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众人只道皇帝今日召见大臣,是为了商量新相人选一事,不料赵恒几句说过,却是又将中央职权重新区划,怎料皇帝轻飘飘几句话,便使得朝局将有大变。

若是仅仅变动中央,倒也罢了,依着皇帝所说,连同地方各司使和权力,也是被重新调整了许多。

这一类的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分配,财政的使用与上缴,垂直体系的建立与使用,在现今的中国,尚且不清不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与权力分配,经过好多次的改动。

可怜在宋朝时,在场的虽然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却如何能在脑袋里有这样明确清楚的分析与预判。

赵桓不过寥寥数语,做的却是他深思熟虑,经过一年多的打磨自己心腹可任用的官员队伍,经过对军队的进一步掌控,经过赵构已死的现实考量,然后方有此举。

收回财权,直属中央,然后剥离军队中的若干权力,也直属中央,然后又将执法与司法诸权分立,一样收回中央,垂直体系,甚至连营田这样的军农一体的事物,亦收回中央部门。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手中的权力,已经被削弱到极限,而军队亦变为只管做战,甚至厢军改革后,地方的驻防军队,亦是由中央一手掌握。

赵桓心中清楚,中央太过集权,并非好事。

然而在中国特定的条件下,最大的中央集权,反而容易将一团散沙一般,由儒家学说和宗族势力组成的地方政府架空。凡事由中央掌握,则事必事半功倍。

在宋朝,地方官员地事情极少,大事上禀,小事交给宗族处理,水利卫生很少过问。治安司法搅和不清。地方太大,很难有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在古代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下,以儒家学说立国,天子治士大夫,而士大夫凭借着自己的道德权威来镇压地方,地方则有宗族长者和官绅一体治理。凡事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多一事不如小一事。如此泄泄沓沓,敷衍了事,逐渐成为缠在古代中国的痢疾。无法医治。

秦朝的失败,就是它原本在关中川蜀使用了细腻和严苛地法制,在小范围内。可以制定并执行,而放之全国时。就显示出它的不具弹性和无法实施的严重弊端。

加上始皇好大喜功,于是自秦之后。汉朝以始,中国历朝政府,都放弃了对地方的真正控制,转为无为而治的大宗旨。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氛围下,变法,亦就是政治的改变和进步,举步维艰。

而科技地进步,更被视为奇技淫巧,会破坏社会的整体结构,纵得小利,也会使天下变的更不安定。

至于明清,官员以熬资格来取代政绩,已经成为潮流和约定成俗的定规,起因便是如此。

赵桓深知此中情弊,更知道不在这一点上有根本的改变,想使得中国社会脱离往下去地泥沼,而转为有健康肌体和思维,渐惭强盛,而不是靠一两个天赋英才的帝王,就只有从整个体制上来着手。

他不是救世主,却有信心在自己手中的几十年,使得中央集权政策能发挥出它应有地效能,至于身后事,历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开了头,则自然有人继续下去。

赵桓的这些考量,在场地人纵是聪明绝顶,也断然不知所以。

虽然觉得变更户部与三司的权限有些多事,各人却无法知道其中深意,当下一个个俯身答应,对皇帝地这些决断并无异义。

赵桓暗自发笑,当即吩咐,此事的细节交由几位宰相协同处理,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将各地的财权事权收回。

此事处断完毕,赵桓神清气爽,当即又将岳飞奏书传示群臣。

几个宰相看完,却是不便先讲,只得待赵鼎与张浚先看完,由得枢密先说。

张浚皱眉看完,只道:“武臣敢说帝王家事,大逆不道,陛下给他的批复虽然断然柜绝,也加以训斥,臣只是以为还要略加惩处,才能杜绝此风。”

赵鼎也是宗室,此次事关皇帝权威,倒是难得与张浚意见一致,当即也道:“臣意也是如此,陛下处断的太过宽仁了。”

