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姓杨名坚

侯胜北转眼来到长安城已有半年,生活变得逐渐丰富起来,隔三岔五就有人相约。

踏青郊游、骑马射猎、饮酒作诗,觥筹交错。

酒喝多了,有时不胜酒力,一时回不得馆舍,中途需要歇息一番。

……

江南居的前堂为品茗饮茶之处,后院为歇脚住宿之所。

侯胜北一直住的是天字六号房。

江南居后院的住宿区域是一栋三层小楼。

一楼是大通铺,十人二十人挤在一起。二楼地字、三楼天字就是一人的单间了,区别在于房间大小和布置而已。

三楼的天字房只有五间,根本没有六号。

最深处那间不对外开放的房间,是江南居的账房,至少对外是这么说的。

侯胜北慢慢登上三楼,见四处无人,便取出钥匙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的一项功能,是当他有情报需要传递之时,口述给潘氏知晓。

另外的一项功能,则是存放一些从其他各处收集到的信息,供他参考,以免一叶障目,成了井底之蛙。

侯胜北打开梳妆台的暗格,拿出资料读了起来。

“齐显祖之世,周人常惧齐兵西渡,每至冬月,守河椎冰。时至如今,齐人反椎冰以备周兵之逼。”

短短一条信息,却是反映了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

北齐在高洋之时,疯归疯,北战柔然、西却北周,威震四方。

仅仅五年功夫,为何战力下降如此之快,原因却是不明。

不过侯胜北看了,不禁暗暗点头,能够观察注意到椎冰这个不起眼的现象,足以说明了卧虎台一线收集情报的能力。

毛喜培养出来的谍子果然了得。

侯胜北想起了当年和荀法尚的那次辩论,他现在切身体会北周的蓬勃生机和人才之盛,和北齐一样,感受到了国力日渐提升的北周带来的压迫感。

智者总是能够见微知著,洞察先机么?

自己在这方面被荀法尚甩了几条街啊。

那时就凭借一些现学现卖的知识,纯属生搬硬套,就敢在陈霸先和一群重臣面前放言议论。

侯胜北有些为年少时的浅薄感到羞耻。

这也就是国子学考试,作为学生算是不错的水平吧,距离真正实际的政务军略差得太远。

“北齐颁布新修律令,立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北齐诏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还田,免租调。一夫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牛受六十亩。大率一夫一妇调绢一匹,绵八两,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

北齐重修律令,均田薄赋,这是要休养民生的意思了。

以北齐的地广人稠,只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国力大增,不能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啊。

周齐之间相互征战消耗,才符合南朝的利益。

侯胜北哑然失笑,十恶不赦的重罪,以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可不就是反逆,谋求推翻北周的社稷统治?

而且,自己对本朝也说不上有多忠心吧。

“中外府司马尹公正至玉壁城,于郊盛设供帐,与北齐使者密议。”(注1)

这条信息太过模糊,不过一线谍子能够探查到此事已属不易,无法期待更进一步,获知密议的内容。

侯胜北摇摇头,突然瞳孔一缩,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

以他对北周官制的了解,外交本是秋官府所辖范围,为什么会由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天官府的司马前去洽谈,宇文护难道和北齐在谋划些什么?

这可是涉及到北周最高层的机密。

周齐两国密议,最坏的情况,联手针对南朝亦未可知。

玉壁城的名字也让侯胜北眉头一皱,这不是那个韦孝宽镇守的所在吗?

一般密谍接触不到这么高层的信息,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看来要想方设法,巧妙地打探一番。

见没有其他情报,侯胜北坐了一会儿,待酒气稍散,走出房间上好锁,回馆舍去了。

-----------------

又到了和那罗延相约射猎的日子。

田猎是一种癖好,以前大壮哥在京口之时,无日不畋游。(注2)

那罗延虽然没有那么痴迷,也另有一伙玩伴,然而相隔十余日,总要拉上大野昞作陪,来约他一次。

大野昞感到吃不消,说这次就你们两个年轻人自己去吧,我老胳膊老腿可不能奉陪了。

侯胜北自然不会拒绝,反正长安城周边猎场甚多,射猎顺带赏景,每次都有新鲜感。

此次二人来到了建章宫遗址,原来的上林苑。

“此处原本是皇家禁地,萧何请命开放民田,还被汉高祖下狱,如今却是放开了。”(注3)

侯胜北看着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赏玩风景,凭吊故址,以及捞鱼捕猎甚至种田的都有,不禁无语。

这还怎么跑马打猎?

