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待诸多政事议定,朝会结束,诸官向皇帝行礼之后,开始退出。

赵桓命人将赵鼎留住,请他到后宫清漏阁相见。

张浚正自暗中发笑,只觉皇帝虽允众人所请,毕竟还要对赵鼎加以训斥。却不料自己抬脚刚行几步,又有小宦官上前,请他亦到后宫阁内。

到得此时,自然是皇帝要与枢密商量军事,不但赵张二人,还有几个枢密院承旨,也被一并召入。

前线形式已是紧急,金兵动员几个月,前锋部队已经开始与宋军边防力量小有效战,双方互有斩获,而金兵因为天气的关系攻势并不大,宋军也摸不清楚对方主攻的方向,只得固守防线,不敢轻率出战。

双方彼此都很清楚,决战和大战的时机,必定是立秋之后。而时光荏再而过,盛夏已过,各个地段宋军的对面,金兵调动越发频繁,显然是大战将起。

想到这里,张浚也将自己心中的杂念抛下,紧跟赵鼎之后,往着后宫而去。

宫室疼小,各人不过走了盏茶功夫,穿过几条深巷和朱门,便已到得后宫阁前。

此是赵恒办事和召见大臣的地方,虽然地处后宫花园不远,却是拆掉了不少房屋,整出大片空地,周围侍卫林立,防备的很是森严。

只是如此重地,阁门外不远处,却有一群相扑力士。正光赤着上身,顶着烈日卖力互博,不停吆喝。

张俊与寻常宋人一样,也极喜欢看人相扑,只是此时此刻。却是皱眉摇头。

待到阁门处,早有几个文学常侍,侍奉在外,随时准备被皇召见。

张浚冷眼去看,见这些身着绿袍的官员,看向不远处地相扑力士,一个个也是皱眉不已。

他忍不住向一个比较熟识的常侍调笑道:“徐常侍,既然不堪吵闹,不如将他们驱赶开去。”

那徐常侍连忙摇头。答道:“岂敢岂敢,他们亦是常侍,大家品秩相同。怎可如此孟浪呢。”他说罢连连摇头,不敢再说。

想来是因为这伙相扑力士自缘故,吃了不少的苦头。

宋人的两大体育运动,一个是便是踢球,另一个就是相扑。

皇宫内院,也拳养相扑力士,混地好的力士,还加以常侍官衔。

而赵桓重视相扑,甚至有打算让相扑力士更加显耀,使得这种民间娱乐活动。更加繁荣,在宫中和军中,形成制度。

文人贵戚也看相扑,却在内心鄙视这些以力气和搏击技巧吃饭的人,以赵桓的打算。恨不得让这些手不提四两的老夫子们,也下场搏击一番才好。

张浚也顾不得与这徐常侍探讨皇帝的举措是否合理,眼前有更重要的事,需得他入内参详。

一脚迈入。只见皇帝正端坐阁中,便连忙低头,急步趋前,向着皇帝跪地行了一礼。

因着适才朝会时已经见过,便也一跪起身,在内侍送上来的椅子上坐下。

赵恒的脸色,也与刚刚不同。

适才虽不是大朝会,也基本上集中了长安城内地升朝官,有很多话,私下讲来无妨,而在几百人面前讲来,却只能让赵恒难堪。

他自己也很奇怪,后宫他宠幸的宫人不少,算算也有十来人,一年多来,竟还没有人受孕。

此事一天不解决,他的心里始终是有不安。

近来兵事紧迫,加上很多改革地事要提上日程,赵恒心中压着事情,在房事上便更不着紧,如此一来,更显的赵鼎所说的立储立后一事,更加紧迫。

只是身为现代人,宠御着那些如同木头一样,对自己千依百顺的宫人,虽然都很美貌,趴伏在她们身上,个中滋味,却越来越形同嚼腊。

赵桓微微苦笑,看着几个坐在自己身前的近臣,心道:“这些东西,却是自己下贱。女人么,哪有不变的。象这些人这样,心里就没有对女人的感情二字可言,岂不是也很好么。”

