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拟诏

处置完郓王与肃王的事,将此次还返长安的宗室亲贵们安顿下来,赵桓只觉头大无比。这些人不比寻常官员,不能以常法来处置。

在古代中国,任何事情都脱不得纲常礼教的范畴。赵桓现下所有的改革对旧制触动很大,不过还只是涉及技术层面,而不是与儒家以礼法德教治国的核心为敌。若他敢胆如此,便是手握军权的皇帝,也会闹个众叛亲离,最终以失败收场。

王安石改革,还是神宗皇帝大力支持,君臣有如师徒,相敬互爱竭力协同,最终身死法灭,司马光变革神宗元丰所有新法,悉回旧制,甚至最终以新旧两党划分党派,两派争斗不息,一直到东京城破而止。

赵桓现在所有的改革,比如裁撤州县,合并官署,减冗员冗兵冗官,加强中央集权,以考成法考核官员政绩,都在士大夫涮新改良政制的接受范围之内。固然因为诸多举措而得罪了大批官绅,却也有相当数量的有识之士支持。若是在根子上触动整个制度和儒家治国的基础,最少在当前这个阶段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以儒家亲亲之义来说,对太上皇赵佶,郓王等亲王的处理,就使得赵桓颇费心思,甚至影响到整个战和大局。

与勾心斗角的政治角力相比,对整个军队的控制及与武官们打交道,则是赵桓发自内心的喜欢,并自愿投身其中。

靖康六年年末,因天下无事,特意校阅大军。远自川中荆襄,潼关河中太原,各地纷纷派遣精锐禁军至长安,禁军五十万人,连同原本的陕川宋军,集结在关中的已经接近三十万人,除了岳飞与韩世忠几部主力不动外。宋朝禁军主力,多半在此。

这样的大动作,以校阅为名,却很难教金国放心。

于是以新继位的金主完颜合刺的名义,金国上层特派使臣飞马至潼关叩关而入,指责宋朝在两国和议未定期间,大兴军马。而没有得到回复的情形下,完颜宗弼等主战派纷纷离开上京。赶赴幽州各地,以尚书行台的名义到地方坐镇,准备随时应对宋军的大动作。

而以宋军地部署来看,将以太原、河中、潼关、陕州、华州各地的驻军,形成一个钳形,由太行当地义军策应,直接将河北与中原各地民囊括在内。

这样野心勃勃的军事计划,如果是在靖康四年之前,只会被金国军事贵族们视为笑话,并不会放在心上。

富平之战前。虽然宋军号称集结了五十万大军。金兵却无人将宋兵的虚张声势放在心上。宋军的百万大军,能战者不过是西军一部,而西军屡遭挫跌。实力大弱,所谓的五十万人,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厢军,民伕,便是纯粹的禁军内,也有不少老弱不堪战者。

而天下大势发展至今,任是再傻地人也知道,现今的宋军与当年是天壤之别。

甲胄精良,粮饷充足,军法森严而赏罚分明。自靖康四年富平战后不久,宋军在皇帝亲自主持下开始了沙汰老弱,充足精兵的过程,在总体数量略有增加的情形下,是整支军队完全精锐化的可怕蜕变。这样一支强兵,是宋开国以来历朝历代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却在数年之间,悄然而至,继唐军之后。傲然屹立于中国大地之上。

无数身着重甲的健壮兵步,手执着尖锐的制式长矛,陌刀,甲衣噼啪做响,在关中大地上走过,在步兵身后,则是大量的弓弩手,床弩,霹雳车,他们体格高大健壮,眼神锐利而自信,战术娴熟而致命,而统领这样一支军队的,则是无数浴血征战过的老兵,还有多年征战而打出了赫赫威名地诸多猛将。

这样一支军队,不但在靖康二年时闻风而溃地河北与京师禁军不能相比,便是开国时拥有鼎盛战功的那支宋军亦不能比。

在宋朝调动大兵的危胁下,金兵亦是往着河北与潼关方向增兵。只是与纯步兵地宋兵不同,战马到了深冬之季时最是瘦弱,平时不动兵还需好生照管,以防冻饿,待千军万马调动起来时,诸军多苦不堪言,不但战马有冻饿而死的,连军中老弱都有因这一次冬季紧急调动而病弱而死的。

而宋军演武,不过是中国上古传习至今的传统,又被赵桓恢复而已。以中国这样的农耕民族来说,夏秋之际正是农忙,而冬季无事,演武操阅更逢其时,况且调动的军队又多半是原本就驻扎在关中河东附近,所费不多,却对演练大兵团协同有着奇效。

而阅兵完毕,回到长安宫中的赵桓听说金国上层反应及金兵调动后,却是没有费伦想象中的那么欢喜。

费伦见他良久不语,便带着小心问道:“陛下,金国内乱至此,来年再战时,王师必定能事半功倍。”

赵柜摇头一笑,只道:“这些不过是表相。其实金国上层主和主战争斗越发激烈。他们能把太上皇当筹码,逼朕应允和议。朕也能调兵遣兵,大举动作,逼的他们图穷匕现,内乱大起。只需他们上层乱了起来,咱们这边才能真正的顺手。费伦你需小心,仔细查察上京动向,以朕细观,主战地宗弼等人长年在外带兵,主和诸人,虽然得合刺信任,却多半留驻上京,手无兵权。若宗弼悍然政变,或是挟持合刺,则必能瞬息重夺大权。此人性格坚韧强悍,临机战阵也多能随机应变,调兵遣将亦是人才,虽较完颜宗瀚等人远远不及,亦是金人中少有的雄杰,若此人得势,则必定以举国之力向我,虽然不必惧他,总不如对付别人顺手。”