“走,我带你去一处好地方。”

那罗延狡黠一笑:“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地方可大得很哪。”(注4)

“上林苑多塬,龙首、白鹿、少陵、神禾、乐游、细柳、五陵,或如黑龙、或聚白鹿、或神鹤衔谷,或将军屯兵,无一不是好去处。”

“苑中有塬,塬上有园,有一处乃是大冢宰的别墅,等闲人不敢接近,我们便去那里。”

听了一番介绍,侯胜北有些顾虑:“既然是大冢宰的别墅,只怕不太方便吧?”

那罗延满不在乎道:“我们又不是要进别墅,只在周边游猎而已。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子弟,谁还没在那里打猎过呢。”

侯胜北见那罗延如此自信,料想问题不大,也就随着去了。

那罗延一路兴奋地说道:“以前上林苑有虎圈、狼圈、狮圈、象圈,现在也不乏猛兽,总是射羚鹿少了些意趣,如能碰到虎豹之类,打猎才有意思。”

侯胜北想到萧摩诃也是一样,遇到猛兽就兴致勃勃,想起一事:“听说伯父曾手格猛兽,堪比三国曹彰,可有此事?”

那罗延笑道:“那可是老爷子的得意事迹,知道的人还真不少。他和太祖皇帝狩于龙门,独当一猛兽,左手挟持其腰不得动,右手探入兽口,一把就拔掉了舌头。”(注5)

侯胜北讶道:“猛兽之舌粗壮有力,且多有倒刺,伯父就这么赤手扯了出来?”

“可不是嘛,我们北朝称猛兽为揜于,太祖皇帝也有感老爷子的勇武雄壮,赐字揜于。”

侯胜北神往道:“不知何日得便,可以拜见伯父这等武人模范。”

“简单,老爷子现在镇守北六州,届时我带你去见便是,不过可能要等到深秋了吧。”

“现在才春季刚过,为何要等半年之久?”

“哎,还不是突厥这帮贪得无厌之辈,年初那次没有抢够,相约今秋出兵,再次攻齐。”

侯胜北替他打抱不平道:“他们还好意思提的出口?上次不是狠狠地坑了你吗?”

“可不是嘛,突厥又何时守信重约过了。不过这次我们也不会全力以赴,稍稍意思一下做个样子就行了。”

“那突厥不会生气吗?”

“生气那也没办法啊,大冢宰的母亲还在北齐,正在洽谈交涉送回一事。大冢宰至孝,与母分别三十五年,打一打施加些压力有利交涉,但是也不能打得太狠了。”

“原来如此。”

侯胜北微微一笑,问道:“那这次那罗延你要出征吗?”

“嗐,这种装样子的仗,我懒得跑一趟。要是真有大战,侯兄弟你也可以来看看我北周军容。”

“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啊,那罗延你的部曲,想必勇武无比。”

“哈哈,届时一定让你见识一下我军的威风。”

谈谈说说,已到了地头,果然人迹少至,野物甚多。

两人跑起马来,射了几箭,很快有了收获。

春风得意马蹄疾,正在惬意舒心之际,迎面来了一队人马,皆是亲卫打扮,披甲持矛,挎弓带箭,一看就颇为精锐。

为首一名队长模样的上来喝问:“奉大冢宰之命盘问,尔等何人,胆敢窥探?!”

那罗延抱拳,笑嘻嘻道:“不敢不敢,我是随国公、柱国大将军普六茹忠之子,行猎来到此处。若是吵扰到了大冢宰,恕罪则个。”

他以为报上身份,对方得知不是普通百姓,也就轻轻放过了。

正常也确实应该如此。

不过今天貌似有些不对,那队长居然道:“随国公出镇六州,什么人敢冒充他的儿子,给我围起来,格杀勿论!”

当下取出弓箭就射。

那罗延还没反应过来。

侯胜北冷眼旁观,见那队长之前就给左右使眼色。

他见话风不对,没等最后那句话的“杀”字出口,就挥鞭一抽那罗延的马股。

那马吃痛,错开两步,正好避开迎面射来的一箭。

“逃!”

那罗延反应过来,拨转马头退到后方。几名随从跟上,堵在对方面前。

那队长稍有犹豫,面上露出狠色:“这群奸细,大冢宰有令,尽数杀了!”

