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卧虎台

士死曰不禄,三日而殡,侯安都很快便下葬了。

那一日的午前,一辆推车,一口薄棺,送回了阿父。

侯安都静静地躺着,口唇耳鼻隐有血迹,双目合拢,牙关紧咬,十指互扣按于腹间。

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但是没有软弱、恐惧、沮丧,甚至也看不出有愤怒和不平。

将军堂堂正正地赴死,即便毒酒入腹有如刀割,在最后的时刻也努力保持了尊严。

十步见方的墓地,四尺高的坟头。

身为开国公的阿父,本该称薨,有谥号,墓地百步见方,坟头高二十尺的。

……

侯胜北没有再流一滴泪,将祭奠之物一一摆上,头也不回地道:“安成王,我心意已决,你可以说要我去干什么了。”

亲身到来的陈顼,洒了一杯酒在侯安都的坟前。

他长长叹息道:“侯司空逝去,我朝少了一位能够与北朝抗衡的名将。真要有北伐那天,却让我找谁统军为帅呢。”

侯胜北漠然,北伐遥不可及,根本不是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陈顼又道:“蔡景历迁散骑常侍,官升三品。新封县子进为新封县侯,爵位也连升两级。是靠什么立的功,你想必清楚。”

侯胜北心情没有起什么波澜,一个毫无骨气的跳梁小丑,不过是顺应背后那个指使之人的心意而已。

他现在根本没有向任何人报复的能力,只有低调隐忍,等待机会!

侯胜北再度平静地说道:“安成王,我既已答应,需要我干什么,你可以讲了。”

陈顼却不着急,四处眺望了一下:“此处幽静,倒是个适合说话的地方,你且陪我随意走走。”

漫步在黄土坟堆之间,陈顼像是在酝酿,考虑从何说起。

……

他终于开口道:“有些人死后还能入土为安。有些人却是死于沟渠,为野犬鸱鸮所食,尸骨不得保全。”

从这句话开始,陈顼讲起了九年前,江陵陷落时的惨状。

宗室自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圜、百官自尚书左仆射王褒以下,尽数为俘以归长安。

其中有名者,如琅邪王氏的王克、陈郡谢氏的谢贞、南阳庾氏的庾信、沛国刘氏的刘臻、刘瑴兄弟、琅琊颜氏的颜之推、颜之仪兄弟等等。

百姓男女更是被虏十余万,小弱者皆杀之,驱入长安,没为奴婢。

陈顼慢慢陷入对往事的回忆,神色悲怆,彷佛眼前再次有寒风卷起,雪花飘零。

破城之日为冬月,驱归长安则是腊月,正值天寒地冻之时。

又遇大雪,俘虏为人马所践及冻死者,十之二三,尸骨填满沟堑。

提起那段悲惨而屈辱的行程,陈顼再也不能用平时一副若无其事的态度来掩盖情绪。

他森然道:“南朝文武百官连同家属,沿途坐槛车、戴连枷、系缧绁,如同猪狗一般被驱赶,毫无尊严可言。”

“有怀抱小儿者,被夺走掷于雪中,以刀杖殴打前行,只听小儿哭声渐弱,终于断绝。而父母步步回顾,号叫不舍。”(注1)

陈顼盯着侯胜北,眼神有如刀锋:“数百官员,十数万人就这么一路到了长安,在北朝为奴为婢,你觉得意下如何?”

侯胜北终于明白,阿父为什么会选择结交安成王了。

经历过这么一段人间惨事,只要不是没心没肺之人,一定会与北朝势不两立吧。

他缓缓道:“这批人之中,和安成王一样仇恨北朝,心念故国的一定为数不少。”

“是的,这些人一旦组织起来,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我还需要一个人。”

陈顼看着侯胜北的目光变得火热:“这个人必须能文,和那些世家名士诗歌应酬。能武,擅长跑马骑射田猎,打入北周关陇子弟的圈子。”

他在一个坟头前停住,轻轻摩挲墓碑。

“此人需要通晓戎事,才能把握军机情报;敢于相机决断,才能应对突发局势。此外还须聪明有谋略、能用计。最重要的,必须有报国之心、赴死之勇。”

陈顼深深地看着侯胜北:“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直到你的出现。”

侯胜北对安成王的评价安之若素,什么报国之心,他现在有的只是报仇之心吧。

陈顼彷佛知道他内心所想:“现在你权且当作是为我做事,与大哥并无关联。”

侯胜北淡淡道:“一旦被北朝发现,自然就是谋逆死罪。”

陈顼点头表示确实如此:“是的,为了维护和北朝的友好关系,我朝绝不会承认此事,你只能默默无闻地死去。”

侯胜北笑了起来,只要陈蒨一天在位,他在南朝的前途,就和死了没有任何区别。

既然如此,为何不去北朝一搏?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只要安成王愿意启奏至尊,同意让我家人返乡,侯某便领了这件差事。”

“成交。”

见陈顼答应得爽快,侯胜北再无顾虑:“敢问安成王,这个组织如何称呼?”