赵桓并不以为然,答道:“祖宗向来以宽仁为务,现下也是要武臣效力的时候,这岳飞也是出于忠枕之心,训斥几句也就罢了。”

赵鼎红头涨脸,亢声道:“陛下,这话说的不对。我朝向来宽文臣而严武臣,武臣不曾读书,不知大义,而且手握重兵,稍有不慎,就是泼天大祸。况且.祖宗宽仁,也知道将人处之以法。太祖当年,待大臣和百姓多么宽仁,有一次东京失火,太祖大怒,下令将引发大火的小卒捆至闹市,扔进火推活活烧死。行刑之日,太祖亦是不忍,那小卒惨叫声令得东京百姓毛骨悚然。太祖道:唯有如此,方能为来者戒!”

他顿了一顿,最后总结道:“太祖垂训不久,望陛下能细思此事,给岳飞一个处分,方可为来者之戒。”

两位枢密说完,宰相并各部大臣,亦都上前说话,一致请求,让赵桓给岳飞处分。

赵桓却是料不到事情会演变至此。

以他之见,岳飞得罪的是他这个皇帝,而自己的诏命拒绝之后,又加以训斥,却又显的宽仁,诸臣必定无话可说。

怎料宋朝文官对武臣的防范和敌视心理,竟是如此强烈。皇帝固然驳回,他们竟还是不依不饶,一定要加以处分,方才甘心。

“朕意如此,卿等不必再说。”赵恒忍耐半响,终于发作。

他面色铁青,向着群臣道:“岳飞固然不是,然则朕知道他一片忠枕,况且荆湖乱起,朕已决定让岳飞前去平乱。此事枢密亦是没有异议,前方将士用命,怎可处置主帅,令三军失望。”

若是换了别事,赵框如此发作,必定已经将群臣震摄,没有人再敢上前。怎奈此事在这些文官心中,却比什么三司改制要重要过一百倍,而这朝会中又都是升朝官,俱都是赵框信任和重用的要官,宰相与枢密意见俱是相同,其余各官亦是上前,争先恐后,仍然喋喋不休。

赵桓面露苦笑,只觉得乱蜂蛰头一般,当真是苦恼之极。

宋朝的传统,是绝对不以言语罪人,赵恒虽然阴招频出,使得群臣忌惮,但是传统的力量惊人,今日朝会闹成如此,没准也是这帮大臣压抑久了,借着这个名头,同心协力,一起同这个铁碗皇帝别别苗头。

见赵桓只是不理,赵鼎向来以刚直和脾气暴烈闻名,当即不假思索,又向皇帝道:“陛下,当日东京失陷,陛下诸子失陷军中,不可查察,今陛下又无子嗣,康王亦薨,若是对岳飞不加惩处,不论大臣小臣,皆可议论陛下家事,陛下以后将如何自处?”

他说的顺嘴,又接着道:“陛下励请图治,原是好的,然则朱皇后亡没于乱军之中,其余诸妃亦都不存,今陛下安顿有时,也该选取郧旧人家女子,重新册立皇后,后妃,总是一时半会并无子嗣,也可以稍绝人口。今陛下后宫虽然并不乏人伺候,却无名目,怎能使天下人敬服耶?”

赵鼎只顾顺着自己意思去说,却是不曾看见,赵桓脸色难看,面部阴云大作,眼看就要发作。

张浚早知不对,虽然他与赵鼎向来有着歧见,两个人也全无交情,甚至交恶,但是当着此事,他敬服对方敢言,看到赵桓脸色不对,只得连声咳嗽,想要打断赵鼎说话。

赵鼎说的正自开心,听他咳声大作,却是斜了张浚一眼,以示鄙夷。

张浚心中怒火大盛,再也顾不得什么大臣之风,斜身一步,表示不与此人共进退。

不但他觉得过份,在场诸臣,亦是觉得赵鼎太过逾越。

靖康之变,虽然是群臣百姓的伤心事,而首当其冲者,却是赵桓。

被逼向金人下跪,父子称臣被废,皇帝之尊,囚于北国蛮荒之地。除此之外,自己的结发妻子害怕被辱,自尽身亡,而其余嫔妃也星散零落,要么死于沟渠,要么被金人掠去为妾。而城破之时,几个子女也离散不知去向,其中滋味,又岂是外人能够了然。