麾下众亲卫纷纷抽出兵刃围了上来,有人操起弓箭搭箭射来。

那罗延的随从正要和对方理论,立刻就被射死两人。

都是一箭贯穿要害,立刻倒地身亡。

余人大惊。

那罗延的身前露出了空档,又有一箭对准他凶狠射来,麦铁杖眼疾手快,挥杆一击。

只听叮的一声,将箭击歪,斜插入土,箭尾仍然晃动不已。

侯胜北没想到打猎竟然会遇到这等事。

虽然自己确实是南朝奸细,可是怎么都牵扯不到那罗延的身上吧?

对方人多势众、甲胄鲜明、刀枪锋利,弓弩齐备。

这边则是行猎打扮,唯有一弓数箭,怎么看都不是对手。

何况怎能和大冢宰的亲卫动手厮杀?

侯胜北见不是头,待要逃跑,已是慢了一拍,被团团围住。

张氏兄弟见此情状,赶紧挡在他的身前,却被他推开了。

这群亲卫看来是针对那罗延的,自己一行被卷了进来,若是对方存了杀人灭口之心,一个都逃不掉。

不会就这样毫无意义地死在此处了吧。

侯胜北苦笑道。

他想象过身份被揭穿逮捕处死,或是死在战阵之上的场面。

可是出来打一场猎就稀里糊涂地被杀,这结局也太出人意料了。

要是自己回不去,阿母、淽姊、还有未出世的孩子,唉。

他心念电转,却想不出破局之法,难道此时还能和那罗延划清界限,乞求活命?

对方多半不信,白白做了被耻笑的小人,结果还是难逃一死。

那么真要到了生死关头,也只有奋力一搏,擒其首领,死里求生了。

只是成功的可能不大。

就在他暗暗蓄势待发之际,只听有人喝道:“住手!你们在干什么?”

两骑飞奔而来,转瞬来到跟前。

见到这二人,亲卫队长有些顾忌,大声道:“见过侯伏侯大将军!”

那罗延一看认识来人,高声喊道:“侯伏侯龙恩、侯伏侯万寿,两位叔叔救我!”

“这明明就是随国公之子,围住他作甚,胡闹!”

二人喝退亲卫:“退下!大冢宰那边,自有我等前去解释。”

转向那罗延道:“想必是个误会,贤侄你也不要太过在意。”

那罗延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两具亲随尸体,咬牙道:“既如此,还请两位叔叔向大冢宰解释误会。”

“好了,那罗延你带人走吧。以后出行,可须小心谨慎才是啊。”

两位被称为侯伏侯的大人物震慑住场面,大冢宰亲卫只得让开一条路,放那罗延等人离开。

……

一场田猎趣事,变成这样的结局,返程路上,众人垂头丧气。

两匹马的身上,横驮着两具尸体。

回到长安城,侯胜北正要辞别,被那罗延拉住:“侯兄弟且不要急着走,再陪我一会儿,咱们喝上一杯。”

侯胜北知他心中愤懑未消,应承了下来。

这是他第一次去那罗延的府邸,进了厅堂,一位女子上前相迎。

只见她容貌和伏陀有几分相似,姿容甚美,眉宇间英气勃勃。

女子见那罗延脸色不对,问道:“出了何事?”

那罗延闷声道:“遭了大冢宰亲卫袭击,丢了两条人命。”

女子吃了一惊,赶紧查看他有无受伤。

“我无事,幸亏侯兄弟反应得快,还有他的随从相救,否则只怕已经死了两次。这次有侯伏侯龙恩和侯伏侯万寿两位大将军解围,才得出生天。”

女子点头道:“邙山之战,大冢宰率先锋为敌所围,有赖侯伏侯龙恩挺身捍御方才得免,大冢宰须抹不过他们的面子。”

侯胜北听这女子说起战事如数家珍,暗暗称奇。

这位无疑就是那罗延的夫人,伏陀的七妹独孤伽罗了。

“多亏有老爷子的旧日交情在。伽罗,劳驾准备些酒水压惊,我要好好谢过侯兄弟。”

侯胜北随那罗延进入后堂。

所谓登堂入室,有了今日共历患难,两人的关系无疑更进一步。

不一时酒食摆上,那罗延倒满一樽酒,一饮而尽:“侯兄弟不要客气,我就不招呼了。”