赵桓长篇大论,费伦听的极为仔细,待听到赵桓吩咐注意金国上层情形时,他却不禁面红过耳。这两年时光,虽然努力改革加强行人司的作用,甚至用收买渗透等办法,收买了金国上层中大量的契丹和汉人官员,所得消息甚多,不过若想真正介入女真贵族之中,在万户以上的贵族家中安插耳目,委实是太过困难,现今行人司所得消息,仍然多半是来自中下层官员及道听途说,只有将无数条消息归总综合,加以区分之后,才能得到几条真正有用的。

赵桓看到他脸色,知道这心腹爱将心思,原要安抚几句,却因此事太过要紧,便也置之不理,只望对方在压力之下,能更加用心才是。

待费伦转身折出之后,赵柜连日阅兵,原也是极为疲惫,却正值岁末,不但政事繁芜,种种官样文章亦较常日为多,只得强打精神支撑。

待到正月,除了政务之外,还有诸多赏赐灯会,游玩家宴等务,若不是内宫多了一个皇后,使得他少烦劳一些,却是差点儿支持不下来。

与将大半的政事交给两府处置的北宋诸帝不同,赵桓基本上事必躬亲,韩肖胃自回长安后,与翰林学士王用诚一起担任知制诰,每日发出地诏书由数十道至上百道,甚至常有皇帝亲自过问某一州府政务的情形发生,这就使得这些原本是清要显官的职务,显得繁杂劳累,王用诚年轻,而且文思敏捷,韩肖胃虽然学术精纯,在措辞诏书的时候,因为性格因素,总是瞻前顾后,不敢轻易下笔,这就使得他每一诏书都需耗时很久,常常有皇帝吩咐下来,韩肖胃便得彻夜赶工的情形发生。

这一日他却又是赶了个通宵,临行之际,却又想起给李显忠的诏书尚未写完,只得临行折回,展纸细思良久,方落笔写道:“敕某,尔方年少,却能武艺精强,而深知兵法,才能之异,志力之强,亦足以观矣。今命尔宣抚诸戎,可便宜行事,莫负朕望。”

这个任命含糊其事,甚至没有具体的官职,昨日收到皇帝手札,却与现在拟就的诏书差不许多,拟诏也不过只是走了个过场罢了。

韩肖胃摇头苦笑,自觉有些难堪。事情太多太繁也还罢了,象这种含糊其辞的诏书,依着以往的旧例,知制诰是可以拒绝拟诏的。

甚至,如果任命不符命知制诰的心意,都可以断然拒绝拟诰,而皇帝和中书也绝无办法强迫知制诰草拟不合心意的诏令。

而到得今日此时,虽然制度没有大的改变,而以赵桓的威权日重,两府中唯一能挺着腰身与皇帝说话的李纲仍在襄阳主持军政事物,其余诸多相公都依命承旨行事,象前朝那样与皇帝对喷口水的事,今时此日是再难发生,而自己一个知制诰,又如何能扭的过这大局?

他满心别扭的收起诏书,待到了自己衙中后,便命吏员将拟好的诏书分别传发。待到中午堂馔之后,却听得皇帝召见,便又急忙往着宫中而去。

第85章 长安道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二章第124章 初见端倪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34章 点将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156章 大胜身返故国6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经略关陕13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146章 精忠岳飞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尘北国2经略关陕15经略关陕8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85章 长安道经略关陕11引子第102章 政改第86章 峰火太原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11章 苗刘兵变(2)第一 卷蒙尘北国6第88章 兵临城下第88章 兵临城下经略关陕26第四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81章 驿站第107章 步人甲第96章 岳家军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经略关陕14第100章 父子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经略关陕24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89章 中伏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02章 政改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四十六章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30章 血雨腥风经略关陕7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63章 赦封降将身返故国9第55章 李显忠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三十六章经略关陕1第163章 赫赫之功经略关陕3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90章 壮士意气第三十八章第112章 收发自如第51章 潼关大战(4)第108章 突火枪第四十六章第2章 合纵连横第103章 天子诏来经略关陕18第119章 罢相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27第20章 殿前会议第99章 军事会议身返故国9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117章 论剑经略关陕9身返故国8第十七章第88章 兵临城下第一 卷蒙尘北国1第105章 诏见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77章 灯如幻梦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51章 潼关大战(13)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66章 解衣衣之第97章 争执第一 卷蒙尘北国9
第85章 长安道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二章第124章 初见端倪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34章 点将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156章 大胜身返故国6第十八章第十七章经略关陕13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146章 精忠岳飞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尘北国2经略关陕15经略关陕8第174章 父子相见第85章 长安道经略关陕11引子第102章 政改第86章 峰火太原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11章 苗刘兵变(2)第一 卷蒙尘北国6第88章 兵临城下第88章 兵临城下经略关陕26第四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81章 驿站第107章 步人甲第96章 岳家军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经略关陕14第100章 父子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经略关陕24第一 卷蒙尘北国8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89章 中伏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02章 政改第52章 潼关大战(21)第四十六章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130章 血雨腥风经略关陕7第101章 坐而论政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63章 赦封降将身返故国9第55章 李显忠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三十六章经略关陕1第163章 赫赫之功经略关陕3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90章 壮士意气第三十八章第112章 收发自如第51章 潼关大战(4)第108章 突火枪第四十六章第2章 合纵连横第103章 天子诏来经略关陕18第119章 罢相第二十六章经略关陕27第20章 殿前会议第99章 军事会议身返故国9第二 卷身返故国1第117章 论剑经略关陕9身返故国8第十七章第88章 兵临城下第一 卷蒙尘北国1第105章 诏见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77章 灯如幻梦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51章 潼关大战(13)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66章 解衣衣之第97章 争执第一 卷蒙尘北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