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战四

黄朝宣又能做什么?如果在陆地之上,黄朝宣定然杀一儆百,震慑群小。但是现如今他能控制的,也不过是他的座船而已。

“传令下去,”黄朝宣几乎要咬破钢牙说道:“撤。”

黄朝宣才不想将他的本钱全部丢到这里,他觉得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对得起马銮了。

他又不是周辅臣。

张轩对周辅臣的承诺是,损失多少补多少,如果打败仗就不要回来了。

但是黄朝宣很清楚,第一马銮不会给他补充多少,或者几乎没有补充。马銮纵然有一个当首辅的爹,手中的资源也未必有张轩手中的资源多。

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夏对南明的国力压制。

第二,他如果保佑实力,李过决计不会拿他怎么样,甚至还要好生相待。反而为了一场胜仗,就自己的牌面打光。他的小命,反而在别人一念之见。

这可以理解为大夏对南明的体制压制。

大夏上层固然可以理解为几大军头的联合统治。但是下面的军官却没有冒头的机会。不敢违背军纪。但南明的体制,不,不仅仅是南明,从崇祯朝就失去了对带兵将领的控制。到了南明时代,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隆武虽然想用文官掌兵权,将掌握兵权的文官纳入内阁。但实际上文官掌握的兵权都是沙滩上的城堡。

不打仗的时候看不出来,一打仗就会发现,看上去是文官大佬是那些武将的靠山,但是靠山仅仅是靠山,真正的兵权还在下面的武将身上。

他们的控制的兵权看上去固若金汤,但实际上是隔靴挠痒。

黄朝宣自己都下令撤退了,还指望谁坚持下去。

所以南明水师顿时做鸟兽散。

周辅臣这个时候才松了一口气,暗道:“这一条小命算是保住了。”随即他心中又生出一股浓烈的建功立业之心,暗道:“南征首功就这样得手了吗?”

他有些不敢相信,他将这些心思收起来,立即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追击黄朝宣,一路南下追击刚刚逃走的运兵船。

好一阵追亡逐北。

黄朝宣回到岳阳城的时候,他麾下的船只只剩下百余艘上下了,一个个士气低落,整合士卒不过三千人上下。黄朝宣这一战将自己的本钱折了大半。

更让黄朝宣感到心痛的是,从此他就失去了洞庭湖水道的管辖权,以此带来的种种,黑的白的收益,他都享受不到了。

这些仅仅是他自己的烦恼,更让他心惊胆战的是,运兵船队怎么样了。

那船上可是有一两万忠贞营将士,如果落到夏军手中,李过不将他的皮给扒了才怪,黄朝宣心中一动,暗道:“不行,我一定先与张兄商量一下。”

为了避免惩罚,黄朝宣决定先与张先壁串通一下,再与马銮麾下其他将领联合起来,想来李过也就不敢做的太过分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黄朝宣害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由于运兵船全部是征召的民船。所以运兵船的速度很慢。

毕竟民船也有三流九等的,真正的好船,都已经比征召进水师之中了,剩下的船只是不大好的船只。

再加上运人,运辎重,载重又深,那么他们提前跑了一段时间,还是被夏军水师给追上了。

虽然船上还有一些明军押运,但是船上更多的是忠贞营将士。

他们可没有想只要葬身洞庭湖之中的想法。

所以当夏军水师追过来的时候,他们果断了做出了决定。

那就是投降。

说起了对于忠贞营士卒来说,投靠夏军,那是丝毫没有心理负担。毕竟夏军与闯营几乎可以说是同源而出的。

或许上层将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抗拒,但是下面的兄弟来说,在哪里都是混饭吃。又是老兄弟,说不定这饭吃的还更好一点的。

