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决战

天见可怜。

张轩绝对没有决战之心。

他不过是想确保无名山峰上数千八旗兵没有退路而已。大军前压,不过是迫使清军撤退的手段而已。

他已经下决心打残整个金华军,如果不能将无名山峰之上数千八旗兵给全歼。

张轩自己就觉得非常不划算。

只是张轩这样的举动在阿济格看来又是另一种看法。

阿济格仅仅是思量片刻,就下定了决心,决战就决战,我阿济格还怕你不成。

立即调整目标,下达两个命令,命令全军展开,目标从无名山峰之上,也放在了眼前敌军的大队人马之上。

“传令,无须与曹营骑兵纠缠,派人上山,将人先撤回来再说。”

“剩下的人,随我冲阵。”

“喳。”周围将领纷纷答应下来。

一瞬间清军全军出动,首先得手的就是一支骑兵从无名山峰北麓登上去了。

等他来到山顶之上的时候,驻守山头的八旗士卒已经被逼回山峰了。

整个山峰南麓都是一条用尸骸铺成的道路,无数具尸体层层叠叠的,特别是在靠近山峰的地方,堆积的尤其之多。

因为在这个时候,八旗士卒已经选择守势,再加上临近山头地势陡然高涨,以至于不少地方坡度很陡,只有数个地方有缓坡,也就是他们进攻的必攻之处。

在重箭的压迫之下,夏军死伤惨重。而东阳营也第一次有攻不动的情况。

而许都更是号令全军,斩杀一名怯战的哨官,才再次发动攻势。

不过,金华军都打成这样了。

清军也更加狼狈。

其实准确的来说,山头上真正的八旗有两三千人,剩下的都是包衣。

包衣本就有当时明代将来蓄养家丁的影响,在清代后期,估计这种包衣上战场的事情,就少了。

但是这个时候,却还是很多,甚至是八旗旗丁数量不足,也要用包衣补足。

而凡是八旗旗丁家里哪里没有一些包衣奴仆。

主子爷上战场,带个奴仆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带女人,清初的军纪还是很严格的,在军中决计不能出现女人。

当然了,下层旗丁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但是官越大,可以带的包衣就越多。

阿济格就有直属于自己的旗下奴部队,也就是包衣。

这些包衣的战力,甚至并不比他们的主子差,甚至更强一点。

毕竟旗丁已经有养尊处优的姿态。

而这些包衣却没有养尊处优的资格。

派上来的将领一看,顿时心中一寒,却见山头上能够动弹的,不过千余人而已,还是个个重伤。

虽然清军的重弓重箭,杀伤力惊人。但是这弓却是很硬的,开弓几十下之后,纵然是神力惊人,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否则根本拉不开了。

此刻,清军远程武器统统作废,最多是抡起石头向下面砸去。

接应的骑兵也没有在这里久留,立即传令道:“八王有令,让你们撤。”

得了这个命令,所有人大喜,只是此刻交战到如此状态,也不可能说走就走。

必须有人断后。

谁断后。

自然是包衣奴才了。

此刻活下来的士卒,大多都是八旗旗丁,只有一两百人是包衣出身。

原因很简单,如此情况之下,包衣必须为主子挡刀。

一声令下,这百余包衣被集结出来了。

将领眼睛一扫,说道:“你们都听清楚了,你们在这里拖得时间越长,给你们家人的赏赐就越重。”

“拖不了一刻,你们家人一个也跑不了。”

这些包衣很多都是之前明军的将士,或者是清军从关内俘虏的民夫出身。

为了方便控制,都是有家有口。而家里人都在主子爷的府中。给人当下人仆役。

可以说一家人都在人家的控制之下。

纵然现在让他执行必死的任务,他们也只能认了。

他们固然有反叛之心,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留下的人都与他们是一条心。

万一有一些人不愿意,他们反叛计划,只能腹死胎中了。

只见一个人猛地跪倒在地,说道:“奴才这条命,就卖给主子爷了,只求主子爷好生照顾我家家小。奴才就是在九泉之下,也感念主子爷的恩德。”

“好。”立即有一个人答应道:“你有一个女儿是吧,回去之后,他就是我侧福晋。”