短短片刻,他就一连喝了几樽下去。

侯胜北陪着饮了两樽。

两人也不说话,各自默默地饮酒。

今日如果不是侯伏侯兄弟出面,那罗延必然就被害了性命。

事后哪怕追查,最多作为误杀,交出几名动手的士卒平息老爷子的怒气罢了,还能如何。

“不过是没有投效罢了,大冢宰为何予以加害!”(注6)

那罗延喝到酣处,带着几分醉意恨恨道:“先帝曾派赵昭相我面容,事后他对我说,必大诛杀而后定。吾若得志,必杀之,必杀之!”(注7)

侯胜北也不知道他说的是要杀谁,踌躇了一下劝道:“那罗延……”

“佛云,金刚怒目。随从被冤杀,我枉称那罗延,却不敢一怒!”

那罗延打断了他,又饮一樽:“太祖赐姓普六茹,可我族乃是弘农华阴杨氏,不是什么胡人!”

侯胜北听他这么一说,顺口便道:“原来那罗延还是弘农杨氏之后,失敬失敬。”

那罗延已是醉意朦胧,酒劲涌上:“不错!我乃大汉太尉杨震十四代孙,武川镇司马杨元寿来孙、太原太守杨惠暇玄孙、平原太守杨烈曾孙、宁远将军杨祯之孙、柱国大将军杨忠之子,姓杨名坚!”

第94章 杨白华第105章 解心结第46章 御前对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24章 始从军第116章 结百年好第15章 死气沉第41章 天子坦荡第1章 少年胜北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28章 抗北齐之绝粮第22章 南朝乱第15章 死气沉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40章 少年不再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96章 争龙之调人事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53章 迎世子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107章 铁杖传谣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93章 返家乡第105章 解心结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9章 遣返第73章 卧虎初哮第37章 共饮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9章 封赏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93章 返家乡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18章 清闲乐第65章 卧虎台第72章 周齐交涉第15章 死气沉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第65章 卧虎台第38章 预兆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91章 潘氏盼也第3章 逝去传说第23章 下决意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50章 战王琳前篇第73章 卧虎初哮第21章 返红尘第94章 杨白华第55章 加冠礼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16章 湘州叛第48章 英雄逝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67章 遇独孤第39章 遣返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46章 御前对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21章 返红尘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54章 江心夜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18章 清闲乐第70章 拓人脉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15章 死气沉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28章 抗北齐之绝粮第57章 讨南蛮第19章 赤子心第54章 江心夜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22章 南朝乱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90章 柳庆问案第68章 别伏陀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67章 遇独孤
第94章 杨白华第105章 解心结第46章 御前对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43章 国子求学中篇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24章 始从军第116章 结百年好第15章 死气沉第41章 天子坦荡第1章 少年胜北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34章 抗北齐之突阵第28章 抗北齐之绝粮第22章 南朝乱第15章 死气沉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第40章 少年不再第102章 争龙之复旧职第96章 争龙之调人事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53章 迎世子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107章 铁杖传谣第30章 抗北齐之媾和第93章 返家乡第105章 解心结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第39章 遣返第73章 卧虎初哮第37章 共饮第58章 平东阳前篇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9章 封赏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93章 返家乡第51章 战王琳中篇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第101章 争龙之受肯定第18章 清闲乐第65章 卧虎台第72章 周齐交涉第15章 死气沉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第65章 卧虎台第38章 预兆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91章 潘氏盼也第3章 逝去传说第23章 下决意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50章 战王琳前篇第73章 卧虎初哮第21章 返红尘第94章 杨白华第55章 加冠礼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16章 湘州叛第48章 英雄逝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袭城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67章 遇独孤第39章 遣返第77章 战邙山之往事后篇第46章 御前对第44章 国子求学后篇第33章 抗北齐之对峙第21章 返红尘第31章 抗北齐之小憩第54章 江心夜第106章 重见冼姨第100章 争龙之讨叛党第18章 清闲乐第70章 拓人脉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2章 战邙山之丧偏师第86章 忆白袍前篇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15章 死气沉第87章 忆白袍后篇第28章 抗北齐之绝粮第57章 讨南蛮第19章 赤子心第54章 江心夜第6章 南康之战后篇第22章 南朝乱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第90章 柳庆问案第68章 别伏陀第32章 抗北齐之牵制第52章 战王琳后篇第67章 遇独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