他自己安慰自己,却也知道他与这些真正的古人不同。

当下不肯再想,轻声苦笑,向着诸内待吩咐道:“给各位大人上茶。”

“是,陛下。”

在皇帝身边侍候的,多半是逃自东京大内的宦官,多年来学地就是这一套侍候人的本事。一个个轻手轻脚,走路时仿若无声,却又快捷无比。

片刻功夫,已经将官窑精致的白瓷细盏放在张浚与赵鼎面前的几案上。

至于几个枢密承旨,则没有资格享受皇帝的赐茶,并且也没有赐坐,只是站在两个长官地身后,等待备询。

赵恒待这两个大臣放下手中茶皿,方才向这两人道:“今晨曲端来报.说是潼关外金兵数量不减,而且行人司有细作在外查探,可能是完颜宗弼为主帅。”

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这两个枢密使的耳中。

皇帝此时提起,自然是询门他们是何打算,有何见解。

此事两人在上朝前,早已有过商议,当下对视一眼,由着赵鼎先道:“依臣之见,多半不是疑兵。自古以河东下陕西,易守难攻。前次延州等地有失,实则是西军多次勤王,又援太原,耗尽实力,加上折可求叛降金兵,甘为引路,加上完颜娄室自潼关沿渭河河谷直入到长安,两边侧应,咱们才失了陕西。今请陛下亲镇永兴军,前方禁军经过淘汰充实,战力大增,前方镇守将领,也是名帅宿将,如此以来,自河东等地来攻,困难重重,倒不如由潼关强攻而入的好。潼关虽然号称天险,不过多年战乱,加上我朝立国并不以长安为都,年久失修,加上被金兵多次摧破关门,用来阻敌已嫌薄弱,敌人集结重兵,叩关之后,可以一路长驱直入,直薄长安。臣等商议,若臣等在彼处领兵,也多半要如此行事,最为妥当。”

赵恒目视张浚,问他道:“卿意也是如此么?”

张浚连忙点头,答道:“是,臣意亦是如此,并无异议。”

“好吧。”

赵恒点头起身,在阁内一角,双手背后,目视沙盘地图。

沙盘在中国早已有之,并不奇怪,只是并不如后世那么科学,赵桓有心要加以改良,不过这种东西,只怕是军事院校毕业地正经军人也未必能弄的好,更何况是他。

他此时接触到军事上的东西已经很多,不似当初对军事一窍不通,略看一会,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两个大臣,所言确实是实。

陕西地势是四面被山环绕,自太原西进,沿途都是险峻山谷,而突破潼关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只要沿着渭河河谷前进,一路上对然有不少堡寨城池,却很难阻隔敌人的重兵集团,若是一路突到长安,要么据城死守,要么就得儿狼钡而退。

这样一来,对赵恒辛苦建立起来的英武天子形象,殊为不利。

他定下决心,断然道:“既然如此,金秋将至,敌人动手的时机也是就要来到。朕的意思,调吴玠兄弟二人去援助潼关,备守河东敌人则调长安张俊前去。”

“是,臣等计议,也是如此最好。”

张俊虽然在资历上比吴氏和刘氏兄弟都要更老一些,然而多年征战,其人能力如此,各人都是知晓。

既然敌人主攻是潼关,就没必要让吴氏兄弟等大将困守延州等处,不若将精兵劲旅调入潼关附近迎敌,而长安地处腹地,也没必要留驻一军的兵力驻守。如此一来,调张俊填补其余各军的空挡,最为恰当。

此事既然并无异议,而后勤的粮草储备,军械盔甲补充,由着军器监和三司共同负责,绝无问题。

江南既然事少,财赋便被集中到陕西来使用,大量的物资也顺江而上,由四川运至。宋朝的武器原本就是制式制造,这些些来很有荒疏,也被赵恒下立痛加整顿,这一年多来,生产出了大量的强弓劲弩。