福晋是蒙古话,语义是夫人,或者是妃。王公贵族之下,也只有正室才能被成为福晋,而在这里的八旗士卒,家里的侧室能称为侧福晋的基本上没有。但是即便一个妾室。对一个包衣来说,也算是一种抬举了。

有一个女儿当主子的妾,一家人的生活都能维持下去了。

这样的许诺,更是比比皆是。

好一阵子,清军在确定下来,留下几百包衣断后,大队人马撤离了这里。

这个时候,早已能听见山下炮声隆隆,火铳之声连绵不绝,乃至于大炮轰鸣,人喊马嘶刀枪相交了。决战已经展开了。

这一行人退了下去后,山头之上包衣们奋勇做战。但也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刻钟,就被金华军突破了防线。大概还剩下几十个包衣,纷纷投降,但是攻上来的金华军的军官,看都没有看一眼,就冷哼一声:“杀。”

这一战,打的太惨了。

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每一分钟都有人死去。就好像是汽油着火一样,轰得一声,一片狼藉。

特别是最后一段比较陡的山路,几乎是踩着尸体上来了,更不要说金华军是由白头军改变而来,其中的骨干军官都是许都的门客出身,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熟悉的人就死在自己面前,甚至他们必须踩着自己胞泽的尸体冲上来。

心中那股恨意就不用说了。

俗话说,是杀红了眼。

哪里能说受降就受降的。

不过片刻山峰之上,就不留一个人了。

阿济格看着眼前的人,一只手死死的握住长刀之上,握得指甲发白。

一千五百名百旗子弟。其中还有三个佐领。阿济格统兵以来,从来源损失如此之大,而且还败阵的情况。

佐领是八旗最基本的编制,满语是牛录章京,这个时代大概统领二百人上下。只是任何时候军官的伤亡率低于士卒的,很多佐领麾下的牛录都打光了,但是他本人还活下来了。

让阿济格根本无法接受。

他在一片石之后,从北京打到这里,八旗子弟的伤亡数量大概也就这些吧。

他看了之后,心疼的难以言喻。看着眼前打得正欢的战事,第一次产生了撤退的想法。

首先,阿济格得胜之心,并不是很坚决的。

这一件事情,他虽然得到了多尔衮的支持,但是多尔衮本身就没有多么渴望阿济格能一口气打到武昌去。千里征战之后,阿济格所部虽然屡战屡胜,但是也打了将近一年的仗了。

军心早已疲惫了。

只是他向来藐视李自成各部的战力,觉得曹营也不过如此。而今大破枣阳,俘虏一万多人,斩杀大夏新鲜出炉的一国公。更是助长了他这种心理。

此刻的他心中思量,这一战打下去,胜负难料。更不要说,他麾下多是八旗士卒,并没有足够的汉军与蒙古军。即便是得胜也是伤亡惨重。说不定北京内城之中,就要家家带孝了。

这样的代价,打赢一战,到底值不值得。

小族临大国,永远是清廷最大的软肋。

张轩敢将麾下十万士卒拼光,但是阿济格决计不敢将手中八旗子弟给拼光的。否则他就不用回北京了,多尔衮就要将赐死军中了。

因为对于清廷来说,是比胜利更可怕的事情。

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营第四章 岳阳二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夺麦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见旧部于地下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六十五章 杨山之死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章 家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五十一章 闲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二十二章 炮战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六十一章 大军过临颍第三十二章 南阳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九十九章 杨绳祖离开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余波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八十七章 夜谈二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五十六章 病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十章 凌濛初第五章 高斗枢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一百章 侠义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八十一章 留守凤阳?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二十八章 王良谟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
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营第四章 岳阳二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夺麦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见旧部于地下第五十二章 火铳兵的契机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墙之议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六十五章 杨山之死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七章 兵乱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章 家事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五十一章 闲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华军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二十二章 炮战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六十一章 大军过临颍第三十二章 南阳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五十三章 缓追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三章 张可望失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九十九章 杨绳祖离开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余波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十四章 腊八宴邀请二第八十七章 夜谈二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九十一章 冒险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十六章 金声桓的困境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五十六章 病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十章 凌濛初第五章 高斗枢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一百章 侠义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八十一章 留守凤阳?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会首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二十八章 王良谟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