领,李自成,罗汝才,还有他张献忠。

却不想,不过数年光阴,故人已经不在了。

而罗汝才死后这一段时间,罗玉龙所做种种,让张献忠更是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一时间张献忠有一种华发早生,时不我待的感觉。

“陛下,陛下-----”汪兆龄说道。

“哦。”张献忠说道:“之前曹操写信,让朕派人在襄阳助战,朕没有答应,而今后脸皮求曹营,罗玉龙会答应下来吗?”

汪兆龄说道:“请陛下不用担心,曹营新主刚刚登基,能不能镇住下面的骄兵悍将,还真不好说,陛下派人出使曹营,说不得正中罗玉龙的心意,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张献忠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势力,虽然弱小了一些,但也有二十多万大军。占据四川的精华地带,是一个相当得力的诸侯。曹营现在虽然局势不错,有襄阳大胜之威,将大夏的名头吹了出去。

但是大夏的名头是大夏的,而不是刚刚登基的罗玉龙的,不,应该现在叫做罗珑了。毕竟为了避讳,皇帝登基之后,改名已经是惯例了。都是将名字改为生僻字。

而大夏的战略形态其实并不是太好的,对内,有军阀割据,与高杰,郑芝龙,对外,南北都有漫长的战线,如果处处设防的话,百万大军都打不住。这样腹背受敌的局面。

的确算不得一个好。

所以张献忠主动与大夏结盟。如此一来大夏得了西边强援,一时间西侧无忧。而张献忠得到了大夏的支持,哪怕这个支持仅仅是物资上的支持,就足够张献忠用了。

毕竟占据整个江南的大夏,在财政之上,是几方势力之中最好的一个。

二来,与张献忠结盟,可以说给罗珑政治上加分不少,让罗珑在大夏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的事情,汪兆龄想不到罗珑怎么会不答应的。

张献忠想了想,说道:“那么派人过去?”

之前,罗汝才的丧事,张献忠仅仅是派了一个使者而已,倒不是不重视。而是张献忠麾下的主要将领都是他的得力助手,一时间走不开。礼节性的拜访,不用多做考虑。

而今是商议双方的联盟的大计,就必须派出一个有分量的人。

汪兆龄说道:“以臣之间,在四位殿下之中选一个。”

张献忠瞬间明白汪兆龄的心思,原因无他,张献忠四个义子在义军之中也算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献曹合营的时候,都很有名了,故而他们在曹营之中,也有自己的人脉。

后进之辈,要么当初是无名小辈,要么是文人,根本与曹营攀不上关系。

张献忠想了想说道:“让文秀去吧。朕须臾离不开可望,而定国的性子,太过直了些。不适合这样的事,也就文秀适合。能奇这时候在外面征战,等不了他回来了。就文秀吧。”

张献忠确定下来,汪兆龄其实更想孙可望去,但也不敢说什么,立即确定刘文秀交卸了差事,领命东去。

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八十二章 郧阳之战二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一百三十章 将变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三章 玉带编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胜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星坠于野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二十三章 决策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八十八章 送别罗玉龙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五十六章 病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第三十章 破孟家庄第九章 抢收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六章 废卫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第六章 明军的应对第八章 攻城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变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章 谈判开始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阳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三十一章 驱虎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
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八十二章 郧阳之战二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七十五章 凤阳地动五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一百三十章 将变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三章 玉带编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胜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星坠于野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二十三章 决策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八十八章 送别罗玉龙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五十六章 病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第三十章 破孟家庄第九章 抢收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六章 废卫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第六章 明军的应对第八章 攻城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变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章 谈判开始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阳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章 王度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八十九章 临颍城南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三十一章 驱虎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