又什么不同意的。

而此刻在船上坐镇的将领更是带这几分厚颜无耻。

“小弟拜见张世兄。”一个三四十岁的将领,满脸大胡须跪在地面之上,说道。

张轩的脸色一时间有些不舒服。在张轩看来,他虽然这一段时间戎马生涯,风刀霜剑的摧残之下。颜值不如当初能打了。变得有几分粗狂了。不是那么精致了。

毕竟不仅仅女人有颜值巅峰,其实男人也有。

但是即便这样,他也是堂堂好男子,一副好相貌,再怎么说也是帅哥一个。眼前此人看上去比他大上一轮。就有小四十了,还来称呼他世兄。让他很不习惯。

但是他还必须接着。

因为从罗汝才那边算起来,这个世兄,张轩还真没有办法否认。

他叫马光玉,乃是老回回马守应之子。

老回回也是义军的老资格了,与罗汝才的资历相差不大。不过在崇祯十七年病逝了。他一死,他麾下都归了他儿子。

但是他儿子自然不能与他相比,马光玉不得不服从闯王,还被边缘化了,似乎因为马家父子都是回回,让他镇守西疆。后来高一功大撤退的时候,马光玉跟随高一功从西北撤了回去。

马光玉麾下的都是回回。因为宗教的原因都原因跟随马光玉。

不过,马光玉本人能力,张轩虽然不大清楚,但听名声,可以称得上虎父犬子。

哪怕马光玉再怎么鱼腩,仅仅是为马光玉麾下的大军。也为了拉拢忠贞营其他将领,张轩就要善待马光玉。

这也是忠贞营下层为什么投降夏军没有丝毫负担的原因。大家都是熟人。

“马世兄请起。”张轩爽朗的大笑,说道:“今日能得马世兄来投,小弟幸何如之。”

张轩言语之中丝毫不提马光玉是走投无路,才无奈投降的,反而好像是马光玉投奔过来一样。

“小弟,不识天时,今日才弃暗投明,已经是大错特错了。”马光玉声情并茂说道:“小弟愿为大夏效犬马之劳,先攻岳阳城。”

张轩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世兄有此意,那么我先任命世兄为回回军统领,任统领本部人马。至于攻岳阳城之事,暂且按下不迟。”

马光玉的来投,让张轩对解决忠贞营有了新的想法,故而他先将马光玉按下。不让他参与进攻岳阳城之事,不仅仅是为了安抚马光玉,也是让忠贞营其他将领知道,大夏没有将他们当做炮灰的想法。

张轩将马光玉安抚下去。让马光玉驻扎在后方,专门让王进才所部就近看管。

虽然张轩并不认为马光玉有反叛的心思,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张轩送走马光玉之后,看向周辅臣,说道:“周将军,这一战击溃官军水师,还俘获万余精兵,本将军自然说话算话,这一战,你的功劳我记下了,已经上报,南京消息一到,你就是侯爷了。”

周辅臣大喜,说道:“多谢大将军。”

张轩笑道:“无须谢我,你可给我解决了大麻烦。”

洞庭湖水道控制权在手,可以说整个洞庭湖,乃至洞庭湖水域的水道,都任张轩来去,这是战略主动权的转移。再加上万余降兵,有力的补充了张轩的兵力。毕竟张轩本部只有五六万人,战事展开之后,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在困扰着张轩了。

之前虽然张轩在步步进攻,但是明军卡住岳阳,让张轩只能硬磕坚城。但是如今张轩心中有太多太多其他想法了。

虽然一时间不能将想法落实到计划,但是有一件事情张轩却可以肯定,那就是现在并不是非打岳阳城不可。

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一章 成军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十三章 老营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二十五章 钱肃乐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第七十三章 各方云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华四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一章 成军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战二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六十八章 后援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七十六章 决心第七十二章 战长沙之致师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二十一章 朱仙镇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一章 请缨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四章 罗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五章 困兽三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章 决战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十九章 阮进之策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
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七十九章 刘承胤第六十章 叛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处境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一章 成军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十三章 老营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二十五章 钱肃乐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七十七章 右营统领张轩第七十三章 各方云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华四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刘氏跌倒,张轩吃饱第一章 成军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战二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六十八章 后援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七十六章 决心第七十二章 战长沙之致师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二十章 黑夜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二十一章 朱仙镇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一章 请缨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四章 罗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五章 困兽三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二章 授田第七十章 决战之前二第五十三章 伯父张质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九十七章 犹斗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十九章 阮进之策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四十四章 善后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发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