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杨继业

宋太宗决心平定北方。公元979年,他带领大军,攻打北汉。宋军把北汉的京城太原团团围困,猛攻猛打。北汉向辽国求救,辽国派兵前来援助,被宋军打得大败。北汉无力抵抗,只好投降。

宋太宗平定北汉以后,北汉有个有名的老将,叫杨业,也归附了宋朝。杨业就是传说中的杨老令公。他从小爱好骑马射箭,学了一身武艺。因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人们称他“杨无敌”。宋太宗对杨业相当器重,起初让他担任郑州刺史,后来又让他担任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镇守北方边境。

公元980年3月,辽国出动十万大军,侵犯代州北面的雁门关。警报传到代州,杨业手下只有几千骑兵,力量相差太远,大家都很担心。杨业决定出奇制胜,带领几百骑兵,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在敌人背后进行攻击。辽军正大摇大摆向南进军,不料一声呐喊,宋军从背后杀了出来。辽军大惊,不知道宋军有多少人马,吓得四散逃奔。这一仗,辽国的一个驸马被杀死,还有一个大将被活捉。杨业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宋太宗非常高兴,特地给杨业升了官。从此,“杨无敌”的威望越来越高了。

杨业立了大功以后,一些大官僚非常妒忌。他们恐怕杨业的声望和地位超过自己,就设法排挤陷害他。但宋太宗不听这些坏话。他把这些奏疏封起来,送给杨业,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那些大官僚的陷害,暂时算是搁下来了。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病死,他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辽圣宗年仅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宋太宗见辽国政局发生变动,认为机会来了,决计出兵收复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三支大军攻辽。东路由大将曹彬带领主力部队,向幽州前进;中路由田重进率领,攻取河北西北部等地;西路由潘美率领,攻取山西北部各地。杨业就在西路军中,做潘美的副将。潘美带领的西路军,出了雁门关,就向北进攻。杨业和他的部下英勇善战,很快打下了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应州(今山西应州)和云州,收复了山西西北部的大片失地。正当西路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不料东路军吃了一个大败仗。宋太宗因主力部队失败,不敢再战,连忙下令退兵。潘美、杨业很快退回代州。宋朝的大军一退,应州的宋军也丢掉城市逃跑了,辽军乘胜打进了寰州,一时形势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候,宋朝政府下令把寰、朔、应、云四州的老百姓迁往内地,要潘美、杨业的部队担任护送。但这时寰州和应州已经丢了,云州远在辽军的背后,朔州也在辽军的身旁,要迁移那些地方的老百姓,可着实不容易。

杨业考虑了一番,提出建议说:“现在敌人很强大,应当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不能硬打。我们应先假装打应州,引诱敌人大军前来迎战,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命应、朔两州的守将带领百姓赶快南迁。这时,我们只要派军队在中途接应,这两州的百姓就可以安全转移了。” 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在潘美军中做监军的王侁却不同意。他说:“我们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这样胆小?只要走雁门关北面的大路,向朔州前进就是了。”

杨业说:“这样做,一定失败!” 王侁不但不考虑杨业的正确意见,反而讽刺他说:“将军一向号称杨无敌,如今看到敌军,竟逗留不进,难道有其他

想法吗?” 对于这样恶毒的诬蔑,杨业气愤极了。他横下心来,说:“我并不怕死,只因时机不利,不想让士兵白白送死。你既然说出这种话来,我领兵前去就是了。” 杨业和王侁争论时,潘美就在旁边。他明知杨业这次出兵,凶多吉少,可是他一向妒忌杨业的才能,所以一言不发,让杨业去了。

杨业出发时,对潘美说:“这次出兵,一定不利。我本想等待时机,为国杀敌立功,如今有人责难我畏敌不前,我愿意先死在敌人手里。”同时,他又说:“你们在陈家谷准备好步兵弓箭,接应我们。否则,军队就回不来了。” 说完,杨业就带领人马,直奔朔州前线。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儿子杨延玉和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刺史王贵。

辽军看到杨业前来,就出动大军,把宋军团团围住。杨业父子和他们的部下虽然英勇善战,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从正午一直打到黄昏,只剩下一百多人,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且战且走,退到陈家谷。哪知潘美的军队不顾杨业的安危,早已逃跑了。 杨业只好带领部下,再跟辽军死战。王贵用箭射死了几十个敌人,箭完了,又用弓打死了几个敌人,才壮烈牺牲。杨延玉和其他将士也在战争中牺牲了。

杨业受了十几处伤,还继续苦斗,杀死了几十个敌兵。他因为伤势太重,加上战马重伤,实在走不动了,就到树林中去躲一躲,不幸被敌人射倒,抓去了。他被俘以后,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杨业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牺牲外,最著名的要数杨延朗。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他镇守边关二十多年,曾多次打败辽军的侵扰。

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六十章扫罗王(二)第一百七十九章国王归位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战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二百零六章杨延昭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三)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五十三章兵临朝歌(二)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九十四章秦王扫六合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九十三章终到灵山第六十九章内门弟子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六十一章大卫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庄第一百六十九章五庄观(二)第四章盘古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一百三十章使徒传道(七)第五十二章兵临朝歌第一百零五章汉武帝(三)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庄第一百八十八章扇灭火焰山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四十五章齐聚诛仙阵第九十四章秦王扫六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一百八十章红孩儿戏唐僧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二百二十三章盖恩夫人第六章盘古儿女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一百九十八章吕洞宾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二)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斗女妖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三)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二百零五章杨继业第二章身临地狱第七章盘古儿女(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一百三十四章蔡伦造纸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八章菩提现世
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六十章扫罗王(二)第一百七十九章国王归位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战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二百零六章杨延昭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三)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五十三章兵临朝歌(二)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九十四章秦王扫六合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九十三章终到灵山第六十九章内门弟子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六十一章大卫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庄第一百六十九章五庄观(二)第四章盘古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一百三十章使徒传道(七)第五十二章兵临朝歌第一百零五章汉武帝(三)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庄第一百八十八章扇灭火焰山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四十五章齐聚诛仙阵第九十四章秦王扫六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一百八十章红孩儿戏唐僧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二百二十三章盖恩夫人第六章盘古儿女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一百九十八章吕洞宾第四十二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二)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斗女妖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三)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二百零五章杨继业第二章身临地狱第七章盘古儿女(二)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一百三十四章蔡伦造纸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东土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八章菩提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