陈顼再次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犹如猛虎欲噬人:“卧虎台,卧于北朝心腹之虎。”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先回去吧。”

陈顼拍了拍手:“准备工作不是三言两语,几天就能搞妥当的,我也不想你去白白送死。接下来的事情,你去找谘议参军毛喜细细商议。”

……

七月。

侯安都过世已有一个多月。

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黄法氍改回了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改由周宝安授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贞毅将军、出任南徐州刺史。

正如事后推测的那样,江州刺史的任命,不过是引诱阿父离开京口,来建康谢恩,自投罗网的陷阱罢了。

侯胜北没心思再管这些,也不和昔日故交联系。

这段时间,他十分的忙碌。

陈顼回朝后,毛喜任骠骑将军府谘议参军,领中记室,府朝文翰,皆出于其手。

他才是卧虎台的真正主持者。

谍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虽然侯胜北曾经学过孙子兵法的用间篇,但理论和实际完全是不同的两码事。

毛喜细心而耐心地指导侯胜北。

“只蛰伏,不轻用,待关键,见奇效。”(注2)

“你不必急于求成,刻意想着收集什么情报。通过江陵人士结交北朝勋贵,打入他们的圈子,那时只需稍微留心,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情报。”

“你就当作正常交际,吟诗作赋、觥筹交错、跑马射猎,结交一二好友,由他们再带你结交更多人,人脉广了,信息自然就多了。”

“北周武人执政,崇尚军功,贵游子弟咸以相矜,皆竞习弓马,被服多为军容,好驰射。和关陇贵族打交道,需得拥有一手骑射功夫,如此才能融入他们。”

毛喜自嘲一笑:“不过这样的人,从军取功名便是,怎肯愿意做此籍籍无名之事。”

他看着侯胜北,眼神流露出同情怜悯。

三年前在大江之上,提到战事意气风发,说起心爱之人略带羞涩的少年,如今沦落成为前途尽丧,只有冒死去北朝一搏的过河卒子。

不过单从表情已经看不出内心悲喜,比当年沉稳了许多。

此人,可用。

“获取情报涉及理解和影响他人行为和情感,当然也包括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这对于操纵他人和保护自己至关重要。”

侯胜北心想毛喜你就是此道好手,怪不得陈顼让你负责此事。

毛喜继续说明道:“这些北朝贵族,武功之外又喜好南朝文明,江陵陷落后,宇文泰就喜道: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

“宇文泰之母为太原王氏,当即又谓王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授王褒等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王褒等亦忘其羁旅。”

“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一代。其与宇文氏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贵游等翕然并学王褒之书。若是你作得一手好文章诗词,也能让他们青睐有加。”

“不过,通过这等人结交北周贵族则可,切记不可将正事透露一丝一毫于他们。”

毛喜严肃地告诫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批人感怀咏叹故国慷慨激昂,真要提着脑袋做杀头的事,那是万万不肯的。你若信赖他们,就别想活着回来了。”

卧虎台发展的目标对象,主要有三类:

一是权贵身边的僮仆婢女,坚忍吃苦,尤以家人于江陵沦丧者为佳。

他们可以传递日常消息,有时不经意探听到的一句话,很可能就是决定生死成败的关键。

二是担任军府记室、录事参军的书吏。

北朝将领少文,多喜用江陵降人撰写军令军报,这些人得以与闻军机,若是能开发一个则价值极大,只是须得谨慎试探,小心拉拢。

三是府兵中的汉军。

府兵创立之时,兵士只限于鲜卑与北方各族,逐渐大量的汉人也被募充府兵。汉人一旦入军,须改为鲜卑姓,全家强制由民籍转入军籍。

军户虽然不用承担赋税,战时却要自备粮草和武器,出现死伤残疾。

汉军更会受到鲜卑军士的欺压,积累怨气,容易拉拢,可通过他们收集军中信息。

毛喜总结道:“只是这些人只能获得一鳞半爪的情报,高层次的决策信息和战略机密,就无法可想了。结交北周权贵掩护身份,从他们口中套取高级情报,就是你的主要职责。”

“其他诸如隐语解读、阴书复原、临摹字迹、假刻印章、金宝贿赂、色诱勾引等,自有专门人才,无需你经手。”

“如有需要,你可通过特定人员下达指示,切莫亲自为之。”

毛喜不厌其烦地提醒侯胜北不要亲自下场,切忌直接参与情报活动。

“听起来似乎矛盾,但是潜伏一子的作用,要比获得情报更为重要。”

“这也是对你的保护,和你单线联系的人员乃是死士,即便出事也不用担心会牵连到你。”

“南北相隔数千里,信息不通,一年不过来聘一次,最多二次。如果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最新情报,本朝制定出来的政战之策就可能南辕北辙,偏离实际。”

毛喜最后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卧虎台事关重大,安成王将此任托付于你,切莫让他失望!”