正因如此,赵恒回来后不肯改号,也不再册立皇后和后妃,诸臣心中都是了解,赵鼎因着岳飞一事,直揭皇帝疮疤,委实是过了一些。

赵恒到没有众臣猜度的那么凄惨的心理活动,只是被这伙大臣抱起团来当众顶撞,万分不爽而已。

好在他也知道宋朝风气如此,若不是有蔡京二十年的破坏,只怕比现在还要强硬直率许多。

忍了又忍,终于回过脸色,向众臣道:“诸卿既然如此坚持,那么就给岳飞一个小小处分,然则荆湖招讨一职,不能换过他人,只需让旁人知道,不可如此轻率,便也是了。”

他刚刚还是脸上浓云密布,此时竟又是俯允众人所请。

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打的是什么样的算盘。

赵恒允了此事,心中倒也没有什么挫折感。

岳飞也确实需要稍加敲打,或者各人的想法,并无错处。

况且,他们在这种事上与他争执并无关大局,只要政事不多加阻挠,便已足够。

第73章 战场搏奕第73章 战场搏奕经略关陕2第92章 夜袭经略关陕20第二十七章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四十七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73章 战场搏奕第92章 夜袭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162章 拜帅经略关陕9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62章 白龙鱼服第四十章第四十章经略关陕3第二十九章第51章 潼关大战(22)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尘北国13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四十六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3)经略关陕3第四十八章经略关陕22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98章 大道渊深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7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54章 攻伐河东第80章 往事可追经略关陕10第67章 大驾起行第95章 入城第87章 胸有成竹经略关陕2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64章 出巡第80章 往事可追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38章 接战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三十三章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151章 唯死战耳第十八章第170章 苦斗第168章 突围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83章 初见易安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20章 出使身返故国9第四十二章第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118章 拟诏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149章 强敌初现经略关陕27经略关陕12第九十一章第6章 学习班第二十五章第116章 兄弟辩论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一 卷蒙尘北国10经略关陕27第四十四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73章 尘埃落定第78章 风起第51章 潼关大战(4)经略关陕11第77章 灯如幻梦身返故国9经略关陕14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00章 父子第二十九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三十五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第9章 讲四讲第69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三十九章第11章 苗刘兵变
第73章 战场搏奕第73章 战场搏奕经略关陕2第92章 夜袭经略关陕20第二十七章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四十七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73章 战场搏奕第92章 夜袭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162章 拜帅经略关陕9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62章 白龙鱼服第四十章第四十章经略关陕3第二十九章第51章 潼关大战(22)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尘北国13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四十六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3)经略关陕3第四十八章经略关陕22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98章 大道渊深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7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54章 攻伐河东第80章 往事可追经略关陕10第67章 大驾起行第95章 入城第87章 胸有成竹经略关陕2第一 卷蒙尘北国4第64章 出巡第80章 往事可追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38章 接战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三十三章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151章 唯死战耳第十八章第170章 苦斗第168章 突围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83章 初见易安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120章 出使身返故国9第四十二章第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118章 拟诏第四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149章 强敌初现经略关陕27经略关陕12第九十一章第6章 学习班第二十五章第116章 兄弟辩论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一 卷蒙尘北国10经略关陕27第四十四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173章 尘埃落定第78章 风起第51章 潼关大战(4)经略关陕11第77章 灯如幻梦身返故国9经略关陕14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00章 父子第二十九章第51章 潼关大战(17)第三十五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第9章 讲四讲第69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三十九章第11章 苗刘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