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例如盗取一钱到二百二十钱的要“迁之”,盗取二百二十钱以上和六百六十钱以上要分别罚作刑徒,盗牛者要罚作刑徒,盗羊或猪的也有相当的惩处,甚至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对五人以上的“群盗”则追捕处罚更严。同时《秦律》还有许多对各种逃亡者追捕处罚的规定。

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三十二章伯邑考进贡(二)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五十二章兵临朝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六十四章所罗门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九十章楚怀王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八十七章合纵连横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儿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六十五章东周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一百零六章杂记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二百零八章方腊第七章盘古儿女(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终到灵山第三章天使叛乱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一百七十三章宝象国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五十九章扫罗王第四十六章齐聚诛仙阵(二)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章错失良机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传道(六)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七十九章国王归位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八十六章西门豹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十三章五帝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六十章扫罗王(二)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一百二十章荣入圣城第一百七十章五庄观(三)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战红孩儿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十九章妇好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章楚怀王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
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三十二章伯邑考进贡(二)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一百四十章周瑜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五十二章兵临朝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六十四章所罗门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九十章楚怀王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八十七章合纵连横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九十九章项羽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儿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六十五章东周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一百零六章杂记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二百零八章方腊第七章盘古儿女(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终到灵山第三章天使叛乱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一百七十三章宝象国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五十九章扫罗王第四十六章齐聚诛仙阵(二)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一章错失良机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传道(六)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十三章五帝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七十九章国王归位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黄风怪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八十六章西门豹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十三章五帝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六十章扫罗王(二)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一百二十章荣入圣城第一百七十章五庄观(三)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八十一章猴王战红孩儿第七十九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三十七中隆中对第十九章妇好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九十章楚怀王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