此战已经尽足了人事,至于下一步的胜负如何,就得再看天命了。

凡人只道是努力做事便会成功,岂不知人事之后,尚有天命。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充满着偶然性,并不如如某种学说上所言,是历史的必然。

赵恒回转座中,看向赵鼎与张俊二人。

赵鼎很有才干,处理起事来刚中有柔,对待下属也谦恭有礼,也很有权变。就是对气宇偏小,稍有不对的,便绝不容忍。

这样的个性脾气,用来做宰相还好,执掌枢密,还嫌不足。

而张浚善于驭下识人,也很自信,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不容人反驳。能在疲敝的陕西经营不到一年,就集结几十万大军与敌决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极大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胆识。

然则,就是太冒失轻进,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军事统帅。

此次与金兵交战,虽然没有象富平一战那么艰险,却也非比寻常。赵恒原有亲征的想法,却又知道帝王并不是军事统帅,他又与李世民这样在军阵中成长的开国帝王不同,有许多事,在留在深宫着手,比自己亲临前线要更加重要。

因此,势必要精选一个枢密前往亲线统军,然而他在赵鼎与张浚身上打量半天,却终是很难决断。

经略关陕1第8章 秦桧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2章 合纵连横第7章 学习班(2)第148章 朱仙镇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21章 壮怀激烈经略关陕23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92章 夜袭第12章 安抚江南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12章 安抚江南经略关陕2第84章 君臣协力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24章 初见端倪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73章 尘埃落定第110章 讲武堂第146章 精忠岳飞第51章 潼关大战(10)身返故国5第118章 拟诏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52章 纵论天下第11章 苗刘兵变(2)第21章 重用余平经略关陕27第4章 行人司第三十四章第54章 攻伐河东第136章 胜捷军第57章 传令第一 卷蒙尘北国4经略关陕2第139章 前夜第7章 学习班(2)第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1章 秦桧南归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94章 兴亡百姓苦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11章 秦桧还京引子经略关陕3第一 卷蒙尘北国6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46章 精忠岳飞经略关陕2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75章 兄弟别离第一 卷蒙尘北国2经略关陕14第二十九章第9章 讲四讲第117章 论剑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15章 郓王楷第三十八章第90章 壮士意气第10章 登闻司第52章 纵论天下第72章 破敌第三十九章身返故国5第157章 亲临太原身返故国9第88章 兵临城下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四十九章身返故国2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22章 学习心得经略关陕20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二十四章第20章 殿前会议第52章 纵论天下第158章 封赏之道第四十五章第92章 夜袭身返故国6第二十五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8
经略关陕1第8章 秦桧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2章 合纵连横第7章 学习班(2)第148章 朱仙镇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121章 壮怀激烈经略关陕23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92章 夜袭第12章 安抚江南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12章 安抚江南经略关陕2第84章 君臣协力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24章 初见端倪第86章 峰火太原第173章 尘埃落定第110章 讲武堂第146章 精忠岳飞第51章 潼关大战(10)身返故国5第118章 拟诏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52章 纵论天下第11章 苗刘兵变(2)第21章 重用余平经略关陕27第4章 行人司第三十四章第54章 攻伐河东第136章 胜捷军第57章 传令第一 卷蒙尘北国4经略关陕2第139章 前夜第7章 学习班(2)第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1章 秦桧南归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94章 兴亡百姓苦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11章 秦桧还京引子经略关陕3第一 卷蒙尘北国6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46章 精忠岳飞经略关陕2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75章 兄弟别离第一 卷蒙尘北国2经略关陕14第二十九章第9章 讲四讲第117章 论剑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15章 郓王楷第三十八章第90章 壮士意气第10章 登闻司第52章 纵论天下第72章 破敌第三十九章身返故国5第157章 亲临太原身返故国9第88章 兵临城下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四十九章身返故国2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22章 学习心得经略关陕20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二十四章第20章 殿前会议第52章 纵论天下第158章 封赏之道第四十五章第92章 夜袭身返故国6第二十五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