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响应

张轩随即安排一些各部人马,与姚启圣一起分配各部乘船的先后顺序。随即姚启圣就开始忙碌起来。按张轩的安排,曹宗瑜所部留守。许都部,王进才部,邓和部,再加上刚刚投奔过来的马光玉部,再加上张轩直属人马。大抵有五万人。

这样大规模转运,必须事先准备。

否则事到临头根本完成不了。

姚启圣为了这一件事情,开始东奔西跑起来,几乎将长江沿岸的所有的民船都就地征召,有让长江两岸为之一空的感觉。

不过,胡澹却有一个担心,他私下找张轩说道:“陛下令王龙将军镇守武昌,未必没有牵制大将军的意思,而今大将军向武昌求援,恐怕王龙将军不会立即发兵。必秉明南京而后行之,这一点还请大将军深思之。”

张轩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你就放心吧,大夏不是大明。”

张轩承认胡澹所言有道理。

张轩也不是傻子,如何看不出来。罗玉龙将王龙放在武昌的心思。但是他却是以明朝的思维来揣测夏朝。

新生王朝即便在制度上与明朝有承袭关系,但是新生王朝并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也没有那么过的鬼蜮心思。张轩相信,王龙或许根本没有来得及想这些。

书信顺流而下,一日就到了武昌。

正如张轩所料,王龙结过书信简直大喜过望。

人与人的想法根本不一样,对王龙来说。 他看到了机会。

虽然王龙骤然统领大军,从入主江南之前,并不过统领万余人马,到现在湖北数府,最少有四五万将士在王龙麾下,让他有几分战战兢兢之感。但是他骨子里面还是将自己当将军。

很多都暗地说他因为裙带关系上位,故此王龙一直想证明自己。

罗玉龙虽然对王龙照顾有加。让王龙可以不上战场就能分一份功劳,但是这却并不是王龙所要的。故此王龙见张轩求援,几乎大喜过望,一边给罗玉龙报信,一边点齐人马,就要南下。

立即被张秉贞拦下来了。

张秉贞是湖广巡抚。虽然他这个巡抚只能算是西京留守的副手而已。张秉贞以浙江巡抚的头衔投降罗玉龙,罗玉龙仍以浙江巡抚留任,也算大夏第一个封疆大吏。王龙跟着罗玉龙下杭州,固然有死节之臣,如黄道周等人,但也有投降的人。

而降臣之中,被重用的人,就是张秉贞了。

罗玉龙以各位将军文事不修,故而将很多文官送到各地,作为主将的副手或者幕僚,承担地方政务。也算得上是分权手段。不过,罗玉龙对王龙却算得上照顾。

王龙坐镇杭州的时候,张秉贞就在王龙手下做事。可以说张秉贞是王龙的私人。王龙转镇武昌,罗玉龙唯恐王龙压不住阵脚,将王龙得用的人手都调过来了,其中代表的就是张秉贞。

张秉贞乃是桐城张氏。对,就是张廷玉那个桐城张氏。

不过,这个时代,张廷玉他爹还没有出头。张秉贞还不知道他张家后人能做到如此地步。而且他们也没有机会为东虏效力了。其实当时的士大夫未必真的喜欢东虏。

比如桐城张氏虽然后来在清廷身居高位,但并不是两者之间就没有仇恨的。

张秉贞的族兄,张廷玉父亲张英的嫡亲伯父,张秉文就是在崇祯十一年镇守济南,抵抗多尔衮。城破拨剑巷战。至死方休。而张秉文三个儿子都一生不仕清。清廷一直到了康熙平三藩之后,才算是收拾中原人心。

这也是不得已,毕竟人活着总要吃饭的,忠义两字固然重要的,但是活着也很重要。

不过此刻,却不一样了。张秉贞身居湖广巡抚,张秉文的三个儿子都来投奔。不为别的,用他们的话说,父亲既然已经做了忠臣,他们要做孝子。

古代的忠义观念,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张秉文作为大明官员为大明殉死,是应该的。而张秉文的儿子一辈,却没有吃大明的俸禄,自然不用殉死。而他们三人却一心为父报仇。在襄阳一战后,看出来天下间,能够抵抗清廷的,唯有大夏而已。自然来投。

