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返故国8

身返故国(8)

此语一出,堂中立时静的好似一座坟墓一般。

张浚呆了半天,怎么也难以相信,这样的话是出自眼前的皇帝之口。他期期艾艾劝道:“陛下万金之躯,怎可行此冒险之事,万万不可!”

其余诸将亦道:“陛下坐镇西京即可,待咱们打败了金兵,奉安东京号召万民,不可亲身赴险。”

沈拓也早知众人必定会如此反应,却也不慌,只又缓缓道:“北狩,嘿,其实身为俘虏奴隶,其中苦楚,唯朕自知。”

“陛下!”

众人哪经的起他如此,都是脸上变色,齐声相劝。

沈拓却是不管,只站起身来,慢慢踱到窗前,凝视窗外。

碧空如洗,白云片片。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如此说开始他尚有些做作,待到此时,词中之美却是深深打动了沈拓自己,吟哦到最后,已是悲不自胜。

“陛下节哀,靖康年事,臣等亦无能无用,非陛下一人之过!”

张浚等人再也把持不住,自己的皇帝做如此亡国之君悲泣之声,而李后主被俘后,境遇还远超过沈拓当日被金人侮辱的惨况,沈拓如此,各人心中如何能不感同身受。

他们苦苦相劝,沈拓却是突然收了悲容,目视群臣,淡然道:“昨日之耻,亦去了朕昨日之非。今日之朕,却再也不会畏怯惧战!既然要与女真人大战,那么朕身在此处,怎可不亲赴戎机,以鼓士气?当日寇准抗击契丹,真宗皇帝什么也不必做,只是亲临前线,禁军将士便奋勇十倍,朕虽不及真宗皇帝,却也愿为将士们击鼓邀战!”

张俊等人尚在迟疑,吴玠却抢前一步,向沈拓道:“臣等感愧,陛下如此,臣等敢不效死!”

由他带头,其余诸将亦齐道:“陛下亲征,必可获胜!”

张浚无法可想,亦只得相随施礼,以赞同沈拓亲征之举。

此事议定,沈拓心中有如一块大石落定,无论如何,他也要相机处断此次陕西大战,为宋朝保留元气。

此役,除非是打的惨败,不然对他则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沈拓初至,各人却也并没有与他多说细物,只由张浚又问候了几句起居便罢。

见沈拓面带疲惫,各人知他万里奔波,此时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精神必然疲惫,当下由张浚带头,众人向沈拓辞出。

张浚临行,兀自不安,向沈拓道:“陛下,此地官舍太过简陋,臣一会下去,便着人前来修补增益,伺候的下人才数十人,亦嫌不够,臣行文各地,精取良家女子到陛下身边,可以稍稍补上不足。”

沈拓连连摇头,只道:“一瓦不动,一人不增。”

张浚知他在东京时就很减省,这样的回答却也并不意外,只又劝了几句,见沈拓意思坚决,便也不再劝他,告辞请出。

沈拓却也不便相送,只在堂前看着各人乱纷纷离去。放眼看去,这小小泾州刺史府外,此时竟是大军云集,甲胄鲜亮,刀矛耀眼。

张浚及诸将唯恐皇帝再出意外,他们无法对天下人交待。各人心知情况复杂,却旁人却也不能完全放心,因此尽全是将自己的心腹亲兵留下。于是这府衙四周,除了沈拓自己的三百蒙古骑兵外,竟是留有过千甲兵,将这府邸围的水泄不通,连只苍蝇也别想飞的进来。

沈拓看了心中暗笑,对赵构小子,他自然别有打算。只是现下他不会对赵构动手,赵构也不会傻到立刻对他动手。

张浚刚至府门,张俊却是迎上前来,向他道:“相公,官家要亲征之举,恐其中自有深意,请相公谨慎。”

“哦?”

“相公负川陕重任,财权人权皆有,况且手绾兵符,指挥提调数十万西军劲旅,如此责任,不可轻率而放弃。”

张浚摇头叹道:“我何尝不知陛下要亲征,其中亦有夺权之意。然而,我们做臣子的,难道能和陛下相抗?”

一时间两人相对无言,半响过后,张俊方道:“我与你相交莫逆,你以腹心待我,是以刚刚如此说话。其实若是陛下当真奋勇,克复山河指日可期,做臣子的还能有什么二心不成。”

张浚连连点头,却仍是愁道:“却不知道如何给扬州禀报,不论如何,天无二日,两位陛下如何相处,却愁死我了。”

“若是此处的陛下愿为太乙宫主,岂不更好?”