……

九月。

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黄、利、安、石、双十九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欧阳頠薨,其子欧阳纥继任。

陈宝应以兵资助周迪,留异也遣其子留忠臣相助,周迪越过东兴岭,东兴、南城、永城三县响应,再寇临川。

陈蒨诏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章昭达率众讨之。

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侯胜北对周边之事还是不闻不问。

自从阿父去世,部曲尽数被打散收编,军营之事对他来说,已经变得如此遥不可及。

这段时间,毛喜悉心传授他如何快速获取他人信任,掩藏自身真实想法,旁敲侧击套取信息等种种技巧,并且予以反复训练。

其他如酒桌礼仪、划拳拇战、藏钩射覆、猜枚握槊、投壶行令等游戏,也须勤加练习。

侯胜北天资聪颖,埋头钻研,又有徐陵老师传授的沟通话术基础,触类旁通学得极快。至于各种游艺技能,更是上手就会,会而能精,堪称赌神。

毛喜也不禁感叹,人才啊。

若不是侯司空遭遇这等事,此子走军功路线也好、养望出仕也罢,都能有一番成就。

……

当毛喜觉得侯胜北已经具备了资格的时候,给到了他两份名单。

一份是到达北周之后,有待结交的关陇勋贵,包括:

太师、总领百官五府天官大冢宰、晋国公、雍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宇文护的六个儿子。

已故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宇文导的五个儿子。

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太保、柱国、许国公宇文贵的三个儿子。(注3)

宇文护府长史,少傅、大将军、南阳郡公兼营作副监叱罗协的五个儿子.

宇文护府司隶,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高县公冯迁的儿子冯恕。

八柱国之一、攻破江陵的主将,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的九个儿子。

已故八柱国之一,唐国公李虎的八个儿子。(注4)

已故八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的六个儿子。(注5)

已故八柱国之一,卫国公独孤信的七个儿子。(注6)

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郑国公达奚武的两个儿子。

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凉国公贺兰祥的七个儿子。

柱国、大司马、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总管尉迟迥的五个儿子。

柱国、总管七州十三防诸军事、陕州刺史尉迟纲的四个儿子。

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刺史贺若敦的三个儿子。

宇文泰五子,齐国公宇文宪。

宇文泰六子,卫国公宇文直。

宇文泰七子,赵国公宇文招。

宇文泰八子,谯国公宇文俭。

宇文泰九子,陈国公宇文纯。

宇文泰其余诸子尚不满十岁,暂时可以不必理会。

以及

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随国公杨忠的五个儿子。

迁往长安的南朝降人自不必说,也是他需要结交的对象。

毛喜开玩笑道:“名单没有罗列北朝贵女,若是能结交一二红颜,也是你的本事。”(^_^)

侯胜北看完长长的一串名单,不禁感叹北周将门人才之盛,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果然是名不虚传。

那么多的交际对象,看来自己到了北周之后,怕是要夜夜笙歌,日日觥筹了。

……

另一份名单就短了许多,是需要他小心注意的人,上面只写了两个名字:

二十四开府大将军之一、勋州刺史,韦孝宽。

天官府司会大夫,柳庆。

-----------------

《地名对照》

东兴:今黎川县

南城:今南城县

永城:今黎川县北三里田东湾一带

第23章 下决意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8章 预兆第4章 宝录初成第74章 北周军容第47章 故人去第61章 陈顼其人相关设定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54章 江心夜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27章 抗北齐之前哨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青年篇结语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65章 卧虎台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67章 遇独孤第74章 北周军容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68章 别伏陀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一起探究历史之美第3章 逝去传说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3章 返家乡第79章 战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116章 结百年好第38章 预兆第15章 死气沉第92章 旧友来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24章 始从军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60章 且听战报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04章 沈婺华第73章 卧虎初哮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17章 蜀地失第88章 长安轶事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11章 最下攻城第15章 死气沉第67章 遇独孤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第14章 萧妙淽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战西堤第40章 少年不再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83章 战邙山之斗百保第1章 少年胜北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53章 迎世子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46章 御前对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20章 入洪流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88章 长安轶事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4章 宝录初成第24章 始从军青年篇结语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24章 始从军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50章 战王琳前篇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74章 北周军容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7章 讨贼难第41章 天子坦荡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26章 抗北齐之战起
第23章 下决意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8章 预兆第4章 宝录初成第74章 北周军容第47章 故人去第61章 陈顼其人相关设定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54章 江心夜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27章 抗北齐之前哨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青年篇结语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65章 卧虎台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67章 遇独孤第74章 北周军容第64章 天嘉四年后篇第68章 别伏陀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一起探究历史之美第3章 逝去传说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3章 返家乡第79章 战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116章 结百年好第38章 预兆第15章 死气沉第92章 旧友来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24章 始从军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60章 且听战报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04章 沈婺华第73章 卧虎初哮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17章 蜀地失第88章 长安轶事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11章 最下攻城第15章 死气沉第67章 遇独孤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第14章 萧妙淽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75章 战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战西堤第40章 少年不再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83章 战邙山之斗百保第1章 少年胜北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53章 迎世子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46章 御前对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20章 入洪流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88章 长安轶事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29章 抗北齐之袭破第4章 宝录初成第24章 始从军青年篇结语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烧船第24章 始从军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50章 战王琳前篇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74章 北周军容第110章 再攻江陵之重起兵第7章 讨贼难第41章 天子坦荡第81章 战邙山之攻洛阳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26章 抗北齐之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