张秉贞虽然仅仅是平调,但是罗玉龙私下给他许诺过,他只要能辅佐王龙做好西京留守。这一任过后,许他一个尚书之职。大夏体制之中,六部尚书自然入阁。也就是文臣最顶尖那一撮人之一了。

“国公三思,国公三思。”张秉文说道:“当以大局为重,陛下为何让国公镇守西京,就是以防万一,万一郑国公大败,国公就要收拾残局。而如今国公也投入大军,一旦有一个万一,国公如何与陛下交代。”

王龙说道:“哪当如何?”

张秉贞说道:“郑国公所请,不能不应,只需派一员将领率万余人马南下便是了。”

王龙想了想说道:“不行。郑国公的南征军,乃是我朝精锐,如果因为我应援不力。出了问题,我就万死莫恕了,武昌城坚,不过城池也大,留下万余人马镇守,佐以民夫守上个三四个月却是没有问题的。”

“就传令武昌镇守大军,夷陵,荆州本地人马,各地人马都赴前线效力。”

张秉贞说道:“如此一来,湖广就空了?”

王龙说道:“空就空,北有高斗枢,袁时中,东方都是朝廷人马,西侧也不是留了人了,南边有南征军,留那么多人做什么?如果不是武昌太过重要,我连武昌都要放空了。”

大夏上层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团结还是能做到了。

不过,不要看王龙说得这么大,但是张秉贞还是不敢这么做的。

真将各地全部放空,不镇守一兵一卒,下面立即就出问题。要知道虽然湖北在大夏手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地面上却也不是多太平,大夏只能保证各地城池,集镇的安宁,很多山中还有不知道多少土匪。

民间秩序并不是多好,没有兵力镇守,一定会出乱子的。

王龙能够调动的军队,派出的援军,最多只有四万,而且因为驻地的不同,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也不同,只能分批到达了。

不过,王龙书信先到城陵山。让张轩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有这些援兵那么是分批次抵达,再加上曹宗瑜的能力,足以让李过北上不得。

而此刻罗岱也得到了消息。

果然不出张轩所料,罗岱得到这个消息之时,简直是大喜过望。

罗岱现在的局面也很尴尬。

何腾蛟已经在步步为营,缩小罗岱的活动范围。

平江一带,有山有水,平原并不是太多的。这些地形限制了罗岱骑兵的发挥,虽然在很多小接触战之中,罗岱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是面对何腾蛟依托山势,河流所建造的防线,罗岱也是无能为力。

在牵制住何腾蛟的同时,罗岱也被牵制住了。战事陷入僵局。

而罗岱本人却不是一个愿意僵持的人,他一直在想办法破局,而此刻知道了张轩的计划,虽然张轩并没有给罗岱布置什么任务,只是让他自由发挥,但是罗岱心中却生出了不少想法。

于是他召集各部,向湘阴方向挺进,不过因为何腾蛟防备很严,罗岱打不动,一时间只能在汨罗江以南,与何腾蛟对峙。

没有机动能力的骑兵,其震慑力就大打折扣。何腾蛟更是调兵遣将,似乎想将罗岱围歼在汨罗江南岸。

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星坠于野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六十三章 罗氏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二章 曹营建制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八十五章 惊变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归德余波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二章 郁闷的郑鸿逵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七十七章 恪尽职守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七章 水战一第十六章 拔营第四章 张青天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七十七章 黄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一章 决河之意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十一章 城陵矶之战二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十六章 决战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九章 水战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六十五章 孙传庭潼关会将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三十四章 水师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三章 岳阳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征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过
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星坠于野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六十三章 罗氏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二章 曹营建制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八十五章 惊变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归德余波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二章 郁闷的郑鸿逵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七十七章 恪尽职守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七章 水战一第十六章 拔营第四章 张青天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七十七章 黄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零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一章 决河之意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十一章 城陵矶之战二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十六章 决战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三十九章 水战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六十五章 孙传庭潼关会将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三十四章 水师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三章 岳阳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八十五章 名缰利索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征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