虽然白日当空,光线明亮,张俊此时的脸色,却是有些阴森。

“不可。陛下当日北狩,虽有处置不当失之柔弱之处,却仍然是太上嫡子,名正言顺。若是行此逆臣之事,天下人如何看咱们?扬州又如何以威德大义制御天下!如此一来,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张俊不敢置答,半响过后,方道:“只是咱们……唉,我总觉此事有负扬州所托。”

张浚神色严峻,道:“二帝不相争,臣子皆效命,天下事还有希望。我看这里的意思,也不是要争,只是人皆善变,将来若有反复,方是咱们力争的时候。”

“对!若是官家待扬州不公,虽然他是嫡长,咱们也要力争。”

“正是此理。”

两人计较已定,却是回府各自修书,至于如何对赵构陈明此事,侧重的角度是否不同,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沈拓驾临陕西一事,瞬息间传遍天下。金人原本还欲遮掩此事,一面在河东河北加大搜索,一面派人在草原各部中大许好处,期望各部能与金兵一起进击乞颜部合不勒,以弄清沈拓是否还在蒙古部中。

只是合不勒得了沈拓十六字决,原本含糊不清的草原部落的骑兵游战法,竟立时变的层次分明,有章有法。十万各族联军深入草原,粮道漫长,屡被袭扰,想寻着合不勒主力决战,却是踪影不见。想烧杀抢掠一下,以损伤乞颜部的实力,却连一顶蒙古帐篷也没有见着。

Www .ⓣⓣⓚⓐⓝ .℃ O 如此一来,金兵被拖的苦不堪言,再加上要对宋朝用兵,种种器械人员俱有不足之处,没奈何,却只得由吴乞买主动低头,派了使者向合不勒宣诏,以示既往不咎。

合不勒已经得了诺大好处,继续和金人斗下去也有些吃力,当即便受诏领命,表示不再与上国对抗。

至于使者问起沈拓一事,合不勒却是光棍,直接道:“蒙古人没有出卖朋友的习惯。”

第二十八章第十七章第110章 讲武堂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02章 政改第93章 破城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73章 战场搏奕第86章 峰火太原第4章 行人司第157章 亲临太原经略关陕26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一百五十九章第96章 岳家军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55章 李显忠第99章 军事会议经略关陕13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九十一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81章 驿站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80章 往事可追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138章 接战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94章 兴亡百姓苦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51章 潼关大战(10)身返故国7第61章 折返长安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经略关陕15第75章 兄弟别离第二十九章第8章 秦桧第139章 前夜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97章 争执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64章 出巡第63章 赦封降将第20章 殿前会议第51章 潼关大战(14)经略关陕24第83章 初见易安经略关陕11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十七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135章 进击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9章 讲四讲第四十一章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120章 出使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四十七章经略关陕11经略关陕4第100章 父子第77章 灯如幻梦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52章 纵论天下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27章 托孤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四十二章第4章 行人司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经略关陕12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76章 上元夜第三十八章经略关陕1经略关陕8第139章 前夜经略关陕22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89章 中伏
第二十八章第十七章第110章 讲武堂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02章 政改第93章 破城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73章 战场搏奕第86章 峰火太原第4章 行人司第157章 亲临太原经略关陕26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一百五十九章第96章 岳家军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55章 李显忠第99章 军事会议经略关陕13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九十一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5第81章 驿站第126章 上京风云第51章 潼关大战(3)第80章 往事可追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138章 接战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94章 兴亡百姓苦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51章 潼关大战(10)身返故国7第61章 折返长安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经略关陕15第75章 兄弟别离第二十九章第8章 秦桧第139章 前夜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97章 争执第145章 扑朔迷离第11章 苗刘兵变(3)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64章 出巡第63章 赦封降将第20章 殿前会议第51章 潼关大战(14)经略关陕24第83章 初见易安经略关陕11第51章 潼关大战(2)第十七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135章 进击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9章 讲四讲第四十一章第50章 潼关大战(1)第120章 出使第51章 潼关大战(14)第四十七章经略关陕11经略关陕4第100章 父子第77章 灯如幻梦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51章 潼关大战(10)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52章 纵论天下第79章 攘外先安内第127章 托孤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四十二章第4章 行人司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经略关陕12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76章 上元夜第三十八章经略关陕1经略关陕8第139章 前夜经略关陕22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